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课堂提问的不足和提问技巧
初中英语课堂提问的不足和提问技巧
导语:初中英语课堂提问重在启发学生用英语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说英语,促进学生英语表达能力。从长远看,启发诱导得好,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逐渐养成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会了思维的方法,最终形成质疑、善问的能力和习惯,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英语课堂提问的不足和提问技巧
一、当前初中英语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表现
教学是一门艺术,提问亦讲究艺术性和策略性,而我们有些教师不注重提问策略的优化,导致学生的思维和英语学习效果不佳。
1.流于形式的提问,导致理解浮于表面
从初中英语教学实际来看,有时我们教师的提问还停留在浅层的交流,例如:When was the telephone invented?Do you like singing?等等,这样的提问只能评价学生记忆性知识是否掌握,不能看到学生的语言知识是否理解,掌握程度的程度如何,仅仅是为了问而问,主要目的还是回到了教师的传统灌输式教学之中。
2.脱离学生的提问,导致问题似有还无
我们教师在提问的时候存在着一定的偏差,认为问题要么将学生问住了(主要存在于常态化课堂中)然后为自己的灌输服务。要么就通过问题引起轰动,调节课堂气氛(主要存在于公开课)。这两种提问的设计都没有从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具体学情出发,太难学生的根本不知道从何作答,成为了教师讲授的过渡性工具,而后者看上去表面热闹,但是华而不实。
3.千篇一律的提问,导致学生自我分层
我们教师提问的关注点大多在中等及中等以上英语水平的学生,导致有一部分英语学习困难学生的处于不平等的教育待遇下,教师的忽视严重打消了学困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自我边缘化,或认为老师不喜欢自己,老师看不起自己;或认为自己的英语学习没有希望了,老师放弃了我,等等,逐渐对丧失英语学习兴趣,步入恶性循环。
二、初中英语课堂的提问原则
1.问题化原则
英语教学的目的在于要教给学生一些词汇、语法、表达能力和交际技巧,但是教学不应该是灌输的,应该将这些知识和能力隐藏在具体的问题中,以问题为载体,采用追问和深问的形式引领学生逐步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帮助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过渡。
2.灵活性原则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一个个具有差异性和灵动性的个体,所以我们的课堂提问也必须灵活,注意提问的方式和内容应随着对象的不同而灵活改变,同时我在教学中也发现,提问形式的多元化有利于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总体而言应在因材施教的原则上,直、曲问相结合、明、暗问相结合、正、反问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多维度调动学生的`思维和语感。
3.创新性原则
学习就是在原有认知基础上发展和创新的过程,我们的课堂提问也应讲究新颖和有趣,实践经验表明,创造性地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有效带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样一个问题如果变换角度或是赋予一些新颖奇特的背景,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思维也随着活跃,表达欲望也会被积极地带动。
三、初中英语课堂有效提问的技巧
“教学要讲究实效。”提问也是如此,要追求实效就必须思考有技巧的提问。
1.提问目的要明确
课堂教学应围绕教学目的展开,对于教师提问也是如此,在备课时,我们一定要从教学内容出发认真思考本节课应该提什么样的问题?为什么要提这些问题?通过这样的思考确保问题的设置与三维教学目标趋于一致。
要思考自己所设计的问题学生能够回答多少?通过教师对学生学情的估计对问题的课
堂表现有所预计,保证所设提问的难易程度符合学生的认知和表达能力水平,提高课堂教学的紧凑感。
2.问题情境设计生活化
注重提问的情境性创设情境,就是从学生角度出发,尽可能创设真实的、日常的、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情境。在英语教学中,如果教师所问的内容与学生的经历范围有关,贴近生活,学生就会感兴趣,参与意识也会随之增强。探究教学中也要求学生探究问题必须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而不是漫不经心的发问。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把“真实问题”与所要学习的内容结合起来,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进行构建。
3.提问对象要公平
学生的能力不同,回答的内容也不同。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提出不同的问题,可以让全体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来,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有助于启发全体学生的思维;问题的设计要考虑成绩中等的学生,这样做可以吸引大多数学生的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4.理答评价要客观
对学生的答问进行评价,有利于促进师生交流,形成良好的双向反馈,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教师要很好地创设提问环境。提问时要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兴奋状态,切忌用强调回答的命令语气和态度来提问。学生的心理因素和教学气氛对学生回答老师所提问题
起着重要的因素。学生每次回答问题时,教师要给予恰如其分的肯定和褒扬。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继续思考和勇于回答的学习积极性,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敢于向老师提问,形成学生问,教师答的局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