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15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一语文检测-----------第三单元
一、语言积累及运用:(21分)
1.下列加点字的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A 磐石(pán) 含蓄(xù) 白皙(xī) 钦佩不已(qīn)
B 荒漻(miǜ) 筹划(chóu) 赫然(hè) 兀兀穷年(wù)
C 彷徨(páng) 暑名(shǚ) 深邃(suì) 迥乎不同(jiǒng)
D 涉猎(shè) 迭起(dié) 彭湃(bài) 义愤填膺(yīng)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C )
A.马革果尸 妇儒皆知 心会神凝 彷徨
B.感情震荡 燕然勒功 零乱不堪 徙劳
C.一拍即合 当之无愧 惹人注目 磐石
D.鞠躬尽瘁 死而后己 无瑕顾及 滑稽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B )
A. 虽然你现在只是涓涓细流,然而只要锲而不舍,终会拥抱大海。 ....
B. 二战中日军恶贯满盈,家喻户晓。 ....
C. 纵然马革裹尸,魂归狼烟,这是豪壮的选择。 ....
D.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B )
A.那蝉声在晨光之中非常分外轻逸,似远似近,似有似无。
B.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香港演出大型音乐舞蹈《我的梦》,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C.为了防止非典疫情不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单位进一步加强管理,指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D.在列车长的干涉下,使爱迪生在火车上边卖报边做实验的愿望破灭了。
5下列加点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鲜为人知(很少) 死而后已(停止) 兀兀穷年(达到极点) 迥乎不同(不同) ....
B.家喻户晓(了解) 沥尽心血(滴) 气冲斗牛(直冲) 无暇及此(到) ....
C.杂乱无章(条理) 但当涉猎(只) 蒙乃始就学(于是) 鞠躬尽瘁(劳累) ....
D.锋芒毕露(全) 可歌可泣(可以) 潜心贯注(连贯) 心会神凝(领会) ....
6.下列说法中与课文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D )
A.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臧克家,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主要作品有《烙印》《桔红》等。
B. 贝多芬是德国作曲家、钢琴家,也是世界著名的音乐家,其代表作有《田园交响曲》《命运交响曲》。
C. 莫泊桑在着力刻画四位著名作家形象时,插入一些抒情和议论,其作用是让渎者更深刻地认识四位作家,有助于提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D. 《孙权劝学》节选自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编的《资治通鉴》。
7. 根据语句内容,选择恰当的一项( D )
今天在此追悼李公朴、闻一多先生,时局极端险恶, 。但此时此地,有何话可说? 我谨以最虔诚的信念,向殉难者献誓:心未死, ,和平可期 ,杀人者 必覆灭。
A.人民无比沉痛 志不绝 争取民主 B.人心异常悲愤 意志紧 民主自由
C.人生生活痛苦 斗志昂 民主有望 D.人心异常悲愤 志不绝 民主有望
二、文言文阅读(36分)
8、古诗默写。(8分)
(1)_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 (2)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___。
(3)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散入春风满洛城。
(5)巧妙设喻解答木兰女扮男装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8分)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9. 解释文中加点词(8分)
(1)卿今当涂掌事( 当权,当道 ) (2)孰若孤?( 疑问代词,谁,哪一个 ) ...
(3)蒙乃始就学 ( 从事 ) (4)见往事耳( 历史 ) ...
10.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C )(3分)
A.及鲁肃过浔阳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B 见往事耳 何见事之晚乎 ....
C.蒙辞以军中多务 或以钱币乞之 ..
D.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愿为市鞍马 ..
11.准确翻译划线句子(5分)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12.谈一谈吕蒙变化对你的启示。(2分)
(1.开卷有益,学必有得2.要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3不要以一成不变的眼眼光看待人或事物4,多读书,广涉猎就会学有所成等)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0分)
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解】①讴:这里是歌唱。②饯行于郊衢:饯,设宴送行。郊衢,郊外的大道边。③抚节悲歌:抚节,打着节拍。④薛谭乃谢求反:谢,道歉。
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①秦青弗止( 不 )②响遏行云(遏止 ) ..
14.将稳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
薛谭向秦青学习演唱的本领,他没有学尽秦青的技艺,自认为把师傅的本领完全学尽了
15.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2分)
答:学习没有止境,要谦虚好学,不能够浅尝辄止 。
三、现代文阅读(38分)
(一)课内现代文阅读(15分)
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
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
则闻!”
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筹划昼夜不断的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又要有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够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
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临时的问题必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免的。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那是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
中国男儿 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 亚洲之东 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 燕然勒功 至今热血犹殷红
我父亲诞生于1896年,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他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
16. 本文段叙述了邓稼先的一件什么事,表现了他的什么性格和精神?(3分)
一次实验出现意外,别人劝他离开,他却不愿离开。表现他身先士卒,奋不顾身、勇担风险的高尚品格和献身国防科技(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精神。
17.文章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的作用是什么?(2分)
表现环境极其恶劣、艰苦,衬托邓稼先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和无私奉献精神。
18.说说在戈壁滩上搞核武器有哪些困难?(3分)
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临时的问题必层出不穷。
19.文中“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两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细腻的询问,充满了对友人真诚的关怀和担忧,也表达了对邓稼先无限的钦佩和哀思。 20.依据文章内容,你认为邓稼先的手是否会颤抖?请说明理由。(3分)
答:①不会颤抖。因为邓稼先作为科学家,他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
②会颤抖。因为理论是否够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
21 文段最后为何引用五四时代《中国男儿歌》?(2分)
这首歌是邓稼先一生的写照,突出他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和为国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12分)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
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宣传单!
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22.选文一、二两段起什么作用?(2分)
起过渡或引出下文的作用
23.概括选文所写的三件事。(每件不超过8个字) (3分)
起稿政治宣传单 进行群众大会演说 参加游行示威队 24.在文中用直线划出与“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一句相照应的句子。(1分)
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25.文善于用典型的语言和神态表现人物性格,请从选文中选出相应的语句。(2分)
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语言)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神态)
26.选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分)
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说”了就“做”的特点。
27.最后一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总结全文,表达了作者的崇敬之情。
(二)课外现代文阅读( 11分)太阳和霓虹灯
①这是我们来到北京的第二天,这一天的任务是采访三位文化艺术界名人。
②早晨,我们先来到一位著名女演员家里。用北京人的土话说,这位“大腕”现在正“火”。从见面到讲述完自己的奋斗经历,她的眼神一直是冷漠孤傲的。讲述完毕,“大腕”严肃地说:“你们的文章写好以后一
定要让我过目。”快出门的时候,她又叮嘱我们:“如果没有把握写好的话,我可以为你们推荐作者。”我们谢绝了她的好意。
③第二个采访对象是某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见面地点定在京广大厦,这是主持人要求的。从顶层临窗的位置往下看,大街上的人如蚂蚁一样渺小,马上使人产生一种君临天下的感觉。主持人也的确给这种环境争气,不时打着标准的领袖手势,言语间也常常引经据典。他偶尔也有卡壳的时候,说出文章中的一句甚至半句话后愣怔片刻,然后一挥手说:“你们回去再查吧,这么简单的东西还用从头到尾说完吗?”这使我们对他的“敬仰”又增加了一分。
④来到季羡林老人家里已经是傍晚了。秘书出来挡驾,为难地说,老人今天接待过几个外国代表团了,最好明天再来吧。我们的日程安排得很紧、明明知道老人很累,依然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秘书进去请示,老人竟答应了。秘书把时间限定为20分钟。
⑤老人的相貌、衣着和我们想像的竟非常吻合,这可能因为那个真实的故事:几年前一个新生入学,看见路边一个淳朴得像农民一样的老者,以为是工友,便让老人帮他看管一大堆行李。这位老人欣然同意,并尽职看管达半个小时之久。几天以后,北京大学举行新生入学典礼,这个学生惊讶地发现,坐在主席台正中的,被介绍为北京大学副校长的,正是那天为自己看管行李的老者。
⑥来之前就听说老人有两套房子,我们展开俗人的想像后,非常羡慕。但看了才知道,室内空间大部分被书占据着,而供老人活动的空间极小。老式家具,陈设简单、朴素。 ⑦虽然某些问题问得幼稚,但在交谈的过程中,我们每提出一个问题,老人都要思考片刻,有两次竟手抚额头陷入长时间思考。老人留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便是认真思考。这可能已经成为老人生活中的一种习惯。由此可以看出老人的两种美德:一、尊重知识。用老人的话说就是“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说半句空”。二、尊重别人。用老人的话说就是“我的自知之明有些过了头。”
⑧一个多小时眨眼之间就过去了。采访结束,老人一直把我们送到门口一一握手告别。
28.“不时打着标准的领袖手势,言语间也常常引经据典” .....
加点词“引经据典”的意思是引用经典书籍中的语句或故事为依据_,在这儿可表现出这个主持人 卖弄,以显示自己才能 的特点。(2分)
29.分析3段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2分)
比喻修辞,将“街上的人”比作“蚂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主持人居高临下的对人态度。
30.第5段记叙季先生为新生照顾行李的事情,从记叙的顺序看,是 叙,从这件事中可看出季先生有什么样的作风和品质?(3分)
插叙,表现他平易近人的作风与热心助人的思想品质
31.标题中的两种事物各暗示了什么样的人?(2分)
太阳暗示了像季羡林一样尊重知识、尊重别人、谦逊的人;霓虹灯暗示了像名演员、名主持人一样盛气凌人、不尊重知识、不尊重别人的人。
32、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谈谈应该如何看待像文中的演员、主持人一类的名人。(2分) (言之成理即可)
四、名著阅读(5分)
33.学校号召为贫困山区的学生捐赠书籍,你的好友捐赠一本《繁星•春水》,并在书的扉言写下了一段赠言:
这本书会让你看到冰心奶奶所营造的爱的海洋。真爱的伟大、童真的圣洁、自然的美好,会让你微笑着面对未来,快乐生活。
你准备捐赠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也在扉页仿写一段赠言:(3分)
34.保尔最爱读英国小说___《牛虻》_____,敬佩主人公的斗争精神。 (1分)
35这部小说回答了作为青年人最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 (1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