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韩永富
来源:《成才之路》 2012年第3期
落实思想政治课中的情感教育,需要我们以情感人,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鼓舞激励学生;寓教于乐,创设情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积极性,使其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最基础性的目标就是,帮助初中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全人格,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提升他们的素质。也就是说,新课标把对中学生情感教育培养列为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因此,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的有效方法。那么,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到教学与情感教育的有机结合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主要从如下几个环节进行了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一、用自己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鼓舞、激励学生
在新课改形势下,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要面临更大的竞争,特别是青年教师,要努力证明自己是有能力胜任工作、做出成绩的,这就导致他们对学生的期望值比较高。一次考试的失利、或者学生的表现与自己的期望存在很大的反差,就会引起他们极大的思想震动,甚至产生悲观、腻烦的心理情绪,并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合时宜地表现出来。如果这种表现过于频繁,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其直接结果是丧失对老师的好感,进而丧失对这门学科的信心。基于此,笔者提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用微笑带给学生自信,用自己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鼓舞、激励学生。当老师面带微笑、怀着喜悦的心情走进教室时,学生也会因此感染老师这一积极情绪,从而倍感亲切、温暖,快乐之情油然而生。这样,学生神经放松,情绪饱满,也就会敞开心扉,使课堂充满应有的生气和活力,从而更好地发挥主体功能。
二、寓教于乐,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教学方法上,创设愉悦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不断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思想政治课由于理论性强,和社会现实生活及时事政策联系紧密,学生要学好并不容易。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采用灵活多变和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环境和愉快合作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愉快,活泼的气氛中学习,受到教育,提高他们的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意结合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力求通过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所学的教学内容,同时结合现实,可以就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组织形式多样的辩论会、演讲会等。这样,学生的参与意识会增强,政治课的魅力也会增强,可以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全人格,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情景
“教学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这是教育学家夸美纽斯的话。如果说教师动情地讲课会感染学生,那么,教学的环境气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情感。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更易被初中学生接受,所以,教学中可以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情景,让学生的潜在情感在一定的情景中得到更充分地体验和宣泄。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和现实结合的需要,就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学生辩论会、演讲
会、故事会、歌曲欣赏、漫画展评以及社会调查等活动。通过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了政治课教学的乐趣与魅力,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且在活动中,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和才干,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的能力,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工作。
其实,任何学科都有它的知识体系和内在的逻辑体系,每个理论问题又具有它的系统性和层次性。我们在进行思想政治教学中必须遵循这一原则,从教材的逻辑结构上,尽可能地把知识讲透、道理讲清,不给学生留下疑惑和不解,而不能只停留在教学生背条条框框上。只有这样,才能增强知识的可信度,使学生能真正理解、听懂、心服口服,进而产生对该门课程的“认同”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求知识的求知欲,从感情上能把思想政治课真正当成一门科学而严肃认真地去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教与学就容易统一起来,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总之,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情感教育应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健康愉悦情感,引导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启发学生发散的思维活动和思想认识觉悟,才能达到情感与学习的共鸣,完成思想政治教学目标和目的。(林州市教师进修学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