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单元语文园地安排了四个板块的内容。
“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对六年来养成的语文学习习惯进行归纳和总结,交流自己养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项内容。第一项内容是引导学生根据文言文里学过的字的意思来推想词语的意思;第二项是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引用的好处。“书写提示”编排了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积月累”编排了四句关于发展和创新的名言。
的代表作之一。“日
1.回顾六年的语文学习,交流自己养成的良好习惯。 2.根据文言文里学过的字的意思来推想词语的意思。 3.能体会引用的好处,并在习作中尝试运用。 4.欣赏赵孟
的代表作之一《三门记》,了解赵孟
及其楷书的特点。
5.朗读并背诵关于发展和创新的名言。
1.学生自主阅读“交流平台”,总结小学六年来所习得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的学习,说一说在学习本单元的过程中运用到了哪些之前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再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说一说自己六年的学习中还有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2.“词句段运用”第一题的教学,可以让学生读一读这六个词语,说一说在原文中这些字分别是什么意思;再引导学生利用“泡泡框”中的提示,尝试用这种方法进行推想;最后教师提供几个词语,帮助学生掌握和巩固这种解释词语的方法。“词句段运用”第二题的教学,可以先让学生想一想教材提供的例句,说说这样引用的好处。师生再交流引用名言的注意事项。
“书写提示”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呈现的作品,说说自己的感受。然后教师对赵孟合教材提示,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写好一幅作品,鼓励有兴趣的学生对赵孟
做简要介绍,最后结
的作品进行临摹。
“日积月累”的教学,学生自由朗读名言,读通顺,读流畅。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相互交流对句子的大致理解,教师做适时的引导与点拨。最后熟读成诵。
1.学生搜集赵孟
的资料以及《三门记》。
2.制作本课课件。
3课时
1.回顾六年的语文学习,交流自己养成的良好习惯。 2.欣赏赵孟
的代表作之一《三门记》,了解赵孟
及其楷书的特点。
一 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好的习惯终身受益。六年小学生活即将结束,回顾六年来你的学习经历,说一说你养成了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醒学生好的学习习惯包括什么,让学生在谈话时有思考的方向。
2.学生谈养成的好的学习习惯。
3.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交流这六年来在学习上养成的良好习惯吧!
引导学生回顾小学六年积累的学习习惯,培养了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欲
望。
1.同学们,六年的学习生活就要结束了,谁能来对你六年的学习生活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2.学生分别从不同的方面总结了六年的学习生活。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借助“语文园地”交流自己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吧。
总结小学学习生活这一话题,拉近了学生与教师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表达兴趣。
二 交流平台
1.教师课件出示“交流平台”的内容,学生自由朗读。
我现在几乎每天都要读课外书……勤问勤查的习惯让我学到了不少知识。 2.学生找出“交流平台”中的重点词句,说一说“交流平台”分别从哪几方面总结了六年来养成的学习习惯? 预设:课外阅读、读书方法、习作修改和勤问勤查。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你运用了哪些之前养成的学习习惯?
学生在总结时要举出具体的事例。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在六年的学习生活中你还养成了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预设: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阅读中摘抄好词好句,积累语言的好习惯,和其他同学交流良好的学习习惯。
根据“交流平台”的提示,回顾六年中总结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概括总结能
力。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相互交流各自有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取长补短。
三 书写提示
1.教师课件出示赵孟
的书法作品。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其书法作品的特点。 3.师生共同读课本上的评价。
4.学生创作自己的书法作品,写一首自己积累的古诗。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草稿纸上先练写几遍,然后在宣纸上书写。
通过书法作品的图片欣赏,既可以让学生学到书法创作的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举两得。
四 复习巩固,布置作业
总结其他同学的良好习惯,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加以运用。
同学们,良好的习惯是最好的老师,无论是学习习惯还是书写习惯,都将使我们终身受益, 老师希望大家都能养成良好的习惯,让自己迈上人生更高的台阶。
1.借助文言文里学过的字的意思来推想词语的意思。 2.能体会引用的好处,并在习作中尝试运用。
一 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语文园地”,不仅交流探讨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欣赏了优秀的楷书作品,谁能来说一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体会?
2.师: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语文园地”,完成“词句段运用”部分的学习。
总结上节课的内容并谈体会,激发学生谈话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 词句段运用
(一)教学第一题。
1.教师课件出示下面的词语。
词语:走马观花 自愧弗如 声泪俱下 不以为然 过犹不及 赴汤蹈火 ...... 2.你在哪几篇学过的文言文中见过这些加点字,它们在原文中是什么意思? 预设: 走:跑,疾行。 弗:不。 俱:一起。 然:对的。 及:够,做得到。 汤:热水。
3.你能借助文言文里学过的生字,推想下面词语的意思吗?
(1)学生阅读教材第93页下面词语及其右侧“泡泡框”中的自学提示,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2)教师总结: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汤”有“热水”的意思,所以“赴汤蹈火”的意思是跳进滚水,踩着烈火,比喻不避艰险,奋不顾身。
4.你能按这个方法继续推想其他词语的意思吗?
5.集体交流,班内汇报。 教师相机出示课件。
(1)走马观花:“走”有“跑”的意思。“走马”就是“骑着马跑”。所以意思是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形容粗略地观察事物。 (2)自愧弗如:“弗”表否定,相当于“不”的意思。意思是自感不如别人而内心惭愧。 (3)声泪俱下:“俱”有“全,都”的意思,词语的意思是边诉说边哭泣,形容极其悲恸。 (4)不以为然:“然”有“对,正确”的意思。词语的意思是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 (5)过犹不及:“及”有“达到”的意思。“过”有“过分”的意思。意思是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6)赴汤蹈火:“汤”有“滚水”的意思。意思是跳进滚水,踏着烈火,比喻不避艰险,奋不顾身。 6.方法小结:看来,借助文言文里学过的生字,可以更准确地帮助我们理解成语。同学们不妨在以后的学习中多加以运用。
(二)教学第二题。
1.指名读教材中的句子,说一说它们有什么特点?(都引用了名人名言。) 2.请学生分别联系课文内容,谈谈引用的好处。
(1)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
这句话出自《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文中引用这句话,是为了说明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能使“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一观点更有说服力。
(2)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句子出自《为人民服务》。文中引用这句话主要是用来说明死的意义大不相同。同样是死,为人民而死是光荣伟大的,鼓励人们为人民的利益奋斗终身。
3.你还知道哪些名人名言?说一说这些名人名言可以用在哪些作文中?
采用从“扶”到“放”的方法,先引导学生习得方法,再放手让学生小组讨论,集体交流,学以致用。
三 复习巩固,布置作业
写一段关于热爱学习的文字,并引用自己积累的关于读书的名言。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词句段运用”,学习了用文言文里字的意思推想词语的意思;还懂得了引用名人名言的好处以及如何引用名人名言。 可以说同学们的收获是非常丰富的,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语文园地”,相信同学们也一定会收获很多新的知识。
1.理解关于发展和创新的名言的意思。 2.朗读并背诵关于发展和创新的名言。
一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在六年的语文学习中,你们一定积累了很多名言警句,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
2.师:一些名言警句出自古训,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结晶,承载着丰富和厚重的人文内涵,极具文化价值,值得积累。这节课,我们就来积累一组古训中的名言警句。
学生背完名言警句之后,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关于哪方面的。
学生交流六年中积累的名言警句,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 日积月累
1.教师课件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名言警句,学生自由朗读。
有的句子比较拗口,学生可以多读几遍。
“日积月累”的句子: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淮南子》 2.教师范读正音。
学生自由读时可采用小组互读和同桌互读的方式纠正读音。
3.学生自由读。 4.教师领读。
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对这四句名言的理解。
教师还可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情况说说与句子主题相对应的现象或事例。
6.教师讲解。
对名言的理解: (1)“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句话出自《周易·系辞下》,意思是穷极则变化,变化则通达,能通达,则能恒久。指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要发生变化,才会使事物的发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不断地发展。道行不通时选择变,变了之后就会豁然开通,行得通则可以长久。 (2)“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句话出自中国儒家经典《礼记·大学》,该章为《大学》的第三章。意思是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这句话是从勤于省身和动态的角度来强调及时反省和不断革新,加强思想创新的必要性。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句话出自荀子的《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意思是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但比水更冷。荀子用青与蓝、冰与水的关系来比喻学生如果能用功研究学问,坚持不懈地努力,就可以比他的老师更有成就,也比喻人经过学习或教育之后可以得到提高。 (4)“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出自《淮南子·汜论训》。意思是如果对民众有利,就不必非要效法古制;如果适合实际情况,就不必一定要遵循旧法。 7.再来读一读这些名言,相互交流,看谁读得最好。 8.自己练习背一背,再抄写一遍,积累下来。
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理解句子的意思,教师再进行总结,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日
积月累”的成效更加鲜明。
三 复习巩固,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本课学习的名言。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积累了关于发展和创新的名言, 从这些名言中我们懂得了发展和创新的重要性,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都能积极进取,勇于探索和创新。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 良好的学习习惯 词句段运用 推想词意,引用
书写提示 赵孟 《三门记》
日积月累 发展 创新
本次语文园地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语文学习园地。在“交流平台”部分,课本重点呈现了小学阶段养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从自己平常的学习经验出发,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然后再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想一想你平时还养成了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词句段运用”的教学,我先引导学生自主感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然后再进行指导讲解,最后让学生进行练习,这样学生才能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切实感受到运用这些方式方法的好处。“日积月累”的教学,我让学生先熟读感知名言,然后再通过小组交流理解的意思,最后再引导学生交流引用名言的注意事项。整节课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不仅积累了知识,而且学到了学习方法,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要求。
“日积月累”中名言的大意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出自《周易·系辞下》)“变”和“通”二字合起来,即为“变通”。“变通”一词,目前仍然极具通用性。这句话告诉人们遇事不必死钻牛角尖,而应该懂得通融、屈伸。变通而图存是从古至今的中国智慧。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出自《礼记·大学》)这句话是从动态角度来强调不断革新,以及由此引申而来的精神上的洗礼、品德上的修炼。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出自《荀子·劝学》)原句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青,指靛青,即靛蓝。蓝,指蓝草,是可以用于制作靛蓝染料的多种植物的统称。荀子用青与蓝、冰与水的关系来比喻学生如果能用功研究学问,坚持不懈地努力,就可以比他的老师更有成就。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出自《淮南子·汜论训》)大意是:只要对人民有好处,就不必一定要效法古人的制度;只要有助于事情的成功,就不必沿袭旧有的规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