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庐山博物馆绿地改造设计研究

2020-12-22 来源:客趣旅游网
中国园艺文摘2013年第7期 庐山博物馆绿地改造设计研究 聂建波,聂宏,梁同军,李晓花 (江西省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江西九江552900) 摘要:庐山博物馆绿地改造工程的设计思路是:尊重自然,保留原有的地形;尊重历史,保留原有的大树、树 形完好的植被,保留原有的主干道;并考虑到绿地景观的延续性和延展性,科学合理地增添次级道路和休闲设备, 使新、旧景观融为一体,起到焕然一新的效果。 关键词:风号园林;绿地改造;规划设计 l规划背景 庐山是“世界文化景观”、“世界地质公园”、“国家重点 风景区”所在地,也是中外著名的旅游度假胜地;庐山博 物馆是庐山保护保存历史文物的重要场所,具有丰厚的历 史文化底蕴,为庐山的一块璀璨明珠。在庐山各级领导关 心和大力支持下,庐山博物馆为适应当前形势,提出走可持 续发展之路。绿地改造工程为庐山风景的延续性和延展性打 下坚实的基础,营造生态型的园林景观,提高文化品味。 2规划概况 庐山博物馆位于庐山东谷地段,坐落在芦林湖畔。北倚 公路,东依空军疗养院,西临芦林湖,南接植物园,交通十 分便利。该地地处亚热带东南季风区,雨量充沛,雾多云集, 湿度较大;土壤为山地黄棕壤,湿润肥沃,优越的自然地理 条件,适宜于各类植物生长繁衍。该区域地形平坦,有利于 景观改造。博物馆绿化工程的规划是以建筑为骨架,绿地地 貌为一近似“口”字形地段,绿化总面积为4 714 m 。 3现状分析 庐山博物馆(庐林1号)的建设初衷是为了给来庐山 参加会议的国家领导人提供一个空气清新、环境优雅、清 幽飘逸的工作、生活、休闲场所。为高标准、严要求绿化、 美化庭园环境,并在短时间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1959年, 庐山植物园承担了该地的绿地规划设计及施工工作。总体 来看,该庭园植物物种丰富(且国外树种较多)、布局合理、 生态环境良好,是一座融“生态、观赏、休闲、科普”于一 体的生态园林,其园林布局、造景与庐山植物园园林有极 多相似之处,可谓一脉相承。从某种意义上说,庐山博物 馆与庐山植物园的园林是渊源较深、互为一体、不可分割 的有机整体,具有良好的工作基础。然而,40多年来,由 于博物馆园林景观缺乏科学、系统的养护管理及适时调整, 随着树木生长及自然灾害(如台风、大雪)破坏,其植物配 置、园林景观效果与原有规划设计初衷产生矛盾,最终导 致景观效果极差:小景大树现象突出,景象拥挤、杂乱; 松柏类针叶树种多,花灌木少,园林缺乏层次,色彩不丰 第一作者简介:聂建波(1971一),男,助理工程师;从事园林 环境管理工作。 通讯作者:李晓花,助理研究员。E-mail:lixiaohuaO0@126.com 富,季相变化不多;地被植物未按生态习性布置,长势较 差,且缺乏管理,极为零乱。总体印象是杂乱无章、无时 序及空间的变化。作为历史文物的保存单位、庐山的重要 旅游景区,对其园林进行大幅度调整、充实、提高刻不容缓。 4改造意义 规划发展以博物馆历史文化内涵相适应的“庐山文化旅 游网络”,使该馆成为庐山自然与文化汇集的重要景区,为 庐山历史文化起到宣传和示范作用。通过对其绿化设计与实 施,不仅能提高环境质量,并能使广大游人在欣赏博物馆的 历史文化的同时,领略到庐山旅游区靓丽的风景,从而吸引 更多的国内外游客旅游观光,推动庐山旅游事业的快速发展。 5指导思想及设计原则 5.1 指导思想 博物馆是文物保存保护、科学普及的重要机构,是一 部“神秘的史书”,浓缩了其近几十年的历史文化与辉煌。 景观改造是以博物馆建筑为载体,以悠久的历史、丰厚的 文化底蕴为主题。运用现代造园艺术手法,力创文化品位 高雅,融艺术与历史为一体、寓知识于休闲、娱乐之中; 烘托景区的历史文化氛围,使其意境得到延伸,充分体现 博物馆建筑景观特色,营造出优美的园林景观。 5.2改造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原则,运用众多的造景 元素创造出意境美。改造宗旨:充分体现“清新(空气清新)、 幽静(环境幽静)”的指导思想。规划原则:充分利用该地 的自然地理条件(地形地貌、气候、现有绿化基础等),以 绿色为基调,科学合理地点缀花灌木,营造出色彩丰富的 景观空间。规划构思:尽量扩大绿地空间,利用植物合理 布局,营造半开放半封闭的空间,在视觉上给人以美感, 在空间上有利于游人心身的放松。植物选材与配置:做到 物种丰富、乔灌草有机搭配、疏密相间、高低错落、色相 宜人,营造出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立体园林空间。 线路布置:贯穿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构思,给人以亲近感, 既有灵活性,又有开放性(观赏、行走方便)。规划造景: 与博物馆环境及建筑物布局相协调,做到四季有景、一步 一景、移步景换,既有地方特色,又体现时代风貌,既有 人为景致,更能再现自然,体现人与自然和谐一体,最终 将庐山博物馆打造成一处融“历史、文化、观赏、休闲、科 普”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园林。 -125- CHINESE H0RTICUL_TURE ABSTRACTS 6改造布局 根据博物馆自然地理(地形地貌、气候等)及已有绿化 基础,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总体规划共分为6个景区: 6.4 D段安静区 选用植物为云锦杜鹃、鸡爪槭、紫薇、山茶、紫荆、中 华木槿、小叶女贞、撒金桃叶珊瑚、野生猕猴桃、早熟禾等。 A段大门入IZl景区、B段长思景区、C段繁花似锦景区、D 段安静区、E段假山、水景区、F段安静休闲区。通过园路, 将植物、小品、建筑等连接成一个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 的生态园林整体。 6.5 E段假山、水景区 在自然风光的假山、水景区,水体放养红鲤鱼,在水 景的中央设有几只鹿的雕塑。设计意境源于自然而又高于 自然,是博物馆园林景观的精华所在。选用撒金柏矮灌木 作绿篱,以防止人为破坏,同时,增加景观的整体效果。 6.1 A大门入口景区 位于博物馆北部,地势平坦,距公路很近,是游人入 馆参观的主要出入口,车流和人流量大。为引导游客进入 在建筑墙下用大叶黄杨作绿篱,暖化建筑的外棱角,在撒 金柏边设计线条活泼的模纹作色块,巧用木本花卉丰富景 观,如用映山红、铺地龙柏设在岸边,观看倒影,起到美 不胜收的感觉。 景区观赏,在门口入口的右侧设1个精致的“庐山博物馆” 的标牌。 在植物配置上,科学合理地用乔木、灌木及地被进行 景观营造,形成优美的林冠线和曲折迂回的林缘线。同时, 用花灌木组成线条流畅的色块,形成活泼的模纹图案,既 起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季相效果,又具有极强的园林 6.6 F段安静休闲区 此区为不引人注意的小景区,在原有植物很丰富的条 件下,灵活设计,如平面图蔓延式图案花坛,由内向外形 成高、中、低的立体效果。寓意着庐山博物馆无论是高、 空间。选用植物有:红花橙木球、云锦杜鹃、杜鹃、鸡爪 槭、紫薇、山茶、桂花、紫叶李、紫荆、阔叶十大功劳、 中华木槿、小叶女贞、花叶常春藤、早熟禾、沿阶草及草 本花卉,如一串红、万寿菊等。 中层领导,还是职工,都以“全心全意为游客服务”的宗旨, 把庐山丰富的文化和深厚的历史,宣传给一批又一批游客。 花坛周围设铺装和环形坐凳,通过道路铺装、坐凳和花坛 的设计,整个景观达到和谐统一。 6.2 B段长思区 该区是进入博物馆展览区的必经之地,为一纪念性小 7改造绿化效果 (I)园林绿化达到5项要求:①因地制宜地丰富植物品 种;②具有叶、花、果体现时序感;③绿化植物形态的运 用,如墙面采用垂直绿化,体现立体感;④香化效果突出, 区,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场地。通过管理员播放伟人在庐 山系列会议的历史场景,原有苍天大树日本冷杉、柳杉、 龙柏等寓意着革命烈士虽然离我们而去,他们的革命精神 却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在主干道旁布置2个弧形花坛, 用花色艳丽的万寿菊、一串红等组成色块。因该地原有乔、 灌木植物较为丰富,景观营造重点放在植被上,在茂盛的大 特别是在游人滞留的地带;⑤形成多层次空间效果。(2)营 造出疏密有致、高低错落、季相分明、相映成趣、和谐统 一的景观氛围,为广大游人提供旅游、观光、休闲的绝佳 胜境。(3)绿篱效果独具特色,大叶黄杨、罗汉柏等恰到好 处地遮隐墙面。整个绿化设计朴素大方、层次分明、景色 树底下,为使黄土不露天,选用植物有小叶女贞、海桐、八 角金盘、早熟禾、沿阶草、撒金桃叶珊瑚、白穗花、麦冬等。 深远、林缘线错落有致,富有较强的韵律感和地方特色。 利用植物构成四时演替的时序变化及空间变化,做到“步移 景异、景到随机”的效果。 6.3 C段繁花似锦景区 此区阳光较充足,在山坡脚下,一排柏树形成绿色的 背景。由于原有的土壤十分贫瘠,在此地需要客土,以利 于植物生长。在原有植物的基础上,增添—些花灌木。在 蓝天白云、扁柏为背景的环境下,选用红花槛木球、杜鹃、 8体会 无论是对场地的规划设计,还是对绿地的改造,都要 运用造园的艺术手法,营造出优美的园林景观。规划设计 强调的是全新的园林景观,而绿地改造工程则侧重尊重自 然,保留原有的地形;尊重历史,保留原有的大树、树形 鸡爪槭、紫薇、山茶、桂花、紫叶李、紫荆、阔叶十大功 劳、中华木槿、金心桧、小叶女贞、早熟禾等植物。形成 高低错落、山花烂漫、色相宜人的优美景观效果,体现出 层次感和立体感。 和完好的植被,保留原有的主干道;并考虑到绿地景观的 延续性和延展性,科学合理地增添次级道路和休闲设备, 使新、旧景观融为一体,起到焕然一新的效果。 Green land renovation of Lushan Museum NIE Jian-bo,NIE Hong,LIANG Tong-jun,LI Xiao-hua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sign of the green land renovation project of Lushan Museum.This proposition is researched with some kind of change in the contemporary design,and demonstrates the green land renov ̄ion have a far—reaching impact on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the Lushan scenic spots. Key words:landscape architecture;green land renovation;planning and design -42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