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12题。
1. 设全集U1,2,3,4,5,6,7,8,集合A1,2,3,5,B2,4,6,则BCUA A. 2
B. 4,6 C. 1,3,5
D. 4,6,7,8
2.函数fxA. xx0
xx1lnx的定义域为
B. xx10
C. xx1
D. xx1
3.角的终边经过点(3,4),则A.
3 5B.
4 5sincos
sincos1C. 7 D.
74. 已知向量a=(1,k),b=(2,2),且a-b与b垂直,那么k的值为 A.2 B.3 C.4 D.5
5. 已知,是两个不同的平面,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若m//n,m,则n//
B. 若m//,n,则m//n D. 若m,,则m//
C.若m,m,则//
6. 设alog0.32,b20.3,c0.30.4,则a,b,c的大小关系是 A. abc B. acb C. cab 7. 阅读右侧的算法框图,输出的结果S的值为 A. D. cba
3 2
B.0
C. 3
D. 8.
3 2直线yk(x1)与圆x2y22y20的位置关系是()
A. 相交
B. 相切 C. 相离 D. 以上皆有可能
1
9.某次实验中测得x,y的四组数值如右图所示,若根据该表的回归方程$ y5x126.5,则m的值为
A. 39 B. 40 C.41 D.42
10. 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3 B. 22 C. 2 D.1
11. 已知函数fxAsinx(其中A0,0,则fx的解析式为 A. fx2sinx2)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
3 ,B.fx2sin2x 6C. fx2sin2x
6,D. fx2sin4x 6x,x112. 已知函数f(x),若存在实数b,使得关于x的方程f(x)=b2x2mx4m,x1有三个不同的根,则m的取值范围是
(-,0)(1,)(-,0)(1,)A. R B. C. D. U
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4题。
13. 圆x2y210上的点到直线xy20的最大距离为 . 14. 高一级部有男同学810人,女同学540人,若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全体同学中抽取一个
容量为200的样本,则抽取女同学的人数为__________.
15. 已知向量m=(2,1),向量n=(4,a)aR,若m//n,则实数a的值为
16.在区间1,2的概率是___________ ,上随机取一个数x,则sinxcosx62三.解答题
17.(本题10分)为选拔选手参加“中国谜语大会”,某中学举行了一次“谜语大赛”活动。为了了解本次竞赛学生的成绩情况,从中抽取了部分学生的分数(得分取正整数,满分为100分)作为样本进行统计。按照[50,60),[60,70),[70,80),[80,90),[90,100)的分组
2
作出频率分布直方图,并作出样本分数的茎叶图(图中仅列出得分在[50,60),[90,100)的数据)。
(I)求样本容量n和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的x,y的值;
(II)分数在[80,90)的学生中,男生有2人,现从该组抽取三人“座谈”,写出基本事件空间并求至少有两名女生的概率。
18.(本题12分)已知f(x)cos2x2sinxcosxsin2x,
(1)求f(x)的周期和单调增区间; (2)若f(x)图像向左平移
19. (本题12分)平面向量内有向量OA直线OP上的一个动点. (1)当MA 得到函数g(x)的图像,求g(x)在[-,]上的取值范围。 8631),OP(2,(1,7),OB(5,1),点M为
MB取最小值时,求OM的坐标;
(2)在点M满足(1)的条件下,求AMB的余弦值.
20. (本题12分)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D⊥平面ABCD,底面ABCD为菱形,E为棱PB的中点, O为AC与BD的交点,. (Ⅰ)证明:PD//平面EAC
(Ⅱ)证明:平面EAC⊥平面PBD;
3
21. (本题12分)已知直线2x-y+m=0和圆O:x2+y2
=5, (1) m为何值时,没有公共点; (2)m为何值时,截得的弦长为2;
(3)若直线和圆交于A、B两点,此时OAOB,求m的值.
22. (本题12分)已知函数f(x)a22x1, (1)若该函数为奇函数,求a; (2)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并证明;
(3)若f(x)>1-x在0,上恒成立,求a的取值范围。 4
高2015级第二学期模块考试 数学答案
一选择题
BCCBCB BACDBD 二填空题
13.2 14.80 15.2 16.3/4 三解答题
17.
18.
„„„„„„„„„„.3分
, „„„„„„„„„„.4分
由,得
即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为(2)由题意得
„„„„„„„„„.6分
, „„„„„„„„„„8分
5
,即函数值域为
。„„„„„„„„„„.12分
19.
20.
证明;(1)因为ABCD为菱形, 所以O为线段BD中点, E为棱PB的中点, OE//PD,
OE平面EAC,
PD
平面EAC,
PD//平面EAC。 (2)ABCD为菱形 AC⊥BD
PD⊥底面ABCD AC平面ABCD PD⊥AC
PD
BD=D
AC⊥平面PBD AC平面EAC
平面PBD⊥平面EAC 21.
(1)m<-5或m>5; (2)
6
(3)
22. (1)
(2)略
(3)a>2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