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EZI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
摘要:文化是语言的灵魂,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离开文化,语言教学是空的,是无法长久的。教师在教授英语时,要让学生在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的基础上掌握英语。本文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必要性和意义,提出了文化渗透的途径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英语教学;必要性;文化意识;意义;途径 在2000年频布的《英语》教学大纲(高职高专版)中明确指出:英语教学要使学生了解并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更好地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能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交流合作的需要[1]。而在实际教学中,受教师文化素养、教学设备、考试手段、教学材料、教学课时、学生生源等的影响,大家都特别注重词汇、语音、语法和习语的学习,而忽视英语国家文化学习,从而导致很多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或高分低能,也就是会考试,而不能灵活和得体地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一、文化意识培养在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语言学家认为文化因素始终存在于外语学习背后,学习者的交际能力因文化原因而受到限制。许多英语学习者都有过这样的体验:没有文化背景时,感觉在学冷冰冰的符号或听毫无趣味的声音,很快就失去兴趣;或为了考试,硬着头皮,勤学苦练,最终结累了可观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但阅读原版的英语作品会很吃力,也难以轻松地与西方人交流,有时还会引起对方的误解或不悦。这就是缺乏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而引起的。英语不仅要作为知识来掌握,更要作为一种语言,一种交流工具来使用。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运用英语时,不仅要“合乎语法”(grammaticality),而且要恰当、得体(appropriateness),可以为人接受(acceptability),这就要求教师除了传授正确的语音、语调、语法知识,也不可忽视语言背景,文化的渗透。语言学习的过程,也是了解和掌握所学语言国家文化背知识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结合得越好,学习者的兴趣越高,跨文化的英语交际能力越好。
二、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意义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把文化教学贯穿于外语教学当中便能使整个教学过程
赵春莲
变得丰富多彩,让没有生命的、枯燥的一个个单词和语法变得鲜活起来,从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进一步增强英语语言感受能力。在学Easter这个词时,笔者先放了一小段由美国总统夫妇亲自主持的在白宫举行的Easter活动的视频,再展示耶耶稣受难和复活的画作,由此引出Easter的历史、习俗、时间、寓意、演变等,也扩展和延伸了语言的学习,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2.有利于提升学生良好的交际能力
语言的基本功能是交际。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学过程是要帮助学习者培养良好的的交际能力。语法、语音错误会让人无法准确地表达意思,也就是语不达意,而文化错误往往会让交流者之间产生严重误会,甚至敌意。受条件所制,目前我们的英语教学主要依赖于教师、教室和教材,这样的学习环境可以达到预期的语言知识学习,如积累了大量的词汇,学会准确的语法知识等,但缺乏真实的交际语境。而语境对交际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语境涉及肢体语言、思维习惯、历史习俗等,这也是文化的一部分。如大家都熟悉的一个词fine,表示好的意思。但美国人用词都会夸大一个程度,在有些语境里fine等同于bad,它给人不耐倾,不情愿,很勉强的感觉。如你和一个美国人聊天,彼此很愉快,他友好地提议:Shall we get coffee next Friday?你很乐意,但如不了解美国人的用词习惯而回答Fine,他会认为你怎么突然变脸了。而英国人说话又比较婉转,在交流时要观察肢体语言,前后交流的内容,注意领全。如英国人在与人谈活时说:l am sure it's my fault.他的意思往往是It's your fault.如不理解,听的人会想:Why do they think it's their fault ?以下二张表很能说明文化差异对交际的影响。
表一 表二
学子 2017.0673
XUEZI英语教学
2.阅读经典著作,深入了解外国文化
阅读是语言学习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优秀经典的文学作品,学到地道的英语的同时,还可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鉴赏力,是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的有效途径。英美文学题材多样,涉及地理历史、经济政治、民俗风情、民间传说、名人等各个方面。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教学内容,推荐给学生作为课外阅读,鼓励学生增加课外阅读,使他们更深入地3.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完整发展
在英语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巧妙穿插文化背景内容,能够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接受西方文化和艺术的熏陶,从而真正地去感受文化的美感。教育最大的意义在于唤醒和鼓舞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让他们有所思。单纯的语音、词汇、语法是无法达到目的,只有文化才能完成这个使命。在讲《新技能大学英语》Unit5《Make Every minute count》时,笔者用PPT先播放了几张现任美国第一女儿伊万卡及她和家人的照片,问同学对她的印象,同学都说漂亮、幸运。接着笔者又介绍,除了第一女儿、三个孩子妈妈的身份,她还毕业于名校,曾经是超级模特,现在是设计师,拥有自己名字命名的珠宝、服装公司,是特朗普商业集团的副总裁,刚刚还被聘为白宫的顾问。有同学又说她靠总统爸爸。笔者说,据外媒报道,她是隐身总统,爸爸能获胜,靠的是她。“哇!这样啊!How does she make it?才三十五岁的她怎么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同学们发出惊呼。笔者放了一段伊万卡的访谈,她提到自己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做好时间管理,再者,她相信美国精神,强调个人奋斗,自己的历史自己写。同学们似乎很震撼。
4.有助于提高阅读原版英语材料的理解力
在读原版英语著作时,面对同样的一句话,同样的一篇文章,英美国家的人可能会发出会心一笑,或哈哈大笑,或扼腕长叹,而中国人很可能一头雾水。为什么?由于缺乏文化背景内涵,尽管已积累了大量的词汇和语法知识,掌握了一些阅读技巧,很多学生的理解能力也只是局限在字面上,看不懂文字里的幽默,捕捉不到文字背后的深层含义,容易犯“望文生义”的错误。如:Tom played video games in class yesterday. He played again today. His behavior would try the patience of Job. 如果对英美文化知之甚少,你就难以理解第三句的意思。这里Job是指《圣经》里的一位名叫约伯的圣徒,而不是工作。约伯非常正直,敬畏神,远离邪恶,他的坚强和忍耐常被当作信徒的榜样,所以try the patience of Job是一个典故,可以翻译为让人忍无可忍。此类用词,英语里比比皆是。词汇、语法和文化是阅读的三要素,缺一不可,不重视英美国家的文化学习,英语阅读水平就难以提升。
三、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途径1.教师要更新观念,不断学习
教师作为教学的引领者和实施者,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英语文化素养对教学的成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意识到文化因素在跨文化英语交际中的重要地位,要转变传统的重语言知识传授而轻文化意识培养的教学模式,把语音、词汇、语法和文化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上。而在英语教学中要传授充分的英语文化信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英语国家文化意识,教师就应当具备深厚的语言文化知识,必须深入细致地学习我国和英语国家文化,做到融会贯通,不断地提高自身文化修养,为改善英语文化教学积极创造条件。此外,文化和艺术在不断更新,因此教师应该多花心思去整理,了解文化差异,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做一个学习型教师。学子 2017.0674
理解英语国家文化。如畅销书《Zero to One》讲的就是美国马云,对青年大学生肯定有吸引力。
3.教学手法多角度、多元化
互联网+的时代为英语教学提供了许多便利,也给英语教学带来挑战,让英语教学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海量的英语学习平台,如各种广播、各种微课、各种直播课和电视节目,让学生可多渠道地获取英语知识,接触地道的英语,不再只是教材、BBC和VOA。因此,教师要顺应新时代的特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先进的教学理念、科学信息、科技手段融入课堂,采用灵活、有趣和多样的教学方式,更多地渗透文化信息。如做课件时,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多增加文化背景知识;在讲新课之前,教师可精心设计预习任务,让学生上网查阅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化背景资料。在《新技能大学英语》里有篇关于志愿者的阅读材料,出现Mother Teresa,但同学对其知之甚少。笔者就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去查这个人物信息。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了解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可以充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此外教师更应该和学生建立更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有利于开展多元化教学。
4.利用英语教材中的文化渗透点
教材是学生的主要学习材料,教师要精心备课,擅于挖掘语言知识中的文化渗透点,建立二者间的联系,通过课堂教学随时给学生提供和补充相关的文化知识。比如,在讲到owl这个词时,可以补充说明这个词可比喻人,在英国文化中比喻机警的人。如果不理解英国文化,按中国文化理解,就以为是邪恶的人。还可结合教材,指导学生通过听英语广播,观看原版英文演讲、电影、访谈、脱口秀等,直观快速有效地理解和领会相关的文化知识。开学第一节课,笔者就组织同学观看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的开学演讲,取得良好的效果。
总之,语言不能独立于文化而存在,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素养,学习者才能深层理解和掌握语言。教师要转变观念,加强英语国家的文化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在重视英语词汇、语音和语法教学的同时,也要重视文化内涵对语言的影响,利用各种条件,使用各种方法,把握文化渗透的时机,加强对学生文化的导入和意识培养,以此提升学生的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邓炎昌. 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8:8
[2]戴文杰. 对中国英语文化教学的反思及建议[D].上海:中国海洋大学, 2004:11
(作者单位:云南省昆明市财经职业学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