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题目的含义及作用 (一)题目的含义
分析标题的含义:表层义+深层义(中心)(深层义:修辞义、象征义、双关义、标题和主旨关系) 例一、 文章标题“月光手帕”指什么?它有何象征意义?(4分)(面对面135页)
答案:①“月光手帕”是指月光穿透树隙洒在地面上铺成的一片片巴掌大的手帕(或光斑)。②是母亲善良、坚忍、勇于担当的象征,是家人期盼、坚信阿斌能悔过自新的象征,是阿斌良心发现、主动自首的象征。 例二、①、《走一步,再走一步》
〘答案示例〙表层含义:父亲鼓励我一步步走下悬崖。深层含义:大目标化解成小目标,一个个击破,取得最后成功。
②、《爸爸的花儿落了》
〘答案示例〙表层含义:夹竹桃凋谢。深层含义:父亲去世,也预示我长大了。
③《变色龙》
表层含义:善于变色的蜥蜴。深层含义:见风使舵的沙皇警察。 (二)题目的作用
散文标题:①交代文章内容或写作对象;②点明文章主旨;③交代行文线索;④奠定感情基调⑤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结果)
小说标题:①突出主题,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②设置悬念;③指明文章线索;④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⑤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或转折,化解人物矛盾冲突;⑥交代文章主要内容。(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例一、2012年河南卷《桥在水上》结合全文,说说题目“桥在水上”的作用。
答案:1、指架在水面上的桥,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2、指架在善良的人们与落难者之间的桥,点明主题;3、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4、富有诗意,为全文营造美好的氛围。 例二、文章以“守桥”为标题有什么妙处,简要分析。(面对面38页)
①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或概括了老葛平时守桥、洪水中护桥、洪水后修桥的主要内容);②具有深层含义,暗含老葛守护孩子、守护自己心中的教育理念;③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突出人物的的性格;④揭示小说的主题,寄寓了作者的情感。 例三、1、阿长与《三海经》
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突出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件事;②表现阿长真诚、善良和乐于助人;③表明我的感激与怀念。
2、 《变色龙》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主人公善变的性格,具有极强的讽刺性。 3、《孔乙己》交代主要人物,用这个叫人“半懂不懂”的绰号做题目,点名了故事的主人公,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4、 《谁是你的重要他人》2014郑州二模
答:①题目明确了本文的中心内容,即对“我”有重要影响的人;②使用疑问句,以疑问的语气引发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1
二、 段落的作用 (一)第一段作用: 1、内容上:(1)概括具体内容;(2)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2、结构上:(1)环境描写(或交代时间、地点、社会环境),为下文情节的发展作铺垫。(引起下文,总领下文)(2)照应标题;(3)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例一、月光手帕(面对面136页)
秋夜的风一阵又一阵地袭击着阿斌单薄的身体,阿斌不由打个冷战,他借着月光顺着山沟吃力地穿过一条泥泞的土路,路的尽头,一棵高大的榕树下,趴着一栋石头和茅草垒成的小屋。 选文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答:(1)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2)渲染了清冷的气氛;(3)写出了阿斌行走山路的艰难;(4)为下文写阿斌家里的不幸埋下伏笔。(3分,答出三点即可) 例二、《漓江情韵》(面对面128页)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②引起下文;③营造朦胧的诗情;④用漓江的阴柔情致烘托摇船人的阳刚之美。
(二)中间段作用
内容上:①概括具体内容;②表达情感,点明中心;
结构上:①承上/启下/承上启下、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②照应标题或全文。 例一、月光手帕(面对面136页)
文章第13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说说它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答:插叙,文章第13段插入小男孩的话,回忆以前发生的事情,对整个故事情节起衬托补充作用 例二、《母亲养蜗牛》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第三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答案:①突出了母亲对蜗牛照料的精心,表现母亲对蜗牛的喜爱或突出蜗牛对母亲的特殊意义;②为下文写母亲舍不得这些蜗牛被吃掉作铺垫。 (三)结尾段的作用
内容上:①概括具体内容;②点明中心,升华主旨;
结构上:①总结上文;②照应标题或全文;③设置悬念,戛然而止,引发思考(令人深思,给人启示或留有思考的余地)。(注意问法,是结尾段的作用,还是对内容的理解。) 例一、《我的第一场戏》(面对面142页)文章最后一句话在文章中有何作用? 答:①内容上,深化中心升华情感;②结构上,照应题目“一场戏”,总结全文,使文章结构完整。 例二、《滴水之恩》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结尾的妙处。(4分)
答案:①点明他是雨夜专程送“我”的,更突出他的善良与爱心,使人物形象更鲜明;②突出受人滴水之恩,便涌泉相报、回馈社会的主题;③故事这样结尾,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更具艺术表现力;④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回味的余地。 三、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背景。②渲染_____气氛③烘托人物____心情或烘托人物形象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作铺垫)⑤突出、深化主题。 例1、《故乡》第2段描写了哪些景物,起什么作用?
答:天气阴晦、冷风呜呜的响、苍黄的天、萧索的荒村。描绘一幅死寂的故乡冬景图。极力渲染农村萧条、荒凉、沉寂的气氛,衬托“我”悲凉的心情,为下文人物的变化做铺垫。 (二)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交代人物的生活环境,社会关系;②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③推动情节发展;④为下文展现人物性格做铺垫;⑤社会环境还起到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突出主题的作用,⑥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环境特点。 例、《孔乙己》小说开头介绍鲁镇的酒店的格局和喝酒的两种人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属于社会环境描写。通过一短一长,一外一里,一站一坐的鲜明对比,揭示了顾客贫富的悬殊,阶级的对立,这是孔乙己生活的社会环境的缩影,为下文写孔乙己“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特殊身份作铺垫,也预示着人物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四、赏析句子,分析加点词的含义。 (一)赏析句子
①从修辞手法上分析;(修辞的作用)②从该句在文中的作用;(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前后照应、画龙点睛……)③从语言风格上(豪放、婉约……);④从用语、遣词准确传神巧妙; ⑤从蕴含的哲理,给你的启示。⑥从作者描写的角度(听、视、嗅、味、触觉)。 例、《风筝》(面对面37页)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的画线句“风筝或许永远是挣不断线的”。 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儿女比喻成了“风筝”,又把父母对孩子的管教(关爱、牵挂等)比喻成了“风筝永远挣不断的线”。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母对儿女的影响或许会永远地伴随着儿女,父母的爱时刻在儿女的周围。 (另外:面对面141页,《我的第一场戏》) (二)词语的含义
表层义(本义)+深层义(语境义)面对面39页《蚕儿》的第三题 例一、《送别》(小本面对面35页《送别》的第二题)
那时候,我们那里的人上一趟北京,比我们现在去一趟西欧、北美还要遥远得多。(分析加点词) 答:这里的“遥远”除了指没有出过远门,感觉与外面距离远外,还指的是当时没通火车,需要先坐汽车到有火车的江西鹰潭,其中的“山高路远,行程艰难”,使得到达北京的时间会更长。 例二、《爱是岁月的书签》(2016年开封一模)赏析加点词。 (1) 少女的心事也因此绮丽多姿,那么多的悄喜轻愁美丽而又无奈。 ....(2)
而那些温暖的书签,是慢慢沉入时光的湖。 ..答:(1)运用比喻(暗喻),把少女的心事比作绮丽多姿的风景,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她”因对爱情的憧憬而复杂敏感、细腻多情的心绪。(2)“沉入”一词生动传神的写出当这些书签完成了它们的使命,渐渐被“她”遗忘的情形。 例三、《丝瓜外的人情》(2016许昌一模)品析加点词。 两家,没有了丝瓜,只有茫然;最后一家的菜贩却没等我问话,就从菜摊下面提出了装着那三条丝..瓜的塑料兜,笑吟吟的递给我。 ...
答:对比,两个菜贩一脸“茫然”和一个菜贩“笑吟吟”的脸构成鲜明的对比(或通过菜贩之间的对比),显现了人心薄厚和人情暖凉。
2
五、概括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主题,感悟作者意图。
注意:记叙文六要素,小说三要素。(面对面138到139页) 注意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概括内容。 六、特殊问法。 (一)理性思考 例一、(面对面126页)《看自行车的女人》本文表现了作者的理性思考。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以第七段为例分析。
答:在叙述她免收“我”存车费这件事后进行议论。由她对“我”的信任、体谅,引起了“我”对人与人之间猜度与信任的感慨,引人深思。 例二、144页《放学》
全文十多次写表示时间的词句,有什么作用?(4分)
答:①表现妈妈等待的焦急;②记录时间的过程,推动情节的发展;③时间精确到分,突出孩子活动的专注投入;④是故事矛盾的焦点,引发人们对文章主旨的思考。(内容、情感、情节、主旨、效果、人物特点) 例三、(2016新乡二模)《摸叶子》
文章是如何讲诉“哥哥摸叶子”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①以“我”的视角来叙事,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②以哥哥为“我”包扎伤口为由头,引入“哥哥摸叶子”的故事,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风雪情景的描写与故事情节的发展相结合,赋予哥哥“摸叶子”的故事浓重的哀伤氛围;(从叙事角度、故事的引入方式、采用的艺术手法的艺术效果方面分析)
注意题:三年模拟中,注意2014年郑州二模的《谁是你的重要他人》的第一题〖心理变化过程〗; (二)次要人物的作用
① 推动情节的发展;②和其他次要人物形成对比,衬托主要人物,表现主要人物的某种品质;③突出主题,使主题和内容更丰富。 例一、《滴水之恩》(面对面139页)
“头裹苗帕的老妇人”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结合具体内容,从情节和主题两个角度进行赏析。 答案:①情节:交代“我”面临的困境,写出“我”步行返回的原因,为故事情节的展开做铺垫;②主题:老妇人充满善意的言行,表现了她对陌生人的友善与关爱,使主题更丰厚。 例二、《山脚下的小伙子》文章除了写丁伯,还写了一个陌生的老人,请问有什么作用? 答:对比,为下文写背丁伯作铺垫,用老汉拒绝和丁伯毫不犹豫的答应作对比,反衬出林虎的真诚,突出了丁伯对林虎的信任以及林虎背老人的诚意。
补充:描写的表达方式:1、按描写对象分有人物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外貌描写)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2、按描写角度分有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反复、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表现手法:铺垫、伏笔、设置悬念、照应、象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衬托、对比、抑扬。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