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村文化消费现状看基层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摘要: 现阶段,农村文化消费反映了我国农民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水平,以及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情况。文章以陕西省安康市白河县仓上镇为例,对仓上镇农村精神文化消费情况现状进行分析,从而窥探出仓上镇现阶段基层文化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 关键词 :农村文化消费;基层文化
现阶段,基层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不可轻视,而广大农民群众是基层文化服务的对象,因此,认真研究和分析这农民群众的文化消费水平,可以窥探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中存在一些的问题,为农民群众营造更好的文化生存条件提供可能。 一、文化消费的理论内涵
目前,我国大多数研究者都认为,文化消费主要指人们为满足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而采取的以不同方式来消费精神文化产品和精神文化服务的行为。文化消费按照结构层次可以分为娱乐性、消遣性、发展性和智力性的文化消费,具体包括了教育消费、科技文化消费、娱乐消费、体育消费。
而文化消费在农村居民生活中具体则体现在对音像、文艺作品、各类出版物的消费和享受教育、艺术表演、互联网、技术培训等服务上。
二、现阶段仓上镇农村居民文化消费现状 (一)文化消费投入占家庭消费的比例低
根据调查,仓上镇农村居民普遍存在重视物质性消费、轻视文化消费的现象。这与我国农民长期以来的消费理念密不可分,虽然近年来我国农民的温饱问题已经解决,但文化消费在农村居民生活中仍然处于非常落后的状态。通过走访,仓上镇多数青壮年出外打工谋生,其余靠传统种田耕作谋生。在这样的情况下,大部分家庭的收入是十分有限的。根据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消费者消费支出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所决定,而是有他的持久收入决定。多数农村居民反映,没有“闲钱”投入到文化消费上。那么,在仓上镇大部分家庭文化消费水平低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文化消费形式单一,内容单调
由于仓上镇多数家庭中中青年都选择出外打工,所以村中多数为留守妇女、儿童和老人。同时,农村文化传播主要是靠人际交往,文化的代际传递也主要是靠面对面的传授,具有相当大的局限性。平日里,少数农村居民会到镇上广场上跳集体舞,多数为自发组织。农村妇女多数在家照看孩子,与邻居聊天或者看电视,很少看报纸或书籍,少有集体的文化活动。调查显示,百分之九十五的农村家庭有电视,电视已经成为仓上镇农村居民平时文化娱乐消费的最主要形式,而村民比较喜欢看的电视节目主要为新闻、电视剧、戏曲节目。
仓上镇农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要求很低,文化追求缺乏自觉性,大多数农村居民精神文化消费观念保守落后。受我国传统文化中所提倡“量入为出”等消费观念的影响,加上多数农村居民较为低下
的文化素质,以及家庭收入普遍偏低的现状,仓上镇居民对文化精神产品的消费缺乏牢固的心理基础。仓上镇农民家庭消费结构总体呈现简朴性,家庭主要花费集中在建房、买房、婚丧嫁娶、子女上学等少数几件事情上。
(三)出现文化消费两极化趋势
由于消费者内在素质差异,必然会导致对文化需求的多层次、多方位,从而使得文化消费具有鲜明的层次性特征。而仓上镇农村居民在文化消费上则出现两极分化趋势。虽然文化消费分层也属于文化消费的一个特点,但是鲜明的两极分化趋势正在仓上镇上演。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首先表现为满足生存需求,也就是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然后递进为享受需求和发展需求。有一部分居民家庭经济较好,对精神文化消费的需求也较高,消费形式也趋于多样化,拥有多种信息来源的渠道;部分农村居民精神文化消费水平一般,有一定的文化消费需求;但大部分的农村居民的精神文化消费过于贫瘠,对文化几乎没有渴求。 (四)农村文化消费格调不高
从仓上镇农民文化消费的形式来看,当前仓上镇农村呈现以现代娱乐方式为主、传统娱乐形式辅之的局面。随着仓上镇农村传统习俗氛围的淡化以及政府组织能力的限制,仓上镇农村所举办的传统文化活动的减少,农村居民参与和消费这些文化活动的机会逐步降低。
同时,伴随着仓上镇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仓上镇中许多青
壮年外出务工,造成部分农村妇女长期留在家中成为主要劳动力的局面。同时,她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情趣也比较低,其主要文化生活是与邻居串门聊天、逛街、打麻将、偶尔参与宗教活动、看电视节目、听广播等。
三、解决农村文化消费问题要从基层文化建设入手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初步了解到仓上镇居民的精神文化消费现状,而这样的消费现状则是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一个折射,而要解决农民文化消费存在的问题,就必须从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本体入手。
(一)构建多级文化网络,实现文化消费互动
经过调查发现,仓上镇农村居民的文化消费和活动范围十分有限,几乎是局限于家庭和邻里之间,有的居民甚至不去镇上。从这样的文化消费情况中,不难发现,当地并没有形成“市-县-乡-镇”的四级文化网络,文化建设基本上处于“各扫门前雪”的状态。公共文化未真正地走进老百姓生活。农村群众无法享受到最优质的文化资源,文化的辐射力远远不够。
从仓上镇农村居民的消费状况来看,各级政府共同提供的文化消费比例极低资源共享工程网络有待建设。 (二)抓文艺骨干,弘文化之风
农村基层文化开展的是否有效,与是否有有一支好的队伍和一批热心的文化骨干息息相关。现阶段,仓上镇基层工作者的待遇偏低,农村基层文化队伍建设落后,缺乏一批专业的人才。
乡镇文化的工作人数是十分有限的,但他们大部分时间被分配到抓硬指标上去,工作效率提不高,文化站的作用自然也不能最大化的发挥。同时,民间乐队、艺人、农民画家等有一技之长的群众长期不受重视,民间文化活动基本无人组织。如今仓上镇农村出外打工成为热潮,这其中有一技之长的文艺人才流失是不可避免的,从而导致村民自发组织的文化群体失散。
所以,更要找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高素质人才,起带头作用,重视传统的文化产业,树立文化骨干,改变基层文化建设中“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现状。
(三)创新文化传播载体,提升文化生活品味
农村群众文化生活匮乏,多数农村居民没有精神文化消费的概念,有些家庭的精神文化消费几乎为零。在仓上镇这样的农村,精神文化消费没有固定的群众基础,部分是因为文化载体过于陈旧,文化活动品味有待提高。
由于资金、人才等因素的制约,基层文化站对于民间乡土艺术缺乏挖掘,农村居民精神文化活动内容和形式单调,缺乏创新。农村居民的文化消费仍然停留在自我放松、休闲娱乐的层次,文化载体多为电视、广播,很少有文艺演出,村民也很少接触网络,更不要说接触趣味性、知识性的文化活动,高雅文化离这里的村民还很远很远。同时,也存在人情消费过高、赌博等背离精神文明建设的现象,农村精神文化发展远远落后于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 现阶段,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农村精神
文化消费的重塑也是一个巨大的工程,但是只要建立起多层次的文化网络、调动农民主体的积极性,农村文化一定会焕然一新。 参考文献:
[1]韩海燕.中国城镇居民文化消费问题实证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2(06).
[2]彭真善,李靖波,曹伏良.我国农村精神文化消费的现状及改进思路[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 [3]江金启,郑风田,刘杰.私性不足,公性错位:农村居民的精神文化消费现状及问题分析——基于河南省嵩县农村的调查[j].农业经济问题2010(06).
[4]郭洪泉,杜晓琳,张占东.关于哈尔滨市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05).
[5]王苗苗.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现状与思考[j].今日南国(中旬刊),2010(05).
(作者简介:张佳玉(1992.5-),女,江苏人,本科,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