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实验三 紫外线处理产植酸酶菌株后诱变效应的观察

2022-08-15 来源:客趣旅游网
实验三 紫外线处理产植酸酶菌株后诱变效应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以紫外线诱变获得植酸酶高产菌株为例,学习微生物诱变育种的基本操作方法,掌握紫外线作用的机理,熟悉紫外线诱变的步骤,懂得存活率的计算,学会优良菌株的筛选方法。

二、实验原理

紫外线的主要作用是使同链DNA的相邻胸腺嘧啶间形成共价结合的胸腺嘧啶二聚体,它的出现会减弱双链间氢键的作用,并引起双链结构扭曲变形,阻碍碱基间的正常配对,从而引起突变或死亡。在互补双链间形成嘧啶二聚体的机会较少,但一旦形成,就会妨碍双链的解开,因而影响DNA的复制和转录,并使细胞死亡。

外线诱变一般采用15W或30W紫外线灯,照射距离为20~30 cm,照射时间依菌种而异,一般为1~3 min,死亡率控制在70%~80%为宜。被照射处理的细胞,必须呈均匀分散的单细胞悬浮液状态,以利于均匀接触诱变剂,并可减少不纯种的出现。同时,对于细菌细胞的生理状态,要求培养至对数生长期为最好。 本实验以紫外线处理植酸酶产生菌,通过透明圈法初筛,选择酶活力高的生产菌株。

三、实验内容:

1.对植酸酶出发菌株进行处理,制备细胞悬液;2.用紫外线进行诱变处理;3.用平板透明圈法进行初筛;统计透明圈个数及C/H值。

四、实验材料和用具

植酸酶产生菌摇瓶菌种;植酸酶产生菌筛选平板

三角瓶(300mL、500mL)、试管、培养皿(9cm)、恒温摇床、恒温培养箱、紫外照射箱、磁力搅拌器、脱脂棉、无菌漏斗、玻璃珠、移液管、涂布器、酒精灯。

五、操作步骤

(一)出发菌株的选择及菌悬液制备

1.出发菌株的选择 自然界筛选得到的高产植酸酶的菌株,取一环接种于盛有20 mL培养基的250mL三角瓶中,37℃振荡培养12h,即为对数生长期的菌种。 2. 菌悬液制备 取5mL发酵液于10mL离心管中,以3000r/min离心10min,弃去上清液。加入无菌水9mL,振荡洗涤,离心10min,弃去上清液。加入无菌水9mL,振荡均匀。细胞浓度为106~108个/mL,冷冻保藏备用。

(二)诱变处理

用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所用诱变剂种类及剂量的选择可视具体情况决定,有时还可采用复合处理,可获得更好的结果。本实验学习用紫外线照射的诱变方法。

1.紫外线处理 打开紫外灯(30W)预热20min。取5mL菌悬液放在无菌的培养皿(9cm)中,同时制作5份。逐一操作,将培养皿平放在离紫外灯30cm(垂直距离)处的磁力搅拌器上,照射l min后打开培养皿盖,开始照射,与照射处理开始的同时打开磁力搅拌器进行搅拌,及时计算时间,照射时间分别为15 s、30 s、l min、2 min、5 min。照射后,诱变菌液在黑暗冷冻中保存1~2h然后在红灯下稀释涂菌进行初筛。

2.稀释菌悬液 按10倍稀释至10,从10和10中各取出0.lmL加入到筛选平板中(每个稀释度均做3个重复),然后涂菌并静置,待菌液渗入培养基后倒置,于30℃恒温培养3~4d。

(三)优良菌株的筛选

1.首先观察在菌落周围出现的透明圈大小,计数并测量其菌落直径与透明圈直径之比。

2.观察并测定透明圈直径(C)和菌落直径(H),挑选C/H值最大者接入斜面保藏。

3.通过钒钼酸铵钼蓝法来检测粗筛得到的高产菌株的酶活,优良进行低温保藏。

六、注意事项

1.紫外线对人体和细胞有危害,尤以人的眼睛和皮服,如较长时间暴露在紫外线下,会造成灼伤。故操作者需戴防护眼镜,身穿工作服。

2.装卸灯管时,避免手指直接接触灯管表面,以免造成灯管失透现象,影响杀菌能力。灯管开启前,用脱脂棉沾酒精擦灯管,可防止失透。

3.空气在紫外线灯照射下,会产生臭氧,臭氧也有 一定的杀菌作用,但高浓度的臭氧会引起人体不舒服,故臭氧在空气中的含量不能超过0.1-1% 为宜。

4.诱变过程及诱变后的稀释操作均在红灯下进行,并在黑暗中培养。 七、实验结果

1.试列表说明高产植酸酶菌株的筛选结果(透明圈个数,C/H值的大小)。 2.高产植酸酶菌株的酶活。 八、问题和思考

1.试述紫外线诱变的作用机理及其在具体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2.为什么在诱变前要把菌悬液培养一段时间?

-6

-5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