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肥西县新农村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2020-08-21 来源:客趣旅游网
肥西县新农村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一、肥西县新农村建设现状

肥西县在新村建设中,采取改造型、新建型、保护型三种模式。各乡镇在实际工作中,采取各自的方式进行新农村建设的尝试。目前,全县呈现多种建设模式。这里重点介绍几个有代表性的示范村:

(一)铭传乡启明村。该村为新建型,乡政府实行统一规划、选址、建设,统一拆迁安置。目前,已新建房屋44套,每户建筑面积156平方米,建设方估算单价每平米近900元(未决算),乡政府承诺农户按每平米500元回购,户均承担8万元,扣除拆迁补偿费3—4万元,尚需补交4—5万元。此外,乡政府共需投入400多万元(其中每户拆迁平均补偿4万元,约150万;建筑单价补贴近400元,约250万元;基础设施等建设费用)。这样的模式,突出问题是造价高,脱离了当地实际生活水平(农户年均收入1—2万元),政府大包大揽,群众完全被动参与,政府和群众都难以承受,无法推广。

建设意义:为刘老圩(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故居)旅游开发打造环境。

(二)山南镇小井庄村。群众根据实际需要自主

1 / 11

选择建设面积,镇政府统一规划设计、统一选址,统一组织建设。目前,拆迁安置81户,每户居住面积30—140平方米不等,建筑单价约650元(包括基础设施),镇政府承诺农户按每平米550元回购,群众扣除拆迁补偿费,每户约补交1—2万元左右。山南镇政府共投入约400万元(包括每户拆迁补偿4万元,约320万元;建筑单价补贴100元,约80万元)。这样的模式,是群众基本满意,能够承受。但政府拆迁补偿负担过重,不能推广。

建设意义:做靓小井庄红色旅游(小井庄是全国包产到户发源地)。

(三)官亭镇张祠村。镇政府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对新村选点、建设样式、面积大小进行规划设计,每户面积140平方米,由群众按规划设计自行建设。目前,新村自愿入住已有42户,政府采取每户补偿1.5万元(分三次发放补偿—新房打基础、封顶、老房拆除)的办法鼓励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再加上征地和基础设施、公益设施建设等费用,政府共投入约200万元。镇政府采取退宅还耕争取项目资金(已到位390多万元)进行投入,此项目的实施镇财政没有背上包袱。这种建设模式,体现了政府积极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的方针,实现了政府和群众都满意的结果。这种利

2 / 11

用政策争取资金的做法值得借鉴。

(四)高刘镇连环村。高刘镇政府结合合肥新机场建设拆迁,引导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政府没有投入一分钱。连环村村委会提供安置点土地,结合群众的要求进行规划设计,每户建筑设计面积为120—140平方米,群众按每平方米650元的价格购买,由开发商进行统一建设,村民委员会对基础设施投资给以补贴并负责销售,在安置拆迁户的同时,允许连环村村民购买入住。这样的建设方式,群众愿意,政府满意,在工业园区、开发区和大项目建设时,可以借鉴参考。

(五)柿树岗乡周桥新村。该村的新农村建设很有代表意义。该村充分利用原有的村庄基础,只对房屋进行简单整治,同时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对房屋简单整治的建筑材料由群众自己筹集,政府统一施工建设。全村共189户,政府投入不到100万元(包括水、电、路),每户农户也只需要拿出几千元。周桥新村现有篮球场、乒乓球台、小花台、小游园,每户通水泥路(可兼做晒场)、自来水,农户的主房面积约100—120平方米,副房面积20平方米左右(包括猪圈、厕所、工具间),每户还建有一座8立方米的沼气池,功能设置合理实用,既满足了生产生活需要,又不铺张浪费搞花架子。在改造中,乡政府和群众投入少,对以

3 / 11

村庄改造为主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二、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效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新农村建设通过一年多来的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有效地节约了耕地。通过新农村集中建设,每户新的住宅用地比原来平均减少了一半左右。二是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加强。由于各级政府的大量投入,目前新农村建设中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加强,方便了群众日常生产、生活。三是社会公益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由于各种项目的配套和支持,新村建设中的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商贸、敬老院等多种公益设施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农民群众直接享受公益设施带来的好处。四是新村内的环境得到了全面整治。通过重点实施“四清四改三化”工程,村容村貌都有了巨大变化,新村示范点基本上实现了“村容整洁”。

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存在政府过于投入、群众积极性不高等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在于:

(一)规划行为不科学。从调研中发现,目前,全县新农村建设规划科学合理性不足,一是示范点规划更多地是体现乡镇领导和专家的设计理念,没有充分征求

4 / 11

群众的意愿,没有充分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群众的生产、生活等实施情况。二是论证时缺少深入群众、深入生产生活实际。有的示范点、整治村严重超标规划,贪大求洋,脱离实际,增加了政府和群众的负担。三是在规划实施的时空方面缺少弹性,即对未来发展空间和完成建设内容时间的连续问题没有延伸,给人的感觉象是一个很快就要完成的房地产项目。四是规划的监管缺位,出现一边在轰轰烈烈抓示范点建设,一边继续乱搭乱建,规划制约力不强,还有农户在新村的房屋建好了,但原来的老宅子没有拆除,一户多宅,没有达到新农村建设的目的。

(二)政府行为过于突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广大农民群众,政府只是起引导作用。但在目前,由于农民文化素质、家庭经济状况差异较大再加上规划方案与群众当前认知程度的差距,导致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不高。有的乡镇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建设任务,或为了出政绩树形象,采取大包大揽的做法,把政府的主导作用变成主体行为,从新村的选点、规划、房屋的设计、面积、造价等等都是政府说了算,导致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群众还不满意。铭传乡启明村在新村建设中,政府自主决定每户住房规划面积为150多平方米,且造型设计精美别致,造价高达每平方

5 / 11

米近900元,给政府和群众增加了沉重的负担。

(三)新农村建设的资金缺口较大。目前,在新农村建设中,群众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于是政府就采取补贴奖励的办法,甚至对规划点外的农户给予高标准拆迁补偿,以此来吸引群众参与这项工作。政府因此投入了大量的财力,财政负担压力过大。如小井庄村建设中,山南镇政府对一、二期建设的60套房屋共补贴了400万元左右。铭传乡启明村建设中,乡政府对一期建设的44套房屋和新村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需补贴400多万元。即使周桥村那样的简单建设,乡政府也投入了近100万元。由于建设资金缺口较大,部分乡镇、村干部对新农村建设工作存在畏难情绪,工作积极性不高,下一步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工作难度很大。有的乡镇负责人就直言,新农村建设还按照这种模式走下去,本乡镇的新农村建设就到此为止,再也不会进行新的建设了。

(四)群众的承受能力有限。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目前多数群众的生活水平还不太高,收入很有限,许多群众的大部分收入,还是靠打工得来的,目前即使有了一些存款,也不是太多。如果盲目地追求新房建设,很可能使一部分人重新回归贫穷,出现住新房、借新债、过苦日子的现象。如启明村在建设中,乡政府每户要补

6 / 11

贴近10万元,群众每户也需要拿出5万多元,而每户群众的年收入只有1万多元,许多群众是新房建好了,生产生活水平立刻下降了。

(五)新农村的产业支撑力不强。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目前肥西县在新村示范点建设的同时,也根据实际情况规划扶持相关产业的发展,希望通过发展生产来带动群众致富,从而支持和促进新农村建设。但事实上,政府计划安排的许多产业,除极少数外,对农村经济整体发展的带动力并不强,产业支撑能力很弱,群众的收入还是靠原始耕作和外出打工来维持生活。许多新房子建好了,常年居住的都是老人和孩子,青壮年都外出打工去了,当地的生产仍旧发展不起来。

四、新农村建设如何更好发展的思考

如何更好地推进肥西县新农村建设工作,我们认为应重点围绕新农村建设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20字方针,把“生产发展”作为首要工作,要充分认识到新农村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作,新农村建设要循序渐进,不能急功近利、不能一蹴而就、不能一刀切,更不能搞大拆大建。新农村建设可能要经历10—20年的时间,甚至更加漫长。当前要做好长远规划和长期建设的思想准备。

7 / 11

(一)要进一步抓好新农村的规划工作。要确保规划编制工作的科学合理性,全面完成全县的新农村规划。把新农村的近期建设和长期规划与交通、教育、卫生、商贸、产业布局调整等结合起来,避免重复建设。规划设计要加强调查研究,走群众路线,绝不能闭门造车,更不能贪大图洋,浪费人力、物力、财力。规划专家设计的新村建设方案,要交群众充分讨论,并征求多方面的意见,再经反复修改,最后形成一个各方面都满意的方案,分步分阶段实施。要做到“建一次房子,让几代人居住”,决不能让一代人建几次房子的现象继续重演。在抓好规划编制的同时,还要强化对规划的监管。上世纪80年代是农村建房高峰,许多房屋即将需要维修或重新建设,因此,一定要把握这一动态,加强对房屋建设的管理,确保新建房屋都纳入规划点建设。县政府可以出台一个类似对城中村改造管理的办法,加大对农村违规建设的管理力度。对不按规划擅自建设和乱搭乱建的现象,做到发现一起处理一起。

(二)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建设新农村。目前,全县实施的“221工程”和“一点一线”工程,要深入研究肥西县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先易后难。一是对肥西县撤并的原乡镇政府所在集镇进行规划和改造,这些集镇现有基础很好,加以一定的改造就会成为新农村

8 / 11

建设的一个亮点。二是对那些经济条件较好、群众生活比较宽裕、地理条件比较理想的村,优先进行建设,尤其是那些基础条件好,人口也比较集中的大自然郢,可以与村村通工程建设相结合进行整治,作为新村建设点。三是新村建设可以与工业建设拆迁安置相结合,与国家重点建设工程拆迁安置相结合。

(三)要切实抓好示范效应,带动面上建设。要充分利用当前有限的资金,集中人力和物力,抓好示范村建设。在抓示范村建设时,一定要把有限的资金重点投放到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上,使新村的水、电、路、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商贸等设施不断加以完善,使示范点真正成为农民居住的理想地方,让周围的群众自觉加入到新村建设行列中来,从而推动面上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对那些居住分散、人口少的老村庄,停止对其基础设施等建设的投入,让其逐渐萎缩,直至自然消失。

(四)要拓宽新农村建设资金筹措渠道。要充分利用财政部、农业部的政策资源,利用省市政府的鼓励政策,积极编制项目,千方百计向上争取新农村建设资金。整合涉农资金的使用,并适当向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倾斜,投资重点要围绕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环境的农村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公益性事业。示范点中的新建、

9 / 11

改建房屋建设资金应以农民自筹为主,政府不能大包大揽,不能使乡镇政府、村委会在新农村建设中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新农村建设也可以借鉴高刘镇连环村的模式,走市场化运作的路子。

(五)要着力发展生产,提高农民收入。“发展生产”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只有生产发展了,农民富裕了,农民才能投入更多的资金。因此,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特别是发展现代农业。要因地制宜,按照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的要求,走农业产业化之路,用工业化理念抓农业,突出发展养殖、苗木花卉、菜瓜果和生态观光农业等,逐步实现“一村一品”或“多村一品”,不断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农民生活宽裕。

(六)要注重对农民的教育,提高整体素质。没有新型的农民,就没有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农村建设的中“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些要求,更多的是人文管理和建设,并不需要太多的资金投入。我们可以结合“阳光培训工程”、农业科技培训等形式,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同时,要注重抓好农民思想道路和精神文明教育,提高农民的文明程度,改变农民的精神面貌,改善农村的脏、乱、差现象,革除乡村陋习,促使农村民风、乡风上台阶,全面推进肥西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伟大事业。

10 / 11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安徽省肥西县发改委)

11 /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