教师对学生关爱的伦理思考
作者:刘美辰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第31期
摘要:教育部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明确要求“关爱学生”,这是中小学教师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爱学生直接体现着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国内关于关爱学生的文献、书籍、期刊有很多。有李春玲主编的《教师职业道德》一书,有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一书,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院孙炳海发表的《关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特殊性要求的集中体现》。 关键词:关爱;伦理;道德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1-0189-02 一、“关爱”的内涵
1.“关爱”的含义。“关爱”学生是教师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关爱”就是关心、关怀、爱护。但不能把关爱当作是一种同情和怜悯,关爱的本质就是用自己现有的能力去帮助他人快乐的成长。教师是否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可以通过关爱体现出来。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教师想要学生接纳自己,关爱就是前提条件。要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关爱就是手段。
2.“关爱”的伦理学依据。1995年,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在全国率先成立“宏志班”,这个班集体的特点就是它的教育工作方式。班主任“宏志妈妈”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格外注重对学生的“关爱”。它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伦理是一种人际交往中人们需要遵守的社会道德的规则。教师在和学生的交流互动当中也应该遵守这一道德的规则。以内尔诺丁斯为代表的关怀伦理体现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主要围绕爱和关怀两者之间的关系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作用。关怀伦理包括情感交流、情理的交汇融合和形成的关系。情感交流就要求关怀者要有一颗博爱的心,将感情投入到关怀的过程中。情理的交汇融合要求关怀者在投入自己感情的同时要有节制,达到情理的完美融合。以关怀伦理为前提的教育模式强调了尊重学生的感受,注重学生对老师关爱行为的反应,打破了之前的只重视成绩和知识的教育模式,使教育更加的人性化。诺丁斯的《幸福与教育》就指出关怀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获得幸福感,是一种幸福论的体现。
二、教师对学生“关爱”的道德意义
1.关爱学生是教师立身教育事业的基础。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关爱是“先导”——关爱是教育的基础,是教育的本质,是良好师德的核心,是教师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和道德准则,也是教师立身教育事业的基础。爱是相互的,老师爱学生,学生就会反馈给老师相同的爱,只有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正爱孩子的人,才能把学生教育好。老师的爱有时比丰富的学识更重要。学生最平常的心理需求是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和关怀,因此关爱是让孩子们健康成长和进步的推动器。教师的关爱和母爱一样都具有神奇的力量。但老师的爱是更加注重理性与感性的完美融合,增加学生对老师的期望和信任,与老师更加亲近,这样才能敞开心扉和老师去交流倾诉,学生才会主动向老师期望的方向前进,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关爱是根本,老师们必须用实际行动和真诚的关爱去感动学生,言传身教才能获得更好的教育目的和效果。
2.关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体现。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师德是教师这个行业对从业者的行为标准和必要的道德要求。这是对教师们的一种有别于其他行业的特殊的一种道德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教师与其他社会关系相处调整的行为准则,涉及到老师与老师、与学生、与家长、与领导之间的相处。教师在心理上关爱学生,一定程度上履行职业道德的要求,关爱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一种具体体现。教师要形成爱心,需要从行动、体会、教学观和学校氛围几个方面的相互协调和构建。首先,要把爱心和实际行动相互结合,以实际行动表现自己的爱心和学生观。其次,学校方面要创造良好的师生氛围,老师关心学生,学生尊重教师。互动性越强,师生间的信任和感情就越容易建立起来。如果只是教师单方面地付出自己的爱心和关心,而学生却不以为然,就会打击教师付出爱心的积极性。所以学校就要为这一互动关心提供很好的客观条件。
3.关爱学生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纽带。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师德贯穿着教育的始终。而关爱则是教育的基础,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纽带。爱学生的老师,会从法律出发,尽一切努力来教育学生;自愿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廉洁从教。真正做到关心学生,以建立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我国现代教育家夏沔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关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老师跟学生沟通是通往学生心里的一座结实的桥梁。现代教育提倡的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就是要求教师在工作中要关心、尊重每一个学生。因此,“关爱”应成为我们教师工作的出发点,它是师德建设的灵魂与核心。正如伯朗宁说:“拿走爱,世界将变成一座坟墓。” 三、教师对学生缺乏关爱的表现和原因
1.教师对学生缺乏关爱的表现。(1)精神上压迫学生。这种状态,在各级各类教育中普遍存在。这不是教育,这违背了教书育人的初衷。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能根据自己的感觉来区分学生的优劣,不能以此为依据,选择性地喜爱一批学生,冷淡一批学生,忽视一批学生。(2)身体上处罚学生。“教不严,师之惰”,这句话有史以来一直是教师的准则,但是严厉的程度究竟该有多大,老师的心中有没有一个标准?我国《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都明确指出禁止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3)心理上漠视学生。狄德罗在《拉摩的侄儿》一书中指出: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不允许忽略学生的情感,情感淡漠会使人平庸,情感衰退使杰出的人才失色,有意摧残情感是绝对的蠢事。我们当以此自勉——不论对自己还是对学生。的确,没有爱心的人是做不成优秀教师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教师对学生缺乏关爱的原因。(1)社会发展影响。当今市场经济利益驱动的特点使得一部分教师为了追求个人利益,在教学活动中过了对学生的关爱,从而通过强制或其他短见的做法达到管理的目的。(2)家庭教育影响。现在新一代的年轻教师,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父母的呵护和宠溺,物质条件优越,使他们内心深处很难认同教师奉献型的职业道德规范,更没有完成教师职业道德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3)自身素质影响。有些教师从事教师职业只是职业生涯的过渡或者不得已而为之。这种不恰当的职业规划,受害者不仅是教师自身,更是学生和教育工作。对工作敷衍,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更是草草了事,自然就会缺乏对学生的关爱。(4)学校管理影响。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学校过分追求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及人格培养。对教师培训侧重于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高,轻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四、实现教师“关爱”学生的伦理策略
教师的爱是人类最深厚而又理性的爱。它集中反映一定的社会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既有感性体验,又有理性思考。那么,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实施策略有:
1.提高教师对学生关爱的道德认识。首先,尊重意味着在任何情况下对学生的绝对、完整的接纳,这样才能有足够的耐心去帮助他们,促进他们的成长。其次,以真诚为基础的尊重,并非无原则的迁就。这需要教师在尊重的基础上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上进心和责任心;最后,保护学生的自尊和学生隐私。要求教师对待学生文明礼貌、热情。教师除了工作的必要性必须告之的人外,不能顺便把学生的个人隐私到处张扬。
2.培养学生自尊自爱的意识和能力。教师通过教学内容渗透、专题讲座、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多种丰富多彩的形式增强学生关爱他人的意识,教育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安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教育学生远离不良嗜好,提高学生关爱他人的能力。教育学生从小学习学会健康地成长。
3.建立教师对学生关爱的激励机制。关爱学生就需要为学生支付时间和精力,付出并享受这种付出的过程。在学生遇到挫折和困难时,花时间去陪伴他;在学生获得成功时,给予赞美、鼓励并适当地进行奖励,与学生一起分享你真实的生命而不止是肤浅的交流。教给学生合理的思考方式;让学生体会到自我价值感,培养学生能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让教师的关爱一直贯穿、陪伴在他们生命的最宝贵的年少,使学生因你的关爱而感到幸福。 参考文献:
[1]卢振东.没有爱就没有教育[J].新课程学习(上),2012,(05).
[2]朱广兵.禁止在职教师有偿家教的争歧与反思[J].教育科学论坛,2012,(10). [3]祝琳丽.如何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J].内江科技,2009,(01).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4]张国峰.尊重学生——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要求[J].职业,2010,(0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