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如何构建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困难模式
语音困难层次模式
本族语(英语) 第二语言(汉语)
第一级 替代 母语=目标语,直接转换,进行迁移。第二语言学习者用母语中最接近的音L1来替代目的语L2的音。没有区别,学习无困难。如:用英语中的Cats的[ts]的发音来替代汉语中c的发音
第二级 语音加工 使用英语中的音位变体替代汉语中某些难发的音。尤其是汉语有送气音与不送气之分,英语没有。如:汉语 爸爸ba[pa]不送气 怕怕p[p’a]送气
第三级 差异不足 英语中有,而汉语中没有。
第四级 超差异 英语中没有而汉语中有。
第五级 再解释 英语有汉语也有,但特征存在差异
第六级 音位干扰 汉语音节结构特点遵从英语音节结构特点
第七级 音韵干扰
第八级 语内干扰
第九级 文化迁移
(量太大,构建不下去了,麻烦老师指条明路,谢谢老师)
教师点评:
二.怎样合理的运用归纳教学法
现如今第二语言教学方法的研究已经完成了由研究教师怎么教到研究学生怎么学的重大转变,特别是在当代的第二语言教学中,更加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为教学理念,真正要做到教学相长。既不要像语法翻译法那样,过分依赖于老师的讲解于引导,也不要像默教法,自然法那样太忽视老师的指导作用。一种合理的教学方法一定要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方面有利于教师教学经验的系统增长,令一方面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开发。
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智在用法。”如何合理的运用归纳教学法显得尤为重要。事实上,归纳的能力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从呱呱坠地到开始认识这个陌生的世界的过程中,总是不停地通过自己的积累,从认识自己的爸爸,妈妈开始,认识所有亲人,直到认识这个世界。在教学过程中,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解释一些抽象的概念,例如一些抽象的语法规则等,在这个思考的过程中,发挥的学生的主动性,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归纳出来的规则,必定会加深记忆。
归纳教学法的理论依据:第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继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之后兴起的一种新思潮。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每个人的经验世界是用我们自己的头脑创建的,由于我们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于是我们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便也迥异。[2]所以,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另外,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就第二语言教学而言,语法教学必然是一大难题,而传统的语法讲解偏重用演绎法,如语法翻译法,教师将大量的语法知识灌输给学生,导致学生最后只能记住一些死的,条条框框的语法规则,无法灵活运用,不能很好地进行交际。而具备语法能力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交际能力服务的。
具体归纳法的运用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不同的教学任务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以对外汉语教学中简单的的句法结构教学为例。
一是新课的教学。采用 “观察—发现—归纳—运用”的模式。
如,汉语中最基本的语法结构“主+谓+宾”。一般来讲,语法知识的讲解都是位于课文之后的,而课文中往往会有意识地,反复地呈现出这种句法结构,学生通过观察,必定也会发现其中的规律。如:我吃饭。我踢球。我弹琴……这样的结构在文中不断出现,学生会慢慢归纳出,主语需要是动作的发出者,谓语需要是动作,往往用动词充当,宾语就是动作的支配对象。掌握这一规律后,学生便能够造出类似结构的句子。如:我做饭,我喜欢旅游等等。
二.复习课的教学。采用“呈现—比较—归纳—运用”复习模式。如,汉语中的各种时态学习,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归纳进行专项梳理,从而加以巩固和运用。我们可以先将准备好的例句集中呈现。“我正在吃饭。我吃过饭了。我要去吃饭。我正在踢球。我踢过球了。我要去踢球……”然后学生需对这些句子进行比较,进而概括出各种时态的构成规则。随后,在教师的监督下学生利用各种时态写出句子或语篇。最终让学生对整个时态的全貌有所了解,进而达到能正确运用时态的目的。
总之,在不同阶段,不同教学任务的情况下,要选择适合自己教学内容的教学模式,
教师合理运用归纳法进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从感性中获得理性认识,从而理解掌握语法规则,达到能够顺利交际的效果,达到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学习目的。
教师点评:
二. 如何从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中吸取营养来构建第二语言教学法体系?
答:“教学法“的探索一直是第二语言教学理论研究的重点。从第一代应用语言学研究重点为“教师怎么教”到第二代应用语言学的研究重点为“学生怎么学”,期间涌现了众多的教学法流派,大致可以分为以语法翻译法为代表的传统派和以直接法,听说法为代表的改革派。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教学方法可以达到百病皆治的效果,所以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博采各家之长,来构建一个合理的第二语言教学法体系。
第一, 明确各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及其影响因素。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理论的确立依赖于实践,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的理论基础颇丰,从最初以心理学,语言学为基础的语法翻译法,直接法等,到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阅读法,再到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的认知法和以功能语言学为基础的功能法,第二语言教学横跨多门学科。具体的第二语言教学法体系的构建不应该以追求宏观的理论基础为主,应该重视学科理论框架的内部结构。
第二, 重视教学实践的作用,不要照搬硬搬现成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不应该是一套机械的操作工具,更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不要被方法蒙蔽了本质,对于具体教学具体分析。教学方法的研究成果有时并不能符合现代特征,所以,需要教师们在构建第二外语教学体系时要结合时代特征。
总之,第二语言教学的具体方法需要根据自身的语言特点,语言本质来确定,但他们的共性都是为功能服务,培养好语言能力就是为了具备更好的交际能力。
我的感受:写了半天不知道写的是啥,很迷茫,很乱,望老师指点迷津。老师,这个问题和如何构建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体系一样吗?不一样的话,这个题该怎么答?
教师点评:
三. 如何从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中吸取营养来构建对外汉语教学法体系?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是整个第二语言教学的一部分,第二语言的共同规律同样也适用于汉语教学,但是汉语有自身的特点,所以在引进西方先进的教学理论之后,要根据汉语的本质特点加以修改,寻找汉语自身的教学规律,构建具有汉语特色的对外汉语教学法体系。汉语是世界上唯一的几千年来一直使用表意文字的语言。汉语的特点:(1)语音方面:没有复辅音;元音占优势,音节整齐简洁,有声调。(2)词汇方面:单音节语素多,双音节词占优势;构词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同音语素多。(3)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手段不大用形态,主要用语序和虚词;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基本一致;词类和句法成分关系复杂;量词和语气词十分丰富。
首先,我们需要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的发掘大都基于以拉丁文字母为主的印欧语系,汉语则属于汉藏语系,借助两种语系的语言对比成果,寻找两种语言之间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寻求两种教学法上的共性与个性,对吸收的西方教学法加以改进,从而运用到对外汉语教学中。不仅要认识到西方教学法具有的普遍规律,更应该强调教学法理论和语言本体特征的结合。例如从一些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教学特点上寻找两种教学方法的共同和不同点。对外汉语的教学目的,应该是以功能为主的教学方法,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提高学生们的交际能力。但现实中的对外汉语教学,由于追求口语能力的速成,而忽略了汉语的读写技能,以至于教出大批“外国文盲”。汉字不同于印欧语系的文字会说就会写会认,仅仅会说汉语,并不代表你会写会认汉语,所以,对外汉语的教学相比其他语言又多了一项教学任务。
注意寻求汉语教学与第二语言教学体系中术语的对等性。如一个汉语词汇“方法”在英语中可以对应为methods,means,technique,process等。术语翻译中出现的“一对多”或“多对一”记忆混淆我们对方法的理解。
根据以上规律,我们可以深刻的体会到“共性存在于个性,一般规律归纳于特殊规律”的哲学道理。
我的感受:关于如何吸收营养构建自己的体系,说到底就是要根据汉语的本质特点确定,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如果硬搬这些现成的西方教学方法肯定不行,尤其是汉语的文字部分会被忽略。
教师点评:
四. 如何评价一个体系是合理的?
实用性(略)
明确性(略)
一致性(略)
综合性(略)
有解释力,证实性(略)
简明性(略)
总之,一个好的理论体系应该提供一个概念框架,辨认有关外语教学的所有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给教学实践以有效的指导,并且得到科学研究的支持。
教师点评:
谢谢老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