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大豆 病虫害防治 问题
中图分类号:S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9-0204-01
前言:大豆的营养价值很高,而且种植比较容易。因此,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中存在了很长的时间,并且大豆的原产地就是中国。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农作物,其产量和质量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是,随着环境的不断恶化,随着病虫害问题的加重,大豆的产量出现了逐年下滑的趋势。为了提高我国的大豆经济产量,必须对大豆种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并制定出科学的应对方法和措施。
1.大豆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的问题
1.1 农民的防治意识浅薄
由于农民的综合素养比较低,知识量不足学习能力比较低,导致农民在大豆病虫害防治问题上没有深刻的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只是在浅层方面对此有较少的认识。对大豆病虫害防治知识掌握的不够好,对于怎样进行大豆病虫害防治工作并将病虫害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并不是很了解,同时在思想上又不是很重视,进而导致病虫害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导致大豆无法正常地生长。除此之外,农民疏于对大豆病虫害加以防治,即使采取了防治措施,也会由于防治措施不科学导致防治没有起到很大效果。因此,农民的知识素养是大豆病虫害防治问题得到改善的必要条件,农民有了更多的对大豆病虫害防治的知识了解,更容易自己研发出新的方法和措施对大豆病虫害防治问题进行解决。
1.2 大豆病虫害防治措施落后
大豆病虫害主要有根腐病,大豆食心虫和地下害虫等主要问题。现在我国大豆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就是在具体的防治过程中防治的时间把握不当,用药用量都不够准确,这些都使得大豆病虫害防治问题得不到解决。同时也不能结合当时的环境条件制定出合适的防治措施,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病虫害问题。例如,农民们很少会对病虫害采取预防措施,通常总是等病虫害发展起来后再进行治理,不仅增加了防治成本,还没能从本质上对大豆的病虫害问题进行解决。因此为了防止损失的再次发生,就应该及时发现问题所在,对大豆病虫害问题有深刻的了解,这样才能够在大豆病虫害问题发生之前进行有效合适的预防。但仅是预防还是不够的,它只是达到了治标不治本的作用,为了解决根本问题,还要进行治疗。为了使得大豆病虫害问题得到更有效的解决,农民需要对药品进行明确的辨识,并且拥有鉴别真药的能力。同时,在对大豆进行喷药的时候也要采用正确科学的方法,最大限度的杀害掉最大比例的大豆虫害。
2.解决大豆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具体措施
2.1 在大豆种植过程中防治病虫害
如果从大豆种植初期就开始进行大豆病虫害的防治,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病虫害对大豆产量和质量的影响。首先,在大豆农作物的种子的选择上入手,农民可以选择有抵抗性的大豆转基因种子,这些种子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大豆病虫害问题产生的概率。在大豆的具体种植中,对大豆种植土地的土壤质量做好检测工作,对营养不良的土地进行改良,最简单经济的方法就是采用科学轮作方式来种植农作物,并且在换种期间对土地进行翻整。同时,注意对土地进行适量的施肥,保障土壤非有机物含量。而肥料的选择上也有很大的文章,农民要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环境和土壤条件的肥料,使得肥料能够最大程度上帮助大豆生长得到更多的营养。当然,在种植过程中,还要加强田间管理,中耕除草,及时清除田间病株残体并将病残体深埋地下,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降低田间湿度,勿多施用氮肥,可减轻发病。同时还要及时进行科学地灌溉,满足大豆对水量的需求。
2.2 采取科学的方法防治大豆病虫害
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地通过科学试验的方法研究出大豆病虫害问题的解决办法,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经验和传统方法的不足,使得大豆病虫害防治工作有据可依,而不再凭靠经验碰运气,以提升大豆产量和品质。随着科学的进步,在大豆病虫害的防治上不仅仅局限于药物防治,更多的采用生物物理等方法进行病虫害防治。通过化学方法来防治病虫害,如应用除草剂来抑制大豆田间的杂草生长,或是研发预防大豆病虫害的农药,在用药过程中尽可能采用科学的方法和适当的用药量,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农药对环境的危害,并提升农药的使用效率;生物防治通过基因更改进行防治;物理防治则通过声音气味颜色等引诱大豆虫害的天敌对其进行捕杀。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响应国家保护环境的政策,我国在大豆病虫害防治上一般采用物理或者生物方法进行防治,这样对环境污染最小。
2.3 针对不同病虫害选取不同的防治方法
比较常见的大豆病虫害问题是根腐病,根腐病已成为制约大豆产量提升的重要因素。为了预防大豆根腐病,要对大豆种植土地的土壤环境进行调整,要采用科学的轮作方式,通过不同植物间的互补作用,减少田间虫子蚕蛹的存活率,减少大豆病虫害的危害。对大豆蚜虫和红蜘蛛采用具有内吸作用的种衣剂拌种,也可用吡虫啉、氧化乐果、来福灵、艾美乐、多面手、啶虫咪等药剂进行防治。对于大豆霜霉病的防治,要在大豆选种上下功夫,选择具有抗病性的大豆品种,能提升大豆产量。对大豆灰斑病和褐斑病等真菌病害在大豆花荚期初见病斑时用多菌灵胶、可杀得2000 选择晴天进行喷雾防治。大豆花叶病目前还没有很好的农药对该病害有彻底的防治效果,其主要通过蚜虫来传播病毒,危害性较大,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选择没有病毒的大豆进行种植是最有效且最经济的方法。
3.结语
我国在大豆种植的历史中一直稳步向前,大豆这种主要的农作物之一也为人们提供了营养和经济的益处,但是我国在大豆病虫害方面还有很多问题,只有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大豆病虫害问题进行防治,综合使用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技术,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我国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在防治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大豆问题采取不同的,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减轻病虫害的伤害,提高大豆的产量,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玉米;栽培技术;防治措施;产量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033082
本文对玉米高产种植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河北省实际,给出了合理地种植建议,具体分析了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常见的病虫害,并针对这些灾害制定了一系列防治措施。
1 正确的种植方式
1.1 选种抗病品种,并进行药剂处理
根根据病虫害发生种类选种国家审定的高抗,多抗的玉米良种,播前进行精选剔除种子携带的草籽、杂质,并进行药剂处理,减轻并预防苗期病虫害及减缓病害的发生时间,发病程度。药剂拌种可采用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辛硫磷50%乳油按种子重量的0.2%,兑水2~3kg,喷拌100kg种子,避光堆闷4~6h后播种。
1.2 正确的栽种方式
玉米的正确播种时间,根据地域差异,不能一概而论,在河北省,最适当的栽种时间是4月下旬―5月上旬,这段时间内,温度、湿度、土壤都非常适合玉米播种,可以适当用地膜覆盖,提高出苗率,增加地温,保证玉米的良好成长。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玉米的种植密度,由于河北省空气湿度低,玉米生育周期较长,因而玉米植株不宜过于密集。
1.3 适当的管理模式
根据河北省的种植条件,建议使用大田管理模式。大田管理能够实时把握玉米成长情况,并根据具体情况,实施相应的管理方式。前期管理,主要是对玉米成长环境的管理,这段时期是玉米成长最重要的阶段,决定玉米成穗的大小、数量,进而影响玉米产量,需要用专业的培育方法进行细致栽培。在玉米种植的后期,应着重进行田间杂草的清理,不给害虫藏身的空间,在长期干旱、植株缺水时,应及时灌溉,保证玉米健康成长,在发现病态的玉米植株时,应及时清理,避免病虫害的发生。
2 病虫害防治工作
在玉米成长的过程中,玉米植株可能会受到病虫害的侵袭,进而影响玉米的产量,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是保证玉米高产种植的必要条件。
2.1 玉米种植中常见的病虫害
在做好玉米选种、栽种、培育等工作后,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病虫害的防治。在玉米种植中,常见的病虫害有地老虎、蚜虫、玉米螟、黏虫等,在玉米的成长过程中,病虫害会严重影响玉米的成长,最终造成玉米减产,给农民群众带来财产损失。因此,做好病虫害预防和治疗工作,是玉米高产的重要保障。
2.2 病虫害的预防
在防治玉米病虫害的工作中,应当以防为主,做到防患于未然。在玉米选种方面,前文提到,应选择抗病能力强的杂交种籽粒,可以预防玉米遭受病虫害的侵袭。合理的施放化肥,为了防止玉米因病虫害而降低产量,应当增施钾肥,施放钾肥后,玉米的抗病能力会进一步增强,减少病虫害发生的几率。及时清理玉米种植环境,在玉米种植的田间管理中,如发现已经病变的植株,须立即铲除并妥善处理,防止病虫害加剧。
2.3 病虫害防治技术
针对最为常见的玉米螟,用生物农药应用技术在2代玉米螟蛾高峰期,使用Bt粉剂400倍液田间喷雾或Bt颗粒剂500g/667m2撒施于玉米心叶;灯光诱空技术在3代玉米螟始见成虫期,田间设置诱虫灯,每3.33hm2一盏;赤峰眼应用技术在3代玉米名始见卵期释放赤眼蜂,每667m2放蜂量一万头,间隔5d,释放第2次,每667m2放蜂量1万头。距边行13m设为第一放蜂行,之后每隔26m设一行蜂行:每放蜂行的第一放蜂点距地头13m,以后每隔26m为一放蜂点。
另外一种常见的玉米病虫害是红蜘蛛灾害,长期干旱是红蜘蛛成灾的主要诱因。河北省气候偏于干热,易发生红蜘蛛灾害,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红蜘蛛灾害的防治工作在作物轮作之后,进行翻地、曝晒,并喷洒杀虫农药,消灭虫源;应注意田间杂草的清理,不给红蜘蛛藏身的空间;做好灌溉工作,由于河北省气候偏干,降雨量不足,所以需要足量的灌溉,以确保玉米植株能够吸收充足的水分,减少因干旱而产生红蜘蛛灾害。
除以上2种病虫害之外,大斑病也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不良因素,会导致玉米叶子发黄枯萎,并具有感染性,对玉米危害较大。应对大斑病,首先应在种植前进行细致的翻土,可以有效消灭大部分大斑病病菌。一旦发病,应及时处理掉发病玉米的叶子,避免植株之间相互传染,必要时,可以适量的喷洒农药。
3 结束语
玉米的高产种植,直接影响着河北省农民的收入与生活质量。本文给出了对玉米的选种、栽种、培育等方面的建议,并针对玉米的病虫害提出了几种防治方法。希望本文能为种植玉米的广大农民提供一些指导与帮助,实现玉米高产,获得更大的经济收益。
[关键词] 林业 病虫害 防治问题
[中图分类号] S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3-0087-01
一、引言
在林业发展中,对病虫害的防治一直是工作重点,而在林业中病虫害的防治大多是系统化的工程,应该将可持续的思想作为指导,保持防治连续性,从而保护我国的森林资源,保证国土生态安全,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将预防作为主要的措施,治理作为辅助措施,始终坚持预防第一,除治第二的原则,将防治与营林相结合,同时不断的增强依法防治水平,充分发挥政府职能,让群众加入到防治病虫害的工作中来,将科技与资金相结合,实事求是根据各地区的森林情况来进行指导,避免问题扩大和蔓延。在我国防治病虫害是林业发展成败的关键,也是对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考验。文章针对我国的森林资源实际,从发病的特点和根源方面对防治病虫害问题进行了探讨。
二、当前我国林业病虫害的现状
对于我国的林业发展,防治病虫害是整个生态环境工作的核心工作之一,防治病虫害能够极大的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林业资源,促进我国的生态林业发展和环境保护。
1. 我国林业病虫害问题具有不确定性
对于林业病虫害而言,最难解决是因为其具有十分鲜明的不确定性,病虫害的发生时突发性的,随机的,在发生之前很难预测。我国地域辽阔,病虫害突发问题严重,但是林业部门无法对所有的森林资源进行监控。此外,造成我国林业病虫害的种类繁多,常见的是蝗虫、杨二尾小舟蛾、去南松毛虫等许多品种,在防治过程中,不同的病虫的防治办法都是各不相同的,所以不能一劳永逸,所以林业病虫害的避免是十分困难的。
2. 林业病虫害具有地域广泛性
对于林业资源来说,病虫害的发生大多不是局部性的而是整体性的,发生病害影响的面积是很大的,加上我国的林业大多是集中种植的方式,如果在林区内树木品种单一那么传播的速度更快。所以由于我国森林种植中品种单一,而北方气温逐渐升高,这就造成了害虫越冬的成功性增加,最终造成病虫害高发,当前林业防治工作还因为技术、资金及人员的问题受到限制,防治难度增加。
3. 我国林业资源防治过程中物种进化速度快
最近几年,我国的科技发展迅速,很多杀虫药物不断的被研发出来,药物让很多以前难以控制的害虫得到了控制,但是药物也为林业的发展埋下隐患。由于药物的频繁使用,害虫的抗药性和适应能力都吧、会不断的增加,这对于防治病虫害的打击是毁灭性的。
三.针对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1. 在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首先要重视育苗工作
对于林业而言,病虫害的防治,育苗是根本措施,必须要选择优质的苗圃地来育苗,还要选用土质好的土壤,地势要相对较高。因为地势低的地方是比较容易发生苗病的,最好是实行休闲轮作制度,这样可以一致病原物和害虫繁殖。初期的培育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在这个阶段要做好除草和施肥的工作,这对于减少虫卵,增强林业抵抗力是十分重要的。在育苗的过程中要重视修剪工作,及时的清理虫害枝叶,将虫害消灭在萌芽状态。然后在树苗生长的后期,要做好保护工作,及时的进行加固和保护,防治恶劣天气带来影响。
2. 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农药使用
防治病虫害,不能忽视农药的作用,当前使用的农药大多是无机农药,是矿物原料加工而成。药物防治病虫害是我国最主要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3. 在林业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的生物防治
对于病虫害的防治措施,生物防治是最长久的措施,既可以消灭病虫害,又能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生物防治是利用害虫的天敌,例如山雀、啄木鸟等等来消灭看、害虫的防治办法。这样的防治方法既省力又不会污染环境。
四、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建议
1. 在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建立完善的防护体系
要建设完整的病虫害防治体系不能单纯的依靠某个部门,而是需要政府和各级部门共同努力来完成的。要建立各级病虫害的检测机构,及时的掌握当地有害物种的情况,完善病虫害检测体系。对于病虫害的情况,监测站点要动态的实时跟进,并且有专业的病虫害防治人员进行处理。
2. 在林业的病虫害防治中必须重视防治
坚持“经营与防治一体”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机制,在这一机制中,各级政府作为主导,国家进行补助,并鼓励人们积极的参与到防治中来。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防治工作,将病虫害损失控制在最低水平最大程度降低病虫害的危害。
五、结束语
通过对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总结可知,在防治工作中,必须要坚持生物防治为主的办法,同时通过多种措施防治并行,这是进行林业病虫害防治最显著的办法,这样也能保证我国的生态环境安全,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宝华.浅谈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J].民营科技.2009(06)
[2]潘宏阳.我国森林病虫害预防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森林病虫. 2002(01)
[3]孙红梅,马金彪,王淑双,张晓春.林业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J].吉林农业. 2011(08)
关键词:造林工程;病虫害;生化防治;呼伦贝尔
中图分类号:S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5-0119-02
1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在工业时代,生态环境遭到了非常严重的破坏,这种情况下,植树造林成为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但造林工程若是单一树种,特别容易吸引某种特定害虫,且病虫害繁殖能力非常强,对造林工程的破坏非常大。因此,研究造林工程病虫害的发生特点以及处理办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 造林工程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必然需要提高绿色植物的覆盖率。造林工程不仅能够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覆盖率,还能够有效避免各种自然灾害,净化空气,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但造林工程易发生病虫害,严重影响到造林工程的发展,为了更好地避免病虫害对造林工程的影响,就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范造林工程中病虫害的发生。
3 造林工程病虫害特点
3.1 危害范围广
在我国造林工程的发展过程中,病虫害在樟子松等单一树种的种植中普遍存在,主要表现为危害范围广,难以进行控制。病虫害的繁殖能力较强,如果没有及时对病虫害等进行处理,害虫的繁殖就会越来越多,从而威胁到整个森林的存在。我国很多地区的造林工程都是由于病虫害而遭到破坏,森林面积大大减少,严重影响了森林的长期稳定生长。
3.2 病虫害种类多
造林工程病虫害的另一大特点就是病虫害种类多,目前已知的病虫害种类就达到了几十种,并不断有新的虫害出现。。
4 造林工程病虫害的处理办法
4.1 加强预警
病虫害预报监测工作是造林工程病虫害防治的基础。因此,工作人员要加强预警工作,将病虫害的预报监测放在工作的首位,在管辖的林区内开展病虫害情况调查,准确而全面地掌握林区病虫害情况,做到发现森林病虫害后第一时间内进行防治。由于造林工程病虫害发生速度极快,相关部门要以县级监测中心为基础,以省级重点监测中心为骨干,以国家级监测中心为龙头,建立并完善检疫御灾体系、病虫害防治预警体系以及防治减灾体系,不但要能够掌握林区内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区域性的预警,还要结合林区气候条件以及实际的森林资源情况等对林区主要的病虫害进行长期的监测与预警,以便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的情况,为造林工程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4.2 多手段防治
4.2.1 生物防治
在造林工程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生物防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杀灭害虫。因此,保护害虫的天敌非常重要。与化学防治等防治方法相比,生物防治对林区环境和人畜等危害程度较小,具有长期性的优势。以樟子松松梢螟和球果螟防治工作为例,工作人员可以采取放蜂治螟,在每年松梢螟和球果螟产卵集中的时期,采用寄生蜂保护器,培养长距茧蜂,使其寄生到松梢螟和球果螟幼虫体内,进而消灭害虫。
4.2.2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一种综合性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其使用简便,效果明显,对林区没有污染。具体来说,造林工程中的物理防治措施主要有人工捕杀、隔离法以及诱杀法等。人工捕杀指的是对病虫害中个体较大的、容易捕捉的害虫,工作人员可以动员林区周围居民进行人工捕杀,并配合其他防治措施进行防治,这种防治方法成本低、效果显著;隔离法则指的是对于一些传播速度快,扩散迅速的害虫,为了防治病虫害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保护其他未发生病虫害的林区资源,工作人员可以在病虫害发生地与未发生病虫害的林区之间建立隔离带,从而阻止病虫害的进一步扩散;诱杀法指的是工作人员利用害虫的某种趋性进行诱捕,这种防治方式使用简便,经济高效,常见的诱杀法有灯诱捕杀法等,其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进行捕杀。以樟子松松毛虫防治工作为例,在松毛虫上树之前的早春时期,工作人员在樟子松树干距离地面1 m处缠绕毒绳或者是塑料环,要注意在用毒绳隔杀松毛虫幼虫时,毒绳药物有效期要在松毛虫上下树开始后的一个月左右。采用塑料环时,环的宽度要略微宽于松毛虫体长,缠绕前要将樟子松塑料环下有沟缝的粗皮进行刮平,以阻止身体较小的幼虫钻过。
4.2.3 化学防治
在现阶段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化学防治是使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方式。工作人员在使用化学药剂时,要结合林区病虫害发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在品种繁多的化学农药市场上选择合适高效的化学药剂。另外,工作人员还要在林区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关键时期进行用药,用最少的用药得到最佳的效果。对于造林工程中的一些常见病虫害,要使用对口药物,并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对化学药物进行配兑,以杜绝滥用、乱用现象。以造林工程中常见的樟子松为例,采用化学防治方法防治樟子松松针锈病时,可以在樟子松上喷洒25%浓度的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和0.3~0.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者是15%浓度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其用药间隔为15 d,喷洒2~3次。另外,62.25%浓度的仙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者70%浓度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2.5%浓度的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500~3500倍液也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采用化学防治方式防治樟子松赤枯病时,可根据本地区实际的气候情况,在樟子松上喷洒20%浓度的三唑酮乳油800~1000倍液以及70%浓度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1000倍液,喷洒3~4次。另外,还可以喷洒40%浓度的多菌灵胶悬剂500倍液和75%浓度的可湿性粉剂700倍液,喷洒间隔为15 d。
5 抚育管理
抚育管理是造林工程中对病虫害常见的处理措施之一。以樟子松为例,当樟子松林区发生松针锈病、赤枯病以及红斑病等病虫害时,工作人员要加强林区的抚育管理,提高抗病能力,及时清理林区,保证林区通风性、透光性良好,尽量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概率,严禁调运带病的苗木以及上山造林,防治病虫害的进一步蔓延。
6 结语
总而言之,造林工程病虫害危害范围广,种类繁多。在实际的防治工作过程中,人们要根据病虫害的实际发生情况,加强预警,进行抚育管理,并合理选择防治方法,以促进造林工程中林区资源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吕永禄.工程造林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策略分析[J].科技传播,2013(22).
[2]牛有林.林业病虫害的特点及预防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3(22).
[3]曲宏伟.浅论造林工程病虫害防冶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4(9).
关键词:玉米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432130
1 玉米栽培技术分析
1.1 耙地技术精细
玉米播种前要耙地,并对上个季节种植的田地进行翻整。土地翻耕要严格控制土块规格,不宜过大,否则很难将种子覆盖。田地开展机械作业时,要保证耙地精细度,为玉米提供良好的发芽环境,有助于后期顺利健康成长。要处理好田地中的秸秆,将其清除,这样做主要是为了让玉米能有足够的呼吸空间,利于玉米提升出芽质量和效率。。
1.2 科学播种
位于中原地^的玉米种植,夏季雨水充足,冬季较为干旱,玉米生长周期较短,最佳的播种时间是5月初。这个季节的气候比较温暖,降水中等,事宜玉米的生长。如果过早播种,会受到气候的影响,进而也会影响收成。但播种太晚也会影响玉米的饱满度,降低产量。
1.3 拌种处理技术
玉米播种过程中,要根据地区的土壤、气候实际情况,选取优质的玉米品种。以此确保品种和地区的气候、土壤相互适应,以便保证玉米种植的质量和产量。。一般用磷酸二氢钾、种衣剂对玉米种子进行拌种,值得注意的是,还要严格控制晾晒,避免暴晒,保证种子质量[1]。
1.4 种植技术
农业机械技术水平得到发展,播种可依靠机械操作。在北方平原地区,玉米种植规模大,农业机械设备应用普遍,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玉米种植效率。播种过程中,要将土地光照等问题考虑在内。玉米种植过程中,主要有宽窄行种植以及等行距种植等种植方式。。
1.5 合理施肥
玉米生长过程中需要有足够的养分,才能保证其质量,而施肥是为了满足其生长需求,种植工作人员在施肥过程中,会应用到氮磷钾肥,要底肥充足,然后根据土地实际情况,严格控制每1块土地的施肥量,严格控制氮肥、磷肥的使用量,种植前期加入氮肥、磷肥,控制2种肥料比例,有效改善土壤养分,对提高玉米产量有促进作用[2]。
2 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
2.1 玉米虫害防治措施
玉米生长过程中,会遇到虫害问题,如玉米蚜虫、玉米螟。。玉米蚜数量多,聚集性,对于植株破坏很大。加上玉米蚜虫繁殖速度快,危害波及面积大,一般采取生物天敌法和化学防治法2种方式,前者使用步行虫、瓢虫等天敌生物进行防治;而后者则是使用敌敌畏、马拉硫磷乳等药物开展防治工作。而玉米螟属于玉米虫害,严重威胁玉米的成长,褐色飞虫,依附于玉米叶,会钻到植株内部,从而破坏玉米其他部位,直接影响种植质量和产量。防治措施:可在玉米植株中间放入辛硫磷颗粒,或者是在玉米植株中部喷洒硫酸乳剂,控制玉米螟对玉米作物的破坏[3]。
2.2 玉米病害防治措施
黑粉病、小斑病等均是常见的玉米病害,根据病害问题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其中黑粉病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感染黑粉菌。;严肃对待选种工作,根据地区气候选择适合的种子,降低感染。。因此,种植人员要积极地对种植环境进行管理,为玉米种植提供良好的种植和生长环境,有效控制黑粉病,保证生产质量。夏季炎热,很容易出现小斑病、纹枯病等,小班病多发于7、8月份。。而纹枯病对玉米的危害是极大的,会造成玉米大片死亡。纹枯病对玉米养分和水分的吸收会带来负面的影响,降低种植效益。因此,发病初期要用药物将其杀死,使用井岗霉素、多菌灵等,通过喷洒的方式,将药物喷洒在玉米植株上,控制纹枯病的传播。
3 结束语
重视开发玉米种植技术,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种植玉米,并根据实际种植情况对病虫害问题采取有效防治措施,保证玉米健康成长,提升玉米种植质量以及产量,从而有效提升玉米作物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阳泽木.玉米栽培新技术及病虫害防治分析[J].农技服务,2016,33(07):49.
关键词病虫害;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2-0202-03
TheIntegratedControlMeasuresforCropDiseasesandPests
ZHENG Jun 1CHEN Tian-yi 2
(1 School of Life Science,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6; 2 Breeding Stock Market of Chongqing City)
AbstractAgriculture has an important role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Effective control of pests and diseases is a key for improving crop quality and yield.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n integrated prevention system for controlling pests and diseases,which is an combination with agriculture control,biological control,physical control and chemical control.Integrated control can control the pest significantly,improve the quality of crops and cultivate green and pollution-free crops.
Keywordsdiseases and pests;agricultural control;biological control;physical control;chemical control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农业发展的程度对国民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对于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农作物病虫害不仅是制约我国农产品稳产和高产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影响农产品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病虫害给我国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年损失粮食约4 000万t,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8.8%,严重威胁我国粮食生产。
我国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病虫害种类繁多,防治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在具体防治措施上要依据作物种类、时间季节的差异以及病虫害的特点开展综合防治。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核心是“绿色、健康、可持续”,即重视农业、生物和物理防治技术,科学合理使用化学防治。由于长期大量地使用化学农药,对病虫害防治和农产品安全等带来严重问题,同时还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程度的破坏。当前的农产品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应综合利用病虫害防治措施减少病虫害带来的损失,同时科学使用农药,从而生产高质量和无公害的农产品。
1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措施就是以选育抗性品种为基础,利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的各种耕作技术和方法,创造有益于农作物生长发育和有益微生物生存繁殖,不利于病虫生长和大量繁殖的生态环境条件,达到作物增产和质量提高的目的。
1.1选用抗性品种
根据当地的主要病虫害情况,合理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抗性品种,是一种高效而又经济的防治方法。大量选用抗病虫害的水稻、小麦、玉米、辣椒、果树品种,提高抗病品种的种植面积,增强作物自身对病虫害的抵抗力[1]。如抗褐飞虱水稻品种可有效降低稻飞虱对水稻造成的危害;使用抗稻瘟病的水稻品种可减轻稻瘟病损失;选育耐番茄枯萎病的番茄,可减少病害发生机率。
1.2轮作倒茬和清洁田园
轮作可以改变农田生态条件,改善土壤理化特性,增加生物多样性;同时还可以免除和减少某些连作所特有的病虫草害,有利于农作物生长[2]。如不同的农作物可实行至少3年的轮作换茬,具有减少和减轻病虫害和增产的明显效果。交叉轮换品种,在栽培上配套综合防控技术,可有效长期提高产量。大多数病原微生物和害虫残留在病叶或者病果中,将病残体和病果全部清理出田进行销毁或深埋,可提高农作物对病虫害的抵抗力,有效控制病原微生物的侵染。如棉花种植过程中将拔除下来的废、虫、弱苗带出田外,可减少棉蚜量70%~80%。
1.3深耕晒垡
大量的病原菌被埋在深土中,运用深耕技术,将土壤中的病原菌或害虫翻到地面,经过严寒或者曝晒可清除病残体和害虫,除去土壤中有害生物。如对往年棉叶螨、棉铃虫发生重的田块进行深耕晒垡,可有效压低害虫和病原菌的基数,明显降低来年虫害的发生和危害。
1.4科学施肥
科学施肥有利于促进作物的生长和提高作物抗性,还可使受害植株迅速恢复生长。根据农作物种类合理配比氮、磷、钾,增施有机肥,不仅能改善土壤营养状况,促进作物生育健壮,还可增加产量和提高植株抗病性。如增施农家肥和钾肥,可提高水稻抗稻瘟病能力,增强植株抗倒力。
1.5合理灌溉
灌溉应根据天气、作物需求状况、土壤湿度等因素来定,以达到合理适中。因此,宜尽量采用滴灌技术,控制大水喷灌、漫灌,否则易造成土壤湿度过大而诱发病虫害发生,遇大雨后应及时排水以免内涝。同时要合理密植,注意通风,以保持田间适宜的湿度,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
1.6 调节播期
在不影响作物生长的前提下,根据病虫害发生特点,有的作物可以晚播或者早播,避开病虫害危害高峰期,从而减轻病虫危害。如春甘蓝选用早熟品种,可避开菜青虫的危害,从而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2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和生物类制剂等措施防治病虫害,如天敌、农用抗生素、植物源农药、昆虫生长调节剂等。生物防治具有高度的选择性、自然资源丰富、不污染环境、对人畜安全等特点。除具有一定的预防性以外,有的连续使用后可对一些病虫害有连续持久的抑制作用。
2.1生物防治病害
主要利用抗生素、病毒制剂、病原微生物寄生物等防治农作物病害。抗生素是抗生菌所分泌的某种特殊物质,可以抑制、杀伤甚至分解其他有害微生物。如用武夷菌素水剂防治瓜类白粉病、番茄叶霉病、黄瓜黑星病、韭菜灰霉病;用农用链霉素和新植霉素防治蔬菜、烟草等作物的细菌性病害;宁南霉素对蔬菜白粉病、病毒病表现出明显或较好的防治效果[3];井冈霉素治理水稻纹枯病,弱毒疫苗N14(中国科学院研制)防治由烟草花叶病毒侵染引起的番茄、甜椒病毒病具有良好的效果。
2.2生物防治虫害
2.2.1以虫治虫。即利用自然界害虫的天敌防治虫害的一种方法。首先要注意保护害虫的自然天敌,提高天敌对害虫的抑制作用,尽量创造有利于害虫天敌生存的条件,或者采取人工大量饲养繁殖和释放害虫天敌,以增加天敌的数量,抑制虫害的发生。如赤眼蜂寄生害虫卵,在害虫产卵盛期放蜂,可防治棉铃虫、烟青虫、菜青虫;使用捕食螨防治蔬菜螨虫、果园西花蓟马和白蜘蛛;应用孟氏隐唇瓢虫防治柑橘、葡萄蚜虫和介壳虫;以及多种甲虫、蜘蛛、蛙类、蟾蜍等天敌对田间多种害虫起到捕食和杀伤作用[4]。
2.2.2以菌治虫。利用害虫的致病微生物来防治害虫,其致病微生物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等多种类群。以菌治虫是一种十分安全的防治手段,对人、畜、农作物和微生物都没有危害,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且防治效果非常好。如利用苏云金杆菌(Bt)制剂防治菜粉蝶、甘蓝夜蛾、小菜蛾、稻纵卷叶螟等多种鳞翅目害虫[5];用白僵菌防治鳞翅目害虫,木霉菌制剂防治蔬菜灰霉病具有很好的效果。
2.2.3以抗生素治虫。抗生素是由细菌、真菌、放线菌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目前,利用抗生素防治虫害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如使用浏阳霉素乳油对叶螨触杀作用较强,虫螨克防治茄果类叶螨、美洲斑潜蝇初孵幼虫、小菜蛾及2龄菜青虫效果很好;阿维菌素(虫螨克)防治小菜蛾、菜青虫、斑潜蝇等[6];核型多角体病毒、颗粒体病毒防治菜青虫、斜纹夜蛾、棉铃虫等。
2.2.4以植物源农药治虫。植物源农药就是直接利用植物体内能防病和杀虫的活性物质制成的农药[7]。它包括:植物毒素,如烟碱等;植物源昆虫激素,具有抗昆虫保幼激素功能;拒食剂,如印楝素可阻止昆虫取食等活性物质。如使用哈次木霉T39防治黄瓜、番茄和葡萄灰霉病、菌核病、叶霉病、霜霉病、白粉病等叶部病害[3];楝素制剂、鱼藤酮或苦参碱可防治菜青虫、蚜虫、螨类等。
3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就是利用物理因素如温度、辐射、声波等物理因素来防治病虫害,或者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害虫的趋化性等趋性来提高农作物质量。物理防治是一种高效的防治手段,可以有效地减少农药使用,培育无公害的农作物[8]。
3.1利用温度防治病虫害
病虫害的物理防治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利用热力学原理进行防治。如稻麦的种子在播种前进行温水浸种或温浴浸种,对防止蔬菜传染病毒病有明显的作用。豆科十字花科蔬菜种子用40~50 ℃温水浸种10~15 min,这样就会杀掉种子表面所带的部分虫卵及病原孢子,能对种子消毒杀菌,预防苗期发病。
3.2利用趋性诱杀害虫
趋性诱杀就是利用有些害虫有趋光性、趋化性、趋色性的特点,设置一定的诱源,将害虫集中消灭[9]。灯光诱杀,用黑光灯、频振式诱虫灯或者双光雷达自控害虫诱杀灯可以诱杀菜蛾、斜纹夜蛾、甘蓝夜蛾、红腹灯蛾、棉铃虫、烟青虫、金龟子、蝼蛄、叶蝉等多种害虫。趋化性诱杀,利用害虫对某些化学物质的趋性诱杀害虫;如用糖、酒、醋液诱杀甘蓝夜蛾、斜纹夜蛾、甘蓝夜蛾、银纹夜蛾、潜蝇等[10];用黄色捕虫板粘住蚜虫、白粉虱、斑潜蝇等;悬挂蓝色捕虫板防治棕榈蓟马覆盖;银灰色地膜避蚜防病,铝箔覆盖地面可防治西葫芦病毒病,利用银黑双色膜防治萝花叶病[11]。性诱剂诱杀是用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菜蛾专用诱芯诱杀成虫,减少害虫机会,降低其产卵量,减轻防治压力。
3.3利用辐射和声波防治病虫害
利用电离辐射或者紫外线辐照谷物、豆类、蔬菜、水果等农作物,能够达到杀虫、灭菌防治病虫害的目的。如欧洲玉米螟卵在发育的前4 d,对紫外线极其敏感,而在卵历期的前4 h内,紫外线照射≥30 min表现100%死亡;对适当发育期的昆虫照射一定剂量的射线使其生殖器官发生变异,最后表现为不育,不能够产生可育后代。利用昆虫对声音的趋避性,发出一定波长的声音,可在一定程度上杀死害虫;如发振28~75 kHz的声波,进行防除嘴壶瘦蛾;以玉米蜓为对象,用与蝙蝠鸣声相同的50 kHz、100 dB(3 m处)的声音,以50 ms的脉冲声波,从17:00发振到翌晨9:00,玉米被害率减少50%。
3.4人工物理防治
包括人工直接捕杀害虫、机械阻隔等,是防治病虫害简单有效的方法。如红腹灯蛾产卵集中成块,人工摘除卵块或消灭低龄幼虫;斜纹夜蛾幼虫有转移为害习性,可摘除卵块或捕捉幼虫;小地老虎和蛴螬危害后可于清晨在被害幼苗附近扒土补捉[12];马铃薯瓢虫、茄二十八星瓢虫具有假死习性,可拍打植株使其掉落而捕杀。
4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指利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发生发展的方法,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一项重要措施,具有高效、快速、方便、适用面积大等优点,在过去50多年采用化学杀虫剂防治病虫害取得显著的成就。
4.1化学防治的优缺点
化学防治是利用化学药剂最快速和最有效直接大量地杀死病原体和害虫的防治方法,尤其是当病虫害大量集中暴发时,化学防治是最简单、快捷的防治手段。化学防治可以针对不同的病虫害选择使用不同的化学药剂,并且运用不同的使用方法,快速地消灭或减少病虫害。但是化学防治同样具有很大的缺点和危害,大量使用农药会使害虫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产生抗药性,其农药防治效果会降低;长时间的使用化学农药会杀死天敌,破坏生态平衡,病虫害会更加猖獗,同时会使次要病虫害上升为主要病虫害;长期大量地使用化学农药会污染环境,农药残留物超标对人、畜等的健康造成危害[13]。
4.2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4.2.1加强病虫害的监测预报工作。首先是要了解农作物种类、主要病虫、次要病虫、天敌组成特点等,其次是根据害虫系统监测与田间调查,时刻监测预报病虫害发生的种类和特点,在病虫害防治初期做好调查,以确定最佳的防治时期,合理选择专一性农药,进行化学防治。
4.2.2使用专一性的农药。在使用农药之前,要根据病虫害的监测情况,准确判断病虫害的种类和特点,选择专一性的化学农药,对症下药。如防治咀嚼式口器害虫可用胃毒或触杀剂农药,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可选用具有内吸作用的农药;合理使用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菊酯类农药,防治病虫害的同时又可以避免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虫害;苹果面出现轮纹病斑,就应该用内吸性杀菌剂杀灭病菌而不能用保护性杀菌剂。不能够因为快速消灭病虫害而使用高毒、高残留、“三致”毒性的农药品种,如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等高毒农药。使用专一性农药可以防止因为错用农药而延误防治时期,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并且对于培育健康、绿色的农作物品种十分重要。
4.2.3选择合适的剂量和浓度。化学农药的使用应该符合一定的浓度标准,即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科学地配置;如果农药剂量和浓度过高,会造成农作物上残留物增加,大量造成浪费和污染;但是若农药的剂量或浓度偏低,则对于病虫害防治没有很好的效果。同时,还要根据天气情况、温度等条件适当调整浓度。
4.2.4选择合适的施药时间和正确的用药方法。适时正确施药可以减少喷药次数,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率,提高病虫害防治的效率,并且还可以减少对天敌和有益微生物的伤害,维持生态平衡。合适的施药时间应是在病虫害生活中的薄弱环节和尚未造成严重危害时,而且天敌应处在较少或不活动期。很多害虫的防治关键期是在卵孵化盛期。抓住这些防治关键期用药防治1~2次即可基本控制病虫危害,发生严重时,应在第1次喷药15~20 d后进行第2次喷雾;雨季喷药时,药水中应加入0.3%明胶(或豆粉汁、豆浆),防止药液被冲洗。同时根据注意天气情况,选择适宜的施药时间,提高防治效果。喷雾时间应在无风日5:00―7:00或18:00―20:00。
施药方法同样十分重要,一般使用机械带动的喷施设备及液压式、气压式和熏蒸施药方式。根据病虫害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施药方法,如内吸性杀虫剂喷洒叶面残留期较短,对土壤和根茎处理时间则长;对地下害虫,可采用药剂拌种活毒饲法;对作物叶茎部病虫害用低容量喷雾的方法。在喷洒农药时,要注意提高农药的湿展性能,如乳油、油剂在植株上的粘附力较强,而水剂、可湿性粉剂的粘附力较差。在一些除草剂中,加入适量的硫酸铵,可提高展着能力,如二甲四氯加0.5% 硫酸铵后,吸收时间可从24 h减少到10 min[14]。
4.2.5科学地轮换用药和混合用药。同一种农药在同茬作物上使用过多,会造成对该药的一种抗性,其病虫害防治效果降低。因此,不要对一种病虫害长期使用同一种药剂,可轮换使用不同的药剂,或将几种可混合的药剂混配在一起使用,以提高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1)科学地轮换用药。了解不同药剂的成分和功效,根据实际病虫害发生交替使用,可避免产生抗性,提高防治效果。例如:爱福丁、虫螨克星、奇螨宝的主要成分都是维菌素,扑虱蚜和蚜虱的主要成分都是吡虫啉,甲基多保安的主要成分是甲基托布津等等。因此,了解不同农药的成分,科学地轮换用药可以提高防治效果,降低和延缓抗性产生。一般同一种药剂在一茬农作物上不能连续使用3次以上。
(2)科学地混合用药。混合用药防治效果比单一使用效果好,防止病虫产生抗药性,提高防治效果。根据实际需要合理混用农药,把2~3种不同作用的农药混合使用,配成复合制剂,可以扩大防治对象,做到一药多治,减少施药次数,提高防治效果。例如,同期内发生某种病害和虫害,选择可混用的杀虫剂和杀菌剂混喷,可提高防治效果。混用的前提是混合后无物理及化学上的不良现象,如降低药效、产生沉淀等。
5小结
病虫害防治是有效控制病虫害、提高农作物质量和品质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的很多地方主要是使用化学防治措施,其能够在短时间里控制病虫害,但是却造成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农作物化学物质残留等很多问题。因此,要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将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有效地结合起来,提高对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效率。非化学防治对于病虫害防治也具有很大的作用,同时对于保护生态平衡,提高农作物品质以及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大非化学防治的力度,建立可持续、绿色生态的防治病虫害体系。化学防治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是必须科学有效地使用化学农药,优化使用技术,提高防治效率,较少施药的次数和用量等。任何一种防治手段,单独使用都具有局限性,因而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机地结合,建立高效的综合防治体系。随着生物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性品种、科学研制高效生物制剂以及更加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会更加显著。
6参考文献
[1] 李晓明,李明.水稻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探讨[J].吉林农业,2010(8):88-91.
[2] 肖晓华.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策略与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8(10):92-94.
[3] 轩永红.保护地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9):191,201.
[4] 杨荣明.以色列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现状[J].中国植保导刊,2006(8):44-46.
[5] 张增为,王志武,刘玉敬,等.黄淮海糯玉米品质、产量和抗病虫害育种研究进展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9):133-136.
[6] 秦雪峰,孔凡彬.生物农药的应用现状及前景[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6):4024,4057.
[7] 姜春敏,刘连喜,张国华,等.大白菜常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0(17):184-185.
[8] 柳弟贵,熊立新,钟国勋.无公害黄瓜防治病虫害生产技术[J].上海蔬菜,2009(3):30-31.
[9] 朱京斌,陈庆亮,单成钢,等.桔梗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J].北方园艺,2010(21):194-195.
[10] 白伍云.大棚蔬菜病虫害的主要类型及防治措施[J].吉林农业,2010(8):85-91.
[11] 李建华.植物病虫害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0(22):177-178.
[12] 张敏,雒新林,邢晓丽.线辣椒苗期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J].西北园艺:蔬菜,2010(3):44-4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