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一名文物修复师的“匠心苦旅”

2021-11-28 来源:客趣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名文物修复师的“匠心苦旅”

作者:陆洋

来源:《齐鲁周刊》2018年第26期

在木心先生的诗里,“从前的日子过得慢,一辈子只够爱一个人,一生只能做一件事。”现代人的脚步不曾停歇,“择一事,终一生”成为奢侈的理想。王春发是幸运的,在被庸碌现实俘虏之前,在被琐碎的生活招安之前,他找到了自己热爱的、为之奋斗一生的职业——文物修复师。

根据一项调查显示,全国文物系统3000多万件馆藏文物中,半数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损,需要修复。恢复古瓷器容光,还原历史神韵,这就是王春发20多年来一直干的事情。 从“小小发明家”到“文物狂热者”

上午10点钟,烈日当头,济南泉城广场,一位白发老者穿过长长的展台走到王春发面前:终于见到您啦,王老师。我找了您两年。这位老者为自己的孩子而来,孩子痴迷于文物修复,想要跟王春发拜师学艺。

如今,找王春发不再像以前那么难找。2015年,王春发被济南市政府命名为“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古陶瓷修复技艺代表性传承人”;2016年,王春发被评为《济南工匠》十大工匠之一,同年获得济南市“五一劳动奖章”;今年,王春发又被山东省文物局聘请为“山东省文物修复师”。在骤然降临的声誉面前,慕名而来的人越来越多,而王春发的工作依旧深藏在狭小的工作室内,日复一日,使一件件文物重新焕发光彩。

作为传统中国四大阶层“士农工商”中唯一传承有序的“工”的阶层,王春发拥有朴素的称呼——“匠人”。现在,人们多称他“文物修复师”。

王春发注定成为一个手工艺人。他出生于1959年,那是一个物资资源极度匮乏的时代,大多数人的童年几乎没有玩具。但王春发总能“制造”出各种玩物供自己娱乐,镰刀、小铲子、火药枪、水枪、小喇叭甚至是扬声器……王春发的动手能力远近闻名,东西坏了总是自己学着修补,修锁、配钥匙、各种木工都不在话下。这种能力为王春发带来了超好人缘儿,所有小伙伴都愿意跟他一起玩耍。直到现在,发小、同学的聚会上,别人提起王春发就是俩字儿,能干。

这种“能干”被王春发延续了下来。结婚的时候,家里的家具都是自己做的,床、沙发、茶几、橱子,比买的还要好。年轻时,别人喜欢到处去玩,王春发最喜欢的是自己静静地研究自己的“发明创造”。一有时间,他就开始琢磨,从构思到画图纸,再到找材料成型。小到牙刷、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火柴,大到自行车、汽车,他都能够创新思路,革新再造。就连睡觉的时候都在“冥思苦想”,睡梦中突然惊醒,王春发会趁着脑筋清楚的时候爬起来,将思路记录下来。

这种“偏执”还体现在对文物的热爱上。对祖宗留下来的老物件,王春发特别着迷,家人都不在意,他却把那些瓶瓶罐罐收好藏在床底下,想看的时候再小心翼翼地拿出来。不管是老的书籍还是字画、瓷器,他都视若珍宝。 “技艺容不得欺骗,技艺里没有捷径”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自古以来就有锔补修复瓷器这一行当。在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一处锔匠做活的一幕,可见当时老百姓对这一行当的接纳程度。锔瓷行当经历了宋、元、明、清、民国、新中国六个时期,伴随着瓷器发展史跨越了一千多年的历程。古陶瓷修复大师钱旋老先生,就是其中的传承者之一。

1999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王春发认识了钱旋。在第一次看到钱旋的古陶瓷修复作品时,他震惊了。眼前的瓷器风采夺目,神韵俱佳,毫无破损痕迹,而就在钱旋修复前,它还是残破的一堆碎片。那个时候,王春发便下定决心学习古陶瓷修复。当时,王春发刚刚迈入不惑之年,在事业单位做了近20年的管理工作。转行对他来说,将是一条漫长的曲折之路。 拜钱旋为师,王春发凭借自己出色的动手能力对师父传授的技巧很快上手了。但真正开始实践的时候,王春发发现仅仅掌握手工技巧还远远不够。“古瓷器修复需要从事者具有很高的综合素养,被誉为文物修复中最有难度之一。”

没多久,王春发就遭遇了学艺的瓶颈。大约在2003年,钱旋在滨州“做活儿”,王春发一同前往学习。虽然掌握了修复瓷器的技法,但做出的东西依然得不到师父认可。钱旋急了,“既然这样,你不如回济南吧,不要学了。”听了这句话,王春发急的眼泪快掉了下来。在这之后,他没有放弃,却陷入了一场“匠人苦旅”。

这期间,王春发不敢松劲儿,咬着牙,一遍遍地试,揣摩,观察,思索,尝试,哪一个环节都是试验了成千上万遍。有一回,王春发接了一个活儿,是一个破损的青花瓷盘。王春发闷头干了三个月,交货的时候主人很不满意。王春发硬着头皮把钱旋请到济南来,钱旋把他修复的拆掉,重新开始修。王春发寸步不离,眼睛不眨地盯着看,看了四五天,王春发突然觉得自己开窍了。送钱旋走的时候,他说了几句话,“钱旋,我跟着您学古瓷修复,给您添了这么多麻烦。现在我已经會了,下回您来济南绝不让您再做活儿!”

王春发的承诺后来真的实现了。那次钱旋走后,王春发完成了青花瓷盘的再次修复,主人取货时,赞不绝口。仿佛一个时空隧道,王春发承受过内心的煎熬之后,一下子来到“匠人”的彼岸。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而这个跨度,是整整七年的时间。 “到底哪里修过?”

2006年,王春发成立了自己的文物修复工作室。不仅开始从事专业的古瓷器修复,还开始学习、尝试修复青铜器、木器、漆器以及其他文物。“这些文物的修复工作虽然技艺各不相同,理论上却有共同之处。”出自王春发的手修复的瓷器,就算行家拿着放大镜微观察看,看来看去,最终都会竖起大拇指,“您给说说,到底哪里修过啊,连炮制的气泡都是一致的。” 此后,王春发精湛的技艺在业内广为流传。2008年前后,有位大老板拿着三件古瓷器特地来济南找到王春发。这三件宝贝是他从国外拍卖会花了四千多万人民币竞得,均有破损,已经被修过一回,但老板极不满意。托人打听到王春发这里,拜托王春发加急修好。

王春发的规矩向来是:来路不明的不收,别人修过的不收。但这回他却心软了,“东西是好东西,修好了功德无量。”三件瓷器,王春发日夜兼工,饭都顾不得吃,不到一个月,将“毫无破绽”的三件瓷器交回主人手里。大老板大喜过望,一转头,三件宝贝上了国内的拍卖会,价格翻了一番。

工作时不动如山,沉静似水,王春发遵循了匠人无名无我的传统。他将文物修复比作中医治病,见着“病号,”首先是望闻问切。残破的瓷器拿过来,修复师要对其整体有所掌握。不着急配药,要各个维度的去观察。“有的瓷器碎成了很多片,要把所有碎片按正确的位置对接、粘合,每片之间误差不得超过5丝,复原后能够恢复它原有的敲击声音,这才是一件合格的修复作品。”

就算是同样的“药”,不同的大夫,用同样的工艺、材料,修复出的东西也不尽相同。这其中,方可见功力。还有种情况,送来的瓷器仅有部分缺损,需要“补足”。这时候,更考验修复者的文化底蕴、鉴赏水平以及艺术功底。大多时候,这是需要一点天赋的,就像王春发说的,“你问我怎么修的,我可以告诉你,但你做出来的不是同一个东西。其余的只能自己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也。”

在王春发的工作室内,各种修复工具被放置的满满当当,空间狭小,木质的座椅已经被磨得发亮。他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工作空间,每当他一头扎到那些残缺的瓷器中,时间、声响仿佛被冻结,一段有关器物的历史就在空气中流动。“工作台前方寸天,文化历史亦轩辕,心沉水底修自我,其乐悠悠天地间。”王春发终日跋涉此间,自我消融于广阔之中,不需借世俗繁荣获得存在感,便达到了一名文物修复师世界中的“物我两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