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审美形态中的“丑”

2021-08-16 来源:客趣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审美形态中的“丑”

作者:秦彦静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0年第12期

摘要:本文着重从丑产生的原始时代、古希腊时代和西方现代主义时代三个历史阶段进行研究。从美学史的发展和美学学科的构成来看,丑是一个在当代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审美形态和范畴。同时,也成了当代人类审美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审美;审美实践;审美形态

中图分类号:J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4-0188-01

由于美学的发展,在现行的“美”者来看,“丑”是一种形态;但从“丑”者的角度来看,“美”则又成了另外一种“丑”的形态。丑代表了社会人生的负面价值,是对于美好事物的否定性因素,是与美相比较、相对立而存在的生活样态,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异化、创伤和扭曲。 丑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具体内涵,而我们今天对于丑的理解,也显然是一个丑在社会和历史中不断发展的结果。所以从当代的历史出发,我们研究丑,不得不首先研究丑的形成、发展过程。 一、原始时代

在原始时代,丑以怪诞凶恶的面貌出现,但这种面貌在当时并不认为是丑,而认为是美,或者美丑混杂,美丑不分。原始时代崇拜对象的面具与画脸所体现出来的古代丑,是对恐怖的实体性模仿,在原始艺术中它所再现的对象的意义往往会超出它的物质存在,而与巫术、宗教以及其它的社会力量联系在一起,艺术家企图通过他的象征符号去表现他所要表现的意义。丑本来包容于原始人的宗教活动,表现的内容是对神秘世界的恐惧,产生的基础是主体尚处于蒙昧状态,自我意识没有充分觉醒。只有当人从蒙昧状态觉醒后,主体与客体在观念上逐渐开始分离,丑的真实面目才日益暴露出来。只有当人从完全的宗教意识中逐渐解脱出来以后,人才逐步具有了区别美丑的感觉能力。这种感觉能力形成的标志,就是把原先作为自己崇拜对象的图腾或神像转变成了美的或丑的对象,并进一步在人生实践之中逐渐形成了衡量美丑的标准。 二、古希腊时代

从古希腊到十九世纪,美丑分明,美就是美,丑就是丑。苏格拉底把美丑等同于具有美丑性质的事物、行为、对象的功用和快感,进而说明美丑的产生就在过程之中。他认为美丑不在主体或客体本身,而是把视野投向美丑产生的过程。而我们认为。一旦美丑从物性和主观性中开始分离出来,就意味着美丑在哲学意义上的产生。从希腊的审美实践活动具体的看,虽然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经常和美相提并论,但传统美学思想主流是论述美而不是研究丑而绝非审丑,丑由被抛弃和规避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进而上升为一种审美形态、一个美学的范畴。是与美学自身对于丑的价值逐渐由否定到接纳再到认同结合在一起的。 三、西方现代主义时代

在西方现代主义时代,一方面回到了原始时代,美丑不分;另一方面,又进一步有意识地发现丑,表现丑,把丑当成美,把美当成丑。西方现代派从追求形式美和装饰性开始,走向追求内容和形式丑。一方面是喜爱描绘现实生活中和自然中的丑恶的东西,同时也把现实中美的东西在绘画和雕刻上加以丑化。从审美趣味上看是欣赏丑,以丑为美。他们所表现得内容是非理性的反人性的本能和潜意识。传统美学以为美的他们都弃而不顾。丑在传统美学中只是一种否定的力量,而到二十世纪现代主义的美学中,则丑代替了崇高和滑稽,成为非理性的审美理想的标志。

丑在艺术表现中可以满足人们的特殊审美需要,获得特殊的审美感受。丑具有特殊的审美意义。丑衬托美,从反面烘托和谐美与崇高。丑的形式可以蕴含美的内涵。丑在艺术表现中可以转化为美。适度的丑的形式表现可以生成独特的形式美感效应。生活中的丑经过艺术的表现变成了美。罗丹的《老妓》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老妓的名字叫欧米哀尔,年轻的时候非常美,诗人威龙歌颂她,称之为“美丽的欧米哀尔”。到了罗丹,却将之雕刻成一个年老色衰、干瘪丑陋的“老妓”。而记录罗丹关于艺术的谈话的葛赛尔,看到这个雕像,却禁不住惊呼:“丑的如此精美!”诗人所歌颂的“美丽的欧米哀尔”,变成了丑的“老妓”;而丑陋的“老妓”到了罗丹手上,却又“丑的如此精美”,变成了艺术中的美。当中几个转折,说明了生活丑与艺术美之间的曲折关系。首先,艺术的美不美,不在于生活是丑是美。生活正的美可以成为艺术中的美,生活中的丑也可以成为艺术中的美。其次,生活中的丑成为艺术中的美,不是丑变成了美,而是生活中的丑经过艺术的表现,变的更丑了。

罗森克兰兹认为丑虽然“不在美的范围之内”,“但又始终决定美的相关性,因而也属于美学理论范围之内”。他把丑明确与美对立且并列起来,认为“丑的美学所遵循的方针和美的美学很相似”。他认为艺术创作中虽不可美化丑,然而在表现丑时,又必须使之服从美得一般法则,如对称、和谐、比例和富于个性的表现的力量等法则,以便使之理想化。这样的理想化的结果并不是和缓或盖住它的丑,恰恰相反,而是突出了它富于特征的和本质的轮廓。用“美的一般法则”突出丑的一般特征,这是艺术表现丑的基本原则。

参考文献:

[1]朱光潜.西方美术史[M].太原: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