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卷总48期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年第2期 Vo1.14 Sum No.48 JOURNAL OF XINJIANG RTVU No.2.2OlO 浅谈新媒介发展对新闻记者的基本素质要求 王婷婷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49) 摘要:随着以互联网为突破口标志的传播新媒介的迅速普及,新闻记者长期形成的传统媒介观念与工作 方式,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严峻挑战。新闻记者需进一步领会和落实新媒介发展对新闻记者具备的全面综合素 质的要求与标准,培养和提升在新闻写作深度报道能力、熟练地操作和运用数字化采访工具能力、正确处理分 析信息能力、综合洞察智能及自我更新知识结构等方面的能力,为推进我国新闻事业和新媒介传播的发展做出 自己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新媒介;新闻记者;素质 10.3969/j.cn.65一l 189(g4)2010.02。018 引言 介不同于传统媒介的许多特性,给新闻工作注入了 新媒介是传媒的一种新形式,也是传媒的一种 新的活力。如网络传播的时空压缩性使网络时代的 较高级的形式。 “传媒”就是指这样一种媒介,它 记者更注意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实时性,培养出更 能把传受双方统合在同一个交流语境下:报纸把读 多“全天候”的记者,实现“我见即你见”,为公 者统合在依赖于视觉的思维空间,广播把听众统合 众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新闻服务。 在依赖于听觉的想象空间,电视把观众统合在依赖 网络传播的双向交互性使记者逐步从以传播者 于视听觉的感官空间,网络把网民统合在多种知觉 为中心的旧的传播模式中解放出来,牢固树立以受 的虚拟空间。新媒介即是把所有这些空间统合在网 众为中心、为受众服务的新传播观,真正贴近生 络中,统合在电脑、数字化的视频中,形成一个强 活、贴近群众、贴近基层,以满足受众对新闻产品 大的无所不在、无处不有、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 的多方面的需求。网络传播既是一种新的传播方 各个角落,让受众得到博大信息和个性享受的传播 式,也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网络传播 模式。 给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带来的变化是全面的、深 新媒介,就其本质来说,它包含了以下几个值得 刻的,而敢为天下先,以求“新”、追“新”、履 重视的内容:新媒介是传统媒介的发展和延伸;新媒 “新”为己任的记者,又怎能不深入其中而与之失 介是与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和互联网技术发展相联 之交臂呢? 系;新媒介与传统媒介相比,具有无比强大的传播功 一、新媒介环境下新闻记者的新使命与理念创新 能,改变着社会经济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它渗透到了 新媒介环境发展促进了新闻传播的发展,提高 世界的一切角落;新媒介赋予了新闻传播以全新的视 了社会舆论宣传的效果,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 角和内容,把它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经济效益。新媒介的信息不仅包括政治形势、新闻 新媒介传播给人类带来的不仅是一种新的传播 时事等社会内容,而且涉及到与经济发展相关的大 工具,而且是传播领域内一场深刻的革命。网络媒 量内容和信息,更与人们的社会日常生活密切相 收稿日期:2010-05—25 作者简介:王婷婷,女(汉族),硕士,新疆广播电视大学教师。 ・66・ 第14卷总48期 Vo1.14 Sum No.48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JOURNAL OF XINJIANG RTVU 2010年第2期 NO.2.20lO 关。特别是在当前的形势下,国际形势的发展,出 者观念创新的重要内容和主导方向。 在新媒介环境下,新闻记者工作方式理念上如 何进行创新呢?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一)角色转换创新 现了许多新的事态和情况,风云变幻莫测,国际信 息传播出现了新的问题,需要新闻记者抓住机遇, 面对挑战,加速我国新媒介的建设和发展。西方国 家把新媒介作为工具,向发展中国家进行宣传,已 经成为不容忽视的事实。如信息交流不平衡状况进 一新媒介环境下记者的工作不是单一的,而是多 样的,多角色的,是我们通常说的“多面手”,是 复合型人才。它和多媒体一样,肩负多种身份来进 步扩大,少数西方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产生了不平 衡和矛盾。据统计,目前,全球三分之二的消息来 行工作,需要运用和操作各种各样的多媒体工具, 源于占世界人口七分之一的西方国家,国际新闻 80%来自西方通讯社。全世界卫星电视共有300多 套,其中一半来自美国,有137个国家接收美国CNN 新闻节目,发达国家流向不发达国家的信息是不发 达国流向发达国家的loof ̄。另一方面,国际文化冲 突日益加剧,特别是作为网络文化的最主要表现语 言,在网络传播化时代,英语信息占到了90%,中 文在因特网上的信息输入和输出流量中,仅占到 0.01%No.05%之问。而大众传媒历来就是国际斗争 的新武器。在这种形势下,我国的新闻工作者,就 是要在新媒介环境下积极努力地发展自己的新媒介 事业,使它日益地扩大和发展,在国际上占取重要 的份额和重要的市场。所以,进一步发展我国的新 媒介传播事业是一项光荣而神圣的使命。 新媒介环境发展促进了新闻记者工作方式的理 念创新。新媒介是新闻记者新的工作交流平台,也 是效率极高的新闻传播新工具。它是一种继承,又 是一种创新。所谓继承,就是要把大众传媒体系与 新媒介链接起来,赋予传统传播以新的工具和形 式,如在互联网产生以后,由于其特有优势,它能 集文字、图片、图表、动画、声频及视频于一身, 构成多媒体传播方式,使其在速度、广度、开放 度、交互性等方面远远走出了传统媒体不可想象的 领域。于是,传统媒介在网络产生后,纷纷转型, 纷纷“触网”,拥上了网络这辆快车。在这种形势 下,新闻记者也必须面对挑战,转变观念,更新观 念,步入网络时代的“快车道”。周鸿铎把新媒介 环境下的传播观念创新与国际化总结为:1.思维方 式一由单一向综合转化;2.传播方向一从大众化传 播向小众化传播转化;3.传播模式一由单向传播向 交互传播转化;4.传播视角一从共性传播向个性传 播转化;5.传播形态一从平面传播向立体传播转 化;6.数字媒介传播观。①这些观点成为新闻工作 如文字编辑、摄像、录音、制作、剪辑、编排等工 作。因此,工作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他们必须学习 和运用多媒体的各种设备,熟练地掌握其技术。如 此,才能适应新媒介环境的要求。 (二)链接模式创新 报纸要上网、电视要上网、广播要上网等,使 传统传播媒体与多媒体相链接、相配套、相适应, 要使其转变成新媒体的一个组成部分,更大地发挥 其作用,借助网络优势发挥自己媒体特色。如:报 纸创办报纸网络版,广播可创办电话打人节目,谈 话类节目、音乐电台建立广播数据库等,形成网上 广播,电视台开办自己的网站,开办网络电视等。 传统传播媒体在新媒介环境下在网络上进行各自的 创新,发挥了更大的功能。 (三)网站开放创新 开放式和自由活跃是新媒介的重要特点,也是 新闻记者工作方式创新的热点。开放,一方面是指 它的受众范围很广大,是亿万个受众群体,没有门 槛设置,进出自由,选择自由;另一方面,新闻记 者的采访、编辑及网络工作方式开放,可以在多领 域、多层面上展开全方位的工作。新闻记者可用多 媒体的先进技术在一切方面准确地收集和采访到所 需要的信息,并及时地传播给受众。现在的电子邮 件、在线聊天、网上论坛、微博等,使新闻记者及 受众都有着广阔的思维与联系空间。因此,在新媒 介中创新活跃氛围尤其重要和突出。 二、新媒介环境下新闻记者具备的素质能力 当今社会媒介形态的整合趋势,行业竞争的激 烈化,信息分工的精细化以及读者群体的个性化, 对新媒介环境下记者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新要求。新 闻记者处在瞬息万变、急剧变化的信息时代,新媒 介就成为他们寻找和发现新闻报道的人物和事件线 索、制订报道思想和选题以及加强与受众联系的新 ・67・ 第l4卷总48期 Vo1.14 Sum No.48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JOURNAL OF XINJIANG RTVU 2010年第2期 NO.2.20l0 工具。新媒介环境下记者应具备以下业素质能力: (一)熟练地运用和操作多媒体、超文本进行 写作和报道的能力 在互联网络、多媒体时代,媒介机构工作包含 了从新闻产品的生产到传输的全过程,其中包括记 者、编辑的采访、写作、编辑的全过程,都将实现 全程电脑化。新媒介环境下记者要具有极熟练地运 用电脑、互联网络、多媒体的能力,而且能熟练运 用文字处理、表格处理、图形处理直至音频文本、 视频文本处理的能力。记者不仅要用电脑直接写 稿,把自己在现场采访的新闻信息以最快的速度传 送到编辑部,还能够把现场采集的录音、录像、图 片及时传送回去。 现在网络新闻的表现形式已侧重由静态图文转向 动态视频,越来越多的媒体将新闻信息由简单的“文 字加图片”的形式发展成为集视频、音频、文字及大 量相关信息链接的立体报道形式,记者会更多地运网 络视频采访。记者是复合型的多媒体记者,他们应是 可以写新闻、摄影、摄像、操作数字录音机和摄像 机、剪接,以及制作网页等的一把好手。 (二)加强新闻写作深度报道的能力 源于西方的深度报道,原来是报纸同广播电视 相抗衡的主要报道方式。它是一种系统而深人地反 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阐明事件的因果关 系,揭示实质,追踪与探索事件的发展趋势的报道 方式。它要求“以今日的事态核对昨日之背景,从 而说出明日的意义来”,因此,在深度报道中往往 要求提供大量的系统的背景材料。新媒介记者在新 闻写作中,从内容上说是将各方面的新闻信息汇集 起来,加强对一事件深入地报道。比如说,搜狐网 站的搜狐星空对宋楚瑜访大陆做的新闻专题,囊括 了许多内容:宋楚瑜其人、最新消息、访问行程、 访问花絮、各方反应、网友评论、媒体评论、各方 关系、对台关系等。文字、图片、视频等各种手段 给网民呈现了一个全景式的报道。 深度报道不是对新闻事实作简要的迅速的报 道,而是侧重于对新闻事件完整过程的追踪、相关 背景的介绍,对事件的理性分析和解释以及对事物 发展方向的预测。这就要求新媒介记者比以往任何 时候都要有更好的业务素质去做跟踪报道、连续报 道、调查性报道等深入报道;要求他们具有政治家 ・68・ 的全局头脑、学者的分析研究能力、坚持不懈的毅 力,探讨、报道除社会热点之外的难点、重点、冷 点、热点等关系社会、公众的根本性问题,写出有 深度的稿子。 (三)具备更高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感,有正确 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新媒介的记者在信息传播中,必须具有强烈的 道德意识和责任感,对发出去的每条信息负责。要 有新闻敏感和政治敏感,对纷繁的网上信息搜索、 过滤、整合,并规范地使用这些资源。如前所述, 在互联网络、多媒体时代,任何一个公众都可以成 为记者,在网上发布新闻;任何一位公众都可以成 为一个小型的媒介机构,在网上建立自己的网址、 主页,发布信息。由于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高度自 由和民主,一方面带来了信息的公开化、多样化等 巨大优点,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出现网上信息的 真实度、可信度等问题,普通公众往往没有时间和 能力去验证这些信息。因此,新媒介的记者应养成 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和科学 态度,努力增强责任感,运用专业的知识,花时间 去多方验证、过滤网上每日每时层出不穷的新闻和 信息,以保证信息传播的有效性和纯洁度,为公众 提供有信誉的、可靠的信息。对网上的大量信息进 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验证、分析,这种信息甄 别能力是新闻记者的基本素质。 (四)具备综合的洞察潜能及自我更新知识结 构的能力 记者的眼光要敏锐,要能在普通平凡的事实中, 发现出重要的带有意义题材的新闻,同时又要在复杂 的事物线索中辨别观察其中的本质特征,正确评述社 会上所发生的事件和人物,以达到较好的社会效果, 获得明显的社会效益。新媒介环境为新闻记者提供了 这样的条件,新闻记者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掌握宏 观的政策走向、形势特点、环境背景趋势;新闻报道 的主流倾向、事物发展的主流意向、社会倡导的主流 意识、民众的心理状态和思想潮流、社会现象的纷争 和评述意见等,都为新闻记者提供了思考和洞察的内 容和思路,从而增强其政治敏锐性、政治观察力、社 会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 对日新月异的网络新事物,记者要随时充电, 具备自我更新的能力,以适应未来信息技术的发 第l4卷总48期 Vo1.14 Sum No.48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JOURNAL OF XINJIANG RTV U 2010年第2期 NO.2.2010 展。这是一种主动永续的自学能力,因为热爱这份 职业,新媒介记者不仅要读杂书、阅报刊、观网 海,学习网络传播的新理论,学习网络新事物,掌 握网络新技术。 由于网络新闻传播打破了原来的地域与行业的 限制,直接面向全球,记者的思维方式要调整,知 识结构要调整,视野要调整,新闻的价值标准也要 调整。然而,网络新闻的稿件来源是非常丰富的, 一部分来自传统媒介及记者采写和刊载的新闻报 道;一部分来自网上的各种渠道( ̄tIBBS、网上聊 天、新闻组等);还有一部分来自网站记者的原创 作品。再者,相当多的网络新闻的受众具有较高的 文化素质及专业水平,他们在网上阅读往往是带有 专业需要的,面对这样的受众,记者必须具备有更 高的文化修养,丰富的知识积累,应充分认识到网 络媒体在全球传播和”软力量”较量中的地位,在制 定我国新闻传播宏观政策时,注意充分发挥网络这 种新媒介在文化和意识形态传播中的积极作用。因 此,作为新媒介环境下的记者一定要努力提高自身 的文化、政治、业务素质,才能对新闻线索做出正 确的选择。 三、新媒介环境下的记者必须具备网络素质 网络素质,即“媒介素质”,它是人们认识、 理解和运用各种形式的媒介的能力。周宪、许均在 加拿大传播学家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一论人 的延伸》一书序言中所说: “媒介文化已经把传播 和文化凝聚成一个动力学的过程,将每一个人都裹 挟其中。”②生活在媒介文化所制造的仪式和景观 之中,我们必须“学会生存”。麦克卢汉把媒介素 质上升到在新的传播时代“学会生存”层面的思 想,是十分深刻的。显然,这对于记者更是与“生 存”攸关的事情。那种认为传统媒介的记者可以与 网络无关的说法显然是脱离现代信息社会发展实际 的,那些不具备网络素质的记者在不太长的时间内 必将被淘汰出局。传统媒介记者应当与时俱进,适 应当代新媒介发展的要求,更新观念,树立新理 念,学会掌握新媒介技术知识,做一个符合现时代 新媒介发展的好记者。 总之,新媒介的发展使新媒介记者的工作重点 “从提供转向选择”,他们不仅要告诉人们发生了 什么,更重要的是要告诉人们新闻背后的故事,以 及对新闻事件的评价和分析,促使记者提高业务水 平,写出更多受欢迎的深度报道。网络传播的开放 性打破了记者、特别是地方媒体记者从一个地域、 一个行业、一个部门去思考问题的局限,进而培养 记者的全局意识、整体意识和全球视野,使记者始 终能够站在世界和时代的前沿。新媒介发展给传统 媒介的记者带来的远非是技术手段和新闻业务的更 新,而是新闻传播的观念和理念的更新,它必将促 进新闻体制的改革,推动新闻事业的全面发展。 注释: ①周鸿铎等著.媒介组合策略[M].经济管理出版 社,2005,第3l一33页. ②DIⅡ】马歇尔・麦克卢汉著.何道宽译.理解媒 介一论人的延伸[M].商务印书馆,2000,第3页. 参考文献: 【11蓝鸿文.新闻采访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2004. 【2]杜骏飞等.中国网络新闻事业管理[M].中国 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陕】约翰・V・帕夫利克著.张军芳译.新闻 业与新媒介【M】.新华出版社,2005. [4]张海鹰,滕谦.网络传播概论[M】.复旦大学 出版社,2001. 【5】周鸿铎等.媒介组合策略【M].经济管理出版 社,2005. 【6廖卫民,赵民.互联网媒体与网络新闻业务 6]【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7】蒋晓丽.网络新闻编辑学【M].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1. f8】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2002. [9[9]加】马歇尔・麦克卢汉著.何道宽译.理解媒 介一论人的延伸【M】.商务印书馆,2000. [10】苏克军.后大众传播时代的来I晦【J].现代传 媒,1998,(3). [11】徐敬宏.网络新闻人才培训的六大重点IJ】网 络传播,2006,f9). 【i2】徐小刚.网络媒体怎样培养新闻核心竞争力 fJ].网络传播,2005,(6).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