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层岩土热物性参数测试与分析

2022-10-05 来源:客趣旅游网
100 低温建筑技术 2010年第7期(总第145期) 浅层岩土热物性参数测试与分析 李强 (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海200031) 【摘要】介绍了浅层岩土热物性参数测试的计算模型、测试方法等。以线热源模型为基础,采用斜率法计 算导热系数,按照室内试验及工程经验选取容积比热容,从而求得热阻,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现场 实测表明热干扰距离的研究难以通过单孔热响应测试获得,可按已有研究成果选取。 【关键词】热响应测试;线热源模型;岩土热物性参数 【中图分类号】TU4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1—6864(2010)07—0100—02 岩土导热系数等热物性参数是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中 设计埋地换热器的重要依据。如果岩土导热系数不准确, 则设计的系统可能无法满足负荷要求,也可能导致规模过 大,增加初投资。… 确定岩土热物性参数的方法有三种:一是,根据地层的 岩性及物理性质指标查阅相关手册,不足之处在于经验范 围较大,取值偏于保守,易造成资源浪费。二是,取土样进 罔日圉日 日国日圉日 行室内试验,由于土样脱离了原位的地质环境,不能反映实 际土层特性。三是,原位测试法(热响应测试等),克服了以 成井采用SH一30钻机,预成孑L后采用扩孔钻具将孔径 上两种方法的不足,给出了实际钻孔深度内土层的热物性 扩至130mm。用人力和专用工具把PE管下至孔底,竖直地 特征,在实际应用中更为准确可靠。 埋管下管前及下管后,按规范要求,均需进行水压测试,以检 1 计算模型 测地埋管是否完好 J。同时,地埋管沉管应在有压状态下进 目前计算埋地换热器与周围土壤换热较为成熟的模型 行。地埋管内加压充填的介质采用自来水。待地埋管沉管完 有线热源模型和圆柱热源模型。圆柱热源模型需要埋管的 成及水压测试满足要求后,即可进行测试井回填,本次回填主 具体位置、上升管和下降管之间的距离以及埋管和回填材 要采用膨润土加水泥混合物孔底压浆封填,上部采用黄沙人 料的物性等参数。鉴于测量的困难和钻孑L内埋管埋设的不 工回填。为充分消除钻孔施工对周围岩土的影响,获得稳定、 确定性,这些参数的误差均较大,影响最终物性结果的可靠 准确的地下岩土初始温度及岩土热物性参数等,本次地埋管 性。故工程实践中以线热源模型应用最多。 3 换热井成井均在静置72h后进行测试工作。 假定钻井处于不受热扰动影响的温度场内,且经过一 试验前对温度传感器和流量计进行校正。模拟夏季放 定的时间,可得到钻井散出的热量的热扩散率,则可用简化 热试验时,采用恒热流法热响应测试,通过控制加热量及水 了的线热源公式计算土壤导热系数,通过测量温度、流量进 流量,保持加热功率恒定,使系统达到基本稳定后的温度控 行反向推算土壤传热性能。其基本原理如下: 制在35~37℃左右,控制流速在0.5~0.7m/s,连续测试时 (r,t)=4qr AHfi2  u= [毛](1) 间不少于48h。 流体温度随时问变化的函数式可以写为: 3测试成果 )=4- 地埋管换热性测试概况 丌Q- -Iln +静 + (2) 表1通过计算温度与自然对数时间曲线的斜率可以得到温 度的响应规律: (£)=k・In(£)+m (3) k=Q/4crAH (4) 式中, 为管内水的平均温度,℃; ,为钻孔壁面温度, 工程所在场地在自然地面下42m深度范围内的地基土 ℃; 为岩土初始温度,℃;r为钻井半径,m; 为钻井深度, 主要由填土、粘质粉土、淤泥质粘土、粉质粘土夹粉砂及粉 in;Rb为热阻,111・K/W;t为测试时间,s;Q为换热功率,W;a 砂组成。测试概况如表1所示。共有二个测试孔,均采用双 为热扩散率,in /s,为导热系数与容积比热容P C 的比值, U型管,材料采用聚乙烯管(PEIO0),管外径为 ̄32mm,内 结合相关经验,本次取P c =2.8×10。J/(in ・K)。 径为 ̄26mm,埋管深度均为40m。其中1#孔周围布置三个 10l 温度测试孔,每个孔布置5个温度传感器。 埋管换热过程中监测孑L温度的变化来确定热干扰距离。本 次在1#孔周围布置了不同间距的3个温度测试孔。热响应 测试过程中各观测孔中典型测点的监测结果见图6所示。表 3.1 岩土初始平均温度测试 温度测试孔内各温度传感器的埋置深度分别为8、16、 24、32、40m(其中T1孔40m位置温度传感器失效)。把各温 度测试孔所测岩土温度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岩土初始平均温 度。则岩土初始平均温度为17.78℃。 3.2地埋管热响应测试 对l#孔及2#孔均进行了放热性能测试,试验时,保持恒 定加热功率,通过水泵不断向地埋管输入一定温度的热水, 并分别对进、出水管中的水温进行连续测读,持续时间为 48h。进、出水口温度变化如图2~3所示。由此可得,地埋 管在经过一段时间水循环后,进出水口温差均基本恒定,表 明此时地下热交换已基本达到平衡状态,得出本次地埋管 单位管长的平均放热率,得到40m深度的1#、2#双u型地埋 管每米孔深的平均放热能力分别为65.8W/m、67.1W/m。 45 40 35 , 一 3O 25 ,, 赠 2O l, 15 1O 5 0 彗柰E O 5o0 1oo0 l5o0 2Ooo 25o0 3O0o 测试时间/min 图2 1#孔放热过程进出水水温曲线 45 40 i8 蓍 25 lO 5 O 0 500 l000 1500 2000 2500 3000 测试时间/arin 图3 2抖孔放热过程进出水水温曲线 3.3岩土导热系数及热阻 0 捌 舡 0 500 1 o()o 150o 2000 25oo 3000 测试时间/min 图4 1#孔管中流体平均温度变化曲线 根据1撑孔、2撑孔放热工况下实测的数据绘制对数时间 曲线,如下图4、5所示。根据实测的40m深的双U型地埋 管放热过程中的进出水温度数据,得到1}≠、2#孔的土壤导热 系数分别为1.623、1.749W/m・K;1#、2#孔的热阻分别为 0.285、0.262m・K/W。拟建场地平均导热系数为1.686W/ m・K,平均热阻为0.274,与经验值相符。 3.4地埋管的热干扰距离 地埋管的热干扰距离是布置埋管问距的重要因素之 一。通过在地埋管周边布置地下土体温度监测孔,测试地 明地埋管在放热过程中各测试点的温度基本保持恒定。 黧 0 熠 0 500 1000 1500 2ooO 2500 3Oo0 靴 测试时间/arin 图5 2#孔管中流体平均温度变化曲线 39 33 27 酱 24 21 15 0 500 1o()o l5oo 20oO 25o0 3O0o 350o 测试时间/min 图6 1#孔地埋管放热过程温度监测孔曲线 由于本次测试为单孔测试,放热量小,且运行时间相对 较短(相对于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后期常年运行而言),同时 受到地下水径流的影响,地埋管放热性能测试过程中,温度 监控孔内的探头温度没有明显变化趋势。根据已有研究成 果,长期间歇运行的竖直地埋管的间距一般为3~5m,当地 埋管间距达到6m时,基本已无热干扰影响。 4结语 根据线热源计算模型,实测工程实例所得热物性参数 与经验值相符,测试成果可为设计提供参考。单孔测试由 于运行时间较短等原因无法获得热干扰距离,设计可参阅 已有研究成果。线热源模型将钻孔内外岩土视为整体,忽 略了回填材料和岩土的差异。另外,本次未考虑地下水渗 流及季节效应等对测试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周亚素.土壤导热系数的现场测试方法[J].东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8,34(4):482—485. [2]韩华,孙保卫,王峰,等.现场测试地层平均热物性参数方法 初探一以北京某工程地源热泵系统地层热物性测试评价工程 为例[J].城市地质,2007,2(2):27—31. [3] 于明志,彭晓峰,方肇洪,等.基于线热源模型的地下岩土热 物性测试方法[J].太阳能报,2006,27(3):279—282. [4] 赵军,段征强,宋著坤,等.基于圆柱热源模型的现场测量地 下岩土热物性方法[J].太阳能学报,2006,27(9):934—936. [5]GB 50366—2005,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2009版)[s]. [收稿日期]2010—03—03 [作者简介] 李强(1976一),男,银川人,工程师,从事岩土 勘察测试工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