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河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及政策思考

2021-09-02 来源:客趣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河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及政策思考

作者:孔德博 王建永 齐磊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年第09期

摘要: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农村劳动力的剩余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工业转移的过渡时期出现的一种必然结果。农业劳动力比重的大小,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实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前提。本文主要对河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进行研究,其选题具有时代性和重要应用价值。这不仅有利于促进河北省农村劳动力的合理开发,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还有利于河北省主导产业的长远发展,对于河北省的城市建设也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 转移就业 现状 政策思考

农村剩余劳动力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于特定国家、特定历史条件下和特定的生产力水平而言,即农村劳动力的供给超过需求的多余。具体定义是指边际收益为零甚至为负数的那部分劳动力,这部分劳动力从农业中转移出来,即使不增减投入也不至于影响哪个农业产品的总量。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庞大,据权威统计,90年代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总数达1.5亿以上,2000年底达到1.8亿,2010年则达到了1.9亿人以上。这是因为,随着农业要素的不断投入和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农业劳动生产率会不断提高,对劳动力的需求量不断减少,可耕地有限,农业就业的余地越来越少,随着农业投入的增加和技术含量的进一步提高,以及人力资本素质的逐步攀升,传统农业本身排斥的劳动力越来越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如何转移,这将是我国长期以来要面临的重要问题。

1 河北省剩余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有了长足的进步,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的就业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其中最明显的就是非农就业比重上升。河北省是农业大省,也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大省,我省总人口达到6850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约占5310.93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7.75%。在这些劳动力资源中,约3900万左右为农村劳动力资源,按照现在的生产力水平计算,农林牧渔业生产有1000万左右劳动力就够了,但实际上农村第一产业容纳着1672.26万就业人口,其中有672.26万人隐性失业。除去全省乡镇企业吸纳和流动出去的约1200万左右农民工外,目前我省农村富余劳动力高达1700多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就河北省目前而言,县域经济是吸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体。2010年,县域经济吸纳农村劳动力比例为65%,县级市吸纳农村劳动力比例为12.4%,建制镇吸纳农村劳动力比例为6.6%。农民工在城镇建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到2010年底,我省进入全国百强县就有三个,第一、二、三产协调发展,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大幅增长,但远距离农村劳动力转移在河北省并不广泛。这说明,河北省与沿海和发达地区相比,无论在地理位置上还是在经济结构上存在差距,沿海和发达地区的经济有他们的特点,河北省的社会经济发展也需要遵循自身规律。 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积极影响

农业剩余劳动力由农业转移到劳动边际生产率相对更高的非农业部门中就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推动效应。

2.1 增加产出总量,推进经济增长。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业中就业,将大大提高其劳动边际生产率水平,从而增加国内生产总值水平。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产生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效应一般可以推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2%~12.8%。在未来30年中,如果劳动力转移的劳动力市场等障碍得以消除,使城市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大致相等的话,劳动力的部门间和地区间转移可以对CDP年均增长率贡献2~3个百分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正面效应将会更加充分地表现出来。

以这种方式推进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并不需要增加额外的物质投入,只需对城乡就业结构作出调整。

2.2 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发展。由于大量的劳动力从农业中转移出来,人地关系大大缓解,农业劳动边际生产率上升。随着农民的劳动平均产出水平上升,农民的收入水平也会随之提高,农民收入中高于维持生存所需的部分,可用于追加农业投资,农业本身也有可能得到较快的发展。在中国,1994年农村中纯农业劳动力的年纯收入为1826元,兼业者为4160元,非农业劳动者则为5200元,三者之比是1:2.28:2.85。以劳动日收入计,每个纯农业劳动力每日的纯收入平均为8元,约等于每个非农业劳动力每日纯收入的53%。2004年,农村剩余劳动力年平均务工收入6471元;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而工资性收入人均为998元。可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有利于推动农民增收。

2.3 扩大非农业利润,加快工业化进程。农业剩余劳动力由传统的农业部门转移到现代经济部门,有利于促进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城乡劳动力的市场竞争,使现代经济部门的工资水平上升势头变缓,企业相对人工成本下降,利润相应上升。同时,新转移到非农业部门就业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还会为现代经济部门创造出新增利润,刺激现代经济部门追加投资、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加快工业化进程。

3 当前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面临的主要問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面临许多困难,有些问题正在阻碍农村劳动力就业,进而成为解决就业问题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3.1 城乡结构差距明显,限制劳动力转移

一是我省城市化进程明显滞后于工业化进程。城市化进程滞后于工业化发展速度不利于服务业的发展,而农村劳动力转移恰恰最容易进入城市服务业。二是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及由此衍生的城乡居民身份差异给农村劳动力的自由迁移增加了成本和风险,影响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劳动力市场的城乡分割、市场准人条件不平等、社会保障不充分等等构成了城市对农村劳动力的歧视和排斥。三是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不高,就业竞争能力较弱。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的同时,就业结构变化导致了劳动力供给结构与劳动力需求结构出现较大差异,缺乏技能的劳动力供大于求。 3.2 农民工社会保障普遍缺乏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薄弱,不少企业不为进城就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缴纳社会保险费,企业将社会保险金负担转嫁给劳动者个人而形成超额利润,这一方面使资本积累加快,另一方面使劳动者贫困加深。因此,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就业者缺乏社会保障的竞争模式,必然使GDP分配中资本的分配比例过大,而消费分配的比例过小。同时也造成了企业竞争的不平等,影响了市场经济体系的形成。 4 促进农村就业的主要措施

4.1 不断拓展就业空间,开辟多渠道的转移途径。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业,不断拓宽生产新领域,通过农业综合开发,推进农业的深度和广度,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推动乡镇民营企业连片发展、加工业适当集中,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形成更大的就业机会空间。 以河北省望都县为例,该县长年在外务工人员年创经济效益1亿多元。为充分挖掘这一资源,望都县委、县政府通过建立在外能人信息库、发邀请函、发布招商优惠政策等形式,吸引在外打工能人回乡创业。为此,还制定了回乡创业五年发展规划,加大工商登记、用地审批、资质申请等政策扶持力度。

同时,按照创业项目内容成立了小额担保贷款中心、项目推介服务等全民创业指导服务机构,为能人返乡创业创造了宽松的投资环境。去年,该县人社局累计发放小额贷款1526万元,带动扶持330余名回乡创业者。

4.2 加强我省小城镇建设,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要增强大中城市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大中型中心城市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资源配置重心,结构调整和存量资源优化重组要求比农村城镇化改造更为迫切。小城镇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不但潜力大,而且有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资少、更接近农村的优势,农民离土不离乡,既可降低转移成本和风险,也可充分利用现有农村工业的资源优势。

在这里,新乐市小城镇建设的经验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新乐市农村剩余劳动力目前已经超过15万人,该市把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作为促进农民就业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加大培训力度、做好向外输出劳务的同时,积极转变观念,千方百计加大小城镇建设力度,为农民创造本地创业环境。三年来,先后投入资金1亿多元,吸纳民间资本8亿多元,参与小城镇建设,使小城镇的聚集功能显著增强。为鼓励农民走出地头经商、务工、办企业,该市不仅在迁移户口、办理执照及收费、子女入托入学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还特别加强了工业小区建设。目前,全市共建起8个工业小区,入驻企业近300家,安置农村劳动力6万多人。仅建在正莫村的石雕工业小区就吸纳企业60多家,年产值三个多亿,安置了附近10多个村庄近三分之一的劳动力。木村电热毯、承安铺制鞋等工业小区的建立,在促进小城镇建设的同时,吸纳了当地农村大批剩余劳动力。

4.3 强化教育培训,提高就业技能。还是以望都县为例,望都县共有耕地34万余亩,人口26万余人,但每年有5.3万人成功实现就业转移。该县每个乡镇确定了两个“双育工程”示范村,建立了中央电大大专学历教育基地、职教中心新农村建设“双带头人”中专学历教育基地和高岭乡农村科技人才培训中心三个“双育工程”培训基地,依托有资质的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大力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

2010年,该县实现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技能培训520名;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技能培训169名;农村劳动力培训248名;创业培训205名,开展陽光工程技能培训800余人。 在这里我们以石家庄为例。在石家庄常山纺织集团,企业有的放矢,推“订单式”培训。根据用人部门对劳动力年龄、文化、技能等需求,组织调配好劳动力资源,需要哪些技能就培训哪些技能,减少培训的目的性,降低培训成本,招收初、高中和技校毕业生,做到培训一批,转移安置一批。这些农村来的年轻人都是先培训后上岗,现在已经成为企业的骨干力量。 我们还可以尝试建立政府与用人单位双重投入机制,最大限度地培训农村劳动力。对于一般引导性培训和比较简单的基本技能和常识培训由政府投资、组织培训,对于专业性较强,技能要求较高的岗位前培训或利用国家补助资金,由培训基地完成培训,不足部分企业负担。这种政府服务,企业和农民双方都可以受益,不失为一直两全的办法。

总之,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我国城乡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改变我国现存的二元结构的巨大动力源。河北省正在以“环渤海”经济为布局,以沿海省经济为特点实现着快速发展。以唐山经济、石家庄经济为重点的经济圈正在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这样一个大经济格局发展下,河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应该加快步伐,做到科学、合理、高效,使得我省的社会发展更加稳定,经济发展再跨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年鉴2005.

[2]袁志刚.经济全球化下的就业政策[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3]《河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做好2007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工作的通知》,冀劳社(2007)10号.

[4]《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就业工程研讨班研讨资料》.

2011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课题研究项目,课题编号:JRS-2011-103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