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坐井观天”的故事

2024-06-12 来源:客趣旅游网
 “坐井观天”的故事 内容提要: 1.“坐井观天”的故事一般是指“井底之蛙”的故事,出自《庄子·秋水》。“井底之蛙”是名词性短语,是比喻见识狭小的人;而“坐井观天”是动词性成语,是比喻眼界狭小,所见有限。 2.“坐井观天”作为一个成语,其出处是韩愈的散文《原道》:“坐井而观天,天小者,非天小也。” 一、“坐井观天”的故事 有一天,一只非常大的鳖从东海而来,路过青蛙的井口。 青蛙就对鳖自夸这里很大,可以住下很多动物,不过我的这些邻居,蚯蚓、蝌蚪、螃蟹,都不如我。鳖听了之后,也觉得青蛙的井里还不错,想下去看看。

1

可是当鳖的一只脚踏进井里,刚想把另外一只脚迈进来,就被卡住了,因为井太小了,鳖根本进不去。 鳖只好放弃下去看看的想法,对青蛙说:“青蛙啊,你见过大海吗?大海才是真正的大,大得没有边界;大海非常深,深得游不到底。,几千年来,不管是干旱还是洪涝,都不会影响到大海,大海的水依旧那么深,大海也依旧那么无边无际,大海里的鱼、虾等也是多得数也数不清,住在大海里,那可是真正的幸福啊。” 青蛙听得傻了眼,它从来都不知道也不相信这个世界上还会有比它的井还要大还要深的地方,它认为鳖一定是嫉妒它生活的环境,才骗它的。 说明:在《小学生经典古文诵读》等小学生读物以及《成语故事》等书中,都是把《庄子·秋水》中的“井底之蛙”的故事,标上了“坐井观天”的题目。 可见,在好多人的眼中,都是把“井底之蛙”的故事与“坐井观天”的故事合二为一了。但是,对于这两个成语的出处,则是不同的,“井底之蛙”出自战国时期庄子的《秋水》,而“坐井观天”出自唐代韩愈的《原道》。 二、“井底之蛙”原文及其译文 原文: 埳井之蛙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干之上,人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还虷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埳井之乐,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时来

2

人观乎?东海之鳖,左足未人,而右膝已絷矣。 词语解释: 埳井:坍塌破废的浅井。埳,同“坎”,坑穴。 与:同“欤”,表示感叹的句末语气词。 跳梁:同“跳踉”,腾跃。 井干:井上的木栏。 缺甃:残缺的井壁。 接腋持颐:指水的深度可以托浮住两腋和双颊。颐,面颊。 蹶:跳。 没足灭跗:指泥的深度可以埋没双脚。跗,脚背。 还:回头看。 虷,蚊子的幼虫。 莫吾能若:没有能够比得上我(的)。 擅:专有,独自据有。 壑:蓄水的洼地。 跨跱:蹦跳停立的动作。 夫子:夫,句首发语词;子,古代对人的敬称。⑩ 奚:为什么。 不时:不常常,不经常。 絷:卡住,拘住。 译文:坎井里的蛙对东海来的鳖说:我多快活啊!出来,我在井沿上蹦蹦跳跳;进去,我就在井壁的窟窿里休息。跳到水里洗澡,水

3

浸到两腋,刚好托住面颊;出去走走,泥水刚好能盖住脚背。回头看看小虫、小蟹和蝌蚪,有谁能像我这样呢?而且这个坎井是属于我的,任我跳东走西,这是最美好、最快乐的地方了。你为什么不经常来看看呢?东海之鳖左脚还没有跨进,右脚就已经被井栏绊住了。 三、“坐井观天”出处 “坐井观天”出自唐代韩愈的散文《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意思是:坐在井底看天,说天很小,其实天并不小,而是自己的见识少。 后来,人们以“坐井观天”四字成语,比喻眼界狭隘,见识不广。 “坐井观天”与“井底之蛙”这两条成语,意思相近,但语法属性不同。“井底之蛙”是名词性成语,比喻眼界狭隘、见识不广的人。“坐井观天”是动词性成语,比喻眼界狭小,所见有限。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