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幼儿园小班娃娃家活动指导策略

2022-02-25 来源:客趣旅游网


小班娃娃家活动指导策略

一、环境渗透隐性指导。

教师可以将教育意图渗透在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商,让幼儿在与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学会发现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1、创设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

首先,要给幼儿足够的活动空间。足够的空间可以使幼儿在游戏时玩得尽兴,而狭窄的空间会使幼儿产生紧张、压抑的情绪,且容易引起幼儿因相互间的碰撞而产生纠纷。接着,娃娃家的布置要自然、温馨,给幼儿一种真正“家”的感觉。在这样的氛围中,让幼儿自然的摆脱“学生”的角色,融入到爸爸妈妈等家庭角色中去。最后,教师要努力创设一个以幼儿为主的和谐宽松的人际环境,和幼儿一起玩耍、一起欢笑。

2、提供科学、合理的物质材料

游戏材料是幼儿开展游戏的物质条件,也是表现游戏内容的辅助工具,是教师指导游戏的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对材料的提供,将教育意图及教师期望幼儿达到的行为,通过材料来展现给幼儿。

(1)材料来源的多样性。幼儿园应不但购置一些色彩鲜艳、形象逼真的各种各样的材料,而且,还应充分发动幼儿和家长齐动手,利用废旧物品制作一些游戏中所需要的、丰富的、有吸引力的游戏材料。如利用各种纸箱、泡沫等废旧物品,制成家具、家电,及各种生活用品。同时,也可以把暂时没用的废旧物品收集起来,以供游戏中幼儿的需求。这

样准备游戏材料,也成了幼儿参与游戏的第一步,这样不仅能更好地满足幼儿游戏的愿望,而且能提供锻炼幼儿能力的机会,省去了教师花大量时间为幼儿制作精美玩具的不必要劳动。

(2)材料的科学性。娃娃家里的玩具材料要具有科学性,大小比例适当,形象逼真,能够引起幼儿游戏的动机和欲望。不科学的材料,不仅不能促进游戏的发展,反而会阻碍游戏的正常开展。如“娃娃家”做饭用的鱼、虾、菜都是塑料制成的,而且都比锅大,给幼儿在游戏中造成一定困难,有时会把锅压翻了,这样就大大削弱了幼儿游戏的积极性。

(3)材料提供的合理性。游戏材料的提供并非越多越好,材料太多会使幼儿兴奋并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幼儿更倾向于玩独自的或平行的游戏,使同伴交往的机会减少。对材料的提供应有一定的计划、目的。不同的教育目标,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呈现材料。当幼儿出现了寻求新材料的动机时,适时地提供材料有助于满足幼儿继续游戏的愿望。当幼儿出现了新的游戏主题时,恰当地提供材料可以激发幼儿再次游戏的愿望,促进游戏主题的深入;当我们希望幼儿能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尝试解决纠纷时,适当减少材料,能促使幼儿去面对挫折和失败,学会社会交往的技能及控制自我冲动。

二、观察等待合理指导

在幼儿游戏时,为保证幼儿的安全和游戏的顺利开展,教师可适度地介入,但教师的介入以不干扰和打断幼儿的游戏为前提。因此,教师要指导幼儿游戏,首先要观察幼儿,才能在幼儿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适当的协助。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惟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幼儿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幼儿成长的需要。”通过观察,准确地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需要和表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以便采取恰当的措施给幼儿适当的帮助,或向幼儿提出有效

的建议。

三、互动参与多样指导

意大利的瑞吉欧教学思想中有这样一句话:“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并抛还给孩子。”教师要随时注意观察幼儿,及时捕捉幼儿中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再把问题“还给”幼儿,让他们“接过球”,投入新一轮的思考、探索,从而使游戏活动不断深入。教师该以何种方式将幼儿在游戏中的问题加以指导再还给幼儿,与幼儿之间产生不断的互动,促进幼儿的持续发展。教师可以利用“游戏介入法”“材料提供法”“语言指导法”等多种方法灵活地来参与游戏,给予有针对性地指导,以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在上述的给娃娃洗澡的例子中,教师先是采取了“材料提供法”,让幼儿在百宝箱中寻找自己所需的材料。在这个过程中,材料激活了幼儿的思维,不断产生各种想法。后来,由于幼儿最终没有解决问题,这是教师以客人的身份介入游戏,以提问的方式点醒幼儿的回忆,把问题再次抛还给幼儿而不是直接告诉幼儿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灵活的运用各种方法,但切忌以导演的身份控制游戏。这样会剥夺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打断幼儿游戏的思路,造成游戏的停顿。

在整个游戏指导过程中,教师不断的转换角色,以多重身份指导游戏,有利于对游戏的有效指导。当幼儿需要游戏材料时,教师是游戏材料的提供者;当幼儿需要帮助时,教师是游戏的支持者和援助者;当幼儿需要教师一同游戏时,教师是幼儿游戏的伙伴和参与者;当幼儿不需要教师介入时,教师是游戏的观察者;当幼儿在分享游戏经验时,教师是倾听者和发问者。总之,幼儿是游戏的主人,教师通过各种可利用的途径指导游戏的主人进行游戏。

游戏主题(预定):娃娃家

游戏目的:

1、愿意参与角色游戏活动,对游戏活动感兴趣。

2、初步学习扮演家庭成员角色,反映简单的现实生活。

3、初步会遵守简单的游戏规则。

4、学会在游戏中使用礼貌用语。

游戏准备:

(1)物质准备:

娃娃家玩具:娃娃数个,奶瓶数个 用具:毛巾、脸盆、镜子、梳子、枕头、被子、鸡毛掸、抹布、扫把、簸箕等 食品: 水果、蔬菜、鸡蛋、肉、面包、 炊具:锅、碗、碟、勺、铲、煤气灶、汤匙等 家具:桌、椅、床、柜等 电器:电视机、录音机等

(2)知识经验准备:

已认识过炊具、餐具,在早接待,区角活动时玩过“抱娃娃”的游戏 第一次活动指导:

1、布置几家“娃娃家 ”,以娃娃的爸爸妈妈去上班,请小朋友帮忙照顾为题吸引幼儿兴趣.

2、教师提出游戏要求:

① 玩具要轻拿轻放,不随地乱扔。

② 做到不争强玩具。

3、幼儿分组游戏,教师重点观察幼儿是不是都参与游戏了,并以“客人”的角色参与游戏,进行间接指导。

4、以表扬的形式评价幼儿参加游戏的情况。

观察与推进:

本班的娃娃家,整个的环境布置幼儿很喜欢,参与游戏的兴趣也非常的高,由于对角色游戏没有概念,也不理解,游戏的时候只有小部分的幼儿对角色有所了解,游戏后不会将物品归位。

第二次活动指导:

1、出示玩具“今天老师带了几个新朋友,现在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好吗?”引起幼儿游戏的兴趣。

2、教师介绍几种玩具的名称和使用方法。

3、教师提出游戏要求:

① 玩具要轻拿轻放,不随地乱扔。

② 做到不争强玩具。

③ 听到讯号能马上开始收玩具。

4、幼儿分组游戏,教师重点观察幼儿是否有争强玩具的现象,是否能正确地使用玩具。 观察与推进:

通过上次的游戏,部分幼儿已能对角色进行分配(如:爸爸、妈妈、阿姨等),玩具扔满地的现象已好些了,可物品整理归位还不是很好,有待加强。(今天游戏时林睿小朋友提出家里可以有小客人吗?说:小客人不可以乱动别人家的东西。)

第三次活动指导:

1、谈话引入,以“娃娃的肚子饿了,谁能帮他做饭吃啊?”为题,启发幼儿模仿爸爸妈妈做简单的家务, 如洗菜、切菜、煮饭等。

2、教师提出游戏要求:

① 请幼儿正确使用橱具。

② 玩具要轻拿轻放,不随地乱扔。

③ 听到讯号能马上开始收玩具。

3、幼儿分组游戏,师重点观察幼儿模仿动作情况,并以“小帮手”的角色参与游戏进行间接指导。

4、组织幼儿和教师一起收拾玩具,并进行简单的归类。

5、以“玩具笑了”评价游戏情况

观察与推进:

幼儿特别喜欢玩娃娃家,游戏时出现家里有好几个妈妈、好几个爸爸,涵涵、乐乐小朋友能够唯俏唯妙的模仿当妈妈爸爸,并能模仿成人的日常生活,游戏环节比前两次好些了。

第四次活动指导:

1、谈话引入主题:爸爸妈妈带自己去做客的时候应该怎样?别人是怎么招待你的呢?引导幼儿说出简单的礼貌用语,如“您好、请坐“等。

2、教师请几位幼儿共同玩娃娃家给全体小朋友看。

3、分配角色: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来选择角色,教师适当协调。

4、幼儿游戏,教师指导。

a、教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重点知道在游戏中学习使用礼貌用语,并根 据情况及时给予帮助。

b、仔细观察幼儿的表现,增强幼儿的角色意识。

c、注意加强幼儿间的联系,发展交往关系。

5、结束,评价。

阶段小结

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孩子爱模仿的特征,教师提供的外形逼真的娃娃家用具,大部分幼儿能够唯俏唯妙的模仿成人的日常生活,个别幼儿还能在教师的启发下,大胆发挥想象,但有少部分幼儿比较被动的进行游戏,教师会在下一次游戏中特别关注这些孩子,让他们能很好的进行游戏。

第二篇:

娃娃家是小班幼儿非常喜欢玩的区域游戏。游戏中,幼儿喜欢与同伴担任同样的角色,多操作,少交往;部分幼儿已不满足于单纯地摆弄玩具,他们会将生活中的事物在游戏中用简单的语言和动作再现出来;由于交往经验有限,不能在游戏中再现生活中的细节。针对小班初期、中期和末期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在娃娃家有意识地投放不同的材料,创设有利于幼儿表达的游戏情境,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小班初期:娃娃家的客人

为幼儿提供对主题有暗示作用的材料

提供的材料有门铃、猫眼、门上张贴的主题交往画面等,幼儿可以通过与材料的互动,

开展游戏。客人进门前要按门铃,让主人听到;主人开门前要看猫眼,是不是自己认识的人;可以模仿画面学习交往动作和行为。

教师以角色的身份进入游戏情境,与幼儿共同游戏

游戏时,教师边按门铃边说:“我是妈妈的同事,来家里做客。”目的是暗示“妈妈”来开门,小孩不能给不认识的人开门。进门后,教师提出话题:“听说你们家搬新家了,我来你家看看。”目的是请主人向客人一一介绍房间,告诉客人各房间的功用,让幼儿带着参观。客人站了一段时间后,教师再一次提出话题:“哎呀,我有些累了,说了半天都渴了。”目的是引导幼儿礼貌待客。最后,教师看看表准备离开,提问:“时间不早了,我要走了,下次再来。”目的是暗示幼儿用语言主动交往、送客。

因人施教,促进不同幼儿口语的发展

对主动交往的幼儿,教师提出更多话题,给予更多交往机会。可以提问:听说你家搬新家了,谁来带我看看你家都有哪些房间?这是谁的房间?干什么用的?

对能够应答的幼儿,教师要根据提出的每个问题,认真倾听幼儿回答,并根据幼儿的回答给予相关肯定或回应。如,你把桌子放在家里的什么地方?客厅在家里是干什么的地方?你家设计得真好!你说得更好!

对不愿交往和应答的幼儿,教师可采取的做法是请其他幼儿帮助,教师主动引发谈话,给予表扬和肯定。

小班中期:愉快的生日聚会 发动幼儿参与材料收集;给他们提供展现已有生活经

验的机会。

幼儿运用自己收集来的材料,自发地开展给娃娃过生日的游戏活动。他们收集了各种餐具、装扮物,以及过生日用的生日盘、刀、叉子、蜡烛和蛋糕盒等材料,还在餐桌上摆放了各种水果和糕点,给娃娃唱生日歌,喂娃娃吃蛋糕。幼儿通过与材料的互动,运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完成了给娃娃过生日的主题游戏。

引导幼儿参与娃娃家环境的布置,丰富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

教师在娃娃家创设“过生日”主题墙,幼儿可以把自己过生日时的照片带到娃娃家,布置在主题墙上,供幼儿在游戏中谈论、讲述,回忆家人给自己过生日时的经验。幼儿和家长也可以在家共同装饰礼物盒、贺卡,带到幼儿园投放到娃娃家供幼儿游戏,并请幼儿讲述这是什么,为什么要准备这件礼物,你会拿着礼物对小寿星说些什么。也可以请幼儿带一些自己会讲的和过生日有关的故事书,讲给娃娃或同伴听,丰富幼儿关于过生日的生活、游戏、经验。

以过生日为主题,开展主题游戏,拓展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

教师以娃娃的身份告诉幼儿:“今天娃娃过3岁生日,她请了好多小客人一起来庆祝,在娃娃家搞一个生日聚会。欢迎朋友们一起来参加!”孩子们听到提议后非常兴奋。教师提问:“你们去别人家做过客吗?到别人家做客应该怎么说,怎么做呢?”目的是引导幼儿回忆、交流去做客的礼貌用语和适宜行为。当客人进门时教师提问:“到别人家参加生日聚会应该说些什么呢?”目的是引导幼儿使用礼貌用语和祝福语。在进餐和分蛋糕时教师提问:“蛋糕应该怎样分,谁来分呢?”目的是引导幼儿知道,蛋糕、食物应由主人来分,主人要请客人吃饱、吃好。在游戏时教师假装接电话的样子说:“你是某某的妈妈吗,时间不早了要叫

孩子回家呀!好的,他们一会儿就回。”暗示幼儿,客人们该离开了,聚会要结束了。当孩子们纷纷准备离开娃娃家时,教师以娃娃的口吻说:“家里这么乱,谁来帮我收拾呀?”暗示幼儿在离开主人家时,要帮助主人收拾好玩具才是有礼貌的行为。

小班末期:边玩边说快乐多

激发兴趣,感受语言交往中的快乐

为了激发幼儿相互交往的兴趣,教师模拟家庭环境,在娃娃家创设了“娃娃游戏室”,幼儿可以把自己喜欢的玩具带到“娃娃游戏室”。在“游戏室”,幼儿可以教娃娃玩自己喜欢的玩具,也可以和同伴一起交流自己喜欢的玩具的名称、玩法、喜欢的原因等。教师可以有意识地与幼儿围绕玩具进行交谈,可以提问:“你们家你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样的?是谁买的?怎么玩?你为什么喜欢它?”引导幼儿讲述。当幼儿有表达上的困难时,教师可以用问题丰富幼儿的讲述内容,也可以及时为幼儿丰富词汇,引导幼儿用更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娃娃游戏室”玩具的喜爱。

创设情境,主动运用语言交往

小班幼儿在游戏中主动交往行为较少,教师可通过提示,创造机会,让幼儿尝试进行区域间的互动游戏,引导小班幼儿运用语言主动交往。如,教师可通过设置送票的情节,引导娃娃家幼儿了解娃娃家是可以与表演区进行互动游戏的,从而丰富幼儿的游戏内容,为幼儿提供互动的机会。

强化角色,再现生活,引发经验的迁移

对于自己不知道该做什么、该怎样做的幼儿,可以引导幼儿学习抱娃娃的方法。教师提问:“怎么抱,娃娃才会更舒服?”并请幼儿自由抱娃娃,相互交流体会。教师可以小结重点:“娃娃的头应靠在爸爸(或妈妈)的手臂上。爸爸(或妈妈)一只手托着娃娃的头,另一只手托着娃娃的屁股。”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学习给娃娃喂饭的方法。教师可以启发提问:“你小时候,爸爸妈妈是怎样给你喂饭的?”“饭很烫时怎么办,怎么喂宝宝?宝宝饭撒在身上,要怎么做?”幼儿在与教师、同伴的互动交流中,习得经验,感受游戏的快乐。

对于角色意识较差、有时候一个东西可以玩很长时间的幼儿,教师可以多增加一些娃娃供幼儿游戏时使用,然后请幼儿自己进行角色分配。可以请一些小朋友扮演妈妈去抱娃娃、照顾娃娃,另一些小朋友扮演爸爸、哥哥、姐姐等,这样可以帮娃娃煮东西吃,或者帮娃娃洗澡等,增强幼儿角色意识的同时,学习分工合作,增进角色间的相互交流。

对于不会表达、交往的幼儿,教师可以启发引导幼儿结合自身经验,说说自己的爸爸妈妈是怎么照顾自己的,从而引申到幼儿身上,让幼儿讨论:如果自己当娃娃的爸爸妈妈,应该怎么做,怎么说?爸爸可以做什么,妈妈可以做什么?爸爸出门,妈妈和宝宝会对他说什么?妈妈做饭时,会对爸爸和宝宝说什么?你平时在家会和爸爸妈妈聊什么?通过同伴间的交流,使幼儿分享一些交往技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