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选择。此前,广济医学堂的遭遇扑灭了他行医济世的 梦想,金陵大学的学习生活也让他放弃了因为看到 身边有太多类似姐姐那样早荡的病人就去当医生的 直接思维方式,开始思考更深层的社会问题。也许
上苍冥冥中早已安排好他沿着这条路走下去,终成
为医治人心而非人身的巨匠。1914年新年,陶行知在《金陵光》第4卷第8期 发表新年社论《民国三年之希望》;“希望民国文
官,不贪财、不因循、不争门户,戮力经襄国
事……希望民国武臣,严纪律、重人道、不矜功不 嚣张,为义战,不为暴戾……希望内乱永平,宼贼
绝迹,使农工商贾,各安其业…学子…早日蔚为国 家栋梁材。”陶行知的毕业论文《共和精义》凸显出他人生
选择的逻辑。全文贯穿了倡导民主共和,反对专制 横威的思想,认定“自由、平等、民胞,共和之三
大信条也\"。强调“法律之内有自由,道德之内有
自由”。平等则是在政治上、生计上、教育上立平 等之机会,俾各人得以自然发展其能力而为群用。 民胞指“畛域铲除,博爱心生,国人以兄弟相
视”,“民胞”乃共和之大本,必具“共同目的, 共同责任,共同义务”。主张共和应重视个人之价 值,唤醒个人之责任予个人以平等之机会,谋国民
全体之福利,应“视人民为社会之主体”,强调
“政府者人民之政府”,而共和发生危险的原因在 于国民程度不高、“媚民政改客”与“选举理事”
式的伪领袖存在、“一党自画的党祸难防、乌合之
47众\"的多数横暴现象出现。怎样才能防止共和的险象呢?陶行知把目光投
向了教育:人民贫,非教育莫与富之;人民愚,非教育莫
与智之;党见,非教有不除;精忠,非教育不出。 教育良,则伪领袖不期消而消,真领袖不期出而
出。而多数之横暴,亦消于无形。况自由平等,恃
民胞而立,恃正名而明。同心同德,必养成于教
育;真义微言,必昌大于教育。爱尔吴(即爱尔 威)曰:“共和之要素有二:一曰教育,二曰生 计。”然教育苟良,则人民生计必能渐臻满意。可
见教育实建设共和最要之手续,舍教育则共和之险
不可避,共和之国不可建,即建亦必终归于劣败。 罗比尔曰:“吾英人第一责任,即教育为国家主人
翁之众庶是已。”故今日当局者第一要务,即视众
庶程度,实有不足。但其为可教,施以相当之教
育,而养成其为国家主人翁之资格焉。陶行知认为教育的关键在于清除专制荼毒,启
发人的自觉,他在大学毕业论文中基本确定了为实 现民主共和而从事教育的人生大方向。1914年6月22日,金陵大学举行毕业典礼,陶行
知在该校当年20名毕业生中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 业于金陵大学文科哲学心理系,并以优秀毕业生的
资格被推选在毕业典礼上宣读论文。代校长文怀恩
颁发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承认的文科学士文凭,江苏
教育会副会长黄炎培应邀参加毕业典礼并授中文文
凭,陶向黄面赠所编《金陵光》,自此陶、黄二位
结为深交,共同为教育事业奋斗。1946年黄炎培在 陶逝世后所写的《哭陶行知先生》诗中,首句即称
颂陶行知“秀绝金陵第一声”。金陵大学毕业后,校长美国人包文对陶十分器
重,亲自找他谈话,鼓励他继续赴美深造,并答应
二O—九年第三期(总第75期)篁茨爾耐夂史(特利)直奔他的理想目标,专门研究教育。No. 3,2019Genera3, No. 75给予部分资助。陶行知心里也有“乘风破万里浪”
的雄心壮志,他心仪的目标是到哥伦比亚大学学教
1915年1月,陶行知在美国得知父亲逝世的噩 耗,想起了自己初次离乡去杭州时父亲送上船的离
育,可是,岀国留学费用成为他所面临的障碍。为了筹措留学费用,他只得厚着脸向各位亲友 别场景,“悲之极,不得已借事勉强忘之,下课后
即到图书馆中看书,不敢回寓,每至深夜始返。但
借钱。当他多方托亲访友借款遭到婉言谢绝时,有 人便说他是“十叩柴扉九不开”,他苦恼,他反
梦中不能自主,悲怀一动,凄凉甚矣”。数年后尚
难释怀,便以《长相思》词调写《追忆美国得父殁
思:既然十叩柴扉九不开,那么百叩柴扉不就有十
扇开了嘛?抱着这样渺茫的希望,他不懈地向师友求 助,最后终于筹足了赴美学习的全部旅费。破浪学海向哥大1915年陶^知在伊利诺大学与孙科等人合影1914年8月15H,陶行知从上海招商局码头登上
“中国号”邮船赴美留学,同船的有近百名清华派
遣生,其中一位是后来成为挚友的教育家陈鹤琴。 船出吴淞口时,陶行知激情迸发,创作了生平第一
首诗——《海风歌》。经过三个星期的航行,9月7日到美国旧金山由
于他的费用不够,不能直接进哥伦比亚大学学习,
便继续向西,约于9月14或15日到达伊利诺州(即伊
利诺伊州),入伊利诺大学研究院攻读政治学。陶行 知在该校所修课程为:政治学和公法研究、市政、 美国的性质、教育行政管理、教育研究方法、中学 课程、教育心理学研究、政治学和公法讨论、欧洲 大陆政体、美国的外交、美国对外贸易和殖民地贸
易以及单位、等级与规范。其中教育行政管理的授
课教师是柯夫曼。他热心辅导,循循善诱,使陶更
加坚定了从事教育的志向和决心。如果说金大毕业
论文奠定了陶行知人生选择的大方向,柯夫曼则是 陶行知从事教育事业的专业启蒙老师。陶认为学习
市政将来只能做官,不能真正建立民主共和的国 家,而在中国最不缺少的就是官员,于是当他在伊
利诺获得政治学硕士后,便转学到哥伦比亚大学, 耗后之生活》词悼念:我欲忙,我欲忙。忙到忘时避断肠,几回心内 伤!我欲忘,我欲忘。忘入梦中哭几场,醒来倍凄 凉!幵1»4A+•dWJ當工-*爱龙*^«ytt*w4
<|{^8<&痔•rz.$z空2¥左5忙恁*昼丰,*<・$牟i<:峯
节t*N其菱?壬i»A±是l'£
M^豐-1,屋畧d毁+dM多玄*-袁第为 **4 穿£X女”琵经;隹慕ix•*%*曼-估斤
讨
卷疔衣_幫昆
*
殳券条¥£ 刍丰
-!-
芟 有所成报答亡父于九泉之下。直至4月,陶得悉长子 出生,情绪才稍得欣慰,给孩子取乳名“桃红”, 学名“陶宏”。在伊利诺的第二个学期,陶行知开朗活跃的个 性开始显露,出任学生俱乐部干事。1915年6月18日 至27日,他参加了基督教男青年会于日内瓦湖举行 的夏季大会,这次活动使他受到极大启迪,便矢志 以教育管理为终身事业。在日内瓦湖,他给母亲写 了封短信并附寄一张照片,信中劝母亲游山健身。来美前即选定哥伦比亚大学为在美之最终目标 的念头,因资力不济而未能及时实现,一年后再次 发酵。恰在陶行知决定到哥伦比亚师范学院之前不 多时,中国政府同意给予陶行知部分奖学金,再加 上其他各种援助,使陶行知有了足够的勇气。他再 次查阅美国所有高等学府的情况,得知哥伦比亚师 范学院教授声誉之隆,学科设置之丰,求学生源之 48二0—九年第三期谨茨陶科夂史(特利)No. 3, 2019Genera3,No.75(总第7 5期)广之优,其他学校无法比肩,无愧是世界上研究教 育的最高学府,再次认定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是 最适合自己人生选择的去处。1915年秋,陶行知如愿以偿进入哥伦比亚大学 师范学院攻读教育专业学位,与同年到哥大学哲学 的同乡胡适同学,直接就教于美国著名教育家杜 威、保罗•孟禄、克伯屈,通过哥大的学习,进一 步坚定了他献身教育的人生目标。志立教育造民主确定了人生目标,陶行知便全身心投入其中。 1915年12月,他写信给黄炎培表明自己的人生定 向,并请求黄帮助搜集自己的博士选题中涉及中国 教育的资料,同时询间江苏教育最急要的问题。黄 炎培回复称这也是自己“怅触于心,极愿掬以奉告 者。盖江苏最急要之问题,无过于教育与职业之联 络”。慨叹当时“所谓教育者,不唯不能解决世界 最重要之生计问题,且将重予生计问题之困难”,“窃愿集合同志,竭吾今后数十年精力,谋所以补 救”。黄的回信引发了陶行知对职业教育的系统思 考,写成《生利主义之职业教育》。1916年2月,到纽约生活半载后,陶渐感费用之 高超出所料,原来准备的费用不足供顺利完成学 业,经孟禄博士介绍,他获得利文斯通奖学金资 助。陶行知在2月16日致罗素院长的信中道:“余今 生之唯一目的在于经由教育而非经由军事革命创造 一民主国家。鉴于我中华民国突然诞生所带来之种 种严重缺陷,余深信若无真正之公共教育,真正之 民国即不能存在。……再经两年之培训,余将回国 与其他教育工作者合作,为我国人民组织一高效率 之公共教育体系,以使他们能跟着美国人步伐,发 展和保持真正之民主国家,因为这是唯一能够实现 的正义与自由的理想之国。”这段话包含着陶行知的切身体验和对人生选择 的深刻思考:1905年起始的清末预备立宪因1911年的 辛亥革命而中断,1911年11月2日清廷宣告解散“皇 族内阁”,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1912年底和 1913年初,中国举行了有史以来的首次国会议员选 举,1913年4月,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产生,10月中国 进行了第一次总统选举,领导革命的孙中山等人却 无力左右局面。在陶行知亲身参与的徽州府议会 49里,新建立的政权孱弱,领导起义的余德民等人败 走。这些都使他感到新建民国犹如沙塔,在着种种 严重缺陷,单纯武装斗争的结果只能是“无量头颅 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因此建立一个真正民 主国家最为根本的途径是教育而非军事,唯有教育 才能改变人心,才能实现真正的正义与自由的理 想。陶行知在哥伦比亚大学修习了美国公共教育管 理、学校与社会、教育史、教育哲学、财政学、进 步社会的教育、中学原则、教育社会学实习、国外 学校系统的社会基础、教育社会学研究等课程。1917年7月26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育长 保罗•孟禄博士致函哥大哲学博士学位评议委员会 主席伍德布里奇博士,说明陶行知属于特殊情况, 已完成了学术性研究工作,并正在撰写一篇题目获 得认可的论文,需要回到中国搜集论文主体及注释 资料,鉴于他将要从事中国政府的教育工作,不可 能再返回美国,建议任命一个特别委员会为陶行知 取得博士学位安排一次初试,待他回国搜集有关资 料完成博士论文后再授予博士学位,并提议8月2日 (星期四)作为考试日期,哥大同意了保罗•孟禄博 士的提议。陶行知回国后确实收集资料写了博士论 文,但其论文放在东南大学口字房办公室里,正当 他在全国各地推行平民教育时,1923年12月12日晚, 口字房失火,陶行知的博士论文及相关资料均化为 灰烬。有人劝他通过回忆再写,但陶认为做点实在 的教育工作比一纸学位证书更有价值,因而没再补 写,也就没能得到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学位,而只 是获得都市学务总监资格文凭。直到后来,因为陶 任中华教育改进社主任干事一职,为中国科学教育 的推进作出了贡献,同时晓庄学校与中国科学社合 作对生物科学的研究成绩卓著,1929年12月,上海圣 约翰大学才予他荣誉科学博士学位。1917年8月,陶行知离美回国。在轮船上他和同 学们畅谈志愿,曾经豪迈地说:“我的志愿要使全 国人民有受教育的机会。” 一介书生,无钱无权无 势,却立下如此宏愿,实令人惊诧。他不仅这样 说,而且毕生始终不渝地朝着这个目标去做。节选自《陶行知画传》 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