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抓发展机遇 展昌吉新颜-改 (1)

2023-11-06 来源:客趣旅游网


抓发展机遇 展昌吉新颜

谁不说俺家乡好

时光荏苒,仿佛瞬息间一般,我已走过了40个春秋,而我美丽的家乡也已度过了撤县建市30年。三十个岁月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过眼云烟,可是这三十年却注定在历史长河中熠熠发光,经久不息。

三十年努力拼搏,三十年沧桑巨变,三十年感慨万千,改革开放已经将我的家乡从一个破落的小村庄变成了一个美丽的乡镇。回首来时路,我想每一位在这片热土上奋斗过的人都会无限感慨,为自己曾经流下的汗水,流过的泪,更为这三十年的家乡变化

一、住房

我出生在昌吉市榆树沟镇农民的家庭。儿时我们一家八口就住在低矮的土房子里。那时候,村里有土房子的人家还不算少,即使住瓦房的人家,也大都是非常简单的大瓦屋。村民们最怕的就是下雨,每每下雨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忙着用脸盆等器具接水。那黄黄的顺着屋顶的茅草流下来的雨水,滴答滴答如闹钟般响个不停。记忆最深的是每每下大雨的时候,我家门内会出现一个水坑,我们无奈就得不停地往外舀水。还记得好几次,儿时的贪玩的小伙伴们常常嬉笑着帮着一起舀水。只有家长们在为住房发愁,什么时候能住上好房成了父辈们奋斗的目标。

我9岁那年,我们家第一次建了新房,那年是上世纪70年代中期。墙体是乡亲们用土砌成的,屋顶是椽子盖的。清楚记得那两间大瓦房建成后,母亲说:“以后再不用担心下雨了。”母亲当时灿烂的笑容至今难以忘怀。新房落成不久的上世纪80年代初期,村里开始时兴建混凝土房。再后来的几年里,村里的两层甚至三层楼房如雨后春笋般的往上冒。于是,父母亲决定拆除大瓦屋造楼房。造楼房对于凭工分吃饭还要抚养一家大小的父母来说是十分艰难的,父亲如蚂蚁搬家般的买建筑材料,能自己做的就自己做,那时候我们全家共同的目标就是造楼房。80年代中期,我家两上两下的楼房在原地基上拔地而起!虽然用尽了父母所有的积蓄,但我们还是从心底里感到无比的快乐。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暖也吹“活”了老百姓的心。近几年来,我们村农民的房子又开始朝别墅方向转变。不少人家不仅在农村老宅基上造了装修考究的别墅式楼房,还在城里买了商品房。 二、交通

小时侯,从我家到县城没有直达的公共汽车。大人们偶尔去一次县城大都是骑自行车,还有的搭别人的拖拉机。记得10岁那年冬天,我生病了,必须住到城里医院去。那天,母亲给我穿上棉袄,还用围巾把我的头脸包了起来,露出两只眼睛的我被父亲的“老坦克”驮到离家很远的车站,到那里等候去县城的公共汽车。也记得11岁那年上小学四年级,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从

学校步行去烈士陵园扫墓。那时候,去一次县城就如现在去一次外地一样。县城在儿时的我心目中是那么样的遥远。

已经记不清是哪年哪月,我们这里通上了顶上有棚的三轮摩托车,先是一个车厢,随后,我们忽然发现公路上顶上有棚的三轮摩托车橘换成了黄色的香蕉型公共汽车;每每这些公共汽车从家附近的公路经过时,有伙伴会呼喊:“面包车来了”。偶尔有一辆摩托车出现,那是惊动全村的新闻,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我们村的时候,我们不再为交通工具的变化而大惊小怪,因为我们这里常常都有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现在兄妹几个家家都有小车了,不管到哪都很方便。 三、衣着

儿时,大人们怕下雨屋漏外,还怕去亲戚家喝喜酒没出场衣服穿。我们平时在家里就穿老布衣服,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才会从箱子里翻出洋布衣裳穿。偶尔布店里有漂亮的的确良布料,那消息会传的飞快。大姑娘、小媳妇都抽空往洋布店跑。于是,村里常常出现穿着一模一样布料的姑娘和媳妇。夏天里,大家见面的时候会用手互相在衣服上捏捏,然后发出一声:“哟,是的确良的啊。”洋布店里有一种叫卡其的布料,一般用来做春秋衫和裤子的。那时候,村里的父辈长年穿的就是蓝色卡其中山装,劳动布裤子(现在应该叫帆布的吧)或者老布衣裳。后来,洋布店里的布料品种多了,有派力司、乔其纱、华达等等。夏天的时候,有一套派力司衣服是非常吸引人眼球的。冬天,穿着华达呢

去亲戚家喝喜酒成了最出客的衣装。那时候新人结婚,新郎穿的就是华达呢套装,新娘的裤子也是华达呢的。

那时候,冬天里穿的高高竖起的羊毛衫领头大多是假的。那是个节约领,如一件短打背心那样套在身上。因为我们买不起高领毛衣,又抵挡不了寒冷的侵袭。于是,不知道谁发明了这节约领,保暖又舒适,每个一元五角。还有男人衬衫也是节约领,两只手臂套进去,没有袖子没有大身,外面再穿件衣服,一个挺括的硬领头“衬衫”就出现在脖子上。

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开始烫头发,穿时装。买衣服也不再这里摸摸那里捏捏。而是追求舒适美观。老人们穿上了呢子大衣,年轻姑娘和媳妇们穿上了滑雪衫,小伙子们穿上了喇叭裤。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后,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好,衣着也又有了新的变化。人们穿衣服大多买现成的,洋布店早已经转产不见踪影。当年的的确良、派力司、华达呢已经不被熟知。人们穿衣服穿的就是一个新潮,一个舒适。 四、消费

在物质匮乏的上世纪70年代,整个生产队只有一台黑白电视机。为了看上电视,每晚早早吃过饭就去那家坐在前面,去晚了,就没地坐了。家里最奢侈的电器是半导体收音机,记忆最深的那个牌子叫“红灯牌”。小时候,父亲把别人坏了不要的红灯牌小收音机拿回来,捣鼓了几次后,居然能收听了。那天晚上,

我们一家欣喜不已,围着那小收音机收听里面的长篇评书,也不管能不能听懂,我们只是为有小收音机而兴奋不已。

有时候,村里会有放映队来放电影,那是全村的节日。放电影的当天,大队广播会通知放电影的消息。孩子们像过年一样欢呼着奔走相告。天还没黑,我们一群孩子跟着大人拿着板凳,早早去大队仓库场等候看电影。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有的年轻人结婚嫁妆里已经有了14寸飞跃牌黑白电视机。蝴蝶牌缝纫机、甚至还有永久牌自行车,当然还少不了三五牌台钟。几年后,那全村只有一台黑白电视机的事情早已经成了“黑色笑话”。我们这里的人们大多有了彩色电视机、录像机,村妇们用上了洗衣机,吃饱晚饭接上电源,插上插头看录像。九十年代中期,录像机也在逐步升级,从原来的VCD到后来的DVD,到现在干脆打开电脑上网来看了。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着人们那颗沸腾的心,人们早已不再为吃饱喝足,为常常有新衣穿,有好房子住而满足。人们穿着开始讲究舒适,吃喝讲究营养搭配,住房讲究装修考究,生活讲究文化涵养。 五、农村合作医疗

作为生长在农村的自己,从小便知道农村人看病的真正难处。城里人生病有医疗保险可以报销,可是农村人却没有任何医疗保障制度。因此,小病不舍得花钱去看而导致病情恶化转成比较严重的病情,待到病情严重时必须去医院看的时候,动辄几万元的治疗费用又令大多数农民望而却步。因此,在农村只要一提

及看病,大多数农民都表示出无奈的表情。但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中国的经济水平迅速发展,党中央和国务院在近年来在全国推出了农村合作医疗优惠政策,使全国农民朋友感到高兴,农民看病终于有了医疗保障。记得妈妈去年到大连给妹妹看孩子,结果生病住院了,花了两万多元。回到新疆后,拿着所有票据到合作医疗去报销,最后给补贴了好几千块钱呢。

时间飞逝人易老,江山百代今更娇。三十年沧桑巨变,三十年风雨相伴,我愿用我的青春换你更美的娇颜,让历史永远书写着你美丽的画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