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农机培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思鸿胜
(盈江县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云南盈江 679300)
[摘 要]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以及政府对农村发展政策的大力支持,使得农机在农村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农机的未来发展前景良好。而同时更要注意到由于农民自身科技知识缺乏以及当地机构对农民农业机械教育培训方法不当等诸多负面因素,对国家的农业发展与建设计划造成了不良影响。本文试图分析以上农机使用问题并针对性地考虑农民、政府与当地农业机构等多方面因素综合性地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 农机使用 问题分析 计划方案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3-0000-01
引言
农业立国,科技兴邦。而农业要想发展好,科技必须先行,在这个大背景下农村科技技术的教育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农村大机器生产的潮流要求我们必须做好农机培训的工作,打造一个高素质、高能力、高水准高要求的现代化农机技术人才队伍,以此确保国家农业具有面对新的挑战的能力,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与进步。
1 农机培训问题分析
1.1 受众人群缺乏积极性,不易调动
由于国家交通法律法规政策的调整,使得农用车的管理分工计划也随之调整,农村之前的生产器械以拖拉机为主,但是由于市场的滞后性以及拖拉机产生污染多,生产效率低,使用成本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最终导致农民对农机培训缺乏积极性,参与人数大幅度降低。而且农民农业生产任务重,政府的大力鼓励也不会自己去参与学习,尤其是家里繁忙的时候,当地培训人员会大幅下降。
1.2 农业机械培训教育不足
农业问题一直是国家发展中极其重视的问题,也是国家建设计划中的重中之重,为此政府每年都会对农业生产提供大量补助,使得农业机械使用范围越来越广。而根据相关数据考察,在农村农业生产活动中,农机的实际使用率普遍不高。同时相关机构对于农机培训的计划缺乏针对性,没有从当地农民的实际生产问题出发,现场考察农民的农业生活,农机培训教育计划多在农民从事大量农业生产活动时进行,无法达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当部分商家试图推广农机产品进行部分培训时,农业机械监管工作难以落实,协调方案效果欠佳,最终使得当地农民不易集中,相关教育工作难以实施。
1.3 基础设施落后、教师水准较低
由于国家经济转型需要,国有企业以及事业单位改革正在计划,财政政策改革,农机培训院校收入较低,经费压力大,使得农机知识教育工作难以深入展开。不少院校在教育培训时候缺乏大量教学器材,教练车辆老化,难以适应当代农业深入改革的需要,无法满足新型的教学需求。教师教学方式机械死板,没有考虑到农民的文化水平与接受能力,同时教学内容过于单调,教学方案僵化,最终使得教学质量差强人意,打击了农民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农村机械化生产的推动与农民自我素质的提高。
1.4 教材同步改革缓慢
在后工业时代,机器的发展日益迅速,技术的改革创新突破每天都在发生,而农村机械的发展更是迅猛。随着机械的升级改造,相关的教学资料却迟迟没有更新,难以实现与农机发展的同步。
2 农业机器生产培训的现状的对应方案
2.1 调整改变教学思维
第一、农机培训工作中,首先要完善对于手扶拖拉机、收
割机等等机械的驾驶员的日常常规培训;第二,和相关部门取得联系,比如:劳动部门或者人事管理部门等机构。通过彼此之间的合作,扩大自身的业务范围和输出劳动力水平,实现合作共赢;第三,根据中央政府下发的相关文件精神,以及开展的工程等所给予的政策环境和物质基础,联手其他组织广泛开展培训工作,转变农机校的发展方向,逐步专业化。
2.2 教材的内容、形式和方向的革新
首先,要强化农机校和相关的几个组织之间的合作共赢态势,一旦市场出现新的技术和变化,能够产生联动效果,实现资料的共享,能够快速反应,应对。其次,面临着对高新技术的庞大期待,能够使教学内容可再生,从而实现科技与教学的共赢;最后,对于教材中文版稀缺的现象,要及时组织人员整理,译介相关教材资料,以满足培训单位进行教学培训的需要。
2.3 办学模式的多样化和丰富化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将理论转化为实际,能够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其次,合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模式,能够直观,直接地向学员呈现所表达的内容,具象化的教学模式,是教学效果最显著的模式;最后,转变培训模式,根据农民的日常习惯,改变教学的时间。
2.4 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
第一,培训单位要不断提高教师的基础技能,通过这些基础技能的提高,从而实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高。第二,需要鼓励,或者说刺激教师通过各种方式(自学或者进修)来提升自我的专业素养,也可以由培训单位进行推送,从而提升教师的自我能力。这些培训,能够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不至于在教学过程中相形见绌。
2.5 加大办学资金投入,提高教学水准
当地教学培训机构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努力获得相关部门的财政支持,优化改革办学院校财政计划支出,构建统一的良性财政规划,与当地政府部门合作,获得更有效率更为充足的的经济支持,借此补充经费,增加办学资金,更换老旧基础设施,改变现有的落后学习条件。在获得充足的资金的同时也要加强院校资金管理,改革资金使用计划,针对教学切实需求购买相关硬件。没有应有的设施,教学活动也会大打折扣,不仅仅使得教师的教学过程内容单调、程式化和过于抽象,也使得农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丧失。
2.6 提升自身职业水准,坚持道德追求
培训学校的教师一定要牢记自身职业道德要求,在保证高水准的教学同时也要意识到自身职业的独特性,培训教师的教学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学生的安危。作为学校的老师,更要树立自己的道德责任感,不仅仅把新型的高效率的机器使用科学知识普及给每一个受众,更要教授机器使用的安全知识,保障农民人身安全。
3 结论
(下转第35页)
210农民致富之友 Nong Min Zhi Fu Zhi You
2017年第3期(下半月)
财经◎农业经济论农村土地流转问题
高继云
(黑龙江省通河县经管站)
[中图分类号] F3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3-0000-01农村土地流转,从严格意义上讲即农用地使用权流转,土地的流转本质上是农户对所拥有的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交易。重视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土地流转的前提条件、土地流转后的使用、土地流转的产权主体、土地流转的价格机制形成等问题,正确把握土地流转应遵循的原则、建立并完善土地流转制度、科学制定土地流转价格、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好土地流转的诸多问题。
2 农村土地流转后的合理使用
2.1 加大土地流转宣传力度
加大土地流转的宣传,提高农民“土地是财富之母”的意识,特别要让农民了解土地流转的前提条件和农村土地流转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熟悉土地流转的相关政策法规;同时,还应让农民知道,土地不仅仅是就业和生存的手段,更是一笔庞大的资产,加快土地流转正是合理利用这一资产、增加要素收入的有效途径,因此,一定要规范土地流转,确保土地性质和用途不变。此外,还可通过板报、村民广播等载体,让农民了解到除国家建设依法征用集体土地外,村集体无权在承包期内单方面不签合同、不发证书、解除承包合同、强行收回和调整农民承包地,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确保土地合理使用。
2.2 确保土地农业用途不变
当前,我国仍是一个农业大国,而且土地资源十分有限,耕地数量更是有限,无论从土地作为农民的社会保障角度来讲,还是从粮食安全角度考虑,严禁借用土地流转之际随意改变土地农业用途就显得格外重要。因此,有必要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不断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及流转后的使用。
1 农村土地流转的前提条件
农村土地流转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冒进,更不能不考虑中国实际盲目推进,急于求成,应在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坚守基本条件的前提下,逐步实施。
1.1 保证土地的使用效率
农村土地流转的出发点是要合理配置土地资源,确保土地的使用效率,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从目前农村土地利用情况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营规模过小,增加了农业生产的管理成本,从而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效益,难以形成有效竞争,也不利于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1。这阻碍了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因此,今后必须改变这种状况,一方面,加大先进科技成果的应用推广,提高农业生产率,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通过规范土地合理流转,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防止出现土地抛荒现象。另一方面,改变现有农户家庭半自给性、小规模土地承包经营基础上的农民兼业化,追求土地经营目标投入产出收益的最大化,提高土地配置效率。
1.2 把保护农民土地财产权放在首位
农村土地流转放活之后,城市资本允许进入农村土地,掌握大量资本的城市居民可以拥有几千亩、甚至上万亩的土地,他自己不耕作,雇佣原地居民耕作,这样就可能出现农民将大量土地卖给城市居民的现象,当然这只是一种假设。如果政府不采取措施强制规定,就会有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推行所谓的“规模经营”,通过各级政府的权力,很有可能将大片土地转让到城市居民手中,导致出现城里的所谓“大地主”。而这不是我国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初衷。因此,有必要采取一定措施,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修订完善。此外,鉴于现阶段农村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如果不把保护农民土地财产权放在首位,对个人最高农地拥有量进行限制,则很有可能出现一边超大规模的“地主”,一边无地农民的情况,导致农村两级分化,影响社会稳定。
3 农村土地流转的产权主体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由于土地权属不明而导致的流转混乱、效率低下等问题,相关法律法规对土地所有权主体的经济地位、法律地位、财产地位及其职能范围、行为方式等没有明确规定,这不利于农村土地流转的有序健康进行。土地是农民的基本生产资料,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很强。因此,有关部门应重视对《农村土地承包法》的修订和完善,切实解决当前土地流转过程中的产权主体不清的问题。同时,还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的其他政策法规,尤其是土地分配政策,应适当体现均衡原则,即实现农村土地经营权的动态监管和分配。
4 结语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的价格机制。实行土地使用权流转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是新形势下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基础和关键。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中,流转交易价格会影响流转交易双方的土地经营收益。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价格会随着供需的变化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因此,建立并完善农村土地流转价格机制就显得十分重要。
(上接第210页)
在二十一世纪的新形势下,如何面对科技革命的潮流和可能面对的粮食安全的挑战,农业机械化科技化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而在这个过程中农机培训对农民生产效率的提高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更好的处理和解决农业机器生产问题对于我国
农业未来的发展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农机培训的重点应在于与农技培训的结合[J].陈贵生.农业开发与装备.2016(07)
Nong Min Zhi Fu Zhi You 农民致富之友3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