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鉴赏(下)
郭鹏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院长/教授
(三)杜甫及其《秋兴八首》(选其一)
1.杜甫简介
盛唐的又一个代表就是唐诗鉴赏的杜甫,杜甫是“众体兼备”。元稹给杜甫写的《墓志铭》里面说杜甫是一个集大成者,他对于中国古典诗歌的每一种体裁,特别是唐朝的代表性体裁,比如说五言、七言,包括歌行绝句,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当然还有排律。在这里面最被大家所推崇的就是后世叫他“诗圣”,主要的表现在,一个是他的风格这种沉郁顿挫,另外一个就是他在语言上的这种艺术形式上达到了极高的成就。
2.《秋兴八首》(选其一)赏析
所以我们在选诗的时候,我也是选了代表他律诗成就的《秋兴八首》,其中选他的第一首。我们来看这首诗: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这是他《秋兴八首》中间的第一首,我也认为这是他《秋兴八首》里边应该是写的最好的一首,我也是特别喜欢这一首。
这首诗当然它背景也是杜甫经历了“安史之乱”,在乱离之中的诗歌的创作,所以整篇诗歌给人一种特别沉郁,甚至带有一点点哀伤的感觉。南宋的刘克庄,他在《后村诗话》里面评到这首诗歌,“ 公诗叙乱离”,他就是杜甫这首诗主要叙述的是战乱和离别。“多
百韵”,就是说杜甫在“安史之乱”中间叙述“安史之乱”的离别这方面的诗。“或五十韵,或三十韵。”他有很多篇这方面的诗,但是刘克庄说了,“惟此篇最简而切也”,他说这一篇写的最简明、最深切。大家知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那也是杜甫的长篇排律里面的一句,比如说他的《北征》,以及《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都是表述乱离。刘克庄说到了《秋兴八首》这一篇“最简而切也”。
清朝《唐宋诗麈》里面引到了黄生的话,“杜公七律,当以《秋兴》为裘领。”,他认为杜甫的七律诗应该以《秋兴八首》作为代表。浦起龙大家知道他是清代著名的杜诗的研究专家,他的《读杜心解》里面讲《秋兴八首》的这一篇的时候说,“《秋兴八首》首章,八诗之纲领也,明写秋景,虚含兴意;实拈夔府,暗提京华。”就说到了这里面,他虽然写的白帝城,四川的这个地方,实际上隐隐的都是写的是什么时候才能会到“故园”,什么时候才能回到长安,实际上都是一种乱离的时候对于“故园”,对于国家的这种平乱的深深的一种忧虑。
“玉露凋伤枫树林”,“玉露”指的是秋天的晨露,因为特别清洁,所以叫“玉露”,在枫树林中间,应该是凄冷的一个景象。“巫山巫峡气萧森”,这是他当时所在地也是“气萧森”,大家看这个环境和和周边的风景给他的一种感受。“江间波浪兼天涌”,这是看长江的,秋天的悲凉非常寒冷,“兼天涌”整个就是快要冲上天了。“塞上风云接地阴”,“塞上风云”讲的是北方战乱的风云,所以我们经常说杜甫的诗歌,他想象的空间,就是他诗歌内在的地理空间的移位非常大。他在乱离之时,他的诗歌基本上都是经常在他所居住的地方以及长安之间来回的在移动,所以这句是写眼前,下一句可能就又到了长安。大家知道杜甫写他爱人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实际上他也是在通过他所在的地方的景色,想象到了他的亲人或者他的朋友,或者皇上在做什么。所以他这种忧国忧民还有对自己亲人的怀念。就是过去的人评杜甫的诗,他的每一首诗歌中间他都能够体现出来那种传统的
儒家那种士大夫的道德的人伦。当然他是以一种诗歌和文学的形式体现出来,只要你仔细地品位,你就能感觉出来。
“丛菊两开他日泪”,他在这个地方丛菊已经看了两次了,已经待了两年了,非常的感伤,流下了泪,他每次看到菊开的时候他都要流泪,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去,就是交代他的时间。然后“孤舟一系故园心”,孤舟在江边系着,想回回不去,因为故乡长安战乱了,只能想自己的“故园”。但是,孤舟在那江边静静的放着,就像把我回到“故园”的心系在那。“寒衣处处催刀尺”,这也是秋天了,很快就要年末了,要换衣服了。“白帝城高急暮砧”,白帝城城里和城外到了天快黑的时候,听到砧的声音。非常的凄凉,非常的箫瑟,让人感觉到非常的悲切,你要仔细品味的话,感觉真的是可以说是惊心动魄。通篇实际上写的是景,但是说的都是情,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另外作为七言律诗,大家看他的律诗的起承转结,以及体现出来“杜诗”沉郁顿挫的那种风格。这里边特别被后人推崇的是五、六这两句: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我前几天在我们学校,也是一个秋天,突然发现了树底下有种了一片菊花,晚秋和初冬的菊花你要观赏它的话,真的是别有一番的感受。当时,正带着学生在校园里头转悠就给学生说,你们还记着《秋兴八首》里面的“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吗?实际上这个诗跟风景一旦结合起来以后,你更会感觉到杜甫的诗那种深沉。他的艺术水平高绝不是说文字游戏,而是确实是他感情的一种自然的流露,并且能通过艺术语言的形式很好的表达出来。所以杜甫的诗歌创作就是他能够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无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方面都是别人所难以企及的。
(四)韩愈及其《山石》
刚才是鉴赏了王维、李白、杜甫这样盛唐的诗歌情况。下面就是我们再看一下中唐的
情况,首先我们看韩愈。
1.韩愈简介
我们一般印象韩愈是中唐“古文运动”的领袖,他和柳宗元有韩柳“古文运动”,他的古文、散文创作的非常出色,而且他提出了一整套古文创作的理论。比如说“惟陈言之务去”,还有就是对于为文养气。比如他的《答李翊书》里面所提到的就是要作文的话就是“气,水也;言,浮物也。”人的精神中间要有养浩然之气,然后你的文学的创作才能从形式上、思想上具体的把这种浩然之气体现出来。所以,《养气说》以及古文其他的理论,大家知道韩愈的古文的一些名篇,很多人也比较熟悉,像《送李愿归盘谷序》写一个隐士;然后有《送孟东野序》写的是著名的诗人。然后有《原道》、《师说》,《师说》是特别有名的,讲的是老师不但要传授句逗以及文字上的一些细小的东西,老师最重要的是要传道。告诉学生人生或者是工作的道理,包括韩愈给他侄子写的《祭十二郎文》,这个祭文也是感情非常充沛,很沉痛。
所以,韩愈虽然他鼓吹儒家复古主义,他的有些古文看起来那么高深,但是韩愈实际上是一个感情非常丰富的人。而且韩愈这个人个性上甚至还有点怪,所以大家看他在政治方面他还特别坚持,所以他有《谏佛骨表》,这个被皇帝一下子贬到了潮州。韩愈实际上在诗歌方面是中唐非常杰出的代表,我们在中国文学史上经常说“韩孟诗派”,就是他和孟郊代表的中唐很重要的一个,风格上带有一点怪奇的风格,同时特别将讲究语言的创新。韩愈的诗歌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因为他是古文家,他的诗歌同时也受到了古人创作的影响,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以文为诗”。和王维、李白、杜甫相比的话,能够明显的看到韩愈的诗歌,他是一种带有古文散文的笔调。所以他就是带有一定程度的变化,古人就说这叫“破体”,把传统的一些格式的限制就冲破了。
2.《山石》赏析
实际上在韩愈的《山石》就我选的这首诗里面,也是代表了他的特点,我读一下就能够体会到。“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你看是不是“以文为诗”,就是像散文一样的。“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鞿?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我们读的它就是一气呵成的,好像就没有经过什么创作的思考,好像就是韩愈在说一段话,好像就从昨天晚上开始说起,就说到了现在。当然,这里面也有他一些体会到的人生的智慧,《山石》有一种说法是一首游记性的诗歌,他写的洛阳背面的惠林寺。他这首诗歌当然也是韩愈诗歌中的代表作了,其实后来苏东坡专门还仿拟过他这首诗。苏东坡有一次跟朋友在一起在水里面濯足的时候,突然想起了韩愈的这种洒脱,所以他也依照韩愈的原韵,并且还朗诵了、诵读了韩愈的这首诗。总而言之,是非常被人所推崇的。
“山石荦确行径微”,“荦确”就是路很不平,这个题目就是这首诗的首两个字为题目。“黄昏到寺蝙蝠飞”,他们沿着山上的石路 ,这种小路到了山上的寺庙里头,然后寺庙也是非常古旧的寺庙,晚上聚了很多的蝙蝠。“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大家看这种景观,他的这种写法都是非常的流利。“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就是把他整个沿着山石小路,然后到了寺里面,然后在寺里面做了什么,用七言的这首古诗给它描述下来。看了这个壁画之后,晚上要在这个寺庙里头留宿。“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写的夜晚山寺的禅房的风景。“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晚上的写完了,天亮再去看突然发现。晚上的时候胆大,看不见路,七六拐弯的就上了高处的寺庙里头了,天明再要下去,一看原来这个山
寺也挺险峻的,其实找不着路。“出入高下穷烟霖”,都有点找不到路,昨天晚上走了这么远,走了这么高,慢慢下去的时候看到“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又看到了跟昨天晚上不一样的风景。然后,“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有一种解衣磅礴的感觉,这个让人又想起《论语》里面说的“曾点之乐”,跟几个朋友在水里面玩,然后风吹着自己的衣襟。所以,这个就给人感觉到好像是一幅画似的,感觉到韩愈的风神。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鞿?”所以到了这个时候,他这篇诗的主题才出来。就是虽然我在仕途上并不是特别顺利,但是人生如果是这样的话,其实也是挺快乐的,何必在官场“局束为人鞿”。“鞿”就是套马的鞍子,每天让人像马鞍子一样被套住、被圈住,自己很多地方都不自由。其实,在山里面虽然是粗茶淡饭,虽然是很穷破的,但是也是有自己可乐的地方,这个是非常有哲理的。“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我要是一直在这种寺庙里面,这一场游历就好了。一直徜徉在山水里面,不要最后在官场,到老了最后一无所得。这是韩愈的《山石》,大家看看,他这首诗典型地体现了韩愈诗歌“以文为诗”的这种特点。
(五)白居易及其《买花》
1.白居易简介
中唐另一位代表性的诗人是白居易,白居易在中国古代也是一位非常杰出而且有特色的诗人。而且白居易对中国古代诗歌的这种不同的风格贡献也比较大,而且他在古代的士大夫的精神的转型方面也具有一个代表性的意义,比如说他提出了“中隐”的概念。刚才我跟大家说了,像陶渊明他是属于“小隐”,因为他基本上就是一个主要隐士,为官的时间比较短。像王维,他属于“大隐”虽然是做官,但是他有隐士的这种情怀,但是他的身份仍然是达官贵人。白居易提出来的“中隐”的概念,就是说士大夫在做官的时候,同时
也能保持这种与政治、官场的一种疏离的态度。他既不像陶渊明那样就彻底的隐居了,也不像王维那样,就是说有一点尸位素餐的这种感觉,而是在行政工作的时候,做完了工作以后,就马上投入到自己的退居独处的情怀中间。用白居易的话说就是,又可以拿到俸禄,不至于忍饥挨饿,同时又能保持自己与政治、官场的疏离。这样状态实际上是对于地方官可能是能做到的,所以“中隐”也叫“吏隐”,就是官吏,比如说郡吏、州官,甚至县官可以这么做。工作的时候在朝堂之上,在衙门里面,工作之后退居到自己的书房和后花园,寻找自己的一片天地,所以“中隐”的概念也是白居易发明的。
而白居易在诗歌中间,大家知道他还专门列了一个类似叫“闲适诗”。白居易给自己的诗集中间,有一类诗就表现他的中隐的情怀和生活特点的这一部分诗,他给它命名为“闲适诗”,这个对后来中国诗歌史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但是,白居易他有另一面,就是他对社会的一种批判的态度,所以在他的诗集里面还有一部分是叫“讽喻诗”,白居易有一个观点就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所以“讽喻诗”代表了他对社会、对政治的高度的参与,而“闲适诗”代表了他当政治上受到挫折之后,然后回过头来对自我怎么样来安顿。
2.《买花》赏析
我们选的这个《买花》,实际上是属于“讽喻诗”,讽刺社会中间的不平等的现象。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上张幄幕庇,旁织笆篱护。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这个诗非常浅白的,这是白居易《秦中吟》十首之一。大家知道《秦中吟》还有一首
是我们之前也学过叫做《轻肥》,它就是说的那些达官贵人“衣轻裘,乘肥马”,讽刺那些衣轻裘,乘肥马达官贵人。《轻肥》最后一句就说,“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达官贵人是这种状态,但是你知道吗?他最后的这一句是,“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后面这两句大家都了解了,就是体现了社会的那种不公平。这个和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实际上是一脉相承的,都体现出来他们对于社会不平等的现象以及忧国忧民的这种精神。这首诗是白居易在长安的时候,他对看到社会的一些不平等的现象,写了这么多。实际上跟过去的乐府的采风一样。所以,他有一句话,他在《元九书》,就是他跟元稹的有封信里面谈到了,他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所以白居易积极的投身于社会,积极的切入现实,他的态度还是很明确的,他认为文学和诗歌也要为事,为了现实来写。不能够无病呻吟,不能写那些无关痛痒的作品,所以这是他的“讽喻诗”的这种特点。
《买花》实际上说的就是牡丹,当时牡丹花在洛阳长安,大家都非常的喜欢牡丹花,所以就用各种各样的办法来培育,然后买的价格都很高。有一个农民田舍翁正好看见了,“偶来买花处”一看,一束花原来这么金贵了,然后他就叹息说,“一丛深色花”,我买一支牡丹花实际上“十户中人赋”,就是中等人家一年的赋税。第一,这其实讽刺了社会中间这么一种不平等的,有的家里面可能都吃不饱,有的家买这么多的奢侈品;第二,实际上讽刺了政府和执政者,还是要关注一些像田舍翁这些事情,要对社会风气要有一些引导。白居易这首《买花》是非常直白的,这是白居易的一种很重要的风格。
(六)杜牧及其《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我们看一下晚唐的名家名作,这里面我选了杜牧。杜牧以及他的有名的一首诗叫《题宣州开元寺水阁》,我们从这看一下杜牧的风格: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惆怅无日见范蠡,
参差烟树五湖东。
这首诗作于唐文宗开成三年,就是838年,这是杜牧任宣州团练判官时候,宣州就是今天安徽的宣城,宣城可是跟中国古代文学联系特别密切的一个地方。大家知道有一个诗人叫谢宣城,就是谢朓,因为他做过宣城太守。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那篇诗也是在宣城写的,很多的唐宋时代的文人都是跟宣城有不解之缘的。杜牧的这首《题宣州开元寺水阁》,又增添了一笔。这里面开元寺的水阁,他是上了开元寺之后他想到了什么呢?其实宣州在古代实际上还有一个范蠡,大家知道范蠡事越王勾践,最后复国了,但是功成身退隐于五湖。其实就是这首诗是一首怀古诗,杜牧他的诗歌怀古诗是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题材,在晚唐的诗人中间,怀古是他们经常写到的一个题材。
这里面大家注意,就是“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讲到了从宣州阁楼上看到的当地的风景。“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这一联在杜牧的诗歌中间是被推崇的,就是他写到了当时在宣州阁楼上看到的风景,就是一种非常有概括力的文字。通过这一联,把它描绘出来了。这个大家要注意,就像古人对杜牧的这首诗的评价里面说到的,“杜牧之晚唐翘楚,名作颇多,而恃才纵笔处亦不少。”杜牧的诗歌整个的诗风比较俊爽,他的诗歌比较轻快。晚唐李商隐相对来说就比较沉郁一些,杜牧语言相对来说比较干净,风格比较俊爽,这个风格跟杜牧的性格又有关系,他这个还是有建功立业的想法。
他的很多诗,比如“尘世难逢开口笑, 菊花须插满头归。”写的重阳日的这首诗。杜牧还有绝句就是《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还有“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他的诗歌都特别的明快,同时还带有借古讽今。就是他的怀古、咏古的诗比较多。有人就认为《题宣州开元寺水阁》,杜牧的这首诗就“直造老杜门墙”,就认为他写的真的是挺好的,特别是三、五联和五六句,就是觉得跟老杜的格律诗有些相像。
另外,还有评论说杜牧的这首诗,“一二句从宣州今古慨叹而起,有飞动之势。”本来是闲适的,登上开元寺的水阁,但是却在凭吊古人,“胸中眼中,别有缘故。气甚豪放,晚唐不易得也。”晚唐的诗歌整体的风气来讲,因为是末势,所以就比较衰煞一些。就是像这个气势特别豪横的,大概在杜牧的诗里面能看到一些,但是在其他人的诗歌里面总体来讲就是出现了,比如说一个是写一些悠闲的田园风景,比较平淡;一个是逃到象牙塔里面,对于诗歌的形式、作法苦苦追求。“吟安十个字,捻断几跟须”,这个其实也是。应该说从中唐开始的,但是晚唐在诗歌创作中间,他苦吟的这种倾向就是非常的浓厚。所以像杜牧这首诗所代表的风格特别轻快、特别俊爽、气势特别豪横的风格,在晚唐还是难能可贵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