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2022-01-14 来源:客趣旅游网
浅谈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广东省中山市民众镇新徽学校

内容提要: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5+2≤0现象、知行脱节现象、信念缺失现象、单亲子女、流动儿童心理行为问题、“迷网族”、“青苹果族”、德育低效等等。分析其原因,找到巧妙地解决德育问题的方法。重点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谈了自己的观点和工作中的具体操作:在具体实施德育工作时要构建目标系统。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注重从基础性、可操作性两个方面论述德育要达到的目标;选择务实、有效的巧妙地德育方法。通过国学育人、学科育人、情感育人、活动育人、集体育人、榜样育人等方面的阐述,使德育工作全面开展,多方渗透;建立管理体制、正确的评价方式、德育实效性的途径。

关键词:德育、实效性、工作、目标、 途径 、 方法

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1、由于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学校德育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工作难度加大了;2、学校自身在德育教育内容的确定和方法的选择、德育途径与手段上、德育管理机制的运行等方面还很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3、家庭教育认识不当、方法不当、管教不当影响;4、社会上大众传媒的误导 、网络的影响、社会消极现象的影响。近年来,针对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我校重视对学生进行国学育人、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把德育工作建设成为实实在在的、可操作的、可以

调控和评估的一项工作,开展了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提高了德育的实效。

一、构建明确具体的德育目标系统

根据集团德育工作目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打好基础为着眼点,把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摆到中心位置上来。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制定方向一致、层次清楚、上下衔接、明确具体的目标系统,并把目标按照层次和序列进行划分,使学校的德育工作依据明确的目标运行。在制定目标时,注重体现以下原则。 1、注重体现基础性

小学阶段是学生行为习惯、道德情操、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要着重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把德育的“内生”和“外化”有机的结合,把目标定位在“社会要求每个合格的公民必须做到的”层面上,这并不是降低德育要求,恰恰是激励学生经过追求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剖析以往养成教育的众多误区:教师将养成教育仅仅看成是对学生进行行为训练,只看到训练之前的学生行为和训练后的学生行为,他们关心的是“外化”部分。更多的是认为养成教育是要求学生怎么说话,怎么做事,只要学生学会“这么说”、“这么做”就行了,至于学生愿不愿意这么说,这么做,在什么时间、地点会这么说、这么做或不会这么说、这么做,说与做的质量高不高、能力强不强,有没有形成习惯则少有人过问。这种不管学生意愿,不解决学生外在行为规范与学生认识差异之间的矛盾,只抓表,不治本,只追求一时一地某一方面达到硬性规定的要求,不考虑科学训练,养成良好习惯的做法,充

其量也只能是一种“道德形式主义”,即使部分学生于外在约束下遵守道德规范,由于没有成为自己真正的内在需要,不是“内生”的,一旦脱离实际,就会离开正确的道德轨道。因此,我们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保证《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落实到位,形成良好的道德心理为目标,从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素质、生活能力及行为习惯几个方面制定适合我校学生的德育目标序列,并力求突出其基础性、层次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采取低起点、小步子,抓早、抓实、抓小的方法,找准突破口,每个时期突出一个重点,逐个突破。

在抓爱国主义教育的养成训练中,我们首先从继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入手,使学生知道在学校、在家里、在社会上的文明礼仪有哪些,具体实施礼仪常规要求,,让学生从爱老师、爱学校、爱父母、爱他人、爱家乡、爱祖国等一步步做起,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2、注重体现可操作性

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走科学化之路,在制定目标时,要注意避免目标过高或过于笼统、求全。要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循序渐进。因此,德育工作必须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学生,手中有方法。”

首先,目标要适度。我们结合集团德育工作目标、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分层次”、“弹性目标”。在具体班级操作时,要求教师既要注意面向全体,共同要求;又不忘对个别学生进行精心

指导,并适时给“差生”“吃小灶”。在制定适度目标时,要注意两点:一是不降低或抬高要求;二是要全面兼顾,防止偏废。

其次,要眼中有学生。就是把学生看成教育的出发点、着眼点和归宿,强调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和个别差异,调动主体积极性,从而促进内化进程,提高内化效果,从而提高教育的实效。

第三,方法要科学。注意形式多样,喜闻乐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针对不同的年级、班级,不同的学生、课型、时间、地点,采取不同的方法。 二、选择务实、有效的德育方法和途径

当前,德育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呆板陈旧。不考虑学生实际,只凭主观愿望,使学生处于“你说我听,你打我通”的被动地位;二是华而不实。采用突击搞活动、办展览、造声势的办法,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收效甚微,改革德育方法必须从摒弃形式主义和成人化入手。在德育工作中,辩证地处理好强化与淡化的关系。一方面强化教师的德育意识、德育内容;另一方面又要求教师要淡化教育的痕迹,淡化教育者的教育形象,让学生感到教育可信、可接受。在选择教育方法时,我们首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扬德育民主,听取学生意见,根据学生的现状选择德育方法,增强学生集体的凝聚力和对德育方法的认同感,充分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其次是坚持正面说理教育,发挥榜样作用。在说理时做到观点鲜明,事实充分,有吸引力、感染力,并允许和提倡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想法和意见,即使是不正确的,要求教师仍采取平等的方式循循善诱,使他们心悦诚

服地接受教育。在榜样的选择上注重选取学生身边的典型,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学起来更容易。第三,在整体性要求指导下,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家庭和社会教育多种途径,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既注意发挥各自独特的功能,又能使其产生互补作用,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运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国学育人

以国学诵读活动为基础,以国学活动为载体,通过国学育人系列活动的开展,进一步传承儒道互补的思想文化,使学生在“爱”、“礼”、“仁”、“孝”、“信”、“智”、“义”、“忠”等方面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使国学诵读与学生养成教育有机结合,突出 “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年养德”的养成教育模式,引领学生在思想、道德、品质等方面发生质的转变。

2、学科育人

作为教育教学的主渠道——课堂,应高奏爱国主义的主旋律,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各门学科中。在制定教学计划的同时制定德育学科分计划。教学教研时,把学和教材结合学生思想实际,渗透德育作为一个重要课题,在评价上,把能否挖掘教材内容的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融于一炉,作为备课、听课、评课的重要内容,以达到在各个学科中实现德育功能目标。在评选表彰优秀教师和绩效考核中,把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作为必要条件。

3、情感育人

在德育实践中,只要重视学生的需要和动机,重视道德观念的内化,就能取得德育的整体效应。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加入学生的情感体验,只有激发学生爱国的情感,才会激发学生的爱国行为。要求师生在交往中,教师要时时处处关怀学生,让学生感受真情,在感受爱中培养爱。在教育中,充分发挥学校现代教育手段的作用。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题材的电视、教育影片,欣赏爱国主义歌曲等。

4、活动育人

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育设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重点开展星级学生评选活动,通过活动育人。成立校园广播站,播送校园新闻,表彰好人好事,充当德育的“喉舌”;设置宣传橱窗,展示学生的文笔和丰采,讴歌时代精神。开展“告别不良行为,争做星级学生”大型系列活动;各班级有计划、有步骤地训练《礼仪常规》等,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习惯。

5、集体育人

构建网络,形成合力,由单渠道平面式教育转化为多渠道立体式教育是我们的目标。通过学校、家庭、社会各种教育力量的有机结合,沟通学校德育、家庭德育和社会德育之间的联系,形成教育合力,充分发挥德育的整体育人作用。由此,我们建立“家长委员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家长会,开办“流动家长学校”,每年的三月、九月,由学校组织教师送教到学生家庭,宣传德育重要意义,取得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在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中受到锻炼,得到提高。

6、榜样育人

由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就是特别希望找到具体的值得尊敬的英雄模范人物,去学习,去模仿,所以榜样的教育意义更大。可以选择革命导师、英雄模范人物、历史上伟大人物、科学家、艺术家以及文艺作品中的典型形象、同学中的好人好事、教师和家长等等为榜样都可以,但是教师要事先有周密计划,使学生明确向榜样人物学习什么,怎样联系自己的实际,应从什么地方学起,怎样逐步深入等。注意决不能仅仅停留在故事情节的介绍上或学生一时的情感冲动上,要具体体现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三、建立规范有序的德育管理体制和有效途径

首先,转变观念,树立素质教育思想,提高对德育意义的认识,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氛围,齐心协力,共同做好德育工作,并定期对德育过程和成果进行检查、考核、评价。在评价时,主要采取:一、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把学生平时表现和实际情况相结合;二、平时评价与期末评价相结合;三、学校评价与学生评价、家庭评价相结合;四、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

其次,明确领导的职责和分工,设置合理的德育机构,把德育工作的成效列入教师考核内容,作为评先进、集团评优、评良重要依据之一。学校政教处,全面负责学校的德育工作,在班主任的选择上,注意选择责任心强,有德育经验的老师,把基层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在教师的评价上,实行德育一票否决权,德育工作不过关的年末不评优、不评先,取消效益奖金。

第三,促进良好的校风建设,优化社会育人环境,针对学校外来工子女多的特点,1、、正确引导,更新家庭教育观念。通过家长会讲座辅导等形式, 对家庭教育进行引导,使学校德育与家庭德育和谐统一。学校德育工作者应该对家长加以引导,让他们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也是家庭的事情,更要让他们认识到家长在子女教育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和肩负的神圣使命。为了更好地引导家长,更新其教育观念,学校应该把指导家庭教育列入学校工作的议事日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家庭教育。2、精诚合作,加强家校有机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相互相成,是搞好家庭教育的重要一环。除了在组织上落实外,还应该把重点放在精诚合作上,让家长参与学校德育教育,促使家长走进学校教育之中,带动家庭教育,以加强学校与家庭教育的合力。3、齐头并进,形成家校教育鼎足之势。针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存在的不合拍现象,学校应该积极开展家校联系、互动活动,建立家校联系册、家校沟通平台,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同步发展。为开发家庭教育的资源,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学校应该将专题讲座与讨论交流相结合,开展家庭教育活动和开展道德教育活动相结合,家教知识传授和典型引路相结合。发展学生素质与提高家长素质相结合,不断提升家长的自身素质和参加教育的自觉性。由于我校不断转变德育观,把德育工作当作一项硬任务来抓,构建了明确具体的德育目标,选择了务实有效的德育方法、途径和建立规范有序的德育管理机制,故而切实提高了德育的实效性。

总之,德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整体工程,单凭学校教育是不够的,还需要家庭,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德育工作关系到青少年的未来,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学校、家庭、社会应予以高度重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