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雷替曲塞用于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二线化疗的疗效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5月—2018年10月收治的80例晚期肠癌患者。将患者随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用雷替曲塞联合艾力化疗,共50例;对照组用氟尿嘧啶类药物(5-氟尿嘧啶、卡培他滨)联合艾力化疗,共30例。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26.7%,疾病控制率50.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18.0%,疾病控制率42.0%。经组间比较,两组在治疗有效率,疾病控制率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中,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血小板减少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黏膜炎、乏力方面,观察组的不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二线化疗,雷替曲塞联合艾力的疗效明显优于氟尿嘧啶类药物联合艾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雷替曲塞;艾力;氟尿嘧啶类药物;疗效
【中图分类号】R73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5-0041-02
结直肠癌作为临床常见恶性肿瘤,严重危害到患者生命。目前,早期结直肠癌患者以手术治疗为主,但对于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由于失去手术时机,则需转为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本文选择了我院2012年5月—2018年10月收治的80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现将晚期结直癌的不同化疗方案的疗效,做如下具体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5月—2018年10月收治的80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男性52例,女性38例;平均年龄(54.2±6.8)岁。经病理组织学确诊为结直肠腺癌,一线均以FOLFOX方案治疗后进展的复发或转移性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患者肝肾功能、血常规等指标无化疗禁忌症。患者预期生存期在半年以上,KPS评分在60分以上。将患者随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予艾力与雷替曲塞联合化疗,共50例;对照组予艾力与氟尿嘧啶类药物(5-氟尿嘧啶或者卡培他滨)联合化疗,共30例。两组患者在病程、性别、年龄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艾力350mg/m2静滴90mind1;雷替曲塞3mg/m2静滴15分钟d1;3周为一个周期,2~3周期后进行疗效评价。
对照组:艾力180mg/m2静滴90mind1;亚叶酸钙200mg/m2静滴d1,5-氟尿嘧啶400mg/m2静滴d1,5-氟尿嘧啶2400mg/m2静滴46h;每2周1次,2次为一周期。或者艾力350mg/m2静滴90mind1;卡培他滨1000mg/m2,每天两次,共14天;3周为一周期。2~3周期后进行疗效评价。 1.3 评价标准
依照RECIST1.0疗效评价标准,分为CR(完全缓解)、(PR)部分缓解;(SD)稳定;(PD)进展。其中,有效率=(CR+ PR)/总病例数×100%;疾病控制率=(CR+ PR+SD)/总病例数×100%。
采用NCI-CTC标准实施不良反应评价。在整个治疗研究期间,若患者出现无法耐受不良反应等情况,经判断须终止研究。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26.7%,疾病控制率50.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18.0%,疾病控制率42.0%。经组间比较,两组在治疗有效率,疾病控制率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具体如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在联合用药治疗中,均出现了白细胞减少、血小板降低、恶心呕吐及腹泻等不良反应。经组间比较发现,两组患者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血小板减少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黏膜炎、乏力方面,观察组的不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如附表2所示。 3.讨论
雷替曲塞等药物能够针对血管生成、信号传导等抑制机制,实现对晚期肠癌患者积极有效的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在一线治疗期间,以上患者均采用了以氟尿嘧啶类药物为基础的FOLFOX方案,治疗期间或结束后出现病情进展。因此,在实施二线治疗期间,患者必然存在继发性耐药问题。雷替曲塞作为新型的胸腺嘧啶合成酶抑制剂,可通过抑制细胞内DNA的合成,诱导肿瘤细胞死亡。当前,在肠癌二线临床治疗中,雷替曲塞得到了临床试验验证,并取得较好的二线治疗效果。
本文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26.7%,疾病控制率50.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18.0%,疾病控制率42.0%。经组间比较,两组在治疗有效率,疾病控制率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这说明,观察组采用艾力与雷替曲塞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艾力与氟尿嘧啶类药物治疗。两组治疗方案均出现不良反应,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血小板减少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乏力、黏膜炎等方面,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这说明,雷替曲塞在临床用药中,不良反应少于氟尿嘧啶类药物,且在耐受性和安全性等方面,表现更加良好,对于肠癌二线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价值。
总而言之,在肠癌二线治疗中,雷替曲塞的临床疗效显著,且疗效与氟尿嘧啶类药物无显著性差异。相比于而言,雷替曲塞的不良反应更少,疗效更佳,可成为氟尿嘧啶类药物的替代药物。
【参考文献】
[1]范开席,汪梅荣,郭其森,等.艾力联合5—氟脲嘧啶及甲酰四氢叶酸钙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研究[J].现代肿瘤医学,2016,14(1):74-75.
[2]吴欣爱,樊青霞,王瑞林,等.CPT-11联合5-氟脲嘧啶/FA治疗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18例[N].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9(2):325.
[3]管忠震,孙晓非,冯奉仪,等.伊立替康,(irinotecan,CPT-11)治疗转移性大肠癌[J].临床研究,2016,18(6):68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