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背影 教学设计

2023-08-10 来源:客趣旅游网
细 微 深 处 见 父 爱

——《背影》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背影》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这一单元五篇课文都是以爱为主题的叙事性散文。本单元阅读教学,要求感受课文所表现的形形色色的“爱”,从而陶冶自己美的情操,要求熟读课文,从中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初步感受作品的语言风格。这篇文质优美的散文突出地刻画父亲的“背影”,着力表现父亲的爱。在祸不单行、阴云笼罩、哀愁焦虑的日子,父爱显得异乎寻常地感人。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把理解“背影”,感悟父爱作为教学重点。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七年级记叙性散文阅读训练中已经初步学会了散文阅读的基本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理解文本的能力。但在情感方面,由于现在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对于亲情的感悟比较淡漠。因此对文中父子深情难以体会。因此在设计教案时要把这作为难点来突破。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读懂“背影”。 2、品味课文朴素的语言,读懂“父爱”

3、感受课文所表现的博大的父爱,读懂“作者”,从而促使自己去感悟亲情。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读,读懂背影,读懂父爱。

教学难点:读懂作者,感同身受

教学方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

1 / 8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收集有关朱自清的简介,预习课文,掌握生字词。 2、教师制作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唱出了天下所有父母的心声,唱哭了无数儿女,更让我们从父亲的镜头下感受到了它对女儿真挚的爱。今天,让我们随着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去品读另一位父亲背影后的父爱!(多媒体播放《时间都去哪儿了》)

2、检测预习。 ① 检测生字词。

交卸(xiè) 奔丧(sāng ) 踌躇( chóu chú) 蹒 跚(pánshān ) 颓唐( tuí ) 举箸 ( zhù) 簌簌 (sù sù )

(多媒体展示)

②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 学者。 名篇有《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 《背影》是记实散文,写于1925年。作者曾说:“我写《背影》, 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述的那一回,想起来跟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只是写实,……” (多媒体展示)

3、出示目标。(多媒体展示)

(设计意图: 此环节的设计通过熟悉的感人的音乐唤醒对亲情的回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读懂背影

1、听读孙道临朗读的《背影》并思考:这是一个 背影,用一个词来概括。

2、浏览课文,圈点勾画文中写了几次背影,分别是在什么情况

2 / 8

下写得?重点写得是哪次?

3、合作探究,读懂背影。

①指明朗读第六段,思考:这段文字最感动你的细节在哪里?为什么?

②小组合作交流并展示。(品读动词的表达效果,品读父亲的外貌描写„„)

③有感情地齐读课文第六段。

明确:肥胖的背影,笨拙的背影,不雅观的背影,可伶的背影……父亲越来越感觉不到自己的费劲、笨拙,越是忘了自己的不雅姿态,就越是流露出她的心里只有儿子没有自己。透过背影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父爱。

(设计意图:这篇课文为我们塑造了一个非常出色的情感的直觉造型——背影。余秋雨先生说过:“文章中的最佳段落是某个场景。”这个场景描写切切实实,可触可摸,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背影》中那个捧了一袋橘子爬月台的老态龙钟的父亲营造了一个令人心酸的送别仪式。父亲对朱自清的情感,朱自清对父亲的情感都浓缩在这个特写镜头之中。通过这一板块的学习,学生能通过直觉感受浓浓的父爱。)

三、读懂父爱

作者除了透过背影突出表现父爱,你认为文中还有哪些细节描写也能让我们感受到父爱的深沉与伟大,请选读课文合作、探究,交流、讨论:

预设:

1 爱是“踌躇”。

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 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 2 爱是“叮嘱”

文章中有三个地方分别用了“嘱咐”“嘱”“嘱托”三个同义词,找出来品味其中的意味。

他再三叮嘱茶房,甚是仔细。

3 / 8

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 又嘱托我茶房好好照应我。 3 爱是朴实的语言。

父亲在送儿子上车的过程中说了几句话,找出来读一读,补写完父亲未说完的话。可以加在句子的前面,中间或最后,然后看着他的话里藏了什么情感。

示例: 我不要紧,他们去不好!我去送你才放心!

父亲当时急于谋事,在生存的巨大压力之下,忧心如焚,但是儿子在他心目中高于一切,惟恐儿子路上有什么闪失,所以最后决定还是由自己亲自送。

怕你口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照看行李,不要走动,我不想你劳累。

父亲已经把儿子送上车,已经关照得无微不至,儿子也劝父亲可以走了,而父亲还没有尽够心意,看见站台上有卖橘子的,便要去给儿子买橘子。过铁道不容易,父亲也看在眼里,自己费点事,能让儿子受用,他是心甘情愿的。他还生怕儿子跟着出来忘了行李。父亲的关怀真是无微不至。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报个平安。

惦念路途平安,要等到儿子回到北京来信报平安,才能放心。 你进去吧,里边没人,小心行李,一路平安。

走了几步就回头,可见心里还是惦记着儿子,依依不舍。又想到儿子所带的行李,叫儿子小心,什么都为儿子着想。 (多媒体展示)

4 爱是“惦记”

(引导学生品味“踌躇”“叮嘱”“惦记”的含义及情感)(多媒体展示)

(设计意图:父爱的文中的体现不仅仅在“背影”之上,更体现在细节之中:“踌躇”“叮嘱”“惦记”以及文中父亲的四句话的品读,让学生感受到父爱的深沉。)

四 、 读懂作者

这就是爱,细微深处见父爱,爱是踌躇,爱是叮嘱,爱是蹒跚的

4 / 8

背影,爱是朴素的语言,爱是惦记。这份沉甸甸的爱,文中的“我”读懂了吗?

1、跳读课文,找出文中作者对父亲情感发生变化的句子,体会作者情感变化。

①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她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看不起)

②我心里暗笑他的迂……那时是太聪明了。(嘲笑) ③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感动) ④到这边时,我赶紧搀他。(行动)

⑤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也找不着了……我的眼泪又来了。(感动)

⑥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遗憾,思念) (多媒体展示)

2 文中的“我”只说了一句“爸爸,我走了”。我想他一定有很多话想对父亲说。假如你是文中的“我”,你会怎么说呢?请用第一人称写出儿子想对爸爸未说出的话。

(设计意图:作者的情感变化贯穿全文,在品读作者的感情之中去体会父爱子,子爱父的父子深情!让学生在换位思考中去真正领悟父爱,读懂作者,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有推进作用。)

五 读出自我。

同学们,作者读懂了父亲,所以才有了感人至深的《背影》这篇课文。下面是一位老师读这篇课文后写的一首小诗。

父亲的爱是那句“天无绝人之路” 劝儿子不难过

自己却把沉沉的难过扛起来 父亲的爱是那再三再三的叮嘱 唠叨一千遍一万遍 还是不放心

父亲的爱是那件黑布的大马褂和深青布面袍 不帅 不酷

5 / 8

却模糊了我的双眼 父亲的爱是那蹒跚的背影 虽笨拙 却让我永难忘 因为这就是爱

(多媒体展示,配乐《父亲》)

让我们也试着去读一读自己的父亲吧!请同学们课后以 “爸爸,我读懂了你” 为题,写一首小诗。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从文本走向生活,让学生在感悟中去领悟自己的父亲,去品读自己的父亲,去关爱自己的父亲,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有促进作用。)

板书设计:

背 影 朱自清

踌 朴实 躇 蹒 的 语 言 跚 爱 的 叮 背 惦 嘱 影 记

【教学评价】

6 / 8

本节课中我运用“板块式”教学来实现这一节课的教学突破。余映潮老师讲:“板块式思路所表现出来的外部特征是教学结构清晰,所表现出来的内部特征是教学内容优化。对于传统的教学结构而言,它是一种创新与挑战。” 第一个板块“读懂背影”。第二个板块“读懂父爱”。第三个板块“读懂作者”。这样的设计符合了学生的认知和理解,可以避免教学过程的盲目无序,课堂上的铺路架桥,启发诱导,点评激励,甚至讲授,完全服务于教学的需要。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听说读写思,“活动充分”,兴味盎然。

【教学反思】

《背影》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精读课文。这篇文质优美的散文突出地刻画父亲的“背影”,着力表现父亲的爱。在祸不单行、阴云笼罩、哀愁焦虑的日子,父爱显得异乎寻常地感人。因此在教学设计我把理解“背影”,感悟父爱作为教学重点。

八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七年级记叙性散文阅读训练中已经初步学会了散文阅读的基本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理解文本的能力。但在情感方面,由于现在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对于亲情的感悟比较淡漠。因此对文中父子深情难以体会。因此在设计教案时要把这作为难点来突破。

对于以上教学重难点,我运用“板块式”教学来实现这一节课的教学突破。 第一个板块“读懂背影”。这篇课文为我们塑造了一个非常出色的情感的直觉造型——背影。余秋雨先生说过:“文章中的最佳段落是某个场景。”这个场景描写切切实实,可触可摸,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背影》中那个捧了一袋橘子爬月台的老态龙钟的父亲营造了一个令人心酸的送别仪式。父亲对朱自清的情感,朱自清对父亲的情感都浓缩在这个特写镜头之中。通过这一板块的学习,学生能通过直觉感受浓浓的父爱。

第二个板块“读懂父爱”。细节品读到位。父爱的文中的体现不仅仅在“背影”之上,更体现在细节之中:“踌躇”“叮嘱”“惦记”以及文中父亲的四句话的品读,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父爱的深沉和博大。

第三个板块“读懂作者”。透过背影能看懂父爱,那么对于这份父爱我的回应是什么。作者的情感变化贯穿全文,在品读作者的感情之中去体会父爱子,子爱父的父子深情!让学生在感悟中去领悟自己的父亲,去品读自己的父亲,去关爱自己的父亲,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有促进作用。

7 / 8

情感理解的层递性。通过“读懂背影——读懂父爱——读懂作者”,层层递进,一步步直入文章的最深处。在反复的听读、朗读、品读课文中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情感得到升华,彰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板块式的教学设计,图画式的板书,来彰显父爱的伟大,让学生驻足在这蹒跚的背影中感受到文章的深情。

8 /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