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实验室安全教育的认识范例

2023-07-12 来源:客趣旅游网

实验室安全教育的认识范文1

1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1.1重视不够,认识不足

1.2内容不系统,方法单一

目前,实验室的安全教育多数停留在传统意义的消防安全知识讲授,缺少系统的安全教育观,缺乏结合本实验室情况的系统安全教育体系[6].而且安全教育的方法单一、形式简单、设施陈旧,容易使师生产生排斥和麻痹心理,教育效果不好[7].

1.3队伍不专业,梯队不健全

目前,高校安全教育没有像其他课程一样建立起教育团队,缺乏既懂学科专业知识,又具有丰富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经验专业化队伍,缺少有效的安全教育人才引进、培养机制[8].由于自身对安全的认识不足、安全专业技能欠缺、责任心不强,面对复杂的实验室安全环境,开展安全教育就显得束手无策[9].1.4缺乏评价机制,效果不显著目前,高校实验室的安全教育不系统、不普及,对其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效果,没有完善的考核方法和安全教育的效果评价体系,缺乏责任落实监督和有效评价的机制,势必导致纸上谈兵,影响安全教育的效果[10G11]

2安全教育内容体系的构建

2.1安全教育内容体系的设计

科学的安全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应既有利于学生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和应急方法的掌握,又有利于学生良好实验习惯的养成和实验室安全文化的形成.由于各实验室学科、功能、环境及人员的差别,在安全教育的内容体系建设中,既要突出安全教育的普遍性,又要突出每个实验室的特殊性,使安全教育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为此,我们构建了“6个模块、3个结合、1个贯穿”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内容体系.“6个模块”包括安全基本知识模块、案例分析模块、实验过程安全模块、实验装备安全模块、安全防护措施模块、应急处理模块等.“3个结合”包括集中讲授与随堂强化相结合、分班指导与实物演练相结合、信息化手段与讨论式相结合.“1个贯穿”指安全教育贯穿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全过程.通过构建科学系统的安全教育内容体系,逐步提高师生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安全技能,促进实验室安全文化的形成.

2.2安全教育内容的选择

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的内容关系到安全教育的时效性、针对性和实用性,是达到安全教育效果的关键[12].为此,我们按“6个模块”选择安全教育内容,即安全基本知识模块主要选择水电气、化学危险品、有毒有害物质、微生物与细胞、实验动物、烧伤和烫伤、三废处理、消防、报警、逃生、自救和应急处理及安全法律法规、管理制度等安全知识内容;案例分析模块主要通过发生在实验室的鲜活典型事故案例,分析产生事故原因、惨痛的教训、生命的代价,做到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实验过程安全模块主要选择每个实验过程涉及到的操作、环境、条件等存在的安全隐患、注意事项、防护措施和应急处理预案;实验装备安全模块主要选择仪器设备、实验器材、实验设施等存在的安全隐患、注意事项和应急处理预案;安全防护措施模块主要选择安全设施、防护设施等的配备及使用技术,如紧急喷淋、冲眼器、防火毯、灭火器、急救药品箱、防盗系统、通排风系统、报警系统等使用训练;应急处理预案模块主要选择事故发生时的疏散、自救、抢救等常识和技术.

2.3安全教育路线的设计

3安全教育过程的实施

3.1课前准备

3.2组建安全教育团队

(1)组建专兼职主讲教师队伍.聘任具有多年安全管理工作经验的实验室教师做主讲教师,并配备年轻教师做助教,重点结合实验室现状讲授安全设施配备与使用、实验过程与仪器设备及水电气的安全知识;聘任市消防支队、校保卫处的专业人员做兼职教师,重点讲授身边发生的案例、消防安全、校园安全常识.(2)组建安全技术指导队伍.由各实验室的实验技术教师负责实验室安全设施配备与使用、仪器设备使用、实验操作过程、危险物品管理与使用、废弃物处理和紧急事故应急处理等安全技术及实验习惯要求等的指导.(3)组建安全责任监督队伍.由中心主任牵头、实践教学督学组成安全教育落实监督队伍,负责安全责任落实的检查、监督与指导,安全教育效果的考核等工作,确保安全教育落到实处.

3.3实验室安全教育方法

3.4实战演练

4安全教育评价体系的建立

为了保证安全责任落实和安全教育效果,建立科学的安全教育评价体系是保证.通过对安全教育效果、过程检查、综合评估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引导安全教育落到实处.(1)建立有效的安全教育效果评价方法.通过网上反馈、师生座谈、专家评定等方法,评价安全教育效果.(2)教育过程与责任落实监督检查.督学深入课堂随机检查提问学生安全技术、制度落实情况,作为教师安全教育落实情况评价的一个重要部分;对安全设施配备与环境定期检查,不合格通报批评.(3)安全教育综合评估.通过师生安全知识与技术考核、安全措施落实、师生安全素质、安全文件资料归档等综合评估安全教育效果.

5安全教育课的思考

5.1大学生安全教育要常态化

5.2营造实验室安全文化氛围

积极向上的实验室文化,可以激发师生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验室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可以增强师生的安全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安全观,提高安全素养.因此,通过实验室有效的安全管理、不良环境的改善、安全设施的配备、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等,让师生一进实验室就有安全责任意识.通过定期开展安全演练、安全技能竞赛、安全知识竞赛、安全评比等安全教育活动,形成自觉的、持久的约束性.从而营造一个绿色环保、以人为本、健康向上的实验室安全文化氛围.

5.3安全教育重在抓落实

实验室的安全教育目的是让师生真正提高安全素质,并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安全教育要全程化、全员化、制度化和专业化,贯穿教学、科研活动的全过程;建立师生联防体系,建立有效的培训、考核、监督、评价体系,确保安全预防、应急措施到位.

6结束语

实验室安全教育的认识范文2

关键词 大学新生;实验室;安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0-0154-03

高校实验室是进行教学实践及开展科研的重要场地,也是学校对学生全面实施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必备场地[1]。教育部出台很多关于加强地方高校实验安全教育的文件,重在加强学生的实验操作及安全教育。而近年来,南京大学因管理不当引起实验室甲醛泄露,暨南大学实验课上起火,华中某大学实验室发生有学生中毒,北京某化工实验室玻璃设备爆炸,等等,实验安全带来的血的教训应引起重视。

实验室安全教育是遵义师范学院历年的重点工作之一。遵义师范学院近年在“升大”的道路上前行,使得办学规模和招生数量都在不断扩大。而实验室的安全工作问题越来越严峻,尤其在新校区实验室建设过程中,2015级作为新生,在对实验室安全问题的认识上仍然凸显出一些问题。

1 实验室安全知识测试

实验准备做到充分、具有充足的理论知识储备,做到实验操作规范、保持良好的实验态度、知晓实验事故处理方法和具有较高的安全意识,这是保证实验安全和顺利进行的基础。目前,国内有部分普通高校在实验安全教育上由于人为原因、环境制约、经费等限制,存在“雷声大雨点小”的境况,安全教育不到位,存在的安全隐患特别是由于学生操作不规范潜在的实验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为了营造一个安全可靠的实验环境,安全预防首当其冲,并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安全意识[2]。实验措施是千百年来血流出来的经验,预防事故工作,教育定然是主要的。分析每起事故原因,无外乎人为因素及客观因素,而新生的实验安全教育更是整个化学实验的重中之重,因此应从新生出发,做好实验安全教育。

2015级化学类新生的特点 遵义师范学院化学系2015级新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完成了从高中基础化学教育至大学高等技能教育的过渡。在以往的中学阶段,由于教学形式、重点不同,很多中学实验教师在教学中存在赶进度、减实验或者从未开设实验等现象,造成学生接触实验机会太少,实验的基础能力过于薄弱,实验室的安全教育更为空谈。

安全知识测试数据 本次安全知识测试试卷共发出150份,收回150份,符合调查原则,涵盖的内容包括课前准备、实验操作、实验处理、安全意识四个方面。对测试卷的成绩进行分析,大致可以看出2015级化学类学生对实验安全的重视程度和对安全实验事故处理措施的掌握程度。

数据分析 根据测试的题型类别,对安全知识测试的成绩进行分析,各类别的得分情况如图1所示。

从学生提交的150份测试卷中统计出的数据可知,在大一上半年,学院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实验室安全教育,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来为学生讲解实验安全注意事项及针对应急事故的处理办法,加上平时实验授课教师的严格要求,学生在实验前的准备及实验安全意识方面表现较佳,但是由于学生实验基础较弱,在实验操作和实验处理方面得分率较低。

2 实验安全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分析

实验实安全教育是实验进行的前提,是提升学校科研力量的保障,强调人身安全更是安全教育的首要任务。从图1中不难得知,作为刚进校的化学系新生,总体表现虽不尽如人意,但也有可喜的地方,在实验前的准备工作中就相对较好,说明学生对实验还是很向往的,然而在实验操作和实验处理上就比较落后。要解决安全问题,除做好实验室的基础安全防护,加强任课教师对于课堂的把控程度,还应找到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实验前准备不足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普通化学实验开始前,教师实验安全课程的讲授方式、新生在第一次进实验室之前初步的安全教育程度、懂得实验安全常识以及了解实验教学中心的教学环境和各项制度、纪律尤为重要,关系到如何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此处针对学生实验前准备的考查得分率为88.2%,可知有一部分学生虽对实验非常向往,但在实验之前,对于实验的机理、内容和安全知识了解甚少,实验准备不充分,实验基础薄弱,容易引发实验安全问题。比如在进行化学实验过程中,会用到易燃、易爆、易腐蚀的高危试剂和仪器,有些特殊反应需要特殊条件,试剂、仪器的使用讲究顺序和方法。在整个实验中若没有在实验前充分准备,稍不注意,安全问题就接踵而来。要应用更直接有效的教学方式来提高新生的实验意识,起到从学生的适应力上强化的作用[3]。

实验操作不规范 在实验操作中要保证实验过程很规范。从以往的实验事故教训中不难看出,规范的实验操作能力是预防实验意外的有效手段。测试针对此部分的考查,学生的得分率仅为62.5%,体现了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不规范问题,说明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不理解规范操作的要点,实验的实践态度和习惯较差,理论基础薄弱。也可能由于教师在课程教学中教学方式的死板以及学校硬件设施的不完善,致使安全教育无从谈起。

实验处理能力欠缺 化学实验室会存在很多安全隐患。

其一是实验室中存放有不可或缺的各种实验药品和仪器设备,如酸、碱、有机试剂、剧毒药品、易燃易爆性化学药品和试剂以及形式多样的仪器设备(如干燥箱、高压钢瓶等),如不能安全操作,可能造成人身伤害。

二是有的化学反应需要特殊的反应条件,如在蒸馏、回流、萃取和电解等反应中经常要用明火或通电加热,还有些化学反应更是需要在更苛刻、危险的条件中进行[4],控制不好这些反应条件,可能引发安全问题。

其三是实验后对试剂、药品的保存与废物处理,方法不对也会对安全带来挑战。

因此,处理实验中的各种意外,正确、极强的实验处理能力必不可少。然而,学生在此方面的得分率更低,仅为61.5%。

实验意识薄弱 作为化学类新生,学生的实验意识方面可谓至关重要。特别是刚踏入大学实验室第一年,才初步接触更深层次的实验,在提高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基础知识掌握能力的基础上,重中之重是在实验的安全意识上需加强力度。

通过此次测试,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薄弱问题相当突出,得分率仅为72.4%。安全意识问题属于主观,学生的表现不尽如人意,归因还是在实验意识上欠缺实验认知和处理,因此培养学生化学实验安全意识尤为重要。但是目前地方高校实验安全教育手段过于单一、重视程度不高,并不能满足实验安全意识的培养标准。同时,绝大多数是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实验习惯,意识不强。

3 实验室安全教育建议

督促实验前准备 学生在每次实验之前,预习必不可少,不仅要预习实验机理及实验过程,同时须查明在实验中需用到的试剂药品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安全特性[5]。教师应加强督促学生认真预习实验理论知识,使学生学会预习实验,学会洗涤实验器皿,掌握试剂的分类和取用方法,了解药品性能和实验过程容易引起的意外及相应的注意事项,学会配制实验试剂,提前准备实验仪器和设备。督促学生要认真遵从教师的指导要求,仔细检查实验仪器,分清是否破损,并掌握正确使用仪器的要点,避免在实验中仪器发生爆炸而产生事故。

强调学生要形成强烈的安全意识,对实验过程中涉及的药品和仪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避免进入实验室的学生对即将开始的实验一无所知,培养形成实验课前充分预习的良好习惯。

规范实验操作,务实安全教育 实验的关键就是操作,是检验新生能力高低的指标,是实验室教学中安全的纽带。。

1)要认真预习,加强学习实验基础理论,仔细观察教师的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的演示过程,学会思考并发现问题,再提出新颖观点。然而,实验是验证所有物质特有性质的场所和制取新物质的手段,教师应时刻保证实验中操作的规范,让学生更深刻地接触实验。

2)教师要时刻监督学生使用规范的实验技能操作,反复操作,避免事故的发生。教师在演示的同时要做到规范,用标准的方法讲授实验试剂、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和需要严加注意的使用事项。督促新生掌握每一个化学实验中应遵循的操作程序,遵照教师的要求,认真有序地完成实验。在进行实验时发现操作错误,及时询问教师,立即改正。

3)单调的实验介绍、机械的实验操作表演,很难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难以激发兴趣,无法有效提升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增强应急能力,完善安全教育

。同时,多给学生讲解各种事故的处理方法,通过知识测试方式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2)学院应该多开展各种事故演练,让学生提前进入事故情境中,在事故过程中考查学生的事故处理方法是否正确,从而指导学生合理、灵活地处理各种事故,增强处理能力。

3)应重视新生实验习惯,使其养成好的实验习惯,具有端正的实验态度和意识,学会更规范地进行实验操作和用正确的思维来分析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并增强实验的处理能力,从而保证实验安全。同时,发生意外应冷静,不要慌张,回忆相关知识后学会处理意外,问题严重及时报告教师。

4)学院应提前制定科学的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从新生的情况来看,实验室很有必要对各种实验事故进行预案准备,提升可能性实验事故处置能力。此预案要有针对性地对每个实验室可能面临的详细安全危险进行预防和处置,应急预案应提前规定和准备,在实验过程中对事故的发生采取相应措施,强化实验技术员的责任,强调与师生的联络方式畅通,督促师生学习事故预案的所有内容,在各类实验进行中制定师生的疏散安排和方案,使师生安全、有效地进行实验。

培养实验意识,巩固安全教育 为了确保普通高校的化学实验更安全地进行,一定要在加强新生实验安全意识的方向上进行。为培养新生的实验安全意识,可应用内容多样化的实验教学方式,使新生更轻松、深刻地了解实验安全知识。也可以采取演示实验教学方法来增强新生的实验安全操作技术,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安全检查,让学生学会认识隐患进而解决隐患,找到事故原因并分析原因,学会设计解决方法,最后反思,让新生学会审视自己的实验过程,从细节中意识到实验安全的重要性。当然,安全意识的培养还必须注重小细节,从学生自身出发,规范着装、规范行为,严格要求自己,掌握相关的安全事项、基本操作,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从学校的角度来说,设立实验安全教育制度也必不可少,要从体制上重视并加强新生实验安全教育。通过实验安全知识讲座、实验知识竞赛来营造实验安全教育,利用网上学习与考试系统,开设安全课程。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在事故发生时可进行预防或简单处理,让安全教育更有效果。

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应学会设计事故处理预案,从而在面对问题时有章可循。加强对实验安全教育的宣传,可通过活动、班会等形式给学生讲解实验中容易引起的事故案例及原因,开展实验安全知识竞赛来达到宣传目的,提高学生对实验安全的重视,保障实验过程的安全。

营造实验文化,加强安全教育 营造实验文化来加强安全教育,在保障实验安全进行的同时,也能使学生掌握并运用实验安全知识和实验处理技能来增强自身的安全防护,具有良好的实验安全行为意识,确保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有效地应用所学知识,保障社会安全的同时展现自我的技术水平,促进社会稳定、安全发展。

良好的实验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既需要加大硬件投入,又需要提升安全意识,提升专业知识水平,提升新生实验操作能力,使得学生形成好的实验意识,从而杜绝实验事故发生,为师生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实验环境。可想而知,在实验时对学生的实验安全教育问题该引起教师的重视,只有结合学生自身特点找准问题所在,并采用合理的安全教育手段,才能达到新生实验安全教育的目标。

4 总结

实验室是负责培养化学类专业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研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以负责培养社会所需人才为宗旨,而化学类新生作为社会所需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主角,安全教育必不能少。因此,全方位落实新生实验安全教育,还需从新生出发,规范其操作、培养安全意识,确保实验教学顺畅和人身安全。

参考文献

[1]李洪涛,骆永忠,丁玮玮,等.大学生实验安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4,12(4):216-219.

[2]谭大志,邓超,刘雪飞,等.普通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教育[J].实验室科学,2014,17(1):181-183.

[3]梁建国.实验室技术安全探索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6):9-11.

实验室安全教育的认识范文3

。。

1 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高校实验室作为大学生基础实践教学和技能培训的重要平台以及高素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阵地,它虽然涉及学科领域众多、研究内容和方法丰富多样、安全规范侧重各有不同,但是它却表现出了很多共同的特征:如大学生(含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等实验人员是高校实验室的主体,实验人员集中且流动性大;实验室使用频繁,存放大量贵重仪器设备和重要技术资料;实验室一般都使用种类繁多的化学药品,它们往往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有腐蚀等特性;部分实验要在高温、高压或者超低温、真空、强磁、微波、辐射、高电压和高转速等特殊条件下进行,部分实验还会排放有毒物质[1-2]。实验人员在使用过程中的操作失误就极可能引发实验室安全事故,不但会对仪器设备造成损坏,甚至还会对学生的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危害,使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和国家都会蒙受重大损失。近年来,高校实验室中出现了大量的安全事故,如上海某高校实验室爆炸导致两名研究生面部和眼部深度烧伤事件、北京某高校化学楼爆炸起火导致一名博士后死亡事件、多起实验室发生火灾等,给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问题敲响了警钟。综观各类实验室安全事故,绝大部分事故的直接原因都是实验人员在实验过程中操作不当留下的安全隐患,但本质原因都是人的安全意识淡薄以及安全知识和技能不足[1-3]。

。因此,在大学生范围内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不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且是保障大学生安全、维护校园安全以及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措施。

2 现阶段国内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整体上对安全教育重视程度相对不足,未将实验室安全相关的教育纳入高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常规教育体系;

(2)传统实验室安全教育(如培训、讲座等)耗费人力、物力较多,易受教育培训安排的局限,难以保证每个学生在进入实验室前都能受到全面而系统的安全教育;

(3)缺乏具有不同高校和专业特色性的安全教育的教材,课程的考核方式闭卷笔试为主,考核的知识点覆盖面不够宽;

(4)没有形成一套完整而又系统的大学生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和考核的?w系。

针对上述问题,要想建立以强化大学生安全素质意识为中心的安全教育理念,就必须结合21世纪教育信息化普及应用的新时代特色,提出建设创新化课堂教学内容、信息化课程教育和考核系统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新方式,以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的特色作为课程基础,以打破传统的信息化安全教育和考核模式作为课程重点,形成一套大学生实验及实践安全教育及考核体系,为推广、建立和强化高校大学生在实验与实践中的安全意识、从源头上避免实验室等安全事故的发生、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人才以及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系统工程提供重要保障。

3 新形势下国内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发展趋势

第一,探索树立大学生全面安全素质和观念的安全教育培养模式[8-9]。在创新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课堂教学内容中,通过课堂理论授课结合实验室实际演练的教学方法,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实验安全教育的注意事项以及事故应对措施,强化在校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观念,探索寻求符合不同院校特色的大学生实验与实践安全教育课程的教育教学模式;安全教育应确保内容广泛充实,涵盖“消防安全与保密”、“用电用气安全”、“仪器设备(含特种设备)使用安全”、“化学危险品使用安全”、“化学实验操作安全”、“化工过程安全”、“辐射安全”、“生物医药安全”、“实验室安全管理”、“事故应急处理”、“实验废弃物处理”、“野外实习及户外活动安全”、“自然灾害及事故防范”以及其他日常生活安全等多个方面;同时注重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和高校的调研交流,借鉴国外高校在实验安全教育中积累的成功经验,不断完善大学生全面安全素质和观念的安全教育培养模式。

第二,构建推广实验与实践安全网络信息化教育试题库及考试系统。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有必要建立具备院校特色的信息化实验与实践安全教育网络题库,学生可自主安排时间在网上进行实验室安全知识的自学和模拟考试测验,有效地弥补了课堂安全教育的不足[10-11]。实验与实践安全教育考试系统是以网络安全教育题库为基础建立的,要同时具备考生管理、题库管理、试卷管理、成绩查询、参数设置等后台管理功能以及在线学习、模拟自测、考试测验、成绩查询等前台功能,能够同时完成多个大学生的网上学习和在线考试等任务,是大学生实验室安全教育考试的平台,也是高校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在进入实验室之前的培训平台和考试平台,即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的前提依托。

第三,健全大学生及实验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及考核的支撑体系[12]。在高校范围内构建一套围绕大学生(含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等)、教师以及实验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及考核的支撑体系,如建立实施实验室的安全准入制度等,确立以培养学生全面安全素质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教育理念,强调安全素质的形成是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安全教育应贯穿和融入校园学习的全过程,为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实验室安全教育的认识范文4

【关键词】中学实验室 安全制度 安全教育 应急预案

中学实验室是中学生在学习研究理、化、生理论知识中而进行操作和实验活动,开展实验教学的主要场所,是素质教育的基地。

实验室的建设关系到实验教学质量好坏,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水平也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把实验室建设成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教学平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在新的条件下,积极探索和实践实验室的安全管理的规律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农村实验室的安全现状及问题

1.实验教师安全意识淡薄,防范意识不足,宣传教育不到位,应急处理能力差,部分实验教师业务素质不高,未按规定处理“三废”等方面,给实验室的安全留下了不少安全隐患。

2.实验室安全资金投入不足,安全设施陈旧落后。消防设备配备不足,且有的过了使用期。因环保设施不完善而给实验室的安全埋下了安全隐患。

3.化学实验室的未安装通风排气系统,往往整个楼内弥漫着浓重的气味,有毒气体不能及时排出,必将影响楼内工作和学习的师生的身体健康。

4.实验室用房紧张,有的实验装备室、办公室和仪器室没有分开,需要分开存放的危险物品,也不能完全做到分开存放;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部分实验室还在危险的环境中运行。

二、农村中学实验室安全管理探讨

1.健全实验室的各项安全制度

实验室的安全制度包括:设备安全用电的要求,实验室防火防盗的要求,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案及急救措施等。要求各类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必须上墙,把实验安全操作规程制作成宣传板悬挂在各实验室。要求进入实验室的每一个学生和实验人员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制度。

2.搞好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实验室最基本的条件,对于保障实验室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至关重要。在房屋完好、结构合理、面积与空间满足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需要的情况下,其它方面应达到如下要求:

①配电系统、供水系统、照明系统等符合实验室使用要求;②防盗设施和报警系统安全有效;③消防器材满足要求,放置位置合理,使用方便;④产生有害气体的实验室要安装通风设施。

3.加强监督管理,保障制度实施。

实验室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需要时刻保持警惕的工作,应该建立实验室安全工作的考核制度。实验员对所管理的实验室日常安全管理全面负责,教务处分管实验室的主任检查督促工作。实验员为第一责任人,分管主任为直接领导责任人。在实际工作中强化安全责任制的落实,分级签订安全责任书,学校每学期检查两次,每次检查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纠正;每次安全检查认真做好记录,参加检查人员签字并存档。安全工作的考核是为了促进安全工作的开展,保障各项安全制度的实施,确保实验室安全工作的落实。

4.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是防止事故发生的预防性工作,学校应把安全培训纳入到正常的教学工作之中。实验教师要备好第一课,上好第一课即学生进入实验室的第一课,实验教师就应该对实验室安全教育,对要进入实验室实验的学生进行专业安全知识培训。安全教育的内容可以是多样化的,上至国家的安全法规,下至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识,实验室的有关安全制度、了解实验操作规程和实验流程,熟悉灭火器、急救箱的放置地点和使用方法。相关的应急自救知识、药物等均可是安全教育的内容。在教育学生牢固树立安全意识的同时也要树立环保意识,使学生能自觉地保护环境。

5.加强实验教师的岗位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定期对实验教师进行培训,进一步提高对实验教师的专业技能要求。建立一支思想过硬、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安全实验教师队伍。这是创造安全、和谐校园的重要保证。应通过安全知识讲座、事故案例分析、安全器材使用、基本技能训练等,尽快提高实验教师业务素质。完善实验师资队伍的管理结构,努力提高实验教师的专业能力与技术化管理能力,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培训方案,充分调动实验教师的积极性。

6.制定实验室应急预案

为了减少实验室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实验室应急预案作为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必不可少。实验室安全管理以预防为主,制定“实验室应急预案”,要把事故的隐患消除在实验进行之前。应急预案需对各实验室可能面临的具体危险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处置,比如针对触电事故的急救,针对创伤,烧伤,烫伤,等预防和处理。有毒气体、化学灼伤等一般化学品事故处理等等。

制定出安全急救措施,对相关学科的教师和实验员教学急救训练,以便在学生或教师不小心受伤或发生安全事故时,能及时进行合理的急救处理。此外,应急预案应定期演练,用以检验预案的可操作性,提高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处理能力。

总之,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是关系到教学能否正常开展、实验课程能否顺利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一项要常抓不懈、不断完善的基础性工作。因此,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认真做好实验室安全方面的细节工作,才能为全校师生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 谢琦. 加强中学实验室安全管理之我见[J]. 中国科技博览,2011(14):202.

[2] 莫剑云. 中学实验室安全管理[J]. 实验教学与仪器,2010(7):120.

[3] 李景深. 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做法[J]. 实验教学与仪器,2008(11):48.

[4] 吴建华. 浅谈怎样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J]. 实验教学与仪器,2006(9):48-49.

实验室安全教育的认识范文5

关键词:中美主流高中生物教材;安全守则;警示符号;实验过程安全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科学。实验是生物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学生物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实验中不可避免地要使用一些生物材料、化学药品和仪器设备。在使用这些材料、药品和仪器设备的过程中,稍有不慎或操作不当,就会产生一定的危险。。因此,确保实验安全是实验操作过程的前提条件。实验前必须对老师和学生进行系统的实验安全教育和操作培训,减少实验过程中可能的危害。《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也提出:安全使用实验器具和实验药品是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教师应强化安全教育,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1]。。

一、实验安全守则

无论是美国生物教材还是人教版和苏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均专门编写了“实验室安全守则”,说明中美高中主流生物教材均十分重视实验安全教育(见表1)。在安全守则的开头均着重强调实验安全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如《生物.生命的动力》在守则的开始就告诉学生:“在实验室里,你必须对自己和周边每个人的安全担负起责任,因为只有遵守实验室的安全守则,并且在实验中小心谨慎,实验室才是一个安全的地方。……这些安全守则可以让你和他人在实验室里免遭伤害。”人教版安全守则开始则强调“安全工作,人人有责”。苏教版安全守则开始还强调“务必弄懂每一条规则”。从实验安全守则的内容来看,《生物•生命的动力》从“预防、做出明智的抉择、在实验室和野外工作、清理实验室、急救”5个方面,共36条款详细规定了穿戴、领取和处理药品、实验操作、清理实验室、发生伤害时需要遵守的规则和注意事项等安全知识。如在“预防”里要求学生“在实验室中带护目镜(不是眼镜)”,“在实验过程中,不要用手去摸自己的脸或嘴”等等。在“做出明智的抉择”里,建议“如果在实验结束后,还有消耗品剩余,那就和老师商量一下,是回收还是丢弃”。在“实验室和野外工作”里,要求学生“在得到老师的允许后再开始动手做实验”。在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离开实验室前,要把电炉插头拔掉,关闭煤气阀、水龙头和电源”等等。发生事故或伤害时,告诉学生:“在实验室不论发生任何事故或者伤害,如着火、烫伤、触电等都要立即向老师报告。……在发生化学物质打翻、溅出等情况时一般由老师处理。千万不要自己去清理,除非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人教版教材的“生物学实验室的基本安全守则”,从10个方面规定了易燃、易爆药品使用,以及用水、用电、用火等方面应该遵守的规则。如“严禁在实验室吃任何东西,以免误食和吸入有毒物质”,在进行有潜在安全隐患的操作时,“必须穿上防护服,有时还需要戴上口罩和防护镜”等等。苏教版教材每一册的最后均专门编写“实验安全规则”,主要从“着装规范、一般的安全规则和急救、加热和用火安全、安全使用化学试剂、安全使用玻璃器具、使用锋利的器具时、用活的生物做实验时、实验结束时的规则”等8个方面共40条详细规定了学生实验时应该遵守的规则、可能遇到的危险,以及发生危险时采取的措施。如在着装规范中规定“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当你在使用化学物品或加热物质的时候,要穿实验围裙或实验服”,在加热或用火安全中要求学生“禁止用手接触火焰”等等。从以上比较看出,中美主流高中生物教材均重视实验安全教育,均在教材中专门编写了《实验室安全守则》,但美国教材和苏教版生物教材实验安全教育内容更全面、更具体,更加有利于帮助学生保护自己、保护他人免遭伤害。

二、实验安全警示符号

除了“实验室安全守则”外,为了提醒学生实验安全的重要性,《生物•生命的动力》教材还用“安全警示符号”的形式直观展示实验室和野外研究中所存在的潜在危害。各种警示符号均做了详细的说明,包括每种符号的意义、产生的危害,同时列举了详尽的例子,并提出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见表2)。除了集中展示安全警示符号,系统全面帮助学生了解“哪些具有潜在的危险性”,“我应该怎么应对”外,警示符号也特定地出现在每个具体的相关实验中,让学生反复体会安全符号的意义和应对措施,提醒学生时时刻刻要把实验安全放在首位,自主强化与内化安全意识,最大程度减少实验的危险性,也减少学生实验过程中因害怕危险而带来的恐惧感。如实验用到剪刀、单面刀等尖锐器材时,就出现“锐器”警示标志;使用有毒且有刺激性气味的化学药品时,就出现“化学物质、刺激物、有毒物质”等标志;如需使用电器时,则出示“电”的警示标志;等等。通过这些特殊的警示符号,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特定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安全隐患的意识,也使安全防范具有针对性,避免发生危害时由于警示图标过多而手忙脚乱。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在选修1模块《生物技术实践》中也列举了8种实验安全警示符号(见图1),但仅局限于危险化学药品范畴,也缺少详细的说明和举例,在具体的实验中也没有安全警示符号。苏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则没有专门的安全警示符号。从以上比较看出,美国主流高中生物教材安全警示符号种类多,更加注重细节。这种详细说明可帮助学生在实验开始就意识到实验安全的重要性,强化安全意识的培养,更加有利于学生加强自身的保护和其他实验人员的安全。

三、实验过程中安全教育

在具体的每个实验过程中,《生物•生命的动力》教材除了列举部分警示符号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外,在容易发生伤害或危险的地方,还有特别的提醒和说明。如在“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的实验中,提醒学生“实验前和接触实验器材后要用肥皂洗手”,要“佩带护目镜。使用的电器必须GFCI(接地故障断电器)”。实验过程中检测过氧化氢酶活性时,要注意“过氧化氢对皮肤和眼睛有刺激性”、“过氧化氢不可加热”。在实验结束时,不忘提醒学生“根据实验的要求,清洗实验器材并放回适当的位置,然后洗手”。苏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在部分实验过程中也有特别的提醒和说明。如在“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实验中,提醒学生“丙酮易挥发、并有一定的毒性!”“层析液易挥发、并有一定的毒性!”[4]。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在实验过程中易发生危险的地方则偶有几个实验有特别的提醒和说明。《生物•生命的动力》教材共分上中下三册,该套教材包括网络生物实验、迷你实验、技能实验、实验设计、调查实验五大类,总计202个实验。教材中的实验数量多、类型广,但每个实验的器材和步骤均经过精心的选择和优化,在完成实验目的的前提下,药品的选用尽量考虑试剂和器材的安全性,尽量选用无毒、无害的药品和器材,以减少实验的危险性。在用量和剂量上也注意微型化和计量化的特点。对于一些无法避免的有毒有害药品,尽量减少使用量,以降低危害的程度和扩散的距离,减少实验过程中不必要的伤害和事故。下面以“种群数量的增长”和“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两则实验为例,比较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和《生物•生命的动力》一书中实验材料和步骤的异同,见表3。在“种群的数量增长”实验中,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需要电炉等电器,在无菌的马铃薯培养液的配制过程中液体也容易洒出,这些均容易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而美国实验中的材料取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香蕉和果蝇,操作过程也十分简单,减少了实验中学生不必要的意外伤害,也易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在“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人教版和苏教版高中生物教材无论是提取还是分离均由学生操作完成。《生物•生命的动力》教材中色素的提取过程由教师取代,学生直接从教师处领取植物悬液进行色素分离实验,减少了色素提取中丙酮挥发对学生的危害。在色素的分离实验中,也利用酒精代替有毒、挥发性较强的层析液,减少了层析液中苯、汽油等对人体的危害。

四、结束语

与美国高中主流生物教材实验安全教育相比,我国高中生物实验安全还有需要提高和完善的地方。首先要完善实验安全设施,国家可统一要求每个中小学的生物实验室必须配备护目镜、防护围裙、手套等防护设备,并规定每位教师和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均需人人佩带。这样的防护设施投入小,但能极大地减少潜在的安全隐患,帮助学生从心理上消除对实验的恐惧感,提升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感。除了配备预防的安全设施,还可增加发生危害时的急救设施。从《生物•生命的动力》教材的安全守则可以看出,美国高中生物实验室中均配备了灭火器、灭火毯、紧急洗眼和淋浴设备、急救箱等安全设施,并要求学生知道这些急救设施的位置和使用方法。在紧急情况下,无须老师的批准,可以直接使用灭火毯、紧急洗眼和淋浴设备,以减少危害后的伤害。其次,我国高中生物教材每一册的最后也应编写内容全面、详细说明的“实验安全守则”和“安全警示符号”,并在每个实验中贯穿安全知识内容和安全警示符号,让学生时时刻刻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这样不仅保护自己和他人,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养成受用一生的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最后还需要通过系列的实验安全培训,系统地掌握实验安全知识和急救措施,并将培训贯穿到每一个实验中。如进实验室前培训学生如何正确地穿戴防护服和护目镜。。当然,这种培训不仅仅只针对学生,还要让所有教师参与培训,将危险扼杀在萌芽状态,提升实验的安全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8.

[2][美]奥尔顿•比格斯等.生物•生命的动力[M].廖苏梅,曾立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1097.

[3]朱正威等.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1)[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80.

实验室安全教育的认识范文6

化工专业学生实训直接面对化学药品、化工企业,实习安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化工实习更应该认清行业特点,挖掘安全隐患,找出对策,切实保障实习的安全进行。

一、中职学生化工实习安全隐患分析

1.化工行业存在安全生产需要的特殊性

化学工业生产是一种高危险性的行业,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往往造成较大的伤亡或财产损失。从安全的角度分析,它不同于冶金、机械制造、基本建设、纺织和交通运输等行业。

化工行业的高危险性特点表现在:化学试剂的易燃易爆性;许多工业原料产品的毒害性、腐蚀性强;生产工艺的连续性、复杂性,对工人的技术密集型要求高等。基于上述特点,如果我们对化工行业存在特殊的安全要求认识不足,在企业管理上存在疏漏松懈,将会导致重大事故发生,从而造成重大的生命与财产损失。

2.中职学生思想行为存在不稳定性

中职学生大多存在文化基础相对较弱、自我认识错误、学习适应性不强、集群行为突出、急于获得认可等一系列的心理潜在因素。这些现象给学校管理、班级管理、教学工作等各方面带来了很大困难,对中职学校的发展,学生素质的提高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也为目前专业实习管理带来前所未有的困难,增加了实习安全隐患发生的可能性。

3.校内实习基地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

学校化学实验室、校内化工实训中心是中职学生校内实习的主要场所,是学生锻炼技能、培养职业能力的主阵地,同时化学实验也是危险性较大的工作,这些场所和实习活动过程恰恰是最容易产生安全隐患的地方。

(1)人为意识因素

很多中职学校专业教师少,课时任务重,无法配备专职的实验室管理人员,有的即使配备了也因缺乏专业知识出现许多管理“盲区”“死角”,潜伏较大隐患。

防患于未然,控患于萌芽。但不少学校实训前的安全教育流于形式,学生的安全意识淡薄,许多学生实验过程操作不规范,甚至违反操作流程,这极容易引发实验事故,有些指导教师缺乏必要的救护知识,一旦出现紧急情况便手足无措,不能使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或控制到最小。

(2)药品安全因素

化学实验中用到的试剂的性质千差万别,对于不同的药品试剂,使用处理不当极易引起火灾、爆炸和中毒等安全事故。所以化学试剂因素是造成化学实验室安全事故的物质因素,也是影响实验实习安全的主要因素。

有些中职学校由于经费投入有限,很多化学实验室受条件限制,通风不良,加上存放药品较多,存在很多的事故隐患。

(3)仪器设备使用安全因素

化学实验中使用的各种仪器设备,在运转过程中一旦出现故障,或操作失误,就容易引起着火、爆炸和融化等各种安全事故。比如:实习中常用的酒精灯,抽滤装配,各种玻璃器皿,搅拌装置等。一些贵重仪器的操作更要求学生操作精细、规范,否则会导致仪器的使用寿命缩短,精密性下降等一系列隐患。

4.化工专业校外实习安全隐患因素的多面性

(1)校外实训基地工作环境因素

化工厂经常生产一些易燃、易爆、高温、高压、有害及腐蚀性较强的物质,使得化工生产的危险程度和危害后果最为严重,事故频率高是其特定的环境造成的。另外,化工生产工艺复杂,部分工段工作环境恶劣,各个生产环节都可能带来种种工作危险,这也为生产过程带来了安全隐患。

(2)学生人为心理因素

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安全技能、安全知识、安全管理是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

相当部分顶岗实习的中职生,进入企业无法很好地完成由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换,主要表现在:①工作期望值高,不能面对具体工作环境;②缺乏吃苦精神;③心理反差大,工厂制度严格,加班加点,时间难熬,厌倦情绪油然而生,甚至出现抵触情绪;④基本技能的缺乏,中职两年学习,理论知识不扎实,进入一线,面对陌生的工作环境、复杂的工艺组织,导致工作紧张,往往不经意间造成事故的发生。

(3)学生教育管理因素

有些学校顶岗实习时,学生往往分配到企业的不同工段或者分散到不同的企业,这就给学校实习指导教师的分配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另外,实习指导老师可能对学生的情况无法如班主任一样熟悉,同样增大了实习学生安全教育管理上的难度。

学生顶岗实习的企业的管理制度往往针对的是企业员工,具有很强的刚性,面对“准员工”――实习学生的管理制度和经验仍有欠缺。企业的培训主要偏向于技术指导,很少能够走进学生的思想意识,学校与企业互相缺乏沟通,对学生的要求与学生的目标有时很难达到一致,造成教育管理效果较差。

二、控制中职学生化工实习安全隐患的对策

1.构建校内实习安全的防控体系

(1)建立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化学实验室专人负责制,根据条件定期对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教师学生使用实验室须建立提前申请登记制度,有效避免实验室使用过程中责任不清。

(2)进行严格的安全技能操作岗前教育

学生进入实验室前,对其进行严格的安全知识教育,使之掌握相应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操作技能,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增加安全责任心,学会避险操作,养成良好的安全操作习惯。

化学实验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训练项目,进入实验室前,应加强对学生进行各种仪器和器皿的使用技能的训练,全面提高其从事化学实验的理论和技能水平,使之树立“安全操作、从严遵守”的思想,减少事故的发生。

(3)加大教师应急处理能力的培养和应急处理预案制的实施

安全实习,教师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除了应有扎实的理论,更要有较强应急事故处理能力,这一点,目前相对不足。改变这种现状,一方面希望社会能够提供更多的化工实习安全培训机会,另一方面,需充分挖掘教师自身的潜力,多加强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的学习,提高教师事故应急处理能力。

认真制定好学校实验室安全防范事故应急预案。如:成立应急处理小组,明确分工,定期督查各部门工作;实验员应做好日常检查工作,对实验室药品、仪器,平时严格按规定存放;正确的事故处理救援工作的培训工作等。

(4)增加实习室安全防护设备的硬件投入

必要的实验室安全保障设施是要不惜代价的。学校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必须明确实验室必要的安全设施保障的设计,如实验室通风设备、灭火器的定期更换、防毒面具的置备、药品的分类保存、化学废液储存处理等。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打造绿色平安校园,为教学实习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2.构筑校外实习安全的防洪大坝

(1)健全机构,明确职责,加强学生校外实习的管理工作

首先,要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工作人员,组成学生校外实习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中职学生的校外实习工作。学生校外实习工作领导小组,要进行校企领导层面沟通,达成共识,明确校企双方职责,促进双赢。在其工作职责中应明确规定双方安全教育的职责及应采取的必要措施。同时,应进一步明确短期和长期校外实习中班主任、实习指导教师的主次关系,相互配合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

(2)针对行业特点,严格做好安全培训工作

化工行业的高危性,要求学生进入岗位前一定要做好细致的安全培训工作。让学生从进入岗位前就开始认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有助于学生安全意识的增强。安全培训应由校企双方共同承担。

实习前,学校应先组织安全培训,主要加强实习生的安全管理认识与安全意识,并指定安全负责人,同时做好安全实习服务的后勤工作。

上岗前,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特点,严格做好厂级、车间、班组的“三级”安全教育,避免流于形式。

第一步,厂级安全教育以树立安全意识教育为主,结合本厂生产工艺特点,讲解一般性的安全知识和国家安全生产法规。目的就是增强受训人员的安全意识,养成职业安全习惯。

第二步,学生在达到厂级部门理论、实践要求后下到车间,车间教育以安全知识教育为主,结合本车间特点和生产工艺、生产任务讲解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安全事项。其目的是增强受训人员的安全责任心和使命感,对所在基层状况有一个系统了解。

第三步,班组教育、岗位培训以安全技能教育为主。其目的是学会事故应急反应和标准化操作的技能。

(3)企业、学校、家庭三合一,积极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中职生进入顶岗企业普遍存在年龄较小,由于受知识、技能、环境、经验、阅历的限制,大部分职校学生的心理素质较差,特别是人际交往、沟通能力更为薄弱。因此,应及时对职校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强化疏导,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

第二,加强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困难,以丰富多彩娱乐活动,增加实习团队的凝聚力,缓解他们的工作压力。

第三,强化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教育,使其正确面对岗位,认真规范操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