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经济学概论》课程简介

2022-06-19 来源:客趣旅游网
《经济学概论》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公选课程,授课对象为全校学生,内容包括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通过

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了解并能清楚地解释价格形成的机理,决定价格的主要因素,并能解释价格机制的作用和市场运作的原理,理解资源配置有效性的含义及其条件,了解并说明价格机制作用的局限性。最终使学生能够初步掌握经济学的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经济学中介绍的具体分析工具和方法分析身边的经济现象。

本课程围绕理论联系实际,教学上以问题为导向,运用资料观察、实证分析、规范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本课程为2学分,共32学时,以教师讲授为主。针对选修本课程学生专业背景的复杂性,课程讲授过程中,通过综合运用文字、图表和数学证明三种方式,使学生易于接受所讨论的经济学理论和实际经济问题。

《经济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公选课程 课程名称: 《经济学概论》

学分和总学时数:

1学分,共16学时 选修对象:

全校学生。

一、 说明部分

1. 课程性质

经济学概论是经济系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公选课程。 2. 教学目标及意义

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系统地讲授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析方法。经济学中的许多内容,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具有参考意义。

3. 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理论。 (2)使学生熟悉和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工具。

(3)要求学生熟练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解决一些实际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

(4)要求学生对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一般原理和规范行为等方面的内容有详尽的了解。

(5)了解和掌握现代经济学的一般规律和规范,能运用一些基本的经济分析方法和工具,对有关理论和模型进行一些实证性的描述和分析。

(6)引导学生运用上述基本知识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 4.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系统地讲授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由于本课程内容的特点是难点偏前。具体来说,消费者行为理论是微观经济学部分的难点;产品与货币市场的均衡以及劳动市场的均衡是宏观经济学部分的难点。鉴于经济学的内容和分析方法与学生在高中阶段所学习的经济学常识有比较大的差距。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循序渐进、先慢后快。

5.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面授和案例讨论相结合,闭卷考试与平时考核相结合。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 翁志勇主编《经济学概论》,上海大学出版社

(2)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上、下册) 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

(3)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中译本),中信出版社,2000年版 (4)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5)曼昆、《经济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6)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华夏出版社

二、正文部分

第一章 导 言

一、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经济学产生的原因,并熟悉经济学的内容体系。要求掌握稀缺性、选择的定义、以及稀缺性、选择与经济学的关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含义;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含义,了解西方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法等问题。

二、教学内容:

第1节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第2节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第3节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第4节 经济学发展简史 三、本章学时数:见学时分配表

第二章 均衡价格理论

一、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均衡价格理论与弹性理论的一系列相关概念;掌握需求与供给、需求变动与供给变动、供求规律,充分理解价格调节、市场机制的作用,了解均衡价格理论和弹性理论在现实经济中运用的一般原理等内容。

二、教学内容: 第1节 需求理论 第2节 供给理论

第3节 均衡价格理论及运用 第4节 价格机制

三、教学学时数:见学时分配表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一、教学目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基数效用理论和序数效用理论的基本概念、内容和方法;掌握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等含义;能推导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并要求学生能用基数效用理论和序数效用理论解释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二、教学内容:

第1节 基数效用论与边际效用分析 第2节 序数效用论与无差异曲线分析 三、教学学时数:见学时分配表

第四章 生产理论

一、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围绕着在资源既定的情况下如何实现产量最大化和产品最大化这一中心理论,要求学生掌握: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含义;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含义;规模经济的含义等。

二、教学内容: 第1节 生产概论

第2节 单一可变投入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第3节 两种可变投人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第4节 规模报酬

三、教学学时数:见学时分配表

第五章 成本与收益理论

一、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围绕着如何以最小的成本支出,以取得最大利润这一中心理论,要求学生掌握一系列成本概念及其变动规律,并掌握收益变动规律;以及利润最大化的基本原则。并要求掌握生产盈亏的相应理论。

二、教学内容

第1节 成本概论 第2节 收益理论 第3节 利润最大化原则 三、教学学时数:见学时分配表

第六章 厂商均衡理论

一、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在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的情况下,广商是如何进行最优化产量、价格决策的有关问题。

二、教学内容:

第1节 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第2节 完全垄断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第3节 垄断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第4节 寡头垄断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三、教学学时数:见学时分配表

第七章 分配理论

一、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理解西方社会关于分配的一般原理。侧重掌握工资的决定、关于利息合理性的解释、超额利润的来源;以及洛伦斯曲线和基尼系数的含义。

二、教学内容: 第1节 生产要素的需求 第2节 生产要素的供给 第3节 洛伦斯曲线与基尼系数

三、教学学时数:见学时分配表

第八章 市场失灵与政府调节

一、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市场机制在某些领域不能起作用或不能起有效作用的情况,理解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这样几种:非对称信息、外部性、公共产品及垄断,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政府是否应该进行调节。(说明:本章内容可以选讲。)

二、教学内容: 第1节 非对称信息 第2节 外部性 第3节 公共产品

三、教学学时数:见学时分配表

第九章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一、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国民生产总值的含义,国民生产总产值的计算方法,以及国民收入核算中五个总量之间的关系;通过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经济收入流量循环模型,理解国民经济各种流量之间的恒等关系。

二、教学内容:

第1节 国民收入核算指标 第2节 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第3节 国民收入流量循环模型及各种流量之间的恒等关系 三、教学学时数:见学时分配表

第十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一、教学要求:通过本意的教学,围绕着总供给等于总需求这一基本原则,要求学生掌握总需求与国民收入决定及其变动相关的消费函数、储蓄函数等概念;乘数理论的含义与计算;IS-LM模型;掌握总供给与总需求模型。

二、教学内容:

第1节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策2节 IS—LM模型

第3节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三、教学学时数:见学时分配表

第十一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一、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在遵循总供给—总需求模型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失业和通货膨胀所产生的原因有充分的理解,并掌握充分就业的含义、自然失业的含义与分类,凯恩斯对需求不足失业的解释;通货膨胀的类型,以及菲利蒲斯曲线。

二、教学内容: 第1节 失业理论 策2节 通货膨胀理论 第3节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三、教学学时数:见学时分配表

第十二章 宏观经济政策

一、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政府宏观经济制定的背景和所要求达到的目标。掌握宏观财政政策的内容和运用,宏观货币政策的内容和运用以及供给管理政策。

二、教学内容:

第1节 宏观经济政策的概况

第2节 需求管理(一):宏观财政政策 第3节 需求管理(二):货币政策 第4节 供给管理政策

第5节 宏观经济政策的综合运用 三、教学学时数:见学时分配表

附:学时分配表

1、第一学期:微观经济学部分

章 次 内 容 学 时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合 计 导 言 均衡价格理论 消费者行为理论 生产理论 成本与利润理论 厂商均衡理论 分配理论 市场失灵与政府调节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1 2 2 2 2 1 1 1 1 1 1 1 16 宏观经济学政策

教研室:经济学教研室 执笔人: 王华 系主任审核签名: 陈江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