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9-2020学年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后限时作业3 蜀相 书愤

2023-07-21 来源:客趣旅游网
课后限时作业(三)

一、基础巩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原北望气如山 .B.塞上长城空自许 .C.两朝开济老臣心 .D.千载谁堪伯仲间 .B 解析 许:称许,称赞。

2.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春色映阶碧草自. 天生丽质难自弃.

频烦天下计三顾.

君臣相顾尽沾衣.

气:气概,气势 许:答应 济:扶助 堪:能够

A.两个“自”相同,两个“顾”也相同。 B.两个“自”相同,两个“顾”不同。 C.两个“自”不同,两个“顾”相同。 D.两个“自”不同,两个“顾”也不同。

B 解析 两个“自”都是“自己”的意思;第一个“顾”是“拜访,探望”的意思,第二个“顾”是“看”的意思。

3.下列句子和“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在艺术手法上不同的一项是( ) A.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C.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 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C 解析 例句与A、B、D项均使用了列锦的修辞手法。列锦,是指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

4.对下列对联颂扬的人物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王业不偏安,两表于今悬日月;臣言当尽瘁,六军长此驻风云 ②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③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A.①诸葛亮

②杜甫 ③范仲淹

B.①岳飞 C.①岳飞 D.①诸葛亮

②李白 ③范仲淹 ②杜甫 ③孟子 ②李白 ③孟子

A 解析 ①“两表”为诸葛亮的《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②“诗中圣哲”即诗圣杜甫。③“万家忧乐”化用了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相》中以幽静的春景衬托出庄严肃穆气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蜀相》中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和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在一起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陆游在《书愤》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顾了自己于严冬、寒秋时节抗敌卫国的峥嵘岁月。

(4)《书愤》中用典明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2)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3)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4)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蜀 相 杜 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以设问引起,开门见山。一个“寻”字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向往之意。

B.颔联由远及近,以草绿莺啼的美景衬托诸葛亮人格的高尚。

C.颈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行事。“天下计”见旷世雄略,“老臣心”显报国忠诚。

D.尾联中“出师”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英雄”指诸葛亮和千古以来为国为民的仁人志士,也包括诗人自己。

B 解析 这两句诗衬托出了祠堂的荒凉冷落,并含有感物思人、追怀先哲的情味。

7.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诗的尾联写“泪满襟”,点染了情感,所以可重点分析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明显有惋惜的情感在里面。再结合作者的生平分析,杜甫素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但一直得不到施展。作者正是借歌颂诸葛亮的丰功伟业来抒发自己不得志的忧愤之情的。

答案 歌颂了诸葛亮的功业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他壮志未酬身先死的惋惜。把诸葛亮、刘备君臣相遇和自己不为时用的境遇相比较,表达了自己的忧愤之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书 愤 陆 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写于作者暮年时,大意是追述诗人早年的抱负,并抒发壮志未酬而产生的失落之感,感情低沉哀怨。

B.诗分两层,前四句写“早岁”,后四句写现在,前后对比,感情强烈。

C.颔联两句追述了宋军两次胜利的战斗,表现了诗人收复中原的志向,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领土,并收复失地。

D.本诗颈联和尾联各用一个典故,贴切而生动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拓展了诗歌的意境,表现了陆游诗善于用典的特点。

A 解析 “感情低沉哀怨”错,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 9.如何理解“书愤”之“愤”?它具体包含了哪些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诗歌的题目,可以包含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歌的题材等诸多信息,它往往交代了诗歌的基本内容。“书愤”中的“书”为“书写”之意,“愤”为“愤慨、愤懑”之意,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和内容就可以知道“愤”字包含的内容及情感。

答案 第一问:“愤”为“愤慨、愤懑”之意。诗人矢志做“塞上长城”,北伐收复中

原,但为投降派所阻,志向始终不能实现。尽管此时诗人已经年逾花甲,罢官退居多时,但一想到未能实现的北伐大计,心中的愤懑就无法遏止。因此,诗人愤而为诗,诗中尽是“愤”。

第二问:既有对投降派的控诉,也饱含了诗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病起书怀(其一)

陆 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注】 ①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陆游被免官后病了二十多天,移居成都城西南的浣花村之时。

1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纱帽宽”,一语双关,既言其病后瘦损,故感帽檐宽松,也暗含被贬官之意。 B.颔联为全篇的主旨,“位卑未敢忘忧国”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表意相近。

C.“事定犹须待阖棺”,诗人对暂时的挫折并不介意,对前途仍充满希望。 D.颈联宕开一笔,写北伐无望,故都难以重返,对国家政局的忧虑和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D 解析 “北伐无望”“失望之情”错,颈联寄托了诗人内心殷切的期望:但愿天地神灵扶持国家,使百姓脱离战火,国家安乐昌盛。

11.诗的尾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作答本题,首先要明确诗句的内容,然后立足全诗分析诗句蕴含的感情。“出师一表”借用了《出师表》的典故,“夜半挑灯更细看”写诗人不顾病体,夜半挑灯,把读过无数遍的《出师表》细看起来。尾联以诗人挑灯夜读《出师表》的形象收束全诗,再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国之情、难伸之志。

答案 尾联写自己深夜难眠,挑灯细细品读诸葛孔明的传世之作《出师表》。借用《出师表》的典故,表达了诗人的忧国之情,同时只能独自一人挑灯细看诸葛亮的传世之作,也暗含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慨叹。

三、语言运用

1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很多人把“意境”和“意象”混为一谈,__①__。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是意象,意象的基本规定是情景交融,所以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__②__。但并不是情景交融的艺术作品就有意境,意境除了有意象一般的规定性外,还有自己特殊的规定性,那就是“境”要突破时间上和空间上有限的“象”,体现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道”。因此,二者相较:__③__,意境的外延要小于意象。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①处,横线前的句子指出很多人的错误观点,横线处就应是对错误看法的纠正,同时具有领起全段的作用,可以填“其实二者并不相同”之类的内容。②处,横线前的“所以”之前提到“意象”和“情景交融”,“所以”之后只提到“都要创造意象”,为与之对应,应填“都要做到情景交融”之类的内容。③处是对前文的小结,后有“意境的外延要小于意象”,应填“意境的内涵要大于意象”之类的内容。

答案 (示例)①其实二者并不相同 ②都要做到情景交融 ③意境的内涵要大于意象

13.根据图表,将语段内容补充完整(表述中不能出现数字,每个空格不超过30个字)。

上海交通大学钟教授的研究团队一直在做“关注环保度与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的关系”的课题。最近,他们公布了最新调查发现:“调查前,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此次调查后却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①处的内容是对图1内容的概括,图1中展示的是调查前的预估,经济落后地区对环保的关注度比经济发达地区要高很多,也就是“经济落后地区会更关注环保”。②处的内容是对图2内容的概括,从图2中可以看出,调查后的数据显示,两地区对环保的关注度几乎没有差别,关注度同样很高。由此得出的结论就是③处的内容,也就是无论是经济发达还是经济落后的地区都同样高度关注环保。

答案 (示例)①我们预估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会更加关注环保 ②经济落后和发达地区对环保的关注度几乎没有区别 ③公众对环境的关注度与所在地的经济是否发达并没有关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