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人:韦磊 审题人:荣涛 考查范围:选修1、选修4前3单元
一、选择题(共28题,56分)
1. 恩格斯说:“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为当时的旧体制中注入了私有财产这一全新的因素。这一全新的因素主要来源于( )
A.废除债务奴隶制 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C.建立“四百人会议” D.鼓励发展工商业
2. 梭伦在其诗歌中写到:“黑土,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它拔掉了树立着的许多界标:以前他曾是一个奴隶,而现在已经自由。”梭伦的诗吟诵的是( )
A.建立四百人议事会 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C.设立公民陪审法庭 D.废除债务奴隶制 3. 吴起在楚国实行变法,提出了“使私不害公,馋不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行义不顾毁誉”的主张。此主张旨在( )
A.废除世卿世禄制 B.整顿官场风气 C.削弱王室的特权
D.废除分封制度
4. 秦国自从孝公采纳商鞅的建议,专以富国强兵为目标后,进入仕途的途径主要是( )
A.开辟田畴、戮力农业 B.临阵奋勇,争先杀敌C.经商赚钱,积累财富 D.分科取士,加强皇权 5. 同学们对春秋战国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一些研究题目。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孔子办学:谱写古代教育新篇章》 B.《诸子百家:筑就中华民族的精神》 C.《铁犁牛耕: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D.《商鞅变法:开创大秦帝国的百年基业》
6. 史学家汤因比说:“雅典合法地处死苏格拉底所带来的道德失败,激起一位同时代的雅典天才对雅典及其所有事业的全盘否定。”这位“天才”曾提出(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美德即知识 C.理念先于物质存在 D.三段论的演绎逻辑 7. 王安石在《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提出:“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这说明王安石( )
A.继承了古代墨家的思想 B.主张读书人要以天下为己任 C.具有注重实用的教育思想
D.反对诗赋取士和经义策论
8. 王安石一派新官僚,如吕惠卿、章悖、蔡确都因推行新政得到高位。这表明( )
A.统治者重视文官的选用 B.王安石变法成效显著 C.宋神宗支持新政 D.老百姓拥护变法 9. 下列改革措施与解释准确的是( )
A.北魏均田制—将政府控制的土地无条件分配给农民B.王安石的免役法—根据每户富裕程度摊派免役钱
C.戊戌变法改革教育制度—除科举制,改试策论 D.明治维新废藩置县—建立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度 10.俄国在19世纪曾与西欧国家发生过两次大的战争。在这两次战争中,“俄国的士兵在1855年和在1812年时一样勇敢地作战”,但战争的结局大为不同,并对俄国和欧洲的历史造成了很大影响。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①1812年战争的胜利挫败了拿破仑称霸欧洲的野心 ②1812年战争巩固了十二月党人对现存制度的信念 ③1855年战争前赫尔岑等人提出了解放农奴的主张 ④1855年战争的失败迫使沙皇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1. 俄国1861年改革剥夺了贵族地主支配农民的权力,却没有遇到贵族地主的强烈抵抗。过去贵族地主不能随意转让和买卖土地,他们现在成为真正的土地所有者并获得最好的土地。许多贵族已经或濒临破产,改革却使他们获得了一大笔资金。对于上述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改革实际上是由贵族地主支配的 B.改革使俄国土地私有制确立起来 C.改革加强了贵族地主的经济实力 D.改革未能反映当时历史发展趋势 12 下列选项对下图中史实共同特征的表述最恰当的是( )
A.工业文明促进政治改革B.资本主义制度广泛建立C.启蒙思想的传播与扩展D.工业文明冲击下的回应 13. 明治维新前夕,倒幕派就以“尊王攘夷”为号召,反对幕府将军的统治。明治维新开始以后,“政权建设是明治政府一切举措的重中之重,维新势力打着‘尊皇’的旗号,把远离权力中心几个世纪之久的天皇重新抬出来。”日本维新势力这样做的目的是( )
A.结束封建割据建立近代国家 B.实现君主立宪制的政治目标 C.重建以天皇为首的专制统治 D.借助中央王权推动经济发展
14. “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政府决定( )
A.废藩置县,取消武士特权 B.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C.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D.大力发展近代工商业
15. 《清史稿》记载:“亲政之时,春秋方富,抱大有为之志,欲张挞伐,以湔(洗)国耻。已而师徒挠败,
割地输平,遂引新进小臣,锐志更张,为发奋自强之计。”此处评价的这位皇帝是( )
A.康熙帝 B.乾隆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16. “皇太后和她的顽固派支持者们在1898年解除了光绪帝和康有为的权力,但是1901年之后却采取行动23. 中俄《尼布楚条约》中说,“凡岭南一带土地及流入黑龙江大小诸川,应归中国管辖;其岭北一带土地及川流,应归俄国管辖”。对条约中的“中国”,理解正确的是( ) ①这里的中国指中原地区 ②清朝第一次使用了“中国”国号 实施他们的大部分激进的改革计划。”对于慈禧太后的这些措施,评价正确的是( )
A.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缓和了严重的社会矛盾 C.实现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宗旨 D.起到了稳定清朝统治的作用
17. 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维新派颠覆了儒家的正统经学史学,这预示着后面会有更加猛烈的风潮……”。据此得出的结论最为准确的是( )
A.戊戌变法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 B.戊戌变法促成了革命思潮的萌发
C.戊戌变法使清王朝统治的合法性遭到资产阶级的普遍质疑 D.戊戌变法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
18.历史学家吴于廑说,世界历史的内容是“对人类历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为全世界成一密切联系整体的过程进行系统探讨和阐述”;杰弗里·巴勒克拉夫认为:“现在世界上某个地区发生的事件不再可能像过去那样对其他地区不发生影响,20世纪的历史名副其实是全世界的历史。”上述两位历史学家对于世界历史的解释突出反映了
A.进化史观 B.文明史观 C.整体史观 D.现代化史观
19. 北京大学教授张传玺曾说:“秦始皇消灭了一个旧时代,开启了一个新时代。”秦始皇消灭的“旧时代”是指( )
A.宗法制时代 B.土地国有制时代 C.分裂割据时代 D.世卿世禄制时代
20. 唐太宗自己曾说:“吾居位以来……锦绣珠玉,不绝于前,宫室台榭,屡有兴作,犬马鹰隼,无远不致,行游四方,供顿劳烦。”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唐太宗善于纳谏和自我反省 B.唐太宗时期出现了盛世局面 C.唐太宗时期对人民的剥削仍然沉重 D.唐太宗时期经济繁荣、民族团结 21. 康熙帝亲征噶尔丹和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的相同作用是( )
A.打击了分裂势力 B.打击了殖民侵略 C.加强了边防力量 D.巩固了国家统一
22. 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历史上创造了许多处理民族关系的成功经验。下列史实中,发生在清朝的是( )
A.与吐蕃和亲、设置羁縻府州 B.设置典客主管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
C.设立宣政院管辖西藏及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D.册封哲布尊丹巴、章嘉管理蒙古地区喇嘛教务
③清政府对外不再使用“大清”的朝号 ④表明清朝行使和维护的是中国的主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4.康熙南巡时亲赴曲阜,在隆重盛大的祭孔典礼后,听孔子后裔孔尚任讲儒家经典,嗣后又破格授予其国子监博士。这些举动表明康熙( )
①崇尚儒家文化 ②着力提升满族文化 ③延揽汉族文士 ④努力缓和民族矛盾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5.历史上称亚里士多德及其弟子为逍遥学派,主要原因是( ) A.教学方法别具一格 B.由于他和马其顿王室关系密切 C.他们勤于思考,努力读书 D.讨论具体的问题
26.17世纪英国革命期间产生了一个意外的局面,革命因反抗一个人的专制开始,却造成了另一个人的独裁。这里的“一个人”和“另一个人”分别是指( )
A.詹姆士一世、克伦威尔 B.查理一世、克伦威尔 C.查理一世、詹姆士一世
D.查理二世、詹姆士二世
27. 1804年拿破仑加冕仪式时说:“我只能做一个加冕的华盛顿。”下面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拿破仑肯定了罗马教皇的地位 B.拿破仑维护了法国资产阶级利益 C.拿破仑恢复了法国的封建君主制度 D.表明了拿破仑与华盛顿一样都是共和主义者
28.有学者评论道:他在严重的危机中挽救了议会事业,他当然应该成为历史上独裁和军事专政的代表。他是杰出的军人和政治家,不过同其民族精神却是格格不入的。文中“他”指的是( )
A.克伦威尔 B.拿破仑 C.华盛顿 D.俾斯麦 二、材料解析题(3大题,共44分)
31.(14分) (2016·江南十校联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度量衡,官阶和俸禄均以“衡”的单位“石”来表示。到了汉代逐渐将官阶与俸禄分成两种方法表示,官秩(“秩”为官员等级标准,“禄”为官员的报酬)以“石”表示,如万石、二千石等;官俸则用“量”的单位“斛”来计算,如最高秩万石月俸三百五十斛等。
在隋唐时期官员俸禄形式主要有米、田两种。隋代官员的俸禄分京官、外官两种支付标准。京官按品级,外
官按州、郡、县的等级计户食禄。除俸禄外还有职分田,以品为差,由一顷至五顷不等。
至于宋代则因货币的广泛流通,俸禄多以钱币计算。百官除正俸外,还有服装、禄粟、茶酒厨料、薪炭、盐、派提出普选权的要求时,克伦威尔却竭力加以反对。他在一次向议会发言时说,穷人就是坏人,并且说,如果共和国注定要受苦受难的话,那么在富人之下受苦,比在穷人之下受苦更好一些。
随从、衣粮、马料、纸笔、差费、职钱、公使钱及恩赏等各种补贴,地方官则配有大量职田。而元代官员俸禄以实物和货币两种形式支付,地方官俸禄中无实物部分,但却享有职田收入,作为俸禄的补贴。
到了明代则实行折色俸禄制,即以米为单位折算成钞、钱、布、银发给百官,并以货币为主。而清代官员俸禄是银米兼支,但以银为主。京官有俸银、禄米,外官有养廉银。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古代俸禄制变化的趋势。(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俸禄制变化的原因及影响。(10分)
32. (16分) (2015·江苏单科)唐太宗论“明君”执政之“君道”,为此后历代帝王所推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贞观元年,太宗令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修定法律,并说“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不可任情以轻重”。此后,太宗提出:“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岂如广任贤良,高居深视,法令严肃,谁敢为非?”
贞观二年,太宗问魏征:“何谓为明君?”魏征说:“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太宗以为然,并说“主欲知过,必藉忠臣”,“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贞观期间,太宗屡屡对“一士之谔谔(直言)”表示“此言是也,当为卿改之”,并赐绢帛。
贞观六年,太宗对侍臣说:“‘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请回答:
(1)据材料,就“明君”执政概括唐太宗的“君道”内涵。(6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太宗“君道”产生的客观因素。(6分)
(3)以帝王政治为视角,综合评价唐太宗的“君道”。(4分)
33. (14分)克伦威尔和拿破仑是欧洲近代革命的杰出人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克伦威尔在他建立新模范军的时候,不论阶级出身和社会地位,一律论功行赏,但后来当平等
——王觉非《欧洲史论》
材料二 拿破仑认为,法国发生革命不是因为法国渴望自由,而是因为要求平等。他所了解的平等是法律上所保证的同样的公民权利,而不是公民生活的同样的社会经济条件。因此他就决定用自己的法典确保公民权利的平等。……他消灭了政治自由,把他所了解的“平等”巩固下来,编成了法典。
——(苏联)塔尔列《拿破仑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克伦威尔平等观的变化。分别指出前后平等观产生的原因。(6分)
(2)据材料二,归纳拿破仑对政治“平等”的理解。材料二认为“平等”被拿破仑法典巩固下来,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法典“巩固”平等带来的深远政治影响。(8分)
临泉一中高二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28题,56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二、材料解析题(2大题,共40分)
31.
(1) (2)
32. (1) (2) (3) 33. (1) (2)
参考答案
1-5BDBBD 6-10CCCBB 11-15 BDADC 16-20ACCCC 21-25DDCBA 26-30BBA 31.(14分)
(1)趋势:形式上从实物到货币;内容构成上由单一到多种(4分) (2)变化原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商品经济的发展。(4分)
影响:有利于对官吏的控制和限制其势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是中国古代俸禄总体偏低是形成贪腐之风的重要原因之一。(6分)
32. (16分)
(1)内涵:严肃法令,遵守法律;减少独断,广任贤良;兼听纳谏,激励直言。(6分) (2)因素:隋朝无道而亡(农民战争的威力);传统儒家的民本、仁政思想;大乱初定,经济凋敝。(6分)
(3)评价:唐太宗的“君道”是古代开明政治的典范,促成了封建治世的出现,成为古代统治者的“明君”理想。(2分)但唐太宗的“君道”是为了维护李唐王朝的统治,其实施有赖于帝王的个人品质,唐太宗晚年背离了自己的这一“君道”。(2分) 33. (14分)
(1)变化:先提倡平等,后来反对普选权(或主张贫富有别)。 原因:前因:建立新模范军(推翻封建王权),以“平等”激励革命; 后因:反对平等派,需要以“不平等”维护其独裁和富人利益。(6分)
(2)理解:平等是法律上的同样的公民权;平等是革命的目标(或用法典确保公民平等权)。
影响:法典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法典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8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