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专蛊堪嘏 PAcl HY 马氏翘楚马公愚 0李海珉 李海珉 江苏吴江黎里人,笔名李展、南雁、龙石。 柳亚子纪念馆文博副研究员。出版Ⅸ柳亚子 《奇珍 揽胜》《水乡足迹一~缆船石》《古镇黎里》《白蕉 手迹鉴赏》《吴江与南社》等。 马公愚出身于具有200多年历史的书画之家,家学渊源再加 天赋和勤奋,使他成为马氏一门的翘楚,马公愚真篆隶草行各体皆 备,篆刻、绘画和诗文都有相当造诣。在家国动乱,国难当头的岁 月里,他忧国忧民,作为一介书生,淡泊自守,决不与敌伪同流合 污。他的书法艺术,在马氏一族,堪称一座突起的高峰,同时又是 承上启下的桥梁。马公愚终身从事书画艺术,新中国成立后,他历 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中国美术专科学校书法教授、大夏大学中文 系教授、上海美术会理事、中国画会理事、中华艺术教育社常务理 事、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文史馆馆员等职,留下了《书法史》 《书法讲话》等书学专著,及《公愚印谱》和《耕石移杂著》。 马氏翘楚 马公愚(1893年一I969年),名范,初字公禺,后改公愚,浙 江永嘉(今温州)人。马家为永嘉望族,世代以诗书画和古琴、医 药传家,远祖马蔚霞是道光戊子解元,这位解元与他的兄长马香霞 还有孙儿马元熙以书画技艺为人称道。马元熙及儿子马寿洛更是擅 长医道、善弹古琴,至今,马家还留有元熙镌刻的“琴画传家二百 年”和“须知我是爱琴者,一生无日不弹琴”等印章。马寿洛育有 二子,长子马孟容,次子马公愚。 马公愚生于传统文化深厚的家庭,长在注重历史传统的温州, 加上他身体健壮,精力过人,开朗活泼,善于接受新事物,乐于接 纳新思想,因而一生步履从容。在书法艺术方面,孜孜注重于汲 古,广取博收,不滞不泥,融会贯通,酿成一派高雅整饬、雍容大 度的书风。一匹千里宝驹,从温州地界上腾空跃起。 l905年,马公愚在温州府学读书,楷行临池已经初具功力。 0马公愚行书 翰墨遗黔 69 一次。创建该校的经学大师孙诒让亲临训 导,见到马公愚的书法习作,十分赞赏, 对他勉励有加,要他上溯三代,争取从书 法艺术的源头篆籀上多下功夫,成为金石 学家。孙氏寥寥数语,叩击着年仅l2岁的 少年的心,从此,马公愚的目光专注于秦 汉三代的古文字,努力在金石学的道路上 探索、迈进。1909年,他考入浙江高等师 范学堂,拜见了马叙伦、张宗祥等一批成 就卓著又有新思想的老师,年轻的马公愚 眼界渐趋开阔。 马公愚牢记孙诒让的训导,直取石鼓 文、秦代刻石和周代钟鼎等长铭重器《大 孟鼎》和《毛公鼎》。这里引录他临习的 两件石鼓文,前者落款“孟嘉仁兄法家正 之,马公愚时客海上”(红笺),后者落 款“孟嘉学兄大雅属,永嘉马公愚”,阅 读之后,可以感受到一派雄厚静穆之气, 也融汇了权量诏版的泰朝小篆的些许真面 目。还有一件临《颂鼎》的金文(昆仑堂 藏品),此鼎属于西周晚期青铜器,大篆 中最为成熟的作品,是后人临习金文的最 为理想的范本。三件临作,正是马公愚踏 踏实实,循序渐进的足迹,都作于定居上 海前期,估计在1930年至1932年之间,马 氏年且不惑,篆籀诸体那整齐严肃的主导 风格已基本形成。 马公愚的书法,临作占了相当的比 重。本文引录了他一件真书和三件行书。 行书中一件落款“辛未夏6月,马公愚时 客海上”,有明确的年月(1931年),临 张华的那件真书和另外两件行书,感觉也 都在2O世纪3O年代。真书有“张华原志 铭”,经查,原来就是西晋撰写《博物 志》的那个张华,是他为“燕四卅l诸军事 骠骑大将军恒州司空尚书左仆射”所写的 墓志铭。至于“百晦华荫”和“画堂流 采”也都源于汉魏两晋的墓志。 “缪篆屈曲”那一幅,马氏阐述了屈 曲缠绕的缪篆,认为仍可属隶书范畴,同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不尽棺合,这是 马公愚研究文字学的心得。记得邓散木在 《篆刻学》上编第一章“篆书的演变”中 也有类似的观点:“缪篆,所以摹印也, 颜师古日: ‘缪篆谓其文屈曲缠绕,所以 摹印章也。’……篆圆而印方,以圆字入 方印,加以诸字团聚,疏密互异,故稍变 小篆之形体,使之平直方正,变篆之形 马公愚篆书 1I18 ̄tlft 7 71 墨重笔的一字或数字,不仅增强了节奏,而且显现了自然 的对比。字与字之间的行气多有变化,比如第三行末尾的 “悟”“然”“後”三字,第一行的“未”“得”二字, 连绵通贯,映带牵丝;“草”“年”“簟”“耳”的竖式 之笔,力求变化;还有两个“得”字,两个“後”字,两 个“之”字,及“道”“遂”的走字底,都不显雷同。整 溽 幅书法,融帖学的飘逸潇洒与碑碣的深厚雄强于一炉,功 夫老到,力度非凡,堪称人书俱老的佳作。 与上述引录文与可谈学草书相仿,在昆仑堂藏有一个 扇面,书写的是唐张彦远《书法要录》引南朝梁袁昂《古 今书评》中的一段话: “羊欣书如大家婢为夫人,虽处其 位,而举止羞涩,终不似真。阮研书如贵胄失品次,丛悴 不复排突英贤。王仪同书如晋安帝,非不处尊位,而都无 神明。” (所书与原旬略有文字出入)这是马公愚与友 人讨论书写弊病的,大意在于指出刻意摹仿,无以增进才 力,所书墨迹终失神韵。 马公愚碑帖相融,恰到好处地处理了动与静、整与散 这两对矛盾。他广博的采撷,犹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从他留下的墨迹看,形体宽博厚 重,运笔活跃,方圆并施,风格古劲苍润,沉着浑朴中又 具参差错落和生动流丽的韵致。 马公愚终生致力于书法的研习和教学,书名墨迹远播 大江南北。他的金石篆刻,功力非凡,直入秦汊之室,仿 汉玉印和秦小篆一路最佳,书画上使用的印章大多自己镌 刻。本文引录的书法上就有好几方,功夫与技艺可见一 斑。另外他的绘画也有榴当技艺,山水、翎毛、虫鱼,件 件皆能,写意花卉近明人笔法,特别擅长画菊,人称“蟹 菊圣手”,诗文也佳。 玉壮 可 上 史鸟 悬童不消说,在书法艺术方面,马公愚是有才气,或者说 是富有天赋的。不过,我们更看到了马公愚的勤奋,数十 年孜孜不倦的勤奋。马公愚终于成为马氏一门的翘楚,中 国的书法大家。 知鳆专务甯 国幸 相传 澹 是迫上淡泊自守 马公愚好古文、古文字和古代文学,早年打下了修 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根基,切不要以为马氏是 个老古董,他的英文水平非常人可比,每天阅读外文书 报,接触到不少外来新思想、新事物。辛亥革命前夕,他 在杭帅『读书,向同盟会威员靠拢,多次为他们秘密散发 传单。他热心教育与文化,l9l2年在家乡温州创办启明中 学,次年改任省立第十中学(温州中学前身)英语教员, 余粤竿专十钤年侮l914年组织东瓯美术会,l919年会同郑振铎、沈卓民等发 起永嘉新学会,并O;tl7:I_I《新学报》。192'2年,到上海寓 居,先后在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专、黄宾虹任校长的中国 艺专任书法教授,后又任大夏大学(华东师大前身)文书 主任兼国文教授。 马公愚性格和蔼,为人宽厚,在大是大非方面,他正 气凛然,富有节操。 抗日战争开始,淞沪沦陷,l941年汪伪政权进入上海 72吉蛊氲佑 船 HY RT 租界,准备接收上海邮政储金汇业局。 当时马公愚正在该局任人寿保险处处 长,听到消息,宁可失业,不当伪宫, 立即辞职。此后,就以鬻书售画为业, 有时到“东南书画社”教教书画,挣点 小钱补贴家用。 抗战期间,日本人多次派员登门封 宫许愿,以要职相邀,马公愚压抑着胸 中的恼怒,推说自己患有严重的心肺疾 病,坚辞不就。后来,日方又请了他的 同事前来游说,马公愚用扎实的楷书书 写了巨幅文天祥的《正气歌》,高挂客 厅正中,但凡说客来到,马目不斜视, 面对《正气歌》,大义凛然地诵读不 止,弄得说客们一个个灰溜溜的无地自 容。 抗日战争胜利后,他有好些学生身 居国民党耍津,有意请马老师出来任 职,但他依然故我。淡洎自守,正如他 在自己画幅上所题的诗句: “淡中别有 昧,清极不知寒。” 本文介绍的马公愚的书法作品,有 好几件是赠予孟嘉的,尤其是那副行 书对联,颇能看出马公愚的忧国忧民之 心。 有必要介绍一下孟嘉其人。孟嘉姓 王,名骐,字孟嘉(j90,5年一j951年), 吴江黎里人。马公愚定居上海之后,出 任大夏大学教职,王孟嘉l923年至l927 年在大夏大学教育系读书,即将毕业时 结识了马公愚老师,此后二人一直相当 投缘。王孟嘉旱在嘉兴秀水中学读书期 间,百米短跑速度跑进了l1秒,多次在 华东地区参赛,稳稳跑进前三名。上世 纪20年代初,他追随同乡前辈柳亚子 创办《新黎里》报,宣传新文化和新思 潮,广泛结交进步的知识分子。王毕业 后,到浙江象山县充任教育局局长,一 年以后,由于不适应宫场应酬,辞职回 黎里,自号“退思居士”。孟嘉喜好书 画,家道殷实,i930年起,他在上海币口 苏州两地都租赁了居室,结识了吴地诸 麂减 砉 免 与 煎擐盏袋 糕忽回与热迫不重与说馔 装履毋I城寒饥 多文艺界名流,与于右任、吴昌硕、吴 湖帆、马君武、楼辛壶、李根源、萧蜕 庵等书画高手时有交往,与马公愚老师 交往更是密切。 据王孟嘉后裔回忆,辛未(I 931 年)年l0月,秋高气爽,正当小阳春。 翰墨遗韵 73 孟嘉会同公愚老师一起到沪西郊外的余山游览。登上海拔98.8米的佘山主 峰,不禁浮想联翩。山上,怪石嶙峋,有的状如猛虎狮子,有的就像飞鸟 虫鱼,还有命名为木鱼石、留云壁、和仙人床的种种奇石。小阳春时节, 登山赏景本是一件乐事,可是面对这良展与美景,却别有一番滋味到心 头。此前2月,东北爆发了“九一八事变”,沈阳被日本关东军占领,随 荠髓.六 置 耩被营垒 寓 中1答 鹈 仓刺朴 即吉林、黑龙江两省沦陷。从上海人称为“世外桃源”的余山回到寓所, 马公愚有感而发,提笔书就了如下对联: 上款:孟嘉仁兄大雅之属。 联语:几多怪石全胜画,无限好山都上心。 落款:马公禺书于海上。下有篆体自文:马公禺印。 “几多怪石全胜画,无限风光都上心”,本是别人的成旬。但是,如 画的江山.引得马氏心潮澎湃,他略加点染,将“风光”改为“好山”, 一词之改,意趣迥异。“风光”,纯粹是欣赏之情;“好山”.大好河 山,透露了无尽的忧思。意昧深长,耐人咀嚼。 趣闻逸事 马公愚寓居沪西东路(今襄阳南路)的颐德坊,来客络绎不绝。他只 在楼下接待,楼上是作书治印之所,贴着“谢绝参观”的字条。原来,楼 上满满档档的环列着大大小小的书橱,塞着种种卷轴缣素,连书橱顶上也 堆得实实足足。处身其间,稍一不慎,磕磕碰碰不算,还会损伤字画。那 巨大的书案上,毛笔、残墨、印章,半成品的书画,凌乱不堪。大凡到得 楼上的宾客,马公愚总是不好意思地致歉: “如此状况,岂能见客,谢绝 参观,并非有所珍秘,盖恐亵慢于客罢了。” 他书写对联条幅,不必烦人帮忙,他用一个夹子,夹着纸幅,夹子上 穿上绳子,贯穿到橱顶上的铜环中,系到书案一侧,挥笔时右手执笔,左 手拉绳.或上或下,得心应手,比旁人帮助方便多了。 记得有人作过一首打油诗: “第一大书家,江山说永嘉。两钟老居 士,五绝旧生涯。动气师娘谑,开心婢女茶。前身陶彭泽,知己是黄 花。”诗句通俗,但必须加上说明。马公愚差不多每晚都失眠,他专门在 枕边安置了两只小钟,左右备一,听着那有节奏的滴嗒声,方能进入梦 乡。马蓄着胡须,疏疏的几茎,与他榴熟的女画家周嫌霞,人称镰师娘, 她多次拿公愚的胡须开玩笑,比比划划的,公愚佯装发怒说:“再这样, 我要动气了!”但辣霞知道老头子脾气,仍旧乱作比方,最后总是嘻嘻哈 哈的作罢。那时,公愚已经50多岁,可是讳言“老”字,大凡别人称他 “老先生”.佣人称他“老爷”,他都会非常不高兴。一天,到一位朋友 家去,那家的侍女捧上香茗说: “少爷,清用茶。”公愚听见,笑逐颜 开,大有时光倒流,重返少年的喜悦。马氏爱菊,常以陶渊明白比,曾自 撰一联,张挂室中:“两钟居士,五柳先生。” 张大干的兄长善哥,为了画虎,特地在苏州网师园豢养了一头老虎, 从乳虎喂起。一直不加锁链。一次马公愚赴姑苏,善于子请他骑到虎背上拍 张照片,说保证安全。怂恿之下,公愚决定一试,刚上去倒还好,拍好后 下虎背,心里直发毛,竟至瑟瑟发抖。不过嘴里依然发着硬话: “我虽 没有降龙,却已实行伏虎。俗语渭骑虎难下,在我来说,是没有这回事 的。” 晚年马公愚身体多病,他的朋友多,学生多,探病的每天不断。为免 费唇舌,他就把自己的病状写成一个手札,印了一大叠,凡是来客各人一 纸,倒也别出心裁。文革开始,马氏的病情日益加重,最后由于心脏病复 发,没能及时抢救,黯然而逝,终年77虚岁。 马公愚仿拟祖父马元熙的“琴画传家二百年”,自刻了“书画传家 。马公愚篆书 '1. I ●t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