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现象学的意向性理论述评-从胡塞尔到梅洛·庞蒂

2021-02-02 来源:客趣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I电大教学DIAN DA JIAO XUE 现象学的意向性理论述评 从胡塞尔到梅洛・庞蒂 ■苏宏斌 众所周知,意向性理论是贯穿整个现象学运动 的核心线索。我们认为,意向性理论集中反映了现 象学为解决近代思想中的认识论难题、克服近代思 象”。,此对象既可以是实在之物,也可以是观念对 象或想象之物。对于胡塞尔来说,这里的关键在于 区分表达的意义和对象。在他看来两者是可以而且 想中的兰==元论倾向所付出的艰苦努力。本文将简单 梳理这一理论在现象学运动中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应当分离的,比如“耶拿的胜利者”和“滑铁卢的 失败者”所指的对象都是拿破仑,但表达的意义却 不相同;反之,同一个意义却可能指示不同的对象。 对于前期的胡塞尔来说,对象外在于意识活动;而对 意向性本来是中世纪经院哲学的术语,胡塞尔 的老师布伦塔诺借用它来区分物理现象和心理现 象,认为心理现象乃是“通过意向的方式把对象包 于后期的胡塞尔来说,对象则成为意识的一部分。 当然,这里的“对象”已被加了括号,排除其存在 设定,而意识也成为先验意识,这样,意义和“对 象”就合为一体,共同组成“意向对象”。因此,后 期的胡塞尔认为意识活动是由意向作用和意向对象 构成的,所谓意向性理论就是研究意识如何通过意 向作用而构成意向对象的。正是在此意义上,胡塞 于自身之中” 。胡塞尔据此认为,意识的根本特征 在于它总是“对某物的意识”,即必然是指向某种对 象的。不过他并不认为一切意识行为都是意向性 的,比如某些情感行为就不直接指向对象,但他强 调,一切非对象性的意识都是以对象性的意识行为 尔认为,“功能观点是现象学的核心观点”0。所谓 “功能问题”,也就是意向对象的构成问题。 意向对象并不是与外在的实在对象相对的内在 对象。严格说来,在反思之前的意识活动中并不存 在这一环节。胡塞尔说,“我知觉着这个物,这个自 为基础的,因此,意向性也就成了意识活动的根本 特征。 与他的整个现象学思想一样,胡塞尔的意向性 理论也有一个发展过程。他最初对于意向性的分析 是从表达活动入手的。在他看来,表达就是有意义 的记号,表达的外壳是字符或语言,表达的内容则 是意义,此意义是我们通过赋予意义的行为加到表 达的物质外壳上去的。因此,与表达活动相伴随的 意识行为就包含三个环节:意向行为、意向内容(意 义)、对象。胡塞尔说,“每个表达不仅意味着什么, 然客体,花园中的这株树;除此以外别无他物是知觉 的‘意向的’现实客体。一株第二个内在的树,或 者哪怕一株在我面前的这株现实的树的‘内在形象’, 绝未被给予,而如要做此假设只会导致悖谬”。。那 么意向对象是从何而来的呢?实际上它是在现象学 对于意识体验的反思中才出现的。具体地说,在经 验的意识活动中,意识总是直接指向对象的,并不 需要什么意向对象作为中介。在现象学的反思中, 而且涉及到某种东西;它不仅有意义,而且与某个 对象发生关系”。。或者说,“表达通过意义指示对 44 2002年第4期总第151期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意识活动本身成了思维的对象,此时原有的意识对 象就经过了还原,成为先验意识的意向对象的组成 部分。因此胡塞尔认为这里有两种意向性。严格说 成了意识的各种变样形态。在意向作用方面存在着 一系列的信念特性:确定的、估计的、推测的、疑问 的、怀疑的;与之相应,在意向对象方面则是一系列 来,意向对象并不是真正的对象,而只是对象的意 义。但后期的胡塞尔认为,意义只是构成意向对象 的核心,“完整的意向对象是由诸意向对象因素的 复合体组成的,在该复合体中特定的意义因素只形 的存在特性:原初的、可能的、或然的、有疑问的、 可疑的。每一种存在特性都是相应的信念特性的产 物,这就是说,意向作用总是设定着自己的意向对 象或意义客体。由此,胡塞尔展示出了一幅范围广 成一种必不可少的核心层,其他因素本质上基于此 核心层之上,因此这些因素同样可被称为意义因 泛、内容丰富的意识结构图:非对象性的意识行为 (如爱、恨、同情、愤怒、喜悦等)都以对象性的意 识行为(如表象、判断等)为基础;在对象性的行为 素,不过是在一种扩大的意义上”0。这些因素主要 包括两个方面:对象的边缘域和“对象本身”。胡塞 尔认为,由于意识活动是在内在时间之中进行的, 因此当意向行为指向一个对象的时候,它必然也同 之中,表象性行为(如看、听等等)又是判断性行 为的基础,任何判断都可以还原为一定的表象;在 表象性的行为中,直观行为(如感知、想象)是其 他非直观行为(如图像意识、符号意识)的基础,因 为非直观行为必须借助直观行为才能进行;在直观 行为之中,感知又是想象的基础。任何对象的构成 最终都可以回溯到感知上,即使是一个虚构的对象 也必须依赖于一定的感知材料;在感知行为中,内 时潜在地指向这个对象周围的事物。意识并不是在 一瞬间完整地把握对象的,以对一个桌子的观看为 例,最多只有三个面能够同时显示给意识,只有不 断变换视角才能看到其他的侧面。因此,意向对象 在每一瞬间都处在过去和未来的意向内容的包围之 中,这使它似乎处于一个晕圈之中,过去的意向内 容逐渐变得暗淡,而未来的意向则逐渐明亮起来。 这样,过去、现在、未来这三重边缘域就构成了现 象学的时间之维,完整的意向对象就是在这样一种 时间意识中被构成的。然而,在意识绵延中逐渐显 现的各个侧面如何能够构成一个确定的对象呢?或 者说,怎么能肯定这些意向内容是关于同一个对象 感知才是最原本的意识,超越性感知则有一部分非 原本的意识。比如对一张桌子的感知,只有正面才 是原本被给予的,背面则只是“共同被给予之物”。 超越性感知必须包含一定的原本意识才能进行。 ■_ 胡塞尔提出意向性理论的内在旨趣是为了解决 认识之谜,即“认识如何能够确定它与被认识的客 体相一致,它如何能够超越自身去准确地切中它的 客体?”。在他看来,近代哲学之所以没有解决这一 认识论的难题,是因为犯了自然主义和心理主义的 错误,而造成这种错误的根源则是近代哲学所奉行 的二元论的思维方式。因此,胡塞尔现象学的全部 努力都可以看作是对这种二元论思维方式的克服与 超越。就他的意向性理论来说,由于已经实行了严 格的本质还原和先验还原,因此他所说的纯粹自我 已经与近代哲学中作为心理实体的主体范畴有了本 2002年第4期总第151期45 的呢?胡塞尔认为这有赖于“对象本身”。但这不是 说意识如同口袋一样把对象容纳进来,而是说在对 同一对象的一系列意向内容之间存在一个“一致性 的极”,惟此我们才能肯定它们有一个共同的承担 者。借助于它我们发现,时而表现出这样的规定性, 时而又表现出那样的规定性的那些初看起来分开的 内核是同一个东西,或说是同一个“对象”。 在意向对象和构成它的意向作用之间存在着一 种平行关系。对于同一对象的意识,由于意向作用 的变化,所构成的意向对象也在不断变化,由此构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_电大教学DIAN DA JIAO XUE 质的区别。同时,他所说的意向对象也已经不同于 反,此在的超越性构成了其意向性的基础。然而需 要注意的是,海氏在此所说的超越与该词的通常含 义是大不相同的。在传统哲学中,超越之物乃是指 意识之外的东西,因此超越性是与内在性相对的。 而海氏则认为,超越的原义是“越出自身”,也就 是说在自身之外存在。而具有这种存在方式的存在 者显然只能是此在,因为此在的存在方式是“在世 界之中存在”,此在存在就意味着在其他事物之中, 与其他存在者打交道。“总是早已与其他存在者一 道存在的方式去实存,乃属于此在之天性。”0说此 在能够越出自身,并不是说此在原本是在“内”的, 然后才由内向外超越,而是说此在原本就是在外 的,它首先是并且通常是在其他存在者中并通过其 他存在者来发现和领会自身的。正是此在的超越性 使其处于敞开状态,而各种世内存在者正是在此敞 开状态中才与此在相遇照面,得到领会,并进一步 专题化为“意向对象”的。因此,意向性远不是源 始性的现象,“意向性是奠基于此在的超越性之中 的,而且只有在超越性中才是可能的,而不是相 反”。0这样,对于意识活动意向性的研究也就转化 为对于此在及其超越性的研究,先验现象学也就随 之转变为基本本体论了。 近代哲学中的客体概念,因为意向对象不同于实在 对象,它是一种观念的本质存在,是纯粹自我意向 性活动的构成物。因此,意向性理论在一定程度上 是对传统哲学的克服与超越。 然而在现象学的后继者海德格尔看来,胡塞尔 的先验现象学立场决定了他不可能从根本上超越二 元论的思维方式,这一点也突出地表现在他的意向 性理论之中。当然,海氏无意彻底否定胡塞尔的意 向性理论。在他看来,胡塞尔把意向性看作意识活 动的根本特征,从根本上避免了近代哲学中错误的 客体化倾向,这种倾向把主体视为一种封闭的心理 主体。而事实上,“主体在自身中即是完全意向地结 构化了的”,意向关系的根子就在于主体本身的意 向结构:“作为行为的结构,意向性本身即是自我 行动的主体的结构。它是内在于作为这一行动 关系的行为特质的自我行动主体的存在方式之中 的。”0不过,海氏认为胡塞尔同时又陷入了“主体 化”的错误之中,因为把意向性看作主体的内在结 构,就必然也面临所谓超越性的难题。在海氏看来, 意向性理论不可能作为解决超越性问题的答案,因 为“正是意向性本身而不是别的什么东西才是超越 性的所在”,。也就是说,意识的意向性正是主体的 超越性的产物或表现。因此,胡塞尔试图通过分析 三 与海德格尔不同,萨特尽管也不满于胡塞尔的 先验现象学立场,但却不主张抛弃胡塞尔的意向性 概念。在他看来,海氏所谓此在实际上也是一种意 识活动,只不过是前反思的意识而已。因此,胡塞 主体的意向体验来解开认识的超越之谜,其出发点 和提问方式本身就是错误的。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应该彻底抛弃意向性的概 念呢?在海氏早期的主要著作《存在与时间 中,我 们确乎没有看到这个概念。不过,我们发现海氏其 尔的意向性理论仍旧被萨特作为构筑其现象学本体 论体系的基石。不过,为了适应自己的思想需要, 萨特对胡塞尔的意向性学说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 其目的是抛弃胡塞尔的先验自我,使意识得到彻底 的纯化或透明化。我们可以把萨特对意向性理论的 改造归结为三个方面: 首先,萨特否定了胡塞尔所谓先验自我的存 实是用超越性的概念来取而代之。海氏自己曾明确 指出,“如果我们把一切对于存在者的行为都标识 为意向行为,那么,意向性就只有根据超越才是可 能的,但它既不与这种超越相同一,根本也不是反 过来本身就成为使超越可能的东西”。。这就是说, 此在并不是由于具有意向性才有了超越性,而是相 46 2002年第4期总第151期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在。在发表于1936年的长篇论文《自我的超越性》 中,萨特指责胡塞尔将自我置入意识中,使意识变 得不透明了。在他看来,这表明胡塞尔的先验还原 还不够彻底,因为彻底的还原必然意味着要把包括 自我在内的一切超越之物都悬隔起来。胡塞尔曾经 认为,先验自我乃是意识或体验之流的统调者,其 存在能够保证意识的统一性和个体性,而萨特则认 介环节,就可以直接指向或“切中”对象。 表面上看来,萨特对胡塞尔意向性理论的改造 是循着海德格尔的路线来进行的。他一方面否定先 验自我的存在,另一方面又重复海德格尔关于超越 性是意向性的基础的观点,差别似乎只是把海氏的 此在重新恢复为意向性的意识而已。但实际上海氏 以此在取代意识、以超越性取代意向性的目的,是 为,“现象学的意识概念使得我的统一的和个体化的 作用完全没有用处。相反,正是意识使得我的统一性 和个人性成为可能。所以,先验的我没有存在的理 由”。@ 其次,萨特把胡塞尔意向性理论中的另一项重 要内容“感觉材料”也从意向性理论中清除出去了。 胡塞尔曾经认为,意识活动是通过对感觉材料这种 “中性与料”进行立义来构成意向对象的,而萨特则 认为,这些中性与料并不是意识的内容,否则就会 使意识处于一种半透明状态,从而无法超越自身而 走向对象。从胡塞尔的角度来说,他提出“中性与 料”的概念,是为了实现实在对象与先验意识之间 的过渡,从而克服物质与意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 僵硬对立。但萨特却认为,胡塞尔只不过“创造了 一个杂交的存在,这种存在既遭到了意识的否定, 又不能作为世界的一部分”。 再次,萨特把意向对象这一重要概念也否定了。 意向对象可说是胡塞尔意向性理论的重要支柱,因 为这一理论的根本特点就在于主张意识并不是直接 指向外在对象的,而必须通过意向对象作为中介。 当然,在素朴的自然态度中,人们并不会意识到意 向对象的存在,但胡塞尔却认为通过现象学反思可 以发现其存在。而萨特则认为,根本就没有所谓意 向对象的存在。他以所谓“本体论证明”来为自己 进行辩护:“意识是对某物的意识,这意味着超越性 是意识的构成结构;也就是说,意识生来就被一个不 是自身的存在支撑着。”@显然,在萨特看来,意识 的超越性决定了它不需要意向对象这种非实在的中 为了更加彻底地摆脱近代哲学的二元论立场,而萨 特不遗余力地把“材料”、“意向对象”等从意识之 中清除出去,却是为了保证意识的透明性和纯粹 性,而这样一种纯粹的意识却只能是与纯粹“自在” 的对象相对而言的。这就难怪自为存在与自在存在 的二元对立成了萨特的现象学本体论体系的基本框 架。因此,萨特彻底否定胡塞尔为意识与对象设置 中介的努力,其结果却是完全退回到胡塞尔之前的 二元论立场上去了。从现象学运动的精神和方向来 看,这无疑是一种背叛和倒退。由此我们也不难理 解,尽管萨特一再声称自己受到了海德格尔的重大 影响,而后者却从来没有予以认可。 四 或许正是由于不满于萨特之重蹈二元论的覆 辙,梅洛-庞蒂重新返回到了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 立场,试图通过意向性理论来寻找到摆脱二元论藩 篱的出路。不过,他既不赞同胡塞尔把意向性看作 先验意识或纯粹自我之结构的观点,也不赞同海德 格尔以此在的超越性来取代意识的意向性的做法, 而是创造性地提出了身体意向性的观点。当然,身 体的意向性并不是梅氏独创的,胡塞尔就曾经指 出,我们的知觉并不是“好似从天上掉下来的”,而 是与我们的身体紧密相关的:“对事物在其中被知觉 地给出的意向性研究,不应撇开相应的对本己的感 知功能的身体意向性的研究而(单独)进行。”@不 过,对于身体的现象学描述在胡塞尔看来还只是他 的先验意识之现象学分析的一个环节,究极而言, 20o2年第・期总第151期47 II_l___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一电大教学DIAN DA JIAO XUE 他仍然把身体看作是先验意识的构成物,因而他并 没有彻底摆脱二元论的影响。而梅洛‘庞蒂则不同。 他从一开始就明确反对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立场, 宣称彻底的现象学还原是不可能的,因此先验自我 ② 【注释】 ① 转引自施皮格伯格.现象学运动【M】.王炳文,张金言. 上海:商务印书馆,l995.79. 胡塞尔.逻辑研究【M】.芬得利.新泽西.1 970.第二卷, 46.英文版. ③ 同上.48. 也是根本不存在的。真正源始的意向性不是纯粹意 识的意向性,而是身体的意向性。当然,这样的身 体已不再是意识进行意向性活动的工具,也不是对 象世界的组成部分,而是人类根本的存在方式。身 体的意向性功能表现在,它能够在自己的周围筹划 出一定的生存空间和环境,并且与世界进行一种往 复不已的相互作用。当然,这样一种意向活动也不 再是胡塞尔那种单向性的投射或构成活动,而是一 ⑤ ④ ④ 胡塞尔.纯粹现象学通论【M】.李幼蒸.上海:商务印书 馆.1992.2l8. 同上,228—229. 同上.227. ① 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M】.倪梁康.上海:上海出版社, l986.22. ④ 海德格尔.现象学的基本问题【M】.印地安纳大学出版 社,l982.61.英文版. 种暧昧的相互作用,正是通过这种作用,我们才得 以通过知觉领悟到对象的意义。 梅洛・庞蒂的意向性理论可以说是胡塞尔与海 德格尔两种立场结合的产物。一方面,他坚持胡塞 尔为意识与对象、自我与世界寻找中介环节的作 ⑦ 同上,63. ⑩ 海德格尔选集【M】.上卷.上海:上海三联书店,l 996. 166. @ 海德格尔.现象学的基本问题【M】.印地安纳大学出版 社,l 57页. @ 同上,l62. 法,试图把身体当作一种独特的、暧昧的存在方式。 同时,他仍保留了胡塞尔意识现象学的基本框架, @ 萨特.萨特哲学论文集【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l998. 24. ⑩ @ 萨特.存在与虚无【M】.三联书店,l 987.1 8. 同上.21. 始终把知觉的基础地位作为自己的理论出发点;另 方面,他又接受了海德格尔存在哲学的基本观 ⑩ 胡塞尔.现象学的心理学【M】.转引自陈立胜.自我与世 界【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l 999.82—83. 点,认为身体就是人类“在世界之中存在”的具体 方式。应当承认,梅洛・庞蒂在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 和海德格尔的基本本体论之间,成功地走出了一条 自己的道路。 【作者简介】苏宏斌,文艺学博士,浙江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浙 江杭州,3l0028)。 48 2002年第4期总第151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