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深圳区域文化产业研究

2020-04-30 来源:客趣旅游网
保密类别______编号________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结课论文深圳区域文化产业研究

系专班姓学别业级名号媒介管理系制片管理07制片杨虹20070414008胡晓明指导教师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2010年10月2日1摘要

在改革开放之前,深圳这座位于中国南海边的“一夜城”是在一个荒凉的小渔村的基础上建成的。在传统文化方面深圳可以说是毫无底蕴的,然而正是这样一个有着“文化沙漠”之称的城市,在经过20年的发展,竟高举文化产业的大旗,在全国文化产业领域中充当着领航者的角色。究其原因,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其文化产业提供了难得的起飞平台当数最关键的因素;另外观念的解放和市场方面的优势也不可忽视。本论文将从深圳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切入,主要分析其文化产业发展的特征、存在的问题,研究相应对策,并对深圳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展望,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一些信息和建议。

关键字:文化产业;区域文化产业;深圳;

2目录

绪论............................................................................................................2一、深圳区域文化产业现状概述.............................................................3(一)印刷业与京沪“三足鼎立”...................................................3(二)传媒业整体实力全国领先.......................................................3(三)文化娱乐业走向国际化...........................................................3(四)影视动漫制作业发展令人瞩目...............................................4(五)文化旅游业形成优质品牌.......................................................4二、深圳区域文化产业的特征.................................................................5(一)政府强力推动...........................................................................5(二)文化设施发展...........................................................................5(三)适应市场经济...........................................................................5(四)资源整合开发...........................................................................5(五)地理环境优势...........................................................................6(六)重视创意文化产业...................................................................6三、深圳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6(一)深圳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6(二)深圳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8四、深圳区域文化产业展望...................................................................10结论..........................................................................................................11参考文献...................................................................................................12

1绪论

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年代,文化市场的竞争正在演变成为“内容为王、路径逞强、实力制胜”。中华民族是聪明智慧的民族,自古以来中国有着悠久灿烂的文化。中国要真正走进世界的大舞台,就一定要在全球文化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深圳特区作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产物,在其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曾创造了足以令中国人自豪的奇迹。当文化产业在中国蓄势待发之际,特区借助其经济优势,在没有任何文化底蕴的前提下,却在文化产业领域创造了同样令人瞠目的伟业。目前社会上所流传的“中国文化,千年看北京、百年看上海、十年看深圳”的说法,则是用大众口吻描述了深圳区域文化产业的辉煌。当然,深圳区域文化产业在高速发展中也存在许多的问题,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之后其将面临世界文化产业巨鳄的冲击,制定高起点的战略在势在必行。

2一、深圳区域文化产业现状概述

在改革开放之前,深圳这座位于中国南海边的“一夜城”是在一个荒凉的小渔村的基础上建成的,在传统文化方面可以说是毫无底蕴,甚至有“文化沙漠”之称,当然就更谈不上文化的产业化经营了。

经过20多年的潜心发展,深圳的文化产业已取得了非凡的业绩,并且在某些业态类别方面还占据了较为突出的领先优势。文化产业对其经济增长的助推作用也正日益凸现。深圳目前已形成了以印刷业、大众传媒、文艺演出、文化娱乐和旅游等为龙头的文化产业群。

(一)印刷业与京沪“三足鼎立”

深圳印刷业实力雄厚,已成为了其文化产业的中坚力量,目前全市有各类印刷企业1800多家,其规模仅占全国同类产业的0.8%,但2003年其出口产值占全国印刷业出口产值的30%,深圳特区的印刷行业在短短的几年内就以其设备先进、技术领先而跻身于全国三甲之列,与北京、上海齐名,一起被公认为国内三大印刷基地。

(二)传媒业整体实力全国领先

深圳新闻传媒产业整体实力位居全国前列。深圳的大众传媒业具体包括广电业、报刊业等,2001年其广电业年产值达6.33亿元人民币,报刊业年创收达15.2亿元人民币。到2002年全市公开发行报纸的企业有17家,期刊40多家。全年出版报纸约为56000多万份,期刊约2530多万册。深圳报业集团成立一年多其资产总额就超过50亿元,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报业集团;集团4份主报的年广告收入均在亿元以上,是目前“中国拥有广告收入过亿元报刊最多的报业集团”。随着高科技优势的体现,深圳特区的大众传媒业迅速占领了国内该行业的制高点。

(三)文化娱乐业走向国际化

文化娱乐业,经过对香港文娱业的移植,深圳特区的音乐其文化娱乐业的年产值达到了18亿元人民币。其文艺演出业在特区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在深圳共有17家专业艺术表演团体,演出场所除了世界之窗、深圳体育场、体育

3馆之外,还有50多家影剧院。2001年全年国内外文艺团体营业性演出共计2600多场。深圳华侨城企业集团在文艺演出行业进行了成功开发,其下属的锦绣中华民族艺术团、深圳世界之窗、五洲艺术团和深圳市欢乐谷艺术团,不仅是该市演出界的金牌艺术团,而且声名远播海外,其精品化、规模化经营已初见成效。

(四)影视动漫制作业发展令人瞩目

在全国电影业陷入低迷的情况下,深圳特区制作的《过年》、《找乐》等作品不仅走俏国际市场,获得多个国际大奖,而且经济上也有丰厚的回报,其中《找乐》仅西班牙赛事一项就获奖金35万美元。1995年春,深圳南国影院依照国际惯例的院线制形式,与世界近2000个影院同时上映新片《红番区》,20天便创下南国开办7年来单片放映140多万元的最高票房纪录。深圳特区还靠引进的手段成功开发了其电影市场。2000年放映电影26579场,观众达235万人次,发行收入416万元人民币,出口创汇10亿美元。深圳特区制作的圣诞礼品和人造花卉已占据了美国礼品市场的75%以上的份额。

深圳现有电影制片厂和各类社会影视制作经营机构58家,从事动画制作的企业近200家,个人动漫形象设计工作室近千家,开发动漫画、3G游戏、虚拟演播室等高增长率的产业,建设具有全国影响的、规模较大的动漫制作基地,制作量大,前景令人瞩目。

(五)文化旅游业形成优质品牌

深圳特区的旅游产业凭借其人文特色方面的优势而迅速在中国旅游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深圳华侨城集团培育了世界之窗、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欢乐谷等集娱乐性、参与性和高科技于一体的主题公园模式,在全国许多地区被借鉴和推广,产生了较大的辐射效应。2002年春节期间,深圳特区就接待了旅客305.31万人次,同比增长5.28%,旅游业收入大25.04亿元,同比增长8.87%。同年,深圳特区全年旅游业总收入高达355亿元人民币,占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5%。由上分析可见,深圳特区文化产业各种业态对其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已非比寻常,同时文化产业本身的发展也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的进步和人员的的就业。

4二、深圳区域文化产业的特征

(一)政府强力推动

政府的强力推动,保证其文化产业的迅速启动。面对深圳特区开发较晚,文化累积薄弱的局面,为迅速赶上世界文化产业发展的大潮,政府率先在资金和政策方面对文化产业给予优惠和支持。20世纪80年代政府投资7亿元人民币,兴建的基础设施超过了100个,占其总量的50%。目前,深圳正在建设的深圳文化中心,其所用资金有30亿元人民币是来自政府的投入。

(二)文化设施发展

文化设施发展迅速,为文化产业的起飞奠定基础。在过去的20年中,深圳兴建了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大剧院、电视台、南国影联、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华夏艺术中心等颇有规模的文化设施。深圳书城、关山月艺术馆、有线电视台、少儿图书馆、中心图书馆、深圳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特区文化研究基地、粤剧技艺馆、深圳艺术博物馆、深圳科学馆、深圳文化艺术交易中心、电影大厦、南山电影城等文化设施都是为在深圳举办全国和国际性大型文化艺术活动,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文化设施的建设,为深圳区域文化产业的告诉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三)适应市场经济

深圳较早的适应市场经济,是其文化具有先发的优势。深圳充分利用国家所赋予的政策优势,较早地打破了公有制一统天下,率先将社会的参与纳入到文化产业运行轨道上,在全市5000多家文化企业中国有经济仅占10%。这种产业的发展思路,一方面提高了社会力量参与文化产业的程度,另一方面拓宽了国有资金支持文化产业领域。在拥有了较宽泛的资金选择余地的基础上,特区文化产业又利用与国际交流的先天优势,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运作模式启动了其产业运行。从全国范围来看,深圳区域文化产业在市场化经营方面积累了较成熟的经验和开放的实践观念,这正是深圳区域文化产业的独特之处。

(四)资源整合开发

彻底摆脱文化原生地的包袱,对文化资源进行跨区域整合开发。深圳在缺少

5传统文化底蕴的前提下,将这种看似缺陷的文化“空白”,作为一种后发优势,放眼全国、面向世界,进行跨区域的资源整合。这样,从开始深圳在文化资源、人才等产业因素方面就进行了跨区域的资源开发,由被动变主动,在文化的产业化经营上占得了明显的先机。

(五)地理环境优势

深圳利用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展示其较强的文化产品制作能力。深圳毗邻香港,通过进行各种形式的深港合作,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特别是利用合作的机会,了解国际文化市场信息,掌握国际领先的文化产品开发技术,使得深圳具备了较强的制作能力。且由于成本等因素,目前香港的众多礼品、广告、VCD光盘和动画制作均是由深圳来制作完成的。

(六)重视创意文化产业

深圳十分重视文化创意产业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和提高城市发展软实力中的作用,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规模效益飞速提高。目前,深圳已经形成一批效益较为明显、市场运作较为成功的、较有优势的文化产业,包括印刷业、新闻出版业、广电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广告业、文化产品制造业,其2003年创造产值分别为170亿元、20.52亿元、8.34亿元、46.3亿元、19.4亿元、28.6亿元、53.26亿元。经过多年努力,深圳在一些比较重要的文化创意产业领域举荐取得了比较优势,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三、深圳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深圳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文化产业化意识不强

深圳在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将文化作为一种产业的意识不强,受传统观念影响,长期以来深圳文化部门仍将管理的重点放在发展高雅艺术与健全基层文化网络上,对文化的产业化支持缺乏力度,导致特区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香港机国际市场。另外,特区政府对民营资本参与文化产业缺乏制度性规范,大多依靠政策性规范给予扶持,这样在产业运行过程中存在着“人存政举,人亡政息”隐患。能否尽快从管理意识上紧跟国际文化产业市场的变化和出台相关的

6文化产业法规已成为制约该产业发展的关键性制约因素。2.产业组织规模化效益差

深圳的文化产业组织规模化效益较差,缺乏抗风险能力。目前,爱特区文化产业中除了政府支持的几家大型文化产业集团(如深圳特区报业集团、华侨城集团)外,全市5000多家文化企业中,经济效益较好,真正能够按照经济规律走上良性循环、自我发展的企业集团还为数不多。许多文化企业在组织形式上还处于小规模的状态,产业关联度较低,科技含量低,名优产品少,产品规模效益较差。根本无法与发达国家的一些“巨无霸”文化产业集团相提并论,像德国贝塔斯曼集团资产规模已达2000亿马克、营业额达300亿马克。特别是面对WTO,深圳特区的文化产业集团将无法应对国际文化产业“巨鳄”对市场的瓜分。迅速实现文化产业集团规模化经营将是特区文化产业经营策略中应有之义。3.文化产业投资体制滞后

文化产业投资体制滞后,严重影响其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深圳特区政府向文化领域的投资主要以财政拨付、宣传基金、群众文艺活动基金的形式注入。在资金投放的管理上形成较大的随意性,缺乏对资金投放后有效的监督和机制保证,没有对产业资金投放形成有效的评估机制。而民营资本的参与又受到部门行业市场准入门槛过高、产业政策随意性较大等原因限制,使文化产业发展所需的大量、稳定、多渠道融资体系难以形成,严重影响了其文化产业发展的规模与速度。4.人才资源严重匮乏

人才资源严重匮乏已成为深圳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文化产业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人才取得发展的,像英国文化产业就有“创意工业”之称,则足以说明人才的重要性。深圳特区在其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虽能广泛“搜罗”天下英才,但本土人才,特别是高级管理人才的严重匮乏,将难以保证其文化产业持续发展,当内陆各省份采取有效措施挽留和吸纳人才成为一种趋势时,“孔雀东南飞”已不再成为时尚深圳缺乏能够长期扎根于特区的人才方面的劣势则明显可见。像特区在制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电视剧时,大量利用国内外的创意、制作与演出人员,虽取得了较为圆满的效果,但曲终人散的结果页充分说明特区在人才资源的开发方面难以继续拿出合适的对策。

7(二)深圳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

深圳区域文化产业在全国来看虽已取得了领先优势,但如何解决自身存在的现实问题以及面对入世的挑战,已成为特区必须解决的关键。1.准确定位,完善法规

高起点定位自身,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是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为提高特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加速经济发展,深圳市在广泛调研发达国家取得成功经验与结合自身特点的基础上,确立了“文化立市”的发展战略。这一思路是紧紧围绕将深圳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顺应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相互融合的潮流和趋势,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全面提升文化建设水平,积极推进文化与经济的融生共长。“文化立市”战略的确立,一方面将大大提高文化产业对特区发展的贡献率,另一方面也将增强特区的综合实力与竞争力,加快实现特区社会协调和全面进步。

为落实“文化立市”战略,深圳特区必须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以达到为文化产业保驾护航的目的。用制度性规范去调整文化产业运行,以实现文化经济的良性运行。

2.科学管理,产业改制

按照经济运行规律管理文化产业,改革有关产业体制。文化产业作为后工业化的产物,其运行的承载形式虽表现为文化产品,但其本质却属于经济范畴,所以必须将其作为一个经济领域来对待。从资金投放到效益的评估都需要有健全的体系,避免操作的随意性,是文化产业良性发展的关键。健全投资体制,多渠道吸纳资金,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为文化产业筹集更为充足的发展资金和合理使用政府资金的投放,是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必要保证。改革现行文化管理体制,做到政企分开,只能清晰,使从事文化事业的单位实现自负盈亏,以全面适应市场化、全球化的挑战。3.整合资源,组建集团

全面整合文化资源,组建深圳特区产业集团,应对全球化浪潮的挑战。积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优化文化资源配置,建立报纸业、广播电视业、文化娱乐业、出版印刷业等强势文化产业集团,以实现规模化效益。努力使文化产业成为深圳特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同时增强其抗风险能力,使其能够在市场经济

8的运行中经受时代的洗礼。为应对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挑战,严格按照国际经济运行的规则开拓世界市场。一方面,在进行重大文化设施建设时,全部采用国际招标方式的项目规划和设计;另一方面,提高文化产业运行的国际化程度,注重引进和面对国际市场开发制作文化产品,强化国际文化市场的参与度。4.建立机制,培养人才。

建立科学人才机制,培养和积聚优秀人才。为改变深圳特区文化产业领域人才严重匮乏的局面,保证其产业发展拥有充足的软资源,特区必须建立科学人才机制,培养和积聚优秀人才。首先,制定相应的人才遴选机制以便能够选择特区所用和可用的人才,保证进入其文化产业领域人才的质量。其次,发挥自身优势吸引人才。凭借一些已初步形成优势的行业,聚集该产业的精英;特区还可以利用其经济的先发优势,靠高薪及其他方面的优厚待遇吸引人才。再次,大力推进特区的“孵化器”建设,积极把深圳大学发展为享誉国内外的名牌学府,使其能够为深圳培养大批有用之才;与其他国内外知名高校联办也不失为一种可取的培养方式。另外,直接将特区文化产业中的可造之才送到文化产业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熏陶则是一种人才培养的快捷方式。5.推动科技,增强市场竞争力。

推动科技进步,增强特区文化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依靠科技进步来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已成为增强其竞争力的必由之路。许多发达国家纷纷用数字技术改造其传统文化产业类型,并取得了惊人的产业附加值。学习先进经验,尽早开发特区文化产业的数字技术则成为取得较好经济效益效益的首选。目前,利用数字技术在特区可开发产业是数字信号的传输(数字电视和网络)。另外,发展软件产业已成为特区文化产业能否再上新台阶的关键。通过软件工业的开发,一方面可以直接获得经济创收;另一方面还可以为图书出版、服装设计以及广告、影视、音乐等提供技术支持,使其发展具有更为坚实的技术平台,在未来的产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6.利用优势,加强合作。

利用地缘优势,加强与港、穗合作与互动。深、港、穗三角地带的经济一体化程度已达到相当的程度,但其文化产业领域中的资源和技术的共享与互动却十分滞后。深圳特区文化消费市场和技术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充分共享广州地区广阔的消费市场、丰富的文化资源,加强对香港地区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引进

9势在必行。

四、深圳区域文化产业展望

深圳特区作为中国文化市场的前沿,在妥善处理好存在问题的同时,充分利用其政策、区位等优势,发展前景相当看好。一方面,从其在国内生产总值(GDP)所占比例的变化来看,文化产业增长迅速。1997年,深圳区域文化产业产值占当年GDP的1.7%,而2002年便上升到2.5%。文化产业的年递增速度达到了22.42%。按这种增长速度计算,到2010年文化产业便可占到GDP的4%,基本赶上当前发达国家的水平。另一方面,从2006年起,利用WTO全面兑现的机会,遵循世界贸易组织规则,逐步健全和完善其政策法规体系,充分发挥市场与文化资源的配置作用,在原有的出版印刷、大众传媒、文艺演出、文化娱乐和文化旅游等优势产业基础上,组建一批大型文化产业集团,广泛开发和引进具有21世纪初国内外领先水平的核心技术,创立一批在国际市场上拥有较高知名度的优秀文化品牌,作为其产业支柱,进而构建其完整的文化产业体系。并在产业结构、科技研发、经济贡献、市场占有率、国际化程度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使文化产业成为特区的支柱产业和推动其全面实现现代化的强大动力。

总体来说,深圳文化产业的投资主体已出现多元化格局:呈现出国家、集团、股份制、民营、个体及中外合作、深港合资、外商独资等所有制形式并存的发展格局,为文化产业发展增添了活力。深圳文化产业发展较少受到计划经济下资源配置的约束,即使是国家投资的文化产业单位,也通过市场竞争,最终走向自我发展的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目前,深圳的报业集团、广电集团和发行集团形成文化产业三大集团鼎力的格局,逐步走上集约化的良性发展轨道,形成有特色的文化产业集群。

深圳通过编制并完善文化产业投资导向目录,建立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对文化产业发展进行合理的调节与引导,还通过组建“设计业共同制作室”,结合市区内旧工业区功能改造,集聚并引进一批国际高端设计机构与人才,大力推动以设计业为主体的创意产业发展,力争利用三到五年的时间,把深圳培育成一个“设计之都”。

10结论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日趋激烈的城市竞争已从经济实力竞争、管理水平竞争为主转向文化竞争为主的新阶段。一个城市不具备文化竞争力,就谈不上长远的、可持续的发展更谈不上城市的吸引能力和辐射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在这样的环境下,深圳区域文化产业迅速崛起,利用自身优势占据一席之地,但由于发展太过迅猛,也遇到很多问题,通过论文分析深圳区域文化产业的现状、特征,找出存在问题以及发展对策,希望深圳区域文化产业能结合自身优势准确定位,完善法规、科学管理、整合资源、组建集团、建立机制,培养人才、利用优势,加强合作、增强市场竞争力,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发展成为文化产业的一个新兴基地。

11参考文献

1王京生.文化立市论[M].海天出版社,2005.2厉无畏.创意产业导论[M].学林出版社,2006.3花建.区域文化产业发展[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8.4孙安民.文化产业理论与实践,北京出版社,2005.5彭立勋.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2.6李小甘.文化产业能否成为深圳支柱产业的思考[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7杨宏海.深圳建成现代文化名城的目标选择,特区理论与实践[J].1995年第8期.8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深圳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预测[J].2003.2.9王文英.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比较研究.广东艺术[J].2001年5月10倪鹤琴.“入世”后深圳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使命[M].2003.2.11深圳市旅游局.深圳市历年主要旅游统计表[J].2004.4.发布.http:www.lib.szu.edu.cn;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