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蚱蝉卵人工孵化技术初探

2022-09-06 来源:客趣旅游网
蚱蝉卵人工孵化技术初探

摘要:在人工智能气候培养箱中初步探究了蚱蝉卵人工孵化的适宜条件,以及以不处理为对照,0℃、5℃冷藏和自然条件下存放的卵枝经弱碱处理后对孵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蚱蝉卵孵化的最适宜温度是32℃,在此温度下卵孵化的天数最短,孵化率最高。在自然条件下保存,不经任何处理,卵孵化率比较高;弱碱处理对蚱蝉卵的孵化影响不大。

关键词:蚱蝉;卵;人工孵化

中图分类号:S186;S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03-0514-03

Primary Research on Artificial Hatching of the Eggs of Cryptotympana atrata

WANG Jin-jin,WANG Shao-bo,LI Cai-xin,JING Yan-ping,WANG Hui

Abstract: The optimum hatching conditions for

eggs of Cryptotympana atrata in artificial climate incubator were discussed. And the effects of treatment of 0℃, 5℃ refregeration, and weak alkaline under room temperature were s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um temperature was 32℃, at which the hatching time the shortest while the hatching rates was the highest. In contrast to the other environments,the rate of incubation in nature remained the highest level. In addition, weak alkaline have no undesirable side-effects to the eggs.

Key words: Cryptotympana atrata; egg; artificial incubation

蚱蝉又名知了,为同翅目蝉科蚱蝉属昆虫。成虫体长40~48 mm,全体黑色有光泽,背具淡黄色绒毛,头前缘及额顶有黄褐色斑一块,中胸背板大,中央有黄褐色“X”形隆起,前足开掘式[1],前翅膜质,雄虫腹部第一节有发音器,雌性无鸣器,有长矛形的产卵器。幼虫共四龄,一至三龄幼虫乳白色,呈虱形,四龄幼虫棕褐色,具翅芽[2]。4~5年完成一代,以卵和幼虫分别在被害的枝条和土壤中越冬。蚱蝉越冬卵在第二年5月中旬开始孵化,5月下旬和6月上旬为孵化盛期,6月下旬孵化期结束,卵期接近30

0 d,每年夏季平均气温达22℃以上老龄幼虫多在雨后傍晚从土中爬出来[3]。

蚱蝉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蚱蝉幼虫蛋白质含量高于猪肉、牛肉等常见的动物性食物,分别为猪肉和鸡蛋的1.62倍和1.67倍。且幼虫是高蛋白低脂肪的动物性食物,幼虫中钙、铁、锌的含量均高于常见的动物性食物,其中钙含量为猪肉的22.17倍,铁、锌的含量分别是猪肉的11.69倍和6.08倍[4]。由于蚱蝉具有食用及营养价值,逐渐被人们所重视,目前蚱蝉已经走上人们的餐桌。同时蚱蝉还具有药用价值,如蚱蝉若虫的蝉蜕主要含甲壳素、蛋白质,具有抗惊厥、促镇静的作用[5]。就目前市场来看,市场每年的供应量远不及需求量,造成蚱蝉的价格比较高。如洛阳市大张购物广场蚱蝉价格常年维持在58元/kg,其货源主要来自于自然条件下的捕捉或半人工的养殖[6]。偶见一些蚱蝉饲养技术的报道,但都很粗略,缺乏精确指标的探究。本试验旨在摸索蚱蝉卵孵化的适宜条件及其相关生物学特性,为蚱蝉的人工规模饲养提供可靠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所用蚱蝉卵枝于2009年9月11日采于洛阳市郊区洛河沿岸杨树林。

1.2方法

将采集到的杨树枝条修剪成长7 cm左右的节段,并检查确认每个枝条上卵穴分布基本均匀一致。将卵枝编为6组,每组30个节段,其中每5节卵枝置于一个培养皿中,培养皿下铺垫滤纸,设3个重复,分别放于24、26、29、32、34和36℃的人工智能气候培养箱中,培养箱光周期设为光照12 h、黑暗12 h,光照度为40%。每天给卵枝喷水,保持培养箱内湿度在80%~85%之间。从卵枝放入气候箱起,每隔5 d从每个气候箱中抽取卵枝进行解剖,观察卵的形态变化,并记录。自第一个若虫孵出开始每天多次观察,并记录。至连续20d不见若虫孵出,进行卵枝解剖,变黑、发扁的死卵不计数;卵壳正常,在显微镜下能看到卵孔的,计为卵孵化数,统计获得卵的孵化率。

把新采集到的卵枝直接放在32℃条件下的气候箱中,光照和湿度同上,观察其孵化天数。剩下的卵枝分别放在0℃、5℃和自然条件下保存,注意通风,两个月后取出,分两种处理,一种是弱碱浸泡1 h,一种不做任何处理,在32℃条件下,光照和湿度处理同上。每天记录孵化情况,计算方法同上。 2结果与分析

2.1蚱蝉卵孵化期间的形态变化

蚱蝉卵孵化以前全体呈乳白色,细长,长约2~3 mm,表面光滑,一端呈椭圆形,一端稍尖,在大的一端有一条浅黄色的细带。20 d后,卵微黄,25 d后,出现眼点,35 d后,幼虫从稍尖的一端破卵壳而出。 2.2不同温度对蚱蝉卵孵化的影响

从图2、3可知,在34℃时,蚱蝉卵孵化所需要的天数最短,但孵化率最低;在26℃时卵孵化天数比较长,孵化率也较低;24℃和36℃时卵不孵化;在29℃和32℃时,卵孵化率都比较高,但在29℃的条件下,卵孵化所需要的天数比较长。因此,32℃是蚱蝉卵孵化的最适宜温度。

2.3蚱蝉卵的滞育情况

2009年9月11日采的卵枝,于10月2日放入气候箱中,给予适宜的孵化条件,于2010年1月4日有少量若虫孵出,将卵枝不做任何处理从采集到放入32℃气候箱孵化共经历115 d时间,从放入气候箱到孵化共经历96 d。

2.4不同条件保存对蚱蝉卵孵化的影响

从表1可知,卵枝存放的时间越长卵的孵化率则越低,在0℃下保存的卵枝上卵几乎不能孵化;5℃条件下存放的卵枝上卵的孵化率较高,但较室外自然条件下保存的卵枝上的卵孵化率稍低一些。碱处理的卵枝与不处理的卵枝相比,

差异不显著。 3讨论

本次试验摸索出了蚱蝉卵孵化的最适宜温度为32℃,这与在自然条件下蚱蝉卵一般孵化月份为7月基本一致[7]。但在自然条件下,蚱蝉卵期接近300 d,孵化率仅为10%,如果在室内给予适宜的条件,只经过35 d左右即可孵化,并且孵化率也提高了7倍,这对于在温室中饲养的蚱蝉来说,大大地缩短了其饲养周期,可大幅提高饲养的经济效益。

除温度外,湿度对蚱蝉卵孵化影响也很大,湿度越大,卵孵出的越多,但湿度对它的影响仍需进一步系统研究。蚱蝉卵孵化时间多集中在早上8点左右,特别是刚喷过水后2 h内,发现大量卵孵出,占一天中卵孵出量的80%以上。卵枝保存在自然条件下效果比较好,可能在自然条件下通风、透光效果比在人工气候培养箱更为适宜;卵枝保存时间越长,卵孵化率就会下降,可能是失水过多所致。另外,弱碱对卵的孵化率和孵化天数影响不显著。本次试验还发现,蚱蝉卵孵化极不整齐,从第一个若虫孵出,持续两个月内均陆续有若虫孵出,进一步提高蚱蝉卵的孵化率和孵化的整齐度,还需做大量的研究工作。

关于蚱蝉的卵是休眠还是滞育,目前尚未见针对性报道。本试验的材料是当年采集的蚱蝉卵,采集的卵枝不做任

何处理。从采集到放入气候箱孵化共经历115 d时间,从放入气候箱到孵化共经历96 d。蚱蝉的产卵期为7月中下旬至9月中下旬,历时60~75 d,8月为产卵盛期。而在适宜的条件下,卵的孵化期在30 d左右,初步判断当年卵产下后,需经过大约4~5个月的滞育期才可孵化。在此期间即使给予适宜的条件也不会孵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