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钟归
处是敦煌》读后感
五天内我读了三本书,只有这一本是在边看边问的过程中读完的。它的篇幅很长,我花的时间最多,看完有些感慨,不吐不快,我得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滨文小学五年级五班刘嘉怡
——写些文字记录思绪的触角游走过的痕迹。
在此之前,我对敦煌的了解仅限于莫高窟,还没有真的见过。端午节时在电视上看过水底的洛神舞,舞蹈灵感取材于敦煌壁画,确实是赏心悦目,那装束,添之一分则显艳,减之一分则显素。都说敦煌美,若这演绎的真的是画中人,那敦煌壁画确实美妙绝伦。
可我读完这本书,才知道在美的另一边,敦煌还有那一望无际的戈壁滩和永远不知停歇的风……
驼铃声声的背后,是变幻莫测的恶劣气候环境,这使得自古流传下来的敦煌壁画群饱受风化的摧残。北大毕业的樊锦诗本可以有其他更多、更好的选择,但是她依然选择了坚守在这里,从刚开始的三四年变成了一辈子,从刚开始的想离开变成了舍不得离开。而今,每一根白发都诠释着她对敦煌考古和守护工作的执着,她将自己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敦煌,敦煌的美也因为她和她的同行者们的辛勤付出而得以存续。
42 读有所思
我想,敦煌一定是一个有魔力的地方。正如撰写者顾春芳所写:“尘世间人们苦苦追求心灵的安顿,在这里无须寻找。只要九层楼的铃铎响起,世界就安静了,时间就静止了,永恒就在此刻。”樊锦诗望着黑幽幽的窗外,生活的苦曾让她不止一次偷偷掉泪,可是第二天只要一走进石窟,她就感到再苦再累也都是值得的。渐渐地,她习惯了洞窟里的黑暗和清静,日复一日地记录、研究,直至感觉自己已是长在敦煌这棵大树上的枝条,离不开,亦割舍不下。
我心归处是敦煌。当心有所钟时,那生活的苦,以及他人不理解的眼光,都已不再是阻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一时间,好多画面扑面而来。法布尔醉心于昆虫研究,成就动物学领域里程碑式的宏伟著作《昆虫记》。雷杜德虽错过百花绽放,但专画玫瑰二十年,成为一代玫瑰大师,让二百年前的玫瑰芬芳弥漫至今……他们在各自追求的领域里上
下求索,挣扎过也彷徨过,但从不放弃自己选择的方向,而今依然泛着榜样的光辉。
读完这本书,我也想去敦煌看看,爸爸同意了我再大些就去。期待那一天早些到来,让我去领略戈壁滩风的洗礼,去凝视敦煌壁画的唯美,去聆听莫高窟九层楼的铃铎,去感受一代代敦煌人的心有所钟。
(插图
于尾八)
精彩点击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十分推崇让学生读传记,因为学生可以以伟人为典范,并获得巨大的鼓舞力量。本文就是小作者阅读樊锦诗的自传后写下的一篇读后感,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本自传对小作者的影响,这也是一篇读后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要在文中写出自己的所“感”、所“得”,让书中的灵魂,唤醒我们的灵魂。
(常艳华)
4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