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实验十六(a) 复摆

2020-01-06 来源:客趣旅游网
实验十六(a) 复摆

实验目的

1.研究复摆摆动周期与回转轴到重心距离之间的关系。 2.测量重力加速度。 实验仪器

复摆,光电计时装置,卷尺等。 实验原理

复摆又称为物理摆。如图16a-1表示一个形状不规则的刚体,挂于过O点的水平轴(回转轴)上,若刚体离开竖直方向转过θ角

度后释放,它在重力力矩的作用下将绕回转轴自由摆动,这就是一个复摆。当摆动的角度θ较小时,摆动近似为谐振动。振动周期为

T2Imghh G θ O mg 图16a-1 (16a-1)

式中h为回转轴到重心G的距离;I 为刚体对回转轴O的转动惯量;m为刚体的质量;g是当地的重力加速度。设刚体对过重心G,并且平行于水平的回转轴O的转动惯量为IG,根据平行轴定理得

I=IG+mh2

将此公式代入(16a-1)式,得

T2IGmhmgh2 (16a-2)

由此可见,周期T是重心到回转轴距离h的函数,且当 h→0或h→∞时,T→∞。因此,对下面的情况分别进行讨论:

(1)h 在零和无穷大之间必存在一个使复摆对该轴周期为最小的值,可将此值叫做复摆的回转半径,用r表示。由(16a-2)式和极小值条件dTdh0得

rIGm

代入公式(2-16a-2)又得最小周期为

Tmin22rg (16a-3)

(2)在h = r两边必存在无限对回转轴,使得复摆绕每对回转轴的摆动周期相等。

1

而把这样的一对回转轴称为共轭轴,假设某一对共轭轴分别到重心的距离为h1、h2(h1≠h2),测其对应摆动周期为T1、T2。将此数据分别代入(16a-2)式并利用T1=T2得

IG=mh1h2 (16a-4)

T2h1h2g (16a-5)

2lg把公式(16a-5)与单摆的周期公式T比较可知,复摆绕距的重

刀 刃 心为h1(或其共轭轴h2)的回转轴的摆动周期与所有质量集中于离该轴为h1+h2点的单摆周期相等,故称h1+h2为该轴的等值摆长。可见,实验测出复摆的摆动周期T及该轴的等值摆长h1+h2,由公式(2-16a-5)就可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的值。

本实验所用复摆为一均匀钢板,它上面从中心向两端对称地开一些小

调平 螺 丝 复摆 孔。测量时分别将复摆通过小圆孔悬挂在固定刀刃上,如图16a-2 所示,图16a-2 便可测出复摆绕不同回转摆动的周期以及回转轴到重心的距离,得到一组T1、h1数据,作T~h图,如图16a-3所示,从而直观地反映出复摆摆动周期与回转轴到重心距离的关系。

由于钢板是均匀的,复摆上的小圆孔也是对称的,所以在摆的重心两侧测T随h的变化也是相同的,则实验曲线必为两条。且与垂直重心的直线交于H点。不难看出:AH=HD=h1,BH=HC=h2,即AC=BD=h1+h2为等值摆长。

实验内容

1.用钢卷尺测出从复摆的一端到各个悬挂点的距离d1,d2,…dn(要从一端而不是从两端量起);

2.在复摆两端分别固定一个条形档光片,然后将复摆一端第一个小圆孔挂在固定的水平刀刃上,使其铅直。调节光电计时装置使其符合测周期的要求;

3.测每个悬挂点的周期T1,T2,… Tn 。 数据处理

1.记录数据。并根据数据使用坐标纸,做出T~d曲线。

2.由图解法从图中求出任意三个不同周期所对应的等值摆长,据(16a-5)式求出相应的重力加速度再求出其平均值,并与当地的重力加速度相比较,分析产生误差的

2

A Tmin O 图16a-3 h1 B H 2h 22a h1 C D h T 原因。

思考题

1.什么是回转轴、回转半径、等值摆长?改变悬挂点时,等值摆长将会改变吗?摆动周期会改变吗?

2.公式(16a-2)成立的条件是什么?在实验操作时,怎样才能保证满足这些条件呢?

3.如果所用复摆不是均匀的钢板,重心不在板的几何中心,对实验的结果有无影响?两实验曲线还是否对称?为什么?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