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信息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22-08-09 来源:客趣旅游网


信息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信息技术已经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借助信息技术将授课内容中不易直观形象表现出来的、需要用许多语言和文字解释的东西,通过采用图片、录像、动画、图形以及色彩与声音的变化等信息技术形式,可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一、愉快教学,激发兴趣

信息技术用于教学作为一种新型先进的教学方式,以其生动性、形象性、直观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如我在教《背影》一课时,精心设计了这样的新课导入:伴随着优美动听的音乐,先是《游子吟》诗缓慢映入,然后是我设计的“教师寄语”:同学们,父母爱子女之心,无微不至,父母爱子女之事,可写的事情成千上万。就像我们熟悉的唐朝人孟郊的《游子吟》就把母亲对即将远行的儿子的种种复杂微妙的感情全部凝聚在“临行密密缝”这个形象上。世间的情千万种,只有爱最崇高;世间的爱千万种,惟有父母之爱最无私。时间的长河可以带走一切,但带不走父母的爱。这爱留在我们的心中,时刻温暖我们的生命历程。这样先声夺人,一下子扣住了学生的心弦,使他们的思维、兴趣集中到了我所设置的情境中去,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关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爱莲说》一课中,对于课文的重点:莲与君子的品质的对照,我做了如下课件在屏幕的右方,画了一朵莲花,在七个花瓣上分别写上作者形容莲花的七个短语。左边是相对应的君子的品质,但顺序是乱的,要求学生用鼠标将表示君子品质的字母拖到相应的花瓣中,每答对一句,屏幕上就显示出一句鼓励的话。课堂上,许多学生争着要上台操作,气氛异常热烈。在淡淡的古琴曲中,学生完全沉浸在课文的优美意境里,很快记住了莲花的品质与君子的品质的对应关系,从而理解了作者以莲自喻,表现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信息技术以其特有感染力与形象性,能够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寓教于乐,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静动结合,增强理解

信息技术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生疏为熟悉、化抽象为形象;能将静止的、抽象的文字内容变成生动形象的音像结合的复合载体,将老师难以表达的原理、现象生动条理的表现出来,将学生难以理解的概念、规律直观形象的揭示出来,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例如,在教《苏州园林》一课时,可以先放一段錄像让学生欣赏。录像的前半部分体现苏州园林是“完美的图画”的特点,后半部分则可选择几处有特色的景点,如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等。在此基础上突出建筑物的色彩,并捕捉每一个角落的“图画美”。让学生在欣赏录像、聆听课文的同时思考几个问题:苏州园林总体特征是什么?设计者们是如何实现这个特征的;课文第2至6自然段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欣赏完录像之后,检查提问,然后由老师分析、讲解课文,重点分析本文总分的结构方式及语言的多样性。借助录像,让学生在大脑中留下苏州园林的美好画面,进而用较快的时间清理本文的“脉胳”之所在。

教学中,学生对课本中大多数内容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影响了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若利用信息技术,则可突破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限制,将事物情景真

实、生动的展示给学生,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如在讲《敕勒歌》时,我设计这样一个课件:一开始,在屏幕上出现一些静止的画面,分别对应诗中描绘的天山、草原、牛羊。进一步启发学生:诗中描绘的天山、草原、牛羊都是什么颜色?哪些景物是这幅草原画面的主体形象?它们各占多大的比例,你认为在这些图画中还应加点什么?让学生们展开他们想象的翅膀,来描述他们“看”到的草原景象:在无垠的蓝天下有一片辽阔碧绿的草原,在和风吹拂下,丰茂的草木府垂摇曳,绿波荡漾,正在吃草的白色羊群时隐时现。而那草原与蓝天之间镶着的紫色远山,又勾勒出了天高地阔的恢宏气象。接着屏幕上出现了有关草原景色的录像,使学生真正看到了雄浑豪放的北国草原,从而共同感受到了诗的美。教师随后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想象,牛羊是这幅草原图画的主体形象,是绿色锦缎上托出的明珠,是画中的诗。美妙的是作者不是把这个主体形象死板地画在那里,也不是一开始就让看到,而是直到未了才时隐时现:风吹草低见牛羊,言外之意,风吹草起没牛羊。那么,草原深处还有多少牛羊,还有多少美的事物,那放牧牛羊的人,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是天真活泼的姑娘,还是踏着牧歌归去的小伙子?……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徜徉神游于这个广阔的审美空间,尽情地领略这首诗的神韵妙境,充分地品味这“诗中有画”的美景。

三、难易适当,提高效率

信息技术为创设教学情境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通过提供图片、视频、声音等多种媒体,构建情景交融的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气氛,把要强制学生有意注意接受的知识,变难为易,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例如,理解象征意义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对物与志的关系把握比较困难,运用信息技术这个问题就比较容易。如在教学《海燕》第4一6段描写海鸥、海鸭、企鹅在暴风雨到来之前的形态后,让学生理解海鸥、海鸭、企鹅的象征意义,首先让学生观看一个简短的企鹅走路的动画,过后一步步的给企鹅加上眼镜、燕尾服、文明棍,学生一下子体会到企鹅象征着绅士。并且对动画中企鹅绅士挪着臃肿的身子走路的姿态忍俊不禁,很好的达到了预期目的。又如,教学《安塞腰鼓》,先放一段“安塞腰鼓”的录相,在黄土高原上人们忘情地表演的场面很快地感染学生,有效地帮助了学生对课文的读解与品味。信息教学手段通过将传统教学中无法展现出来的东西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较真切的认识。如在叙事诗《卖炭翁》一文的教学中,我制作了课件,将卖炭老人的悲惨遭遇以动画方式逐条向学生讲授,学生得到直观认识,兴趣浓厚,不知不觉中记住了大量以往需要死记硬背的知识要点。在讲授结束后我再以一些补写镜头让学生从中找出课堂上的不足,复习所学知识,得出答案,学生很快掌握了教学内容。

总之,运用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其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理解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