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中的概念、理论和种种变化规律的确立,都应该得到实验的支持。化学实验是高考考察重点内容之一,化学实验设计则是实验考核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察近几年高考试卷,越来越重视实验设计的考核,大家已经达成了共识:实验设计更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下面笔者根据新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材和近几年高考实际,谈谈当今高考化学实验设计的思考和复习。
一、化学实验设计的种类
根据化学实验的原理和实验操作的形式,一般可把化学实验设计划分为三大类。
1、物质的性质实验设计
此类实验主要引导学生根据结构、性质、用途与制法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问题,根据物质的结构特点设计出实验的方案,并通过设计、操作、观察、分析和推理等一系列探究过程,认识或巩固有关物质所具有的一些物理、化学性质。
例题1),乙二酸化学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
①提出问题 乙二酸(HOOC-COOH)俗称草酸,晶体中一般带有两个结晶水,从结构上看,有羧基——具有酸性,起酯化反应;可能会分解并放出气体(CO2);乙二酸中的碳原子是+3价——有还原性,被高锰酸钾氧化,使蓝墨水(其中含Fe)退色。
②实验设计 基于以上推测,实验步骤可设计如下:
ⅰ、乙二酸的酸性 A、分别用玻璃棒蘸取乙二酸溶液、稀硫酸、乙酸溶液点在pH试纸上,并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B、向盛有少量NaHCO3粉末的试管里,加入约3mL乙二酸溶液,观察现象。
ⅱ、乙二酸受热分解 如图(1), 给试管里的乙二酸晶体加热,将分解产物先通
乙二酸 3+
石灰水
图(1)
入干燥的、冷的小烧杯中,然后再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现象。
ⅲ、乙二酸的还原性 向盛有5mL乙二酸饱和溶液的试管中滴入3滴用硫酸酸化的0.5%(质量分数)的高锰酸钾溶液,振荡,观察现象。
ⅳ、酯化反应 在一试管中加入3mL乙二醇,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2mL浓硫酸和2mL乙二酸。按图(2)所示,连接好装置。用酒精灯小心均匀地加热试管3到5分钟,
图(2)
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饱和的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观察现象。
ⅴ、乙二酸使蓝墨水褪色 在两支试管中各放入一块溅有蓝墨水的布条,分别用0.5%(质量分数)的高锰酸钾溶液、2%(质量分数)的乙二酸溶液浸泡,观察现象。
③记录现象、分析抽象、得出结论。
④应用 类似的物质的性质实验有,氧化铝、氢氧化铝的稳定性、酸性、碱性的实验设计;亚硫酸的酸性、不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及漂白性的实验设计;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相互转化的性质实验设计等等。
2、物质的制备实验
此类实验是根据所要制取反应的反应原理、反应物质的状态、反应的条件、生成物的性质等等因素,利用常见的实验仪器,设计出合适的方案。
例题2) 以铝屑为原料制备Al(OH)3实验方案的设计
①提出问题 铝、氧化铝、氢氧化铝均有两性,与酸和碱反应,所以由铝制取Al(OH)3的方法有多种,那么哪一种方案为最佳呢?
②实验设计
方案一:用稀硫酸跟铝屑反应,使铝转化为Al的溶液,再用氢氧化钠溶液(或氨水)使析出Al(OH)3
沉淀。
离子方程式为:
2Al + 6H+ = 2Al3+ + 3H2↑
Al+ 3OH = Al(OH)3↓
(Al3+ + 3NH3.H2O = Al(OH)3↓+ 3NH4+)
方案二:将铝屑跟浓NaOH溶液反应,再用稀硫酸中和过量的碱至完全生成Al(OH)3沉淀。 离子方程式:
2Al + 2OH- + 2H2O = 2AlO2- + 3H2↑
H+ H2O + AlO2 = Al(OH)3↓
方案三:用铝屑分别与稀硫酸和浓NaOH溶液反应,然后将得到的两溶液混合过滤,再将得到沉淀洗涤,即可得到纯净的Al(OH)3。
离子方程式:
2Al + 6H+ = 2Al3+ + 3H2↑
2Al + 2OH- + 2H2O = 2AlO2- + 3H2↑
Al3+ + 3AlO2- + 6H2O = 4Al(OH)3↓
③ 分析抽象、得出结论
从以上反应量的关系看,生成相同量的Al(OH)3(例4mol),方案一需要6mol硫酸和12molNaOH溶液(或12mol氨水)。方案二需要2mol硫酸和4molNaOH溶液。方案三需要1.5mol硫酸和3molNaOH溶液。从消耗酸、碱的物质的量来分析,方案三的用量最少;从操作的要求考虑,方案三也最为简单。所以,可以确定应采用设计方案三来制备Al(OH)3,其操作流程设计如下:
稀硫酸 浓NaOH
铝屑 Al2(SO4)3 NaAlO2 铝屑
混合后过滤 -
3+
3+
-
洗涤
滤液 沉淀 Al(OH)3
例题3)实验室制取氨气实验方案的设计
①提出问题:实验制取氨气的方法有哪些?各反应式如何?对应的实验装置怎样设计? ②实验设计
ⅰ、反应药品的设计
方案一:用氯化铵与熟石灰固体加热制取 化学方程式为
2NH4Cl + Ca(OH)2 = Ca(OH)2 + 2NH3↑ + 2H2O
△ 方案二:用浓氨水加热
化学方程式是
.
NH3H2O = NH3↑ + H2O
△ 方案三:用生石灰和浓氨水反应 化学方程式是 CaO + NH3.H2O = NH3↑+Ca(OH)2
ⅱ、制取、干燥、收集氨气装置的设计
氨气是极易溶于水的密度小于空气的碱性气体,可以通过装有碱石灰的U形管干燥,用向下排气法收集,并通过倒置的漏斗紧贴水面吸收多余的氨气。
根据以上设计的制氨气反应原理,对应的制气装置如下。 方案一:如图
方案二:如图
方案三:如图
③分析、抽象,得出结论
从反应的可行性和实验操作难易程度分析,以上三个方案是同等的,我们在制取的时候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选用。
④应用 氢气、氯气、二氧化硫、乙烯、乙酸乙酯等常见物质制取的实验设计类似。 3、物质的检验 在生产和科学实验中,常常需要对一些物质的成分进行检验或区别一组物质,针对不同的检验对象和要求,物质的检验方式、方法和步骤有一定的区别。在进行物质的检验时,一般先对试样进行外观(颜色、状态、气味)观察,再根据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的特点和区别,设计合适的物理、化学方法加以检验。一般说来,物质的检验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物质的鉴定 即确定某一物质的化学成分。 例题4) 设计实验,证明某一晶体是明矾晶体。
ⅰ、提出问题 明矾晶体中含有结晶水、钾离子、铝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则如何确定之?
ⅱ、设计实验及抽象得出结论
首先取少量明矾晶体于试管中,加热之,试管口有水滴生成,说明晶体内有结晶水。其次,将晶体溶于水配成溶液,分别做焰色反应、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加入氯化钡的盐酸溶液。现象分别为,出现浅紫色火焰、白色胶状沉淀并溶解,白色沉淀,从而证明明矾中含有钾离子、铝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类似的物质鉴别有,在某澄清、透明的浅黄色溶液中,可能含有下列离子,K+、NH4+、Fe3+、Ba2+、Al3+、SO42-、HCO3
-
、Cl。试设计实验,检验溶液中存在或可能存在的离子;鉴定某一白色粉末是碳酸钡;验证油状液体C3H7Br是CH3CHBrCH3;证明一亚硫酸钠样品已经部分氧化等等。其原则是所设计的实验体现有关物质的元素、离子的性质特征,能把组成、结构、性质紧密联系起来。
②物质的鉴别 即区别给定的几种物质。形式有任选试剂加以鉴别;指定试剂加以鉴别;用一种试剂加以鉴别;不用试剂加以鉴别等等。
例题5)ⅰ、设计实验鉴别MgCl2、NaCl、(NH4)2SO4、(NH4)2CO3、KNO3五种白色粉末状固体。 实验设计 本题提供的是固体样品,故应先分别取少量配成溶液,然后根据阴、阳离子的不同性质设计为:用焰色反应鉴别出NaCl和KNO3,再利用硝酸银-硝酸鉴别出其余三种物质。
ⅱ、用一种试剂鉴别以下几种黑色粉末,碳粉、二氧化锰、铁粉、硫化亚铁、氧化铜。根据五种物质都可以盐酸反应且现象不同,故可以选用浓盐酸。
ⅲ、不用其他试剂就可以加以鉴别的溶液组别是,A、硝酸银和稀氨水 B、硫酸铝和氢氧化钠 C、氯化铁和硫氰化铵 D、氯化钡和硫酸钠 根据组内两物质相互滴加是否现象不同加以鉴别,A、B两组相互滴加时现象不同,C组有不同的颜色,故A、B、C三组可以鉴别。
二、进行实验设计应具备的知识与技能
化学实验设计是综合性很强的一类问题,要熟练运用,必须要有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规范的基本操作技能,敏锐的观察水平,严密的分析推理能力。所以我们在高三复习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训练,让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1、元素及其化合物和有机化学基础知识。从以上的分析可知,实验设计的化学原理与有关物质的组成、结构,物理、化学性质、物质相互转化规律等密切相关的。例如,乙二酸的性质实验设计就建立在乙二酸的结构与性质的相互关系上;又如Al(OH)3的制取实验设计就是依据 Al、Al2O3、Al(OH)3、Al3+、AlO2
-
-
相互转化规律。而例5)则是根据各物质的特征性质设计实验的。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元素及其化合物、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包括现象和反应式)的复习,为实验设计打好坚实的基础。
2、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和有机物各官能团的检验方法。大多数物质是由阴阳离子组成,所以离子的鉴别可以为物质的鉴别奠定基础。常见的阳离子有:H+、K+、Na+、Mg2+、Al3+、Fe2+、Fe3+、Cu2+、NH4+等;常见的阴离子有:OH-、Cl-、Br-、I-、S2-、SO42-、
SO3、CO3(HCO3)、NO3、PO4、MnO4、SiO3等。教学中,让学生熟记各离子的颜色,掌握各离子的检验方法,并写出有关离子方程式。高中有机化学中常见的官能团有:C=C、C≡C、-C6H5、醇-OH、酚-OH、-CHO、-CO-、-COOH、-COO-、-NO2、-NH2等。知道了各个阴、阳离子及有机官能团的检验方法,就掌握了对应物质的检验,为设计有关实验作好了准备。
3、仪器的构造、作用和基本操作方法。初、高中教材中出现的常见仪器如托盘天平的构造和称量方法,量筒的构造及量取液体的方法,酸碱式滴定管的构造与取液方法;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坩埚的加热方法;试管、烧杯、烧瓶中取用液体、块状固体、粒状、粉状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量筒、滴定管、锥形瓶等玻璃仪器的洗涤要求及方法;常见腐蚀性药品溶液沾着后的处理方法;常见仪器的连接顺序及其方法;溶解、过滤、蒸发、结晶、洗涤、萃取、分液、蒸馏的所需仪器及操作方法。教学中,教师要展示各种仪器,让学生观察、作图、描述,必要时让学生操作练习,加深印象。
4、常见气体的制取。一般要求学会制取的气体有O2 , NH3 , CH4 , H2 , CO2 , H2S , NO2 , NO , Cl2 , HCl , CO , C2H4 , SO2 ,C2H2等等,要根据给定的气体分析不同的可能反应,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例如制取O2气,可能实现的反应有KClO3加MnO2共热,双氧水中加入少量MnO2,Na2O2中滴加水等,根据不同的反应,设计出相应的实验装置。要组织学生讨论掌握各种气体的净化、收集、鉴定及尾气吸收的方法和装置。通过复习,有利于学生应对气体的制备实验过程的系统设计。
化学实验设计是一个系统问题,我们应该首先让学生知道实验设计的目的、题型和要具备的知识方法;其次,复习时要求学生动手写(写方案、写步骤、写现象、写原因、写结论等)、重点做(做系列实验)、仔
2-
2-
-
-
3-
-
2-
细观察(观察现象)、学会表述(说现象、说原理);三是要有几份配套练习题,通过训练,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来加强对实验理论的理解,同时又用实验理论知识来指导自己的实验设计,在复习中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扎扎实实搞好实验设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