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同室;新生儿临床;院内感染
近年来,对着医疗技术的突飞猛进,人们的健康意识一日增强,对护理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新生儿的护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家庭幸福,一直是护理工作的重点[1]。母婴同室的护理方式是让产妇与新生儿24小时在一起,同室休养,可以显著提高产妇对新生儿的喂养质量和护理效果,有利于增加母子间的情感,提高产妇对育儿的信心,有利于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间收入的200例分娩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后,将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对照组各100例分娩孕妇。所选的200例产妇均为初产产妇。对照组的100例产妇,年龄24~33岁,平均(25.5±3.2)岁,平均胎龄(39.9±1.5)周,阴道分娩44例,宫剖产56例,新生儿的平均体重(3.8±1.6)kg。观察组的100例产妇,年龄23~35岁,平均(25.9±2.8)岁,平均胎龄(40.0±1.4)周,阴道分娩46例,宫剖产54例,新生儿的平均体重(4.0±1.4)kg。两组产妇的平均年龄、胎龄、新生儿体重等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母婴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即产妇及其家属均不参与对新生儿的护理工作,所有护理工作皆有医护工作人员完成。观察组母婴采取母婴同室模式。入室第一天,护理人员教授分娩孕妇喂养技巧,指导产妇使用正确的喂养姿势对新生儿进行哺乳,防止皲裂。同时还要注意观察新生儿的脸色,呼吸,大小便,啼哭等情况,做好各类并发症的应对措施。新生儿的体温调节能力较差,要注意保持其体温和室温持平,不应过冷或过热。同时要保持新生儿侧卧位休息,避免溢出的奶水使其窒息。每次喂奶时,孕妇要对双手及、乳晕进行清洁,避免新生儿发生感染,哺乳的时间以20~30min/次为宜。每次哺乳的量因人而异,一般喂养到新生儿停止啼哭即可。。一旦发生感染的情况,如红臀,可用热的植物油涂抹于患处。除此之外,医护人员要在床边对新生儿进行脐部护理、沐浴等操作,同时对产妇进行教育,及时纠正产妇在育儿过程中的不当操作。
1.3 统计学分析
记录两组新生儿分娩1周内的喂养和护理效果以及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使用 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卡方对数据进行检验,若P
2 结果
观察组的新生儿在分娩1周内的喂养和护理效果较好,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新生儿,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胎儿在母体内和脱离母体后的内外环境差异过大,新生儿暂时没有适应外界温度、环境的能力,故而胎儿脱离母体到满28天的这段时间内的护理对新生儿十分重要,直接影响了新生儿的发育[3]。现阶段,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有效的护理,避免新生儿院内感染和缓解产妇的紧张情绪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母婴同室的护理手段可以帮助产妇对新生儿进行喂养,利于早开奶,不仅提高了母亲的哺乳能力和对新生儿的护理能力,还能增进母婴间的感情,帮助产妇缓解紧张的情绪,树立育儿的信心,还能增强婴儿的舒适感,促进其健康发展[4]。母婴同室使产妇从单纯的护理工作接受者转变成了护理工作承担者,从被动接受服务转为主动参与到对新生儿的护理工作中,能显著提高产妇的依从性,并且帮助其在出院后更好地对新生儿进行护理。本文对200例产妇做出了对比研究,发现母婴同室的护理方法比母婴分室更有优势,能显著提高新生儿的喂养效果和护理效果,并且能够显著降低新生儿院内感染的概率,效果显著。母婴同室的护理方式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拥有扎实、娴熟的护理技术还要拥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高度的爱心,要学会与患者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概率。
总而言之,母婴同室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比母婴分室的护理模式具有更好的喂养、护理效果,不仅能显著降低新生儿发生院内感染的概率,还能满足产妇的心理需求,提高产妇对育儿的信心,有效帮助产妇掌握护理知识,提高了护理的效果,值得在临床过程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彩萍,王俊英.母乳喂养的护理干预及效果[J].全科护理,2009,7(11):2946- 2947.
[2] 杨菊香,邓宗华.新生儿医院感染分析及对策[J].中 华 医 院 感 染 学 杂 志,201112(10):752-753.
[3] 王玲.影响初产妇产后一周内母乳喂养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4):70- 72.
[4] 林小洁.影响泌乳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华夏医学,2003,16(6):895- 897.
[关键词] 目标性心理护理;小儿肺炎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37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505-02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收治的小儿肺炎的患儿90例进行分析研究,其中男性患儿56例,女性患儿34例,年龄在1-8岁,随机将其分为两组,一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另一组患儿实施目标性心理护理干预措施,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疾病程度进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目标性心理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1.2.1 婴儿期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要仔细观察患儿的细微变化,此期患儿对周围的所发生的事情都非常敏感,容易受惊吓,怕见生人,尤其是对穿白大衣的护理人员,产生非常强烈的紧张、恐惧心理,害怕从她母亲怀里把她抱走,对这些,护理人员在操作前,就要和患儿建立友好关系,给患儿身体上的接触,如抱抱患儿,抚摸患儿,用玩具哄他玩等,护理要通过亲热的表情、神态,姿势给患儿建立信任感,给与心理安慰,护理人员要以高度的关怀,和亲切的态度使患儿得到安慰和安全感,为患儿创造和谐轻松地氛围,减轻患儿的恐惧心理,在进行治疗护理时要尽量分散其注意力,要以娴熟的护理技术,消除患儿的恐惧感,护理人员要以母亲般的关怀,给患儿留下美好的印象,为以后的护理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有利于患儿的身心发展[1]。
1.2.2 岁幼儿期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操作要尽量人员固定,护士进行连续全面的护理,使患儿产生安全感,尽量满足幼儿住院前的喜好和生活习惯,了解患儿的习惯用语和特殊的生活方式,如为患儿讲熟悉的故事,玩熟悉的玩具,帮助患儿减轻陌生感,使患儿发挥其自主性。幼儿期患儿智能发育迅速,语言、思维和社交能力的发育日渐增速,情绪高度急躁,尤其是有病,愿意哭闹,容易产生厌恶,自卑,患儿模仿力强,危险的识别和自我保护能力差,易发生意外伤害,要正确引导,耐心启发,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养成良好的习惯,注意适宜喂养保证生长发育,使其智力得到发展。护理人员要保持病房清洁,整齐,干净舒适,要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眼神,姿态和患儿接触后能唤起患儿的欢乐,消除紧张情绪,充分调动起积极性,配合治疗和护理。
1.2.3 3-6岁学龄前期心理护理 3-6岁患儿变得性格比较固执,不听话,有的甚至反抗,这是儿童时期的一种违拗心理。不可过于严格控制,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接触的人也陌生,对医护人员怀有一种恐惧的心理,他们常常坐在那,闷闷不乐,一声不吭,对他讲话也不理不睬,医生护士在进行治疗护理时,进行哭闹、反抗、甚至逃跑,因此护理人员要学会沟通技巧,主动去亲近他,主动和他玩,使他尽早熟悉环境,在他高兴的时候,因势利导,尤其是对不合作的患儿,护理进行操作时,针刺静脉一次性成功,使患儿觉得护理操作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样痛,慢慢的习惯接受治疗和护理。
1.2.4 学龄期心理护理 此期患儿主要是焦虑和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怀疑受到惩罚,护理人员要保持稳定,有足够的耐心,尊重患儿的人格,热情、周到、体贴的为患儿服务,努力和患儿建立感情,使患儿感到温暖。促使患儿尽快熟悉周围环境和有关人员,用患儿容易理解的词语,和特殊方式,方法,解释治疗和护理的主要过程,减少患儿顾虑,利用恰当的机会,说明住院的原因,使患儿相信住院不是一种惩罚,是治疗疾病的需要,同时对患儿进行素质教育,合理安排生活,供给充足营养,介绍病情,疾病的病因,治疗方案,并告知这个方案是根据你的病情制定的。
1.3 效果评价 患者满意度是由科室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针对患儿家属进行调查统计,满分100分。
1.4 数据处理 进行数据分析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l3.0进行统计。
2 结 果
观察组患儿实施目标性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医疗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
3 讨 论
小儿各器官发育不够完善,当受到不良影响时,可以干扰正常生理功能,从而产生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从患者入院时起,就应经常到病房去看望,和他一起做游戏,讲故事,和他交朋友,要用慈母般的温柔、亲近患儿,语言要亲切,使患儿感到如亲人,尽早熟悉每一名患儿的性格特点、习惯及要求,尽量用各种办法满足他的需求,给他创造一个舒适、温馨的治疗和护理环境,护理人员通过体贴、周到,热情的服务,减少患儿的恐惧心理,消除患儿紧张情绪,增加亲近感,换来患儿的满意,取得患儿的信任,减轻心理负担,调动起积极性,实施目标性心理护理,最终能够使患儿及家属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使患儿早日康复,取得理想的效果。
1.预防HBV的传播应从妊娠前着手,对所有孕妇筛查夫妇双方的HBsAg,进一步检查无症状携带者的血清标志物。HBsAg及HBeAg阳性孕妇分娩时因注意隔离,防止产程延长、胎儿窘迫、羊水吸入、软产道损伤。剖宫产可使胎儿接触大量母血,对预防胎儿感染的作用不大,
2.为阻断母婴传播,首先可以经行孕妇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注射主要针对乙肝病毒阳性的孕妇,于妊娠28周起每四周进行一次HBIG(200IU)肌内注射,直到分娩,可起到较好的宫内阻断作用,但有关宫内阻断的价值目前尚有争议,有学者提出及时不经过宫内阻断治疗,对新生儿出生后严格进行联合免疫也可以起到同样效果。
3.新生儿免疫
3.1.主动免疫: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乙型肝炎疫苗30μg,出生后1个月、6个月再分别注射10μg。新生儿对疫苗的免疫应答好,体内产生抗-HBs,可有效保护肝脏不受HBV的感染免疫率达75%。
3.2.被动免疫: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注射HBIG0.5ml,出生后1个月、3个月再各注射0.16ml/kg。特别对乙型肝炎母亲所分娩婴儿,可以减少HBV进入肝脏,免疫率达71%。
3.3.联合免疫:新生儿出生后6小时和1个月各肌注1mlHBIG,乙肝疫苗仍按上述方法进行,免疫率达95%。
3.4.一般认为母血HBsAg、HBeAg、抗-HBc三项阳性及后两项阳性孕妇均不宜哺乳;乳汁HBV-DNA阳性者不宜哺乳;目前主张只要新生儿接受免疫,仅HBsAg阳性母亲可为婴儿哺乳。
4.病毒性肝炎对孕妇、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
4.1.妊娠合并症发生率高早起发生早孕反应,妊娠晚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高这可能与醛固酮的灭活能力有关分娩时因凝血因子合成功能减退,容易发生产后出血,若为重症肝炎,常发生DIC,出现全身出血倾向,直接威胁母婴安全。
。在肝功能衰竭的基础上,以凝血功能障碍所致的产后大出血、消化道出血、感染等为诱因,最终导致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症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
5体会
5.1.加强卫生宣教,普及防治知识,重视高位人群,婴幼儿疫苗接种,开展以切断以传播途径为重点的综合性措施。
5.2.妊娠期注意加强,
参考文献
[1]妇产科学第六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P153-158
[关键词] 母婴分离;高危妊娠产妇;心理问题;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08(c)-0157-04
High-risk Pregnancy, Maternal Mental Problems Maternal Separation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WANG-Yan
Obstetrics,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Lianyungang, Lianyungang, Jiangsu Province, 2220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Research-way high-risk pregnancy maternal mental problems in maternal separation state is analyzed as a basis to explore nursing intervention to correct such maternal mental state of positive significance. Methods In January 2015 to June 2015, by a convenience sample collected 90 cases of high-risk pregnancy, maternal hospital maternity maternal separation into research perspective. In cesarean section 1d were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and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to assess postpartum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tatus.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care, research group received holistic nursing, maternal mental health evaluation again, and record the care satisfaction rate, rate of breastfeeding. Results Short gestational age birth, pregnancy complications and maternal personality traits and other factors that are independent of maternal separation of high-risk pregnancy maternal mental problems. After nursing 7d, the Study Group SAS, SDS scores were(36.04 ± 9.03)、(44.96 ± 10.21) points, respectively, in the control group(41.32±7.45)、(49.33±7.62) points, compared to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ce(P
[Key words] Maternal separation; High-risk pregnancy women; Psychological problems; Nursing intervention
伴随着医学水平的提高,高危孕产妇的比例随之上升。毕竟与适龄产妇不同,高危妊娠产妇面临着较高的围产期死亡率、高危儿和难产儿发生率,许多新生儿甚至一出生即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母婴分离使产妇直接形成一种应激源,而对患儿状况的担忧和产妇自身的机体状态又会加重不良心理应激,出现显性的焦虑、抑郁情绪[1]。研究证实,产妇持续的负性情绪会对产后泌乳造成不良影响,进而降低母乳喂养率,甚至可能形成严重的抑郁症[2-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在该院产科住院分娩的90例母婴分离的高危妊娠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入选产妇符合如下标准:①符合高危妊娠的诊断标准,分娩方式为剖宫产;②新生儿无先天性疾病,孕周>28周,出生体质量>1 000 g,Apgar评分≥4分,出生后即刻送入NICU;③无产后严重并发症、身心疾病等;④知情同意。排除干预过程中新生儿病情恶化、死亡;新生儿出院时间>6周或自愿放弃治疗的产妇。
1.2 分组
以护理方式作为分组依据,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研究组平均年龄(32.4±3.2)岁;平均孕(36.3±2.4)周;平均分离时间(3.4±1.4)d;;对照组平均年龄(31.2±3.5)岁;平均孕(37.2±2.3)周;平均分离时间(3.3±1.5)d;。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研究方法
1.3.1 了解产妇基本资料 以影响高危妊娠产妇心理情绪的危险因素为目标,了解产妇基本资料,包括年龄、职业、家庭经济状况、妊娠计划、有无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等。新生儿基本资料,包括出生孕周、出生体质量、出生即刻Apgar评分、转入NICU原因等。
1.3.2 评价工具及应用 ①产后焦虑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反映患者焦虑情绪状态、人格特质性焦虑倾向程度。依照国内常模水平,SAS≥50时表明出现焦虑倾向;②产后抑郁采用抑郁量表(SDS)评价,依照国内常模水平,SDS≥53时表明存在抑郁倾向。以上两个评分量表,得分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
1.4 方法
护理干预方式选择对照组给予围产期常规护理,包括生活照料、药物护理、饮食护理等,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整体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4.1 心理干预纠正应激情绪 母婴分离后,母亲进入心理空窗期,极易发生情绪敏感、多变,需要尽快转移注意力或填补精神空缺。①密切关切产妇情绪,注意分析引起产后情绪问题的原因,如人格因素、身体因素、并发症等,根据危险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②母婴分离后尽快将产妇转入单人病房或无婴儿的病房,适当播放轻音乐转移注意力;③发挥家庭支持角色,始终确保有家属配合,弥补亲情空档。
1.4.2 加强母婴互动 建立产妇自我充实感和价值感 婴儿信息及时反馈至母亲,作为一种刺激源对产妇形成情绪正向表达十分有效。护理人员要及时向产妇反馈新生儿的动态,尤其是治疗效果。在传递过程中,由资历高的妇产大夫向产妇讲解婴幼儿疾病预防和治疗的相关知识,传达信任、积极的信号,帮助产妇消除顾虑[4]。此外,适当允许和鼓励乳汁充足的产妇进行哺乳或将奶水送至新生儿,目的是帮助产妇建立价值存在感。
1.4.3 护理,促进泌乳 母婴分离期间,对产妇护理是绝佳的时机,既有助于促进泌乳,提高母乳喂养率,还能帮助产妇建立新生儿回归的信心,这对缓解产妇焦虑抑郁情绪有积极的意义。①热敷,于分娩后30 min开始,1次/2 h,20 min/次,温度45℃;②按摩,双手拇指、中指和无名指指腹从底部沿着乳腺管顺时针方向循环按摩,5~10 min/次;③手动挤奶,于按摩结束后手动挤奶,用拇指、食指内侧向胸壁反复挤压、放松直至挤出奶汁,1次/3h[5]。
1.5 指标观察
回归分析导致母婴分离高危妊娠产妇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包括产妇和新生儿两方因素。以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后高危妊娠产妇焦虑、抑郁变化为目的,对比母婴分离后1 d、7 d SAS、SDS评分。通过问卷调查并记录护理满意率和母乳喂养率。
1.6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百分比表示,分别采用t检验、χ2检验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P
2 结果
2.1 导致母婴分离的高危妊娠产妇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多元分析
以母婴分离高危妊娠产妇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AI)评分为因变量,以产妇和新生儿基本资料、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新生儿出生孕周等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新生儿出生孕周短、妊娠合并并发症及产妇人格特征等均构成独立影响因素。
2.2 两组护理干预后SAS、SDS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干预1 d,焦虑、抑郁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7 d焦虑、抑郁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护理满意率和母乳喂养率比较
产后30 d随访并问卷调查,全部产妇均获得随访。研究组40例,护理满意36例(90.0%),母乳喂养34例(85.0%);对照组护理满意30例(75.0%),母乳喂养27例(67.5%),两组护理满意率和母乳喂养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 母婴分离高危妊娠产妇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
严格意义上说,母婴分离本身即是一种应激源,是激发高危妊娠产妇产生不良心理反应的“导火索”。不过,该研究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一些潜在的因素也对处于母婴分离状态高危妊娠产妇心理问题及其干预效果有着影响。①新生儿出生孕周大小,构成独立影响因素[6]。对于孕周
3.2 护理干预对改善母婴分离高危妊娠产妇心理状态的积极作用
护理干预对情绪状态的影响,既有情绪状态的正向呈现,也表现为应对方式选择。SAS、SDS是评价焦虑、抑郁状态比较客观的工具,该研究显示经护理干预后7 d,研究组SAS、SDS降低至(36.04±9.03)、(44.96±10.21)分;对照组也分别降低至(41.32±7.45)、(49.33±7.62)分,提示经护理干预后产妇心理状况趋于好转,说明护理干预可改善母婴分离高危妊娠产妇心理应激状态,不过护理方法不同,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该文尝试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介入、信息反馈、按摩等护理内容,结果从SAS、SDS改善幅来看,研究组改善效果要优于常规护理(P
综上所述,产妇孕周、人格特征、妊娠合并症等是影响母婴分离高危妊娠产妇心理问题的独立因素,应针对以上特殊情况的高危妊娠产妇进行护理干预,以降低不良情绪应激,促进围产期产妇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 刘连群,李建湘,罗琳雪,等. 早期穴位按摩对剖宫产母婴分离产妇泌乳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10): 81-82.
[2] 杨红艳,张波,段志英,等.早产母婴分离产妇产后护理新模式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 2015,15(1):106-108.
[3] 刘书华. 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高危妊娠产妇身心状态的效果研究[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2): 74-77.
[4] 单玲,席时清,孙境,等.催产素滴鼻对促进母婴分离产妇乳汁分泌的效果[J]. 中国妇幼保健,2014,29(29):4833-4834.
[5] 郑婉文. 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高危妊娠产妇心理状况的影响探讨[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8):14-15.
[6] 胡艳玲,万兴丽,苏绍玉.应用PDCA持续提高新生儿母婴分离时的母乳喂养率[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z2): 82-83.
[7] 葛圆,雪丽霜,覃桂荣,等. 影响母婴分离产妇乳汁分泌的多因素分析[J]. 护士进修杂志,2013,28(3): 197-199.
[8] 丛云凤,赵红,朴丽,等.认知行为干预对减轻母婴分离早产产妇负性情绪的影响[J]. 中国妇幼保健,2014,29(21): 3409-3410.
[9] 葛圆,雪丽霜,覃桂荣,等.全人护理模式在母婴分离产妇中的应用[J].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 354-356.
【关键词】健康教育模式母婴同室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24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8-0-01
在医院母婴同室病房,新生儿的年轻父母是一群特殊的人群,由于初为人母和初为人父,他们对新生儿保健、产后卫生保健知识、母乳喂养知识与技巧都很缺乏了解[1],所以很需要临床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和指导[2]。但在实际工作中,护理人员却忽略了这一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2008年6月~2010年5月,选取在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共240例,新生儿孕周(37.7±1.8)周,日龄(5.3±3.2)d。全组对象按随机抽样的方式平均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采取不同的护理干预模式。两组对象在性别、年龄、日龄、父母文化教育程度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干预方法
试验组120例产妇安排在母婴同室中有健康宣教挂历的床位,产科床位护士对其进行常规产后母乳喂养宣教,并且每天根据产妇分娩后天数为其翻阅挂历,每天评估母乳喂养有效性。。对照组120例产妇则安排在母婴同室中普通床位,对其实施传统的功能制健康宣教手段,宣教从婴儿出生即开始,常规介绍周围环境、住院规则、简单的病情及护理要点。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x±s)表示,两组比较用成组t检验,两组率的比较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对象产后并发症比较分析
分组干预后对两组产妇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显示,两组对象在产后母婴并发症比较上,分别选取的孕产妇和婴儿四种并发症发生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
2.2 两组产妇对护士的综合满意度比较
出院当天对两组产妇发放问卷调查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组产妇对医护人员的健康教育的满意度、信任度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
3 讨论
传统的产科病房采取全封闭的护理,没有婴儿室,母婴完全分离。婴儿出生后,采用人工喂养,这样不仅影响婴儿健康,且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我院妇产科经过改革,探索建立了母婴同室病房,使婴儿施行母乳喂养,事实证明这种模式降低了婴儿发病率,缩短了婴儿住院日期,院内感染也有所下降。健康知识宣传教育是产科护理人员在新生儿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传统封闭式管理卫生宣教被动简单,在患儿入院查体时简单给家属交待一些注意事项,开展母婴同室后,护士既为患儿进行治疗又为母亲和家属讲解患儿疾病护理常识,亲自指导母亲喂养,讲解母乳喂养的优点,教会母亲如何观察病儿的反应,呼吸运动、大小便性状以及测体温、换尿布等。
健康教育体现了整体护理的内涵,它不仅是医院的重要职能,也是一种治疗手段[3]。通过健康教育,可以改善医患关系,增进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采用针对性、多元化适用性健康宣教,有效的缩短了患儿住院日,从而一方面减轻了患儿的痛苦,另一方面减少了家属的经济负担。采用口头加示范宣教,能使新生儿常见的尿布疹、皮肤感染、脐炎等并发症明显减少。推动母乳喂养,宣教母乳喂养优点,示范母乳喂养的姿势和方法,可明显提高母乳喂养率,教会家属掌握婴儿洗澡、喂养知识、保暖方法、辅食添加、计免程序等知识,为患儿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有效保障。母婴同室病区与其他科室的健康宣教有所不同护理质量要求高,护理涉及范围大。新生儿刚离开母体,其免疫功能及生活能力低下,需要母亲的精心亲切呵护才能提高患儿的生命质量,才能健康成长。笔者认为采用多元化适用宣教,反复强化宣教是有效的[4]。
健康宣教挂历的使用是一个全新而独特的健康教育方式,应用在母婴同室护理的过程中降低了产后母婴并发症,有效地提高了健康教育效果,产妇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和信任度明显提高(P
综上所述,我院应用健康教育挂历和宣教,有效地降低了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健康教育的满意度,增强了产科护理的服务质量,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晓玲,张振红.新生儿病房中母婴同室的护理[R].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12(7):88-89.
[2]李剑嫒.掌握健康教育原则,提高健康教育效果.护理研究,2003, 17(5):497―499.
[3]朱天娇.母婴同室病房健康宣教的探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7(6):125-126.
【关键词】顺产后;康复护理;效果
顺产为一种自然分娩方式,是指胎儿从母体脱离,顺利娩出。在整个分娩过程中,产妇会因担心婴儿生命健康,表现为焦虑担忧等不良心理情绪。为了保证分娩的顺利进行,提高母婴的生命质量,本次研究中,在产妇顺产分娩后,给予产妇实施必要的康复护理,应用效果令人满意,分析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从我院2013年1月到2014年3月妇产科中收治的产妇中抽调110例,年龄为18-38岁,平均年龄为28±1.2岁。初产患者40例,经产患者70例,怀孕周期为(37.1±1.5)周。110例产妇均分为两组,甲组55例,乙组55例。统计对比两组产妇的一般临床资料,P>0.05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用于处理分析。
1.2护理方法
110例患者均分为两组,甲组顺产后实施常规护理,每天注意检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以及阴道出血情况,定期对外进行消毒处理。乙组顺产后实施必要的康复护理,可先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由有经验的妇产科护理人员借助母婴车,移动产妇以及婴儿,根据产妇需求,对其进行沐浴、按摩以及接种的干预性护理。顺产分娩后,观察产妇的身体恢复情况,并指导产妇如何正确的喂奶,以及婴儿含接姿势,之后进行必要的健康宣教,减少产妇受承受的心理以及生理压力。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产程时间、住院时间、护理满意情况、不良心理反应。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数据资料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计量,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组间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产程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甲组患者治疗后,产程时间为(10.72±0.53)h,住院时间为(8.1±1.3)d,乙组患者治疗后,产程时间为(7.58±0.42)h,住院时间为(5.28±0.4)d,乙组患者的产程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甲组,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以及护理满意情况
甲组不良反应21例(38.2%),恐惧情绪8例,抑郁焦虑情绪6例,紧张7例,护理满意42例(76.4%),乙组不良反应6例(10.9%),恐惧情绪2例,抑郁焦虑情绪3例,紧张1例,护理满意54例(98.2%),乙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以及护理满意情况与甲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随着当前手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产妇分娩中越来越多采用剖宫产手术。但剖宫产手术分娩后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术中或术后出血过多,损伤肠管、输尿管以及肠管,极易诱发术后感染发生,增加产褥感染率发生,不利于母婴生命健康。因此,临床主张针对一些具有顺产指征产妇实施顺产分娩[1]。从妊娠到分娩结束,产妇的身体以及心理经受一系列的考验,分娩后,母婴均会发生角色转变,尤其是产妇担心婴幼儿身体健康,产妇会表现为一系列的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为了保证产妇分娩后身体健康的恢复,给予其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在产妇分娩后,可给予产妇实施必要的床旁护理干预。该护理干预模式是一项方便有效的干预性护理,给予患者实施必要的心理、生理以及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2]。在实施护理中,医护人员首先应具备专业的护理服务水平,坚持服务于产妇,尽量满足产妇的合理需求,在护理过程中,让产妇旁观学习如何对婴儿实施护理,并让产妇与婴儿接触,进行必要的亲情交流,有利于成功进行母乳喂养,让产妇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以及幸福,有利于产妇出院后顺利进行母乳喂养,照顾新生儿,缓解产妇因身份角色的突然转变而产生的焦虑紧张害怕心理,提高母婴生命健康[3]。母婴床旁干预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紧张不良心理情绪,有利于顺产分娩后产妇身体健康的快速恢复。从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乙组顺产后康复护理实施后患者的产程以及住院时间明显减少,不良心理反应发生率为10.9%,护理满意率为98.2%,与甲组相比,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在顺产后,为了提高母婴生命质量,可结合适合必要的康复护理,可有效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护理后不良反应情况,显著提高护理满意情况,有利于提高产妇以及婴儿生命质量,提高母乳喂养质量,应用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郭忠芳,孟秋丽.顺产后患者的临床康复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34):179-18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