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张岱
一、易考实词梳理 1. 古今异义
[F](1)湖中人鸟声俱绝.
古义:_________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①余[F]:古义:_________ ②强[F]:古义:________ ③白:古义:__________ 2. 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①大雪三日 .
②是金陵人,客此 .3. 重点实词 (1)是日更定矣 .(2)余拏一小舟 .(3)拥毳衣炉火 ..
(4)雾凇沆砀 ..(5)上下一白 .(6)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7)莫说相公痴 ..二、一词多义全扫描
今义:断 今义:剩下,余下 今义:健壮,有力 今义:白色
雪[F]:____________ 客:_____________ 更:______________ 拏:______________ 拥:______________ 毳:______________ 沆砀:____________ 一[F]:____________ 焉得:____________ 更:______________ 相公:____________
[F]
上下一白. ______________
而别 ______________ 1.白 白. 苍颜白发[F](《醉翁亭记》) ______________ .
有两人铺毡对坐[F] ______________ .子骂父[F](《陈太丘与友期行》) ______________ 2.得 对.是日更定矣 . 更有痴似相公者[F] ______________ .
3.更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 ______________ .
求之地中,不更颠乎[F](《河中石兽》) ______________ .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F] ______________ .4.强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F](《虽有嘉肴》) ______________ .
余拏一小舟[F] .
____________
5.一
上下一白[F] ____________ .惟长堤一痕[F]/湖心亭一点[F]/与余舟一芥[F] ____________ ...
长烟一空(《岳阳楼记》) ____________ .一鼓作气(《曹刿论战》) ____________ .
三、重点句子翻译 1.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2.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四、探究设问
1、文中结尾舟子说作者痴,你如何理解作者的“痴”?
2、请赏析“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3、文章写舟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4、作者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
5、《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两文作者都寄情山水,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请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和背景加以分析。
五、金题演练
①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共10分)
(一)《湖心亭看雪》全文
(二)是夕,天宇开霁①,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②策杖并湖③而行。出雷峰④,度南屏⑤,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⑥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⑦非人间之境。(选自秦观《龙井题名记》)
注:①霁:雨过天晴。②参寥:人名。 ③并湖:沿湖。 ④雷峰:山名。⑤南屏:山名。 ⑥普宁:寺名。 ⑦殆:大概。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 湖中人鸟声俱绝 俱:都。 .B. 上下一白 一:一点。 .C.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更:还。 .D.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及:等到。 .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3. 语段(一)中作者说“独往湖心亭看雪”,事实上还有舟子相随。此处的“独”字应如何理解?(2分)
4. 语段(一)(二)都写了夜晚景色,请结合两个语段的内容说说其共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②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共10分)
(一)《湖心亭看雪》全文
(二)天启六年十二月,大雪深三尺许。晚霁①,余登龙山,坐上城隍庙山门,李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②侍。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③。坐久清冽,苍头④送酒至,余勉强举大觥敌寒,酒气冉冉,积雪欱之,竟不得醉。马小卿唱曲,李岕生吹洞箫和之,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卷七)》)
注:①霁:雨后或雪后转晴。②李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此五人都是当时的伶人(戏曲演员)。生,指男演员。马小卿、潘小妃为女伶。③呆白:苍白。④苍头:这里指年纪大的伙计。
1. 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影子湖中人鸟声俱绝湖上..A. 绝 B. 上
沿溯阻绝苔痕上阶绿..相公痴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莫说..C. 别 D. 说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著书立说..
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 语段(一)中,“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4. 找出语段(二)中运用白描手法描写雪景的句子,并分析语段(一)(二)运用这种手法有何共同作用。(4分)
参考答案
一、1. (1)消失 (2)①我 ②尽力 ③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2. ①下雪 ②客居
3. (1)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 (2)撑(船) (3)裹、围 鸟兽的细毛 (4)白汽弥漫的样子
(5)全 (6)哪能 还 (7)旧时对士人的尊称 二、1. 白色 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白色 2. 相对 对着 回答。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
3. 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 还 重新 更加 4. 尽力 勉励 5. 数词 全 数词 全 第一次 三、1. 我尽力饮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2. 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四、探究设问(只做参考,以笔记为准)
1、①痴行,“独往湖心亭看雪”“强饮三大白”,表现出特立独行、率性真实的一面。②痴景,欣赏大雪无痕的世界,映射出对高洁人格的追求。③痴情,“崇祯五年十二月”“金陵人”的记述,透露出无限的怅惘和淡淡的哀愁。一个“痴”字,表现了客之雅趣、作者的志趣,同时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故国之思。
2、语句抓住景物在大雪覆盖中留下“影子”的特点,妙用“痕”“点”“芥”“粒”等量词(有的本不是量词,如“痕”“芥”甚至可以说是临时借用的),按照由远及近、由大及小的次序,准确地勾勒出长堤、湖心亭、作者身处之舟、包括作者在内的舟中之人,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
3、舟子说作者“痴”,虽有世俗之感,却是对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逸致的高度评价,从侧面表现出作者孤高冷寂的品格。
4、侧面烘托,由堤及亭,由亭及舟,由舟及人,层次清晰地描绘了一幅天地茫茫、浑然难辨、人融于景、物我相融的湖山雪夜水墨画,情趣盎然。
5、欧阳修被贬之后寄情山水,表现出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张岱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表现出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方式,也流露出明王朝灭亡后对故国往事的怀恋。
五、金题演练
①、1. B(2分) 【解析】B项中“一”的意思是“全”。
2. 我撑着一叶扁舟,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拏”“毳”1分,大意1分,共2分)
3. ①指作者孤傲清高,对西湖雪景异乎寻常的痴迷,对自己不凡的情怀情趣的自得。②指无人理解,知音难觅的孤独、寂寞。(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2分)
4. 语段(一)中写作者在冰天雪地时去湖心亭赏雪,偶遇同样赏雪的金陵人;语段(二)写作者在月色皎洁的夜晚外出游览。(2分)相同点:语段都表达了作者钟情山水、热爱自然的情感。(2分)(共4分)
【参考译文】(二)这天晚上,雨后的天空晴朗,树林间月光皎洁,(甚至连)头发都能数得清。于是(我)便放弃坐船,跟着参寥拄着拐杖沿湖边慢走。过了雷峰山,又过南屏山,在惠因涧洗脚(注:意为赤脚涉过惠因涧),进入灵石坞,发现一条小路(就沿着它)爬到了风篁岭,在龙井亭休息,斟起泉水,(背)靠着山石便喝了起来。从普宁寺到龙井亭总共经过了十五座佛寺,都十分寂静,听不到人的声音。路边的屋舍,灯火若隐若现,草木长得葱葱郁郁,流水湍急,发出悲怆的声响,这大概不是人间的地方。
②、1. C(2分) 【解析】A项中两个“绝”的意思分别是“消失”“阻断”;B项两个“上”的意思分别是“方位词,跟‘下’相对”“长到”;C项两个“别”的意思都是“分别”;D项两个“说”的意思分别是“说道、评论”“言论、主张”。
2. 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一白”1分,大意1分,共2分) 3. ①此句交代了看雪的背景,写出雪大,下雪的时间久,天气寒冷,环境寂静(静谧、幽
寂、肃杀)。②一个“绝”字传达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彻骨寒意。(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2分)
4. 句子: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1分)作用:运用白描手法,精练、形象地写出特定环境下事物的状貌,写出了雪后的奇景和游人的雅趣,创造出人与自然合一的美好境界。(意思对即可。3分)(共4分)
【参考译文】(二)天启六年的十二月,大雪深三尺左右。晚上的时候天放晴了,我登上龙山,坐在城隍庙的山门上,李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这几个人陪伴侍候。众山都被雪覆盖住了,月亮的光辉也显得稀薄了,显不出光亮,雪都是苍白的。坐久了觉得有点清冷,年纪大的伙计送酒来了,我尽力举起大杯子(饮酒)抗寒,酒气上升,和着积雪,竟然不醉。马小卿唱曲子,李岕生吹洞箫和着马小卿的曲子,声音被寒气所慑,艰涩得发不出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