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4-2015学年广东省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2024-03-16 来源:客趣旅游网
2014-2015学年广东省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3分)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振动发声,若把玻璃钟罩内的空气抽去越多铃声越弱 如图用力吹一根吸管的同时,将管剪短,音调会变化 B. C. 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相同 D. 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 2.(3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市区路段“禁鸣喇叭 B. 广州内环路旁设置的隔声板,并没有减弱路旁低层住户受到的噪声 C.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 D. 我们能区分不同同学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3.(3分)(2007•莆田模拟) A. 音调 4.(3分)下列现象主要是因为光的折射造成的是( A. 小孔成像 B. 人在河边看到岸边柳树的倒影 C. 阳光下树木的影 D. 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中的部分看起来向上弯折 5.(3分)平静的水面上有一座石拱桥,为圆形.当水面上升后,看到 A. 6.(3分)甲、乙两小球的运动被频闪(每隔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五一”联欢会期间,小王在演出前调节了二胡弦的松紧程度.他是在调(B. 响度 露出水面的桥孔看上去是半圆形的,“桥孔”的形状是下列图中的(B. 0.02s )

C. 音色 ) )

C. ) D. 振幅 人们看到如图所示的“桥孔”D. 0.6m的轨迹看,”,主要是防止噪声的产生 连同倒影,发生一次曝光)相机拍下影像,截取两小球运动 A. 甲、乙相比,乙小球更接近匀速直线运动 B. 甲小球的平均速度较快 C. 这段路程,乙小球所用的运动时间是0.08s D. 乙小球的平均速度较快 7.(3分)物理老师在实验室用某种方法在长方形玻璃缸内配制了一些白糖水.两天后,同学们来到实验室上课,一位同学用激光笔从玻璃缸的外侧将光线斜向上射入白糖水,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白糖水中的光路不是直线,而是一条弯曲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对这个现象的猜想不合理的是( A. 这是折射造成的 B. 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传播造成的 C. 白糖水的密度不均匀,越深密度越大造成的 D. 激光笔发出的各种颜色的光发生了色散造成的 8.(3分)小明自制了一个简易投影仪如图所示,在暗室中将印有奥运五环(红、黄、蓝、绿、黑五色环)标志的透明胶片,贴在发白光的手电筒上,并正对着焦距为在墙上得到了一个清晰正立放大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手电筒与凸透镜的距离应小于10cm,且胶片应正立放置 B. 手电筒与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20cm,且胶片应倒立放置 C. 能从不同角度看到墙上五环标志的像,是因为光在墙面上发生的是漫反射 D. 看到奥运标志的像中五环的颜色只有红色 9.(3分)(2009•丰泽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仪器的工作原理与该现象所反映的规律相同的是( A. 放大镜 B. 照相机

CD )

10cm 的凸透镜.调整手电筒、凸透镜、白色墙壁之间的位置, )

”的过程中,小明同学观察到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光学 . 投影仪 . 汽车的后视镜 10.(3分)如图所示是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屏未画出),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倒立的实像.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刻度为0cm处,通过适当移动光屏,( )

A.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 B. 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 可以在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像 C.D. 都不能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11.(3分)(2010•广州)下列现象中属于白光色散的是( ) A. 太阳光经过棱镜后,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 B. 红、绿、蓝三种色条合成电视画面的颜色 C. 红、绿、蓝三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成白光 D. 红、蓝、黄三色颜料按一定比例混合成黑色 12.(3分)下列关于蒸发和沸腾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而沸腾是在一定条件(温度)下发生 B. 蒸发是放热过程,而沸腾是吸热过程 C. 蒸发只在液体表面发生,而沸腾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 D. 蒸发和沸腾都是汽化现象 13.(3分)(2013•扬州)氟利昂是电冰箱中热的搬运工,液态氟利昂进入冰箱冷冻室吸走热量,此时氟利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汽化 B. 液化 14.(3分)现代社会提倡低碳生活,在北方现代建筑外墙里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白天日照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吸热熔化,当夜晚温度降低时,图中能大致表示球内材料的凝固图象的是( ) A. B. 15.(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登月舱从地球到月球质量变小 B. 1kg铁比1kg棉花的质量大 C. 玻璃打碎后,形状发生了变化,但质量不变 D. 一杯水凝固成冰后体积变大,质量也变大 二、填空作图题(共35分) 16.(4分)小黄分别用不同的A、B两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如图所示,用其测量的数值是 _________ cm.

) C. 熔化 球内材料凝固放热,C. D. 凝固 使建筑物内温度变化不大.在D. _________ 尺测量更精确, 17.(4分)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主要是运用了患者病变部分的振动 _________ (选填“具有能量”或“携带信息”)的道理;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含里头的空气)传送到医生的耳朵,这样可以提高声音的 _________ (选填“音调”或“响度”) 18.(4分)如图所示,小东在探究光的色散现象时,看到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 _________ 、紫的色带.小东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思考.

受此启发,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小东想:如果分别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射入,红光、紫光对凸透镜的焦距是否相同呢?

请写出你的推断: _________ 色光对凸透镜的焦距大,你推断的理由是:

_________ . 19.(4分)1962年,美国马萨诸塞工学院把(红宝石激光器)激光射向月球,一束激光从地球开始射向月球上的反射器上,经过 _________ 返回发射器,共花m. 20.(3分)如图所示,这只眼睛存在视力问题.这人的眼睛是的眼镜.这种透镜对光有 _________ 作用.

21.(6分)星期天的上午,家住商业广场楼上的小余同学正在书房里写作业,突然听到广场一片锣鼓喧天,他打开窗户探出头看了一下,原来那里正在举行社区的舞狮大赛.根据这一情况填空:(1)鼓声是由于鼓面 _________ 产生的,通过_________ .

(2)小余能够分清鼓声和锣声的原因是它们的(3)小余看到敲鼓的人敲击的动作和听到的节奏不合拍,原因是(4)看了一会儿后,他想继续写作业,坐下来后觉得锣鼓声有些吵闹,式来减弱噪声. 22.(2分)物体AB放在平面镜前,在图中画出

23.(4分)一束光线AO以与水面成30°过水面后的折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2.6s时间,那么月球该表面到地球的发射点的距离是 _________ 眼.应该配带用

_________ 传播到小余的耳朵里,传播的速度大约是 _________ 不同.

_________ . 决定把窗户关上,AB的像A′B′.

C点是这一束光线经过之处.试在图中画出光线

_________ _________ 透镜做 _________ 方AO经这是通过的角斜射到水面,

24.(2分)(2005•芜湖)室内一盏电灯通过木板隔墙上的两个小洞,透出两条细小光束(如图所示).请根据这两条光束的方向确定室内电灯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

25.(2分)(2005•宜昌)小明同学想将一束与水平面成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度数.

三、实验、探究题(共20分) 26.(9分)研究物质熔化的实验

30°角的太阳光竖直射入深井内,如图所示,请你在图中画

(1)本实验用蜡和海波为熔化物质,实验的目的是为了研究 _________ 物质在熔化过程中,物质的温度随 _________ 趋向是否相近.

(2)小黄在研究海波的熔化过程中,当温度计示数为33℃时开始计时,1分钟时温度计的读数如图1中所示,请将该读数记载表格的空格里.

(3)随后,每相隔一分钟间隔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如表格所示.根据表格的数据,在图2方格纸中描画海波熔化过程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时间/min 33 39 42 45 48 48 48 48 51 55 海波温度/℃ (4)由数据可判断,海波的熔点是 _________ ℃. 27.(5分)下面是八年级学生在课外做“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活动时记录的一些内容:

A.器材:一个能发声的电子铃,一个鞋盒,待比较的材料(衣服、报纸、塑料袋、泡沫塑料及其它材料)、一把长卷尺.

B.步骤:小明先将衣服包好电子铃,放入盒内,让其发声.

再安排一位同学远离盒子直到听不到铃声时为止,用卷尺测出同学到盒子的距离.分别用其实材料完成上述步骤.提问:①小明是通过 _________ 的方法来比较材料隔声性能的. ②小芳认为:比较的时候,远离的方向要相同,因为风向不同会影响声音的传播(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一想,还要保持哪些因素相同呢?写出三个: _________ 、 _________ 、 28.(6分)测量马铃薯的密度.

(1)实验前,小黄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在中央刻度线两边来回摆动,且偏向左侧的角度较大,要使天平平衡,他应将平衡螺母向 _________ 调节;

(2)天平调平后,测量马铃薯质量时,使天平再次平衡时,所用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这块马铃薯的质量为 _________ g;

(3)小黄发现马铃薯太大,不能把它直接放进准备好的量筒中测其体积.他找来一足够大的溢水杯装满水如图乙

所示,并最终测出马铃薯的体积为200cm3

.请你写出测量马铃薯体积的具体操作过程:(4)该马铃薯的密度约为 _________ g/cm3

.请你想 _________ . _________ ;

2014-2015学年广东省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3分)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振动发声,若把玻璃钟罩内的空气抽去越多铃声越弱 如图用力吹一根吸管的同时,将管剪短,音调会变化 B. 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相同 C. D.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 考点: 声音的传播条件. 专题: 声现象. 分析: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能够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是由振动频率决定的; (3)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解答: 解: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弱,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该选项符合题意; B、当用力吹细管时,同时不断的剪短细管,使得细管内的空气柱逐渐变短,振动变快,振动的频率变大,说明了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琴弦的振动频率也不同,发出的声音音调不相同,说明了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与声现象有关的几个基本知识点,难度不大,但要求我们对相关的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能与实例相结合. 2.(3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市区路段“禁鸣喇叭”,主要是防止噪声的产生 广州内环路旁设置的隔声板,并没有减弱路旁低层住户受到的噪声 B.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 C. D.我们能区分不同同学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考点: 防治噪声的途径;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音色. 专题: 声现象. 分析: 解决此题要掌握: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慢; 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防治噪声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 解答: 解:A、“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防止噪声的产生,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广州内环路旁设置的隔声板,可以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物体振动还需要有传播介质我们才能听到声音,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不同人会发出不同音色的声音,因此我们可以根据音色辨别是何人,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 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道声音的音色特征和防治噪声的途径,这类题目是中考声学知识点的重点题目. 3.(3分)(2007•莆田模拟)“五一”联欢会期间,小王在演出前调节了二胡弦的松紧程度.他是在调( ) A.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振幅 考点: 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弦的长短、松紧、粗细都影响弦的振动快慢,影响振动频率,影响音调.解答: 解:(1)弦的松紧程度决定着振动的频率,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因此小王在演出前调节了二胡弦的松紧程度,他是在调音调.(2)用力大小能改变弦偏离原位置的大小,能改变振幅,能改变响度.(3)音色的影响因素是材料和结构,改变松紧时,没有改变弦的材料和结构,没有改变音色.故选A. 点评: 弦乐、管乐、打击乐等等都用到声学的知识,应该明确各种乐器如何发声、如何改变音调、响度的. 4.(3分)下列现象主要是因为光的折射造成的是( A. 小孔成像 B. 人在河边看到岸边柳树的倒影 C. 阳光下树木的影 D. 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中的部分看起来向上弯折 考点: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专题: 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 (1)光沿直线传播的典型事例有日月食、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及影子等;(2)光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比如透镜成像,水变浅了,水中的筷子折断了等;(3)光的反射是指光线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出去的现象,比如平面镜成像.解答: 解:A、小孔成像是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故属于光的反射.故C、影子是由于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水中的筷子弯折是由于光从水中通过空气进入人的眼睛时,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此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体现了生活处处是物理. 5.(3分)平静的水面上有一座石拱桥,为圆形.当水面上升后,看到

) D符合题意. 露出水面的桥孔看上去是半圆形的,”的形状是下列图中的(

A不符合题意. B不符合题意. C不符合题意. 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而形成的虚像,故连同倒影,人们看到如图所示的“桥孔”

“桥孔) A.B. C. D. 考点: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专题: 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 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来分析,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同,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对应点连线与镜面垂直,即像与物是对称的. 解答: 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体是等大的,对称的,当水面上升后,水面以上的桥拱不再是半圆形,所以成的像也不是半圆形,只是半圆的一部分,而且水上和水中的像是关于水面对称,因此,选项B是正确的. 故选B. 点评: 巧妙利用物理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在生活中灵活利用知识,实现生活与理论的结合与统一,充分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 6.(3分)甲、乙两小球的运动被频闪(每隔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甲、乙相比,乙小球更接近匀速直线运动 B. 甲小球的平均速度较快 C. 这段路程,乙小球所用的运动时间是 D. 乙小球的平均速度较快 考点: 速度与物体运动. 专题: 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相等时间内的路程相等,如果物体在相等时间内的路程不相等,则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 频闪照相的时间间隔是0.02s速度大小, 从而判断出哪个物体运动较快.解答: 解:(1)由图示可知,物体甲在相等时间内的路程相等,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在相等时间内的路程不相等,越来越大,则乙做变速运动;故(2)由图示可知,甲的运动时间(3)由图象可知,甲乙的路程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求物体的运动时间、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等问题你,分析清楚图示情景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0.02s发生一次曝光)相机拍下影像,截取两小球运动

0.08s t甲=0.02s×5=0.1ss相同,t甲>t乙,由

0.6m的轨迹看, A错误; t乙=0.02s×3=0.06s,故C错误; v=可知,v甲<v乙,故B错误,D正确. ),由图示照片可以求出物体的运动时间,由平均速度公式可以比较物体的平均,乙的运动时间7.(3分)物理老师在实验室用某种方法在长方形玻璃缸内配制了一些白糖水.两天后,同学们来到实验室上课,一位同学用激光笔从玻璃缸的外侧将光线斜向上射入白糖水,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白糖水中的光路不是直线,而是一条弯曲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对这个现象的猜想不合理的是( )

A.这是折射造成的 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传播造成的 B. 白糖水的密度不均匀,越深密度越大造成的 C. D.激光笔发出的各种颜色的光发生了色散造成的 考点: 光的色散;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密度及其应用.分析: 光只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在不均匀的介质中会发生折射现象;激光不能发生色散.解答: 解:白糖水放置久了后,就变的不均匀了,越深密度越大,光线在里面传播时就会发生折射.故正确,不符合题意;激光笔发出的光是单色光,不能色散,故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以及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是:同种均匀介质. 8.(3分)小明自制了一个简易投影仪如图所示,在暗室中将印有奥运五环(红、黄、蓝、绿、黑五色环)标志的透明胶片,贴在发白光的手电筒上,在墙上得到了一个清晰正立放大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手电筒与凸透镜的距离应小于 B. 手电筒与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 C. 能从不同角度看到墙上五环标志的像,是因为光在墙面上发生的是漫反射 D. 看到奥运标志的像中五环的颜色只有红色 考点: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光的色散.专题: 光的折射、光的色散;透镜及其应用.分析: (1)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当物距应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此时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2)当反射面上凹凸不平时,光在上面会发生漫反射,发生漫反射的物体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到.(3)根据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解答: 解:(1)因为凸透镜的焦距镜前,才能看到正着的像,所以(2)发生漫反射的物体可以从不同角度都能看到,而现在的像能从不同角度看到墙上五环标志的像,故正确. (3)白色墙壁能反射所有色光,因此可以看到五颜六色,故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光的反射现象以及物体的颜色在生活中的应用.要正确解答本题需要掌握: ①熟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 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并正对着焦距为10cm 的凸透镜. 10cm,且胶片应正立放置 20cm,且胶片应倒立放置 f=10cm,当10m<u<20cm,才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并且胶片应倒立在凸透AB错误;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

调整手电筒、凸透镜、 D错误. 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应ABC选项 C 白色墙壁之间的位置,)

用是测焦距;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是投影仪;u=f,不成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是放大镜. ②光的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③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9.(3分)(2009•丰泽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中,小明同学观察到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与该现象所反映的规律相同的是( )

A. 放大镜 B. 照相机 考点: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分析: 根据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后视镜的原理分析.解答: 解:放大镜利用了能成正立放大的像的规律,照相机利用了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像的规律,投影仪利用了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像的规律,后视镜利用了面镜的成正立的像规律,由题意知,像是倒立放大的,故是投影仪的成像原理.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不同的光学仪器的原理不同,要记清. 10.(3分)如图所示是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屏未画出)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倒立的实像.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刻度为移动光屏,( )

A. 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 C. 可以在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像 考点: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 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对应应用如幻灯机.当u=f时,无像.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是平行的,没有会聚点.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答: 解:由题意可知,当物距为30cm时,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所以将蜡烛移到刻度为0cm处时,物距为40cm,即故选B. 点评: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知道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成像. 11.(3分)(2010•广州)下列现象中属于白光色散的是( A. 太阳光经过棱镜后,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 B. 红、绿、蓝三种色条合成电视画面的颜色 C. 红、绿、蓝三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成白光

C. 投影仪 B. 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D. 都不能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u>2f,所以应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 D. 汽车的后视镜 0cm处,通过适当 f=15cm; ,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 D.红、蓝、黄三色颜料按一定比例混合成黑色 考点: 光的色散;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分析: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太阳光是复色光,可被色散为各种颜色的光;红、绿、蓝是光的三基色,红、黄、蓝是颜料的三原色. 解答: 解:A、太阳光是复色光,经过三棱镜后能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故A符合题意. BC、电视机的彩色画面是由红、绿、蓝三色光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得到; 光的三基色:红、绿、蓝三色光可以混合成白光.故B、C不符合题意. D、红、蓝、黄三色是颜料的三原色,其它颜色都是根据这三种颜料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光的色散,以及光的三基色和颜料的三原色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12.(3分)下列关于蒸发和沸腾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而沸腾是在一定条件(温度)下发生 B. 蒸发是放热过程,而沸腾是吸热过程 C. 蒸发只在液体表面发生,而沸腾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 D. 蒸发和沸腾都是汽化现象 考点: 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专题: 应用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 蒸发和沸腾都是汽化现象,都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但蒸发和沸腾是两种不同的汽化现象,可以从发生的部位、温度以及剧烈程度三个方面进行对比.解答: 解:A、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而沸腾是在沸点下进行的,故B、蒸发和沸腾都是汽化现象,都需要吸热,故C、蒸发只在液体表面发生,而沸腾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故D、蒸发和沸腾都是汽化现象,都需要吸收热量,故故选:B. 点评: 该题考查了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汽化现象的不同之处,属于基础知识,要求学生能够辨析. 13.(3分)(2013•扬州)氟利昂是电冰箱中热的搬运工,液态氟利昂进入冰箱冷冻室吸走热量,此时氟利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汽化 考点: 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在生活中的应用.分析: 液态的物质可以发生两种变化:①是吸热还是放热. 解答: 解:液态的氟利昂在冰箱冷冻室内吸收热量,所以发生的状态变化是汽化.故选A. 点评: 物质的状态变化是一种热现象,在状态变化的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同样是由于能量的变化影响到了物质的状态变化. 14.(3分)现代社会提倡低碳生活,在北方现代建筑外墙里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白天日照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吸热熔化,图中能大致表示球内材料的凝固图象的是( A.

B. 液化 吸热汽化,②当夜晚温度降低时, ) B.

) 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 熔化 球内材料凝固放热,C. D. 凝固 在D. 放热凝固,所以液态物质究竟会发生哪种状态变化取决于它 使建筑物内温度变化不大. 考点: 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专题: 温度计、熔化和凝固. 分析: (1)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在图象中有一段时间温度曲线与时间轴平行. (2)要区分是熔化过程还是凝固过程,关键是看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温度随时间有上升趋势为熔化图象;有下降趋势为凝固图象. 解答: 解:A、此图表示的是晶体的熔化图象,而题目要求的是能描述该物质凝固过程,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此图表示的是晶体的凝固图象,而由题意可知,此物质是非晶体,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此图表示的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而题目要求的是能描述该物质凝固过程,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此图表示的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通过图象对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分以及对熔化过程和凝固过程的理解.此题的关键根据题意判断出此物质是非晶体,然后即可做出选择,此题有助于考查学生的逆向思维. 15.(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登月舱从地球到月球质量变小 B. 1kg铁比1kg棉花的质量大 C. 玻璃打碎后,形状发生了变化,但质量不变 D. 一杯水凝固成冰后体积变大,质量也变大 考点: 质量及其特性.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质量是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物体质量的大小与外界条件无关,只取决于物体本身所含物质的多少.解答: 解:A、登月舱从地球到月球质量不变,故AB、1kg铁与1kg棉花的质量相等,故B错误.C、玻璃打碎后,形状发生了变化,但玻璃的量不变,质量不变,故D、一杯水凝固成冰后体积变大,但质量不变,故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质量及其性质的了解和掌握,要牢牢把握住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与形状、状态、位置、温度等外界因素无关,是一道基础题. 二、填空作图题(共35分) 16.(4分)小黄分别用不同的A、B两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如图所示,用数值是 1.45 cm.

考点: 长度的测量. 专题: 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 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选择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分度值小的刻度尺精确程度高.解答: 解: 由图知: 在A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1mm;物体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在1.4cm

C正确. D错误. A 尺测量更精确,其测量的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中间,估读为1.45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0”刻度,L=1.45cm; 错误. 和1.5cm在B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物体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在1.cm和2cm之间,偏向1cm,估读为1.4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1.4cm. 比较知:小明的测量更精确. 故答案为:A;1.45. 点评: 在进行长度的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其数据由准确值和估读值组成,但只准确到分度值所对应的那一位,如分度值为毫米的刻度尺则准确到毫米级,毫米级以下为估计值.没有特殊要求,时间的测量不需要有估读值. 17.(4分)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主要是运用了患者病变部分的振动 携带信息 (选填“具有能量”或“携带信息”)的道理;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含里头的空气)传送到医生的耳朵,这样可以提高声音的 响度 (选填“音调”或“响度”) 考点: 声与信息;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分析: 声音的响度和物体的振幅有关,还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越远,响度越小;平时可以利用减少声音分散的方法来提高响度,如喊话时把手做成喇叭状放在嘴边.解答: 解: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是因为声音能传递信息,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橡胶管减少了声音的分散,提高了响度.故答案为:携带信息;响度.点评: 本题考查了声音传递信息的原理,提高响度的方法,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要求平时学习时,要多联系生活、多解释,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8.(4分)如图所示,小东在探究光的色散现象时,看到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绿、蓝、靛 、紫的色带.小东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思考.受此启发,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小东想:如果分别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射入,红光、紫光对凸透镜的焦距是否相同呢?

请写出你的推断: 红 色光对凸透镜的焦距大,你推断的理由是:小 . 考点: 光的色散. 专题: 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 白光经三棱镜后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由图可以看出:红光的偏折程度小,紫光的偏折程度大,即红光折射能力弱紫光折射能力强.解答: 解:白光经三棱镜后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这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根据三棱镜对光线的偏折,可以得出,红光被偏折的程度小,紫光被偏折的程度大,当红光和紫光分别平行射向相同的凸透镜时,红光的会聚点,也就是红光的焦点距离透镜远,而紫光的焦点离透镜近,所以红光的焦距大. 故答案:黄、绿、蓝、靛;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不同颜色的光经过透镜的折射能力的不同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19.(4分)1962年,美国马萨诸塞工学院把(红宝石激光器)激光射向月球,一束激光从地球开始射向月球上的

反射器上,经过 反射器反射 返回发射器,共花m. 考点: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 声现象.

红,三棱镜对红光偏折小.2.6s时间,那么月球该表面到地球的发射点的距离是

三棱镜对红光偏折

黄、 3.9×108

分析: 知道激光射到反射器上会反射,求出激光从地球传到月球的时间,根据速度公式v=就可求出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解答: 解:一束激光从地球开始射向月球上的反射器上,经过反射器反射返回发射器; 则激光从地球传到月球的时间为收到了从月球反射回来的激光讯号的时间的一半,即t=×2.6s=1.3s, 那么地球到月球的距离为s=vt=1.3s×3.0×10m/s=3.9×10m, 8故答案为:反射器反射;3.9×10. 点评: 本题实际考查的是类似回声测距离的应用,弄清激光从地球传到月球的时间是解题的关键. 20.(3分)如图所示,这只眼睛存在视力问题.这人的眼睛是 远视 眼.应该配带用 凸 透镜做的眼镜.这种88透镜对光有 会聚 作用.

考点: 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专题: 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 远视眼的晶状体将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之后,应该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解答: 解:根据图片信息可得,晶状体将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之后,所以是远视眼.应当佩戴会聚透镜,将会聚点移至视网膜上,即凸透镜.故答案为:远视;凸;会聚.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远视眼的特点及其矫正方法的掌握情况. 21.(6分)星期天的上午,家住商业广场楼上的小余同学正在书房里写作业,突然听到广场一片锣鼓喧天,他打开窗户探出头看了一下,原来那里正在举行社区的舞狮大赛.根据这一情况填空:(1)鼓声是由于鼓面 振动 产生的,通过(2)小余能够分清鼓声和锣声的原因是它们的(3)小余看到敲鼓的人敲击的动作和听到的节奏不合拍,原因是(4)看了一会儿后,他想继续写作业,坐下来后觉得锣鼓声有些吵闹,决定把窗户关上,这是通过中减弱噪声 方式来减弱噪声. 考点: 声音的综合利用. 专题: 声现象. 分析: (1)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2)不同物体由于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音色不同;(3)根据光速与声速的关系分析答题: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空气中,光速远大于声速;(4)控制噪声可以从从三个方面来入手: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解答: 解:(1)鼓声是鼓面振动发出的,听到的鼓声是通过空气中传播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2)由于鼓和锣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小余能区分出鼓声和锣声;(3)由于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快,因此看到敲鼓的动作与他听到的鼓声不同步. (4)把窗户关上,这是通过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方式来减弱噪声.故答案为:(1)振动;空气;点评: 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条件、光速比声速快、噪声的定义与防治、声音的特征,对声现象有关知识,进行了综合考查,注意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空气 传播到小余的耳朵里,传播的速度大约是 音色 340m/s;(2)音色;

光速远大于声速 .

3×108m/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3)光速远大于声速;(4)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340m/s . 在传播过程 340m/s; 不同.( 22.(2分)物体AB放在平面镜前,在图中画出AB的像A′B′.

考点: 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互换,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2)作出两个端点A、B在平面镜中的像点,连接像点即为物体解答: 解:由平面镜成像,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分别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如图: 点评: 平面镜成像作图方法有两种:一种按成像特点来做,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一种用光的反射定律来做,像一定在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找到技巧点,严格按要求作图. 23.(4分)一束光线AO以与水面成30°的角斜射到水面,过水面后的折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考点: 作光的折射光路图;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 光在水面同时发生折射和反射: 根据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 根据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遵循的规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作出折射光线.解答: 解:先过入射点O垂直水面作出法线,求出入射角为反射光线; 折射角小于60°,在法线的右侧的水中画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A、BC点是这一束光线经过之处.试在图中画出光线 60°,所以反射角也为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60° A′、B′,连接A′B′即为AO经 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在空气中法线的右侧画出点评: 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折射和反射一般是同时发生的,反射角和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同种介质中,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两种不同的介质中. 24.(2分)(2005•芜湖)室内一盏电灯通过木板隔墙上的两个小洞,透出两条细小光束(如图所示).请根据这两条光束的方向确定室内电灯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

考点: 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专题: 作图题;压轴题. 分析: 这是小孔成像的实验,要想找到光源处,将每条光束的发光点找到,它们的交点即为光源处.解答: 解:如图所示,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每条光线通过小洞都是沿直线传播的.故图为: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25.(2分)(2005•宜昌)小明同学想将一束与水平面成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度数.

考点: 作光的反射光路图;光的反射定律.专题: 作图题. 分析: 首先根据反射光线的方向(竖直向下)作出反射光线的大致位置,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就是法线的位置. 反射光线竖直射入井内,和水平面成 30°角的太阳光竖直射入深井内,如图所示,请你在图中画 90°角,根据图中标出的入射光线和水平面的夹角,易求出入射光线和

反射光线的夹角;由光的反射定律知:入射角和反射角等大,由此求得反射角的度数. 在标反射角的度数时要注意:反射角是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 解答: 解:由于反射光线竖直射入井内,过入射点O竖直向下做出反射光线OB;然后作∠AOB的角平分线即为法线(ON). 由图知: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AOB=30°+90°=120°; 则反射角∠BON=∠AOB=×120°=60°;作图如下: 点评: 会确定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会根据反射定律求出入射角和反射角. 三、实验、探究题(共20分) 26.(9分)研究物质熔化的实验

(1)本实验用蜡和海波为熔化物质,实验的目的是为了研究 固体 物质在熔化过程中,物质的温度随化 趋向是否相近.

(2)小黄在研究海波的熔化过程中,当温度计示数为33℃时开始计时,1分钟时温度计的读数如图该读数记载表格的空格里.

(3)随后,每相隔一分钟间隔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如表格所示.根据表格的数据,在图化过程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海波温度/℃ 33 39 42 45 48 48 48 48 51 55 (4)由数据可判断,海波的熔点是 48 ℃. 考点: 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专题: 实验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是否有熔点,即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晶体温度保持不变,不变的温度是晶体的熔点. (2)温度计读数首先看清温度计的分度值,然后再读数. (3)首先进行描点,后将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12方格纸中描画海波熔 时间变中所示,请将解答: 解:(1)本实验用蜡和海波为熔化物质,实验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固体物质在熔化过程中,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趋向是否相近. (2)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一般情况下温度计都是从0开始读数,所以温度计读数是37℃. (3)根据表格数据描点,然后用线段分别连接起来,如下图所示: (4)海波从第5分钟到第8分钟,熔化温度保持48℃不变,因此熔点是48℃,是晶体. 故答案为:(1)固体;时间变化;(2)37;(3)如图;(4)48. 点评: 有关描点法图象的画法,要准确确定点在坐标中的位置,在连接各点时,一定要用平滑的曲线,本题考查的是晶体的熔化特点,海波是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特点是完全不一样的. 27.(5分)下面是八年级学生在课外做“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A.器材:一个能发声的电子铃,一个鞋盒,待比较的材料(衣服、报纸、塑料袋、泡沫塑料及其它材料)卷尺.

B.步骤:小明先将衣服包好电子铃,放入盒内,让其发声.

再安排一位同学远离盒子直到听不到铃声时为止,用卷尺测出同学到盒子的距离.分别用其实材料完成上述步骤.提问:①小明是通过 比较听音的距离 的方法来比较材料隔声性能的.②小芳认为:比较的时候,远离的方向要相同,因为风向不同会影响声音的传播(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一想,还要保持哪些因素相同呢?写出三个: 电铃的方向 、 考点: 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物理学实验方法中常用的控制变量法,根据实验目的,要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只需材料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 解答: 解:根据题干中的实验可知:小明是通过比较声源到听者的距离的方法来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的.声源的不同、听者的不同都会影响听音的距离,所以在实验中还应该控制的变量是:电铃的方向、电铃的响度、听音的人相同. 故本题答案为:①比较听音的距离;②电铃的方向、电铃的响度、听音的人.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物理学法的控制变量法的理解和应用,在做此类题目时,应从所研究的目的入手. 28.(6分)测量马铃薯的密度.

(1)实验前,小黄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在中央刻度线两边来回摆动,且偏向左侧的角度较大,要使天平平衡,他应将平衡螺母向 右 调节;

(2)天平调平后,测量马铃薯质量时,使天平再次平衡时,所用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这块马铃薯的质量为 206.6 g;

电铃的响度 、

、一把长.请你想 听音的人 . 活动时记录的一些内容:

(3)小黄发现马铃薯太大,不能把它直接放进准备好的量筒中测其体积.他找来一足够大的溢水杯装满水如图乙

3

所示,并最终测出马铃薯的体积为200cm.请你写出测量马铃薯体积的具体操作过程: ①用天平测量溢水杯和水的质量m1; ②将溢水杯盛满水,细线系好马铃薯,浸没入溢水杯中; ③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溢出水后的质量m2; ④马铃薯的体积:V=V排=

=

. ;

(4)该马铃薯的密度约为 1.03 g/cm3

. 考点: 固体的密度测量实验. 专题: 实验题;测量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根据指针偏转的左边的角度偏大,可以判断天平左端下沉,平衡螺母向相反的方向移动.(2)物体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 (3)在不能使用量筒的情况下测量马铃薯的密度,其难点在于如何测出马铃薯的体积,可以考虑利用溢水杯,通过求V排来得出马铃薯的体积,最后再利用密度的公式进行计算.知道土豆排开水的体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土豆受到的浮力.知道土豆的质量和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土豆的密度. 土豆的密度略大于水的密度,水中加盐,让土豆悬浮在盐水中,土豆的密度等于盐水的密度,再用密度计测量盐水的密度. 解答: 解:(1)指针在中央刻度线两边来回摆动,但偏向左侧的角度较大,天平的左端下沉,平衡螺母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所以平衡螺母向右移动. (2)马铃薯的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质量(3)根据题意,在不能使用量筒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等效替代法,通过求马铃薯在水中的排水体积来得出马铃薯的体积,具体步骤为: ①用天平测量溢水杯和水的质量m1; ②将溢水杯盛满水,细线系好矿石,浸没入溢水杯中; ③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溢出水后的质量m2; ④马铃薯的体积:V=V排==. (4)马铃薯的密度:ρ===≈1.03g/cm3. 故答案为:(1)右; (2)206.9g; (3)①用天平测量溢水杯和水的质量m1; ②将溢水杯盛满水,细线系好矿石,浸没入溢水杯中; ③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溢出水后的质量m2;

m=100g+100g+5g+1.6g=206.6g. ④马铃薯的体积:V=V排==. (4)1.03. 点评: 测固体密度,在初中物理中是重要内容,学习中必须掌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