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阅读《万园之园——圆明园》(节选),完成第1—3题。(7分)
(1)圆明园地处永定河冲积扇的边缘。明清时这一带清泉涌溢,湖沼密布,被称为
①
“海淀”。圆明园最初是清朝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禛的宅园,后经不断地扩建与重修,总面积达到了5000余亩,成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
(2)圆明园是我国历史上最光辉的园林艺术杰作。它继承我国3000多年的优秀造园传统,借鉴了欧洲园林的建筑形式,融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为一体。其影响使得当时的英法等国一度产生了中国园林热。在欧洲,圆明园被誉为“万园之园”和“一切造园艺术之典范”。
(3)圆明园集叠山理水手法之大成。圆明园的水面,大的如福海宽达600余米,正......所谓“蓬岛瑶台福海中,往来只借舟相通”;小的宽度均在四五十至百米之间, “跨水为小桥垂虹宛在,片云帆影,何必更羡吴江”。环曲潆流的河道把这些大小水面串联为一个完整的河湖水系,构成全园的脉络和纽带,提供了舟行游览和水路供应的方便。由此不难想像当年翠荷接天,龙舟泛彩,歌声荡漾的图画。叠石而成的假山,聚土而成的岗、阜、岛、桥、堤散布于园内,约占全园面积的三分之一。它们与水系相结合,把全园划分为山复水转、层层叠叠的近百处的自然空间。每个空间都经过精细的艺术加工,既表现了人为的写意又保持着野趣的风韵,其本身就是烟水迷离的江南水乡的精炼再现,有道是“谁道江南风景佳,移天缩地在君怀”。圆明园虽是千顷之园,但气势浑然一体,韵味隽永。 (4)可惜,圆明园经英法联军的洗劫和八国联军的焚掠,其胜景已荡然无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胤禛(yìn zhēn)] 清朝雍正皇帝。
1. 结合第(2)段,概括说出为什么圆明园是“园林艺术杰作”。(限26字以内)(2分) □□□□□□□□□□□□□□□□□□□□□□□□□□
2. 结合第(3)段,说说“叠山理水手法”在圆明园的园林建造中是如何体现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作者在文中引用”谁道江南风景佳,移天缩地在君怀”,意在说明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5年北京市)
【参考答案】
1. 答案示例:融我国古典造园传统和欧洲园林建筑形式为一体。 (共2分。答案不完整只给1分)
2. 答案要点:(1)散布园内的山、岗等皆叠石聚土而成。 (2)河湖水系经布设河道串联水面而成。 (3)山、岗等与水系结合,划分自然空间。
1
(共3分。共三个要点,每个要点1分)
3. 答案:圆明园(每个空间)是江南水乡的精炼再现。
(共2分。若答“烟水迷离的江南水乡的精炼再现”,给1分)
★★★★ ★★★★ ★★★★ ★★★★ ★★★★ ★★★★ ★★★★ [二]
话 说 海 淀
①古时,海淀曾有大片水草丛生的浅湖水淀,故称“海淀”。早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海淀区已有人类居住和活动。历史上,这里一直是中原汉族和北方少数民族相互交往的重要通道,是北方民族南下和中原王朝北上的战略要地。金时,海淀成为出中都正北门,经居庸关、八达岭通往蒙古高原的第一站,距城20里,是商旅歇息的理想地点,因此“海淀”被称为“海店”。公元1267年,忽必烈下令在中都东北郊兴建大都,原来从中都北上的大道也就随之东移。因此元朝以后,“海店”就失去了它在交通上的重要地位,这一名称也就随之消失,而以水乡见称的“海淀”一名却流传了下来。
②海淀一带水源丰沛,湖网密布,加上西山环绕如屏,山光水色,交相辉映。到了明朝,游人众多,都下文人更是吟咏歌唱,流连忘返,像“输君匹马城西去,谁里荷花海淀还”就反映了当时的景象。海淀的秀美风光一经文人墨客的渲染,引得达官贵人也纷纷而至,修筑私家园林之风一时间兴盛起来。
③从清朝康熙中期起,朝廷开始在海淀大兴土木,历时百余年,终于建设成了以“三山五园”注为代表的大型皇家园林群体,成为除紫禁城之外的又一政务中心。海淀镇也随着“三山五园”的兴建而迅速发展起来,成为京西重镇。
④这时的海淀,园林密布,园内湖光粼粼,树影婆娑;园外水荡甚多,荡中风荷摇曳,田中稻花飘香,一派江南风光。“忽牵野兴到江湖,沿月扁舟入画图,几曲波光连太液,千枝灯影散蓬壶”,是清人咏未名湖前身景色的诗句;而乾隆皇帝的“万泉十里水云乡,兰若闲寻趁晓凉。两岸绿杨蝉嘒(huì)嘒,轻舟满领稻风香”,则描绘了当时巴沟附近的水乡美景。
⑤底蕴深厚的园林艺术和文化遗迹解说着海淀的历史文明,记载着海淀的文化沉淀:封建帝王和达官显贵在这里修建了行宫、御苑、宅府、坛庙;文人墨客在这里赋诗属文,著名的《红楼梦》就是在西山漫山红叶的陪伴下来到世间的。近现代,许多名人也在海淀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如李大钊、朱自清、齐白石等。1949年3月中共中央进驻香山,毛泽东等领导人在双清别墅筹建了新生的共和国。
⑥建国后,海淀逐渐成为著名的教育、文化、科技区。区内高校林立,汇集了全国最著名最具权威性的科研院所。是全国首屈一指的“智力库”。改革开放以后,因得天独厚的文化科技资源优势,高科技在海淀中关村率先发展起来。1999年,国务院批复成立了“中关村科技园区”,2000年,占地面积51.44公顷的高科技商务中心区——“中关村西区”建设破土动工。“中关村科技园区”的规划和“中关村西区”的开发,引来了当今世界高断技术和博雅之士,为这块古老的土地增添了新的生命元素。
2
[]
⑦生态环境关系着社会长远发展的全局,虽然昔日海淀“水光潋滟”的江南风光已不复存在,但构建“绿色家园”是海淀人永远的追求。作为北京市政府“绿树、清水、蓝天”重点工程之一的海淀“万柳工程”,已经开始动工。这一工程的顺利完成,必将大大有利于“中关村西区”的生态环境建设。近年来,海淀区已改建绿地56万多平方米,新种树木30多万株,建成了万泉文化公园等近70个绿化精品项目。走进今日海淀,地绿、水清、天蓝已不再是梦想。
⑧青山秀水,孕育了海淀丰厚的历史文化;政策机遇,开创了海淀崭新的发展空间。未来的海淀,将是一个更加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新海淀。
[注]三山五园:一般指畅春园、圆明园和万寿山所在的清漪园(后改称颐和园)、玉泉山所在的静明园、香山所在的静宜园。
10. 选文第①段主要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明清直至建
国前夕海淀水乡美景、园林发展和文化遗迹进行介绍的是第____段到第____段。(4分) 11. 选文第④段连续引用了两首古诗,却不给人重复之感,为什么?请结合本段内容进行
具体分析。(3分)
12. 从选文第⑥段看,改革开放后,海淀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其主要表现有哪
些?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作答。(3分)
13. 选文第⑦段运用了一系列的数字,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4. 如果你所在的班级要开展一次“走进海淀”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根据上面选文
提供的相关信息或你平时的观察、思考,从不同的角度为这次活动设计两个调查或研究的专题。(3分) 示例:(1)海淀文化遗迹例谈
(2)外来人才选择海淀的原因调查
(2005年北京市海淀区)
【答案】
10. “海淀”地名的由来和历史变迁② ⑤ (共4分。第一空2分,意思对即可;其余两
空每空1分)
11. 本题共3分。能结合第④段内容,从某个角度分析作答,语言通顺,即可。 参考角度:(1)第④段首句 总写海淀美丽的江南风光,两首诗从不同的侧面共同印
证了首句描绘的景色;(2)前一首诗侧重写园林内的美景,后一首诗侧重写园林外的水乡田园风光;(3)前一首诗侧重写月夜园林美景,后一首诗侧重写清晨水乡田园风光;(4)这两首诗描绘的景物不完全相同。 12. 要点:(1)高科技在海淀中关村率先发展起来;(2)“中关村科技园区”的规划;(3)
“中关村西区”的开发;(4)当今世界高新技术和博雅之士的引进。(共3分,答出三个要点,意思对即可)
13. 近年来海淀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的成绩(2分,意思对即可) 14. 示例:(1)海淀区地名趣谈(2)香山一带名人墓地调查(共3分,每个专题1.5分。能从不同角度列出两个专题,符合题意,语言通顺,即可)
3
“沙漠明珠”珠光渐暗
①和莫高窟同称为敦煌两大奇观的月牙泉有“沙漠明珠”之称,但由于干旱缺水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月牙泉水位在不断下降,这颗“明珠”珠光渐暗,甚至有消失的危险。
②敦煌市鸣沙山月牙泉管理处提供的水文实测资料表明,1960年月牙泉水域面积为22.3亩,最大水深7.5米;1986年水域面积为13.3亩,最大水深4.2米;目前水域面积只有9亩,最大水深仅1米左右。 。
③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张明泉23日在此间举行的干旱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说,月牙泉是敦煌区域地下水在地面的自然露头,是整个地下水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月牙泉接受着区域地下水的补给。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等原因,敦煌地下水位不断下降,月牙泉水位也随之下降。
④地处中国西北的敦煌曾长期依靠疏勒河、党河等河流的上游来水补给地下水,上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上游水库的修建,这些河流相继出现断流,敦煌地下水失去了补给来源。随着经济的发展,敦煌需水量在不断增加,目前全市每年要抽取4000多万立方米地下水,造成地下水超采严重。
⑤为了保住月牙泉,现在每年需要回灌500余万立方米的河水。尽管如此,根据测量.表水水位每年还在以 15厘米左右的速度下降。
⑥专家认为,从长远来说,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使敦煌地下水位得到回升,是解决月牙之水位下降问题的根本途径。同时,有关部门还应考虑进行跨流域调水,以进一步缓解敦煌水源短缺的局面。
⑦月牙泉位于敦煌市区以南约5公里处,四面被鸣沙山环抱,流沙与泉相隔仅有数十米。
这里地处亚洲中部的大沙漠之中,年均降水量在40毫米左右,但蒸发量高达2480多毫米。在这种极端干旱和强烈蒸发的气候条件下,月牙泉却能保持数千年不干涸,这更增添了她的神奇。
19.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给我们的关键信息。
20.从全文看,第①段中提到的“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1.根据你的感受,说说文中第②段的表达作用。
22.如果请你结合第②段中的画线句在第⑤段的段末补写一句话,你写的内容是:
23.本文列举数据讲究用语的分寸且富于变化,请在第⑦段中找出四个例子。
24.月牙泉身处沙漠而能数千年不干涸,请根据本文内容阐释其原因。
_
4
(2005年荆州市)
【答案】 19.“沙漠明珠”月牙泉面临干涸危险(或“月牙泉有消失的危险”或相近的表述)(2分) 20.第一,在上游修建水库造成河流相继断流,使敦煌地下水失去了补给来源;第二,随
着经济的发展,敦煌地下水超采严重(2分,每对一处给1分)
21.这一段的表达作用是用数据表明月牙泉面积不断缩小,水位不断下降(或其他概括的
准确的表述)(2分)
22.如果按这样的速度继续下降,不出10年,月牙泉就可能彻底干涸(与之相近的表达
也可)(2分)
23.约5公里 数十米 40毫米左右 2480多毫米(2分,每处0.5分)
24.月牙泉是敦煌区域地下水在地面的自然露头,是整个地下水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
因为有区域地下水的补给而不干涸(与之相近的表达也可)(2分,视答题实况分别给2分、1分或不给分)
★★★★ ★★★★ ★★★★ ★★★★ ★★★★ ★★★★ ★★★★
[四] 阅读《母亲河的自述》,完成18——21题。(12分)
母亲河的自述
我叫黄河,全长5464公里,生于10万年以前,我的源头在青海巴颜喀喇山,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九个省(区)。千百年来,我哺育着炎黄中华儿女,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把我认作民族的摇篮,称我“母亲河”。
从前,人们总爱说“跳进黄河洗不清”,说的是我含的泥沙大。我每年要把16亿吨泥沙带走,淤在下游把河床担得老高,有人又叫我“悬河”。这些我都没有办法,大自然就是这样安排了我,几万年也都这样过来了。
最近又有一句话说我——“跳进黄河洗不净”,我听了很伤心。要是以前“洗不清”,澄澄泥沙就清了;现在洗不净,可事关我个人“品质”。不知道最近大伙到我那儿看了没有,我中游支流的汾河、渭河、洛河、新蟒河、沁河都脏得不得了,有的地方简直成为“排污沟”,脏东西超了好几倍,连我周围的农民都嫌我臭,浇地时掩着鼻子干活。
前些年,我的水质都在三类以上,既能浇地,也能到机器里转转;现在好多河段的都不行了,就是放在池子里当景观用水,还有人提意见。别人对我说,从来没有见过我这样脏过。从三门峡以下到入海口,7个水质监测口,有6个说我脏。他们对我说,中下游很多城市的饮用水都从我这里取,为了让人们喝得放心,处理脏东西花了好多钱。
我知道,今年这样脏,与缺水有很大关系。去年开始,我从来没有这样干渴,我一年的来水量比正常年份少了将近2/3,说是有实测记录以来来水最少的年份。而向我怀里排的脏水却是一天比一天多,10年间翻了一倍,现在一年有42亿吨,相当于我今年的来水的一半,过去叫“一碗水,半碗泥”,现在成了“一碗水,关碗污”,根本消化不了。
可能有人问了,不是说不让往你那里排污吗?其实也有人管,但总有人偷偷地排,检查的人来了,少排点,检查的人一走,照排不误。管这种事的也不好办,有人总结得很形象,叫“环保不下河,水利不上岸”。更何况,还有一些不肖子孙说是当地挣钱重要,我干净的事往后放放。我听说,天津已经不用我了,我真羞愧。人们费老大劲修了引黄济津
5
的水渠,我却帮不了他们的忙。要是再这样给我身上泼脏水,我这母亲河就变成臭水沟了。
救救我吧!
18.仔细阅读全文,从母亲河的自述中,你获取了哪些主要信息?请回答。(2分)
⑴ ⑵母亲河自述为何“洗不清”的原因(介绍黄河自古以来含泥沙量大的特点)。
⑶ 19.你能从文中发现造成黄河污染的主要原因吗?请谈谈你的理解。(3分)
我的理解:⑴ ⑵ ⑶ 20.细心揣摩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4分)
⑴去年开始,我从来没有这样干渴,我一年的来水量比正常年份少了将近2/3,说是有实测记录以来来水最少的年份。(加点的短语能删掉吗?为什么?)
⑵连我周围的农民都嫌我臭,浇地时掩着鼻子干活。(请指出该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并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21.阅读下面的三则材料,联系本文,写出你探究的结果。(3分)
材料一:两千多年前,黄河只叫“河”,没有“黄”字。《诗经》中许多篇章都提到过。那时的黄河水还比较清亮。黄河上游及晋陕一带森林植被还比较多,水草丰茂,清澈秀丽。
材料二:古人言“黄河清,天下宁”,黄河的治理,事关广大人民的生计。 材料三:
⑴ ⑵ ⑶
都是污染惹的祸
(2005年湖北省黄冈市课改实验区)
【答案】
18.⑴介绍母亲河的来历。⑶自述为何“洗不净”(或介绍黄河污染严重。)(2分,每点1
分,意近即可。)
19.⑴大量污水排入黄河;⑵缺水,来水量严重减少;⑶对污染管理不善。(3分,每小点
1分,意近即可)
20.⑴不能。加点的短语是用实际检测的记录来说明来水是有史以来最少的年份,体现了
科普作品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2分,意近即可)⑵描写(0.5分),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黄河污染严重。(1.5分,意近即可)
6
21.⑴关注黄河,保护黄河,还黄河的本来面目。⑵治理黄河,让母亲河为人民造福。⑶
污染生存环境,就是毁灭人类自己。(3分,每处1分,意近即可)
★★★★ ★★★★ ★★★★ ★★★★ ★★★★ ★★★★ ★★★★ [五]
2050年,告别一百万个物种
科学家们以联合国估计的到2050年,全球气温可能比现在升高0.5至3摄氏度的标准为依据,利用电脑模型计算气温升高对每一物种的影响,对欧洲、南非、澳大利亚、巴西、墨西哥和哥斯达黎加六个地区的1103个动植物物种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植物、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和昆虫等。这是迄今为止对此问题所进行的最大规模跨国合作研究。
全球气温升高迫使大部分陆地物种向两极和高山地区迁徙,但许多动植物无法实现这点。据保守估计,这六个地区的物种到2050年将消失15%至37%,即平均有26%的物种将因为气温升高,无法寻找到适宜的栖息地而灭绝。像哥斯达黎加的小丑箭毒蛙、墨西哥的囊鼠和欧洲的灰喜鹊等珍稀物种很可能将从地球上消失,大部分物种的栖息地也将越来越少。
在澳大利亚接受研究的24种蝴蝶中,有一半将在未来的岁月中永远消失。而在南非主要生物保护区内,受保护的60%的生物物种有灭绝的危险。在占巴西总面积五分之一的巴西中西部热带草原地区,163种树木中将有70%以上的树种灭绝。其中很多植物是该地区特有的稀有品种。科学家们预计,在该地1700到2100个植物物种中,39%到48%的物种将在未来50年内消失。
欧洲是自然环境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最小的地区。该地区的动植物生存几率要大于世界其他大地区的动植物。即便如此,在气候变暖的影响下,欧洲地区四分之一的鸟类和11%到17%的植物也将在未来逐渐灭绝。生活在英国苏格兰地区的特有鸟类红交嘴雀,由于气候和环境的变迁;在未来将很难存活下去。特别是当气候变暖时,其他天敌鸟类的迁入将更加危及这种稀有鸟类的生存。
在墨西哥的研究表明,平原和干旱地区的动植物受气候变暖影响最大。一旦气候有一丝的变化,这些动植物就需要迁移至很远的地区才能找到适宜生存的新环境。在该地区接受研究的 1870种动植物,三分之一将在未来出现生存危机。在许多庭院花卉的家乡——南非,研究的300种植物中的三分之一将要灭绝,包括该国著名的山龙眼类花卉。 负责此项研究的英国利兹大学的克莱斯·托马斯教授表示“当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时,他们都希望能最终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但是,我真的希望我们没有得出我们已经得出的这一结论。事实远比我们想像的要严重得多,我们得出的结论很可能低估了生物物种面临的残酷生存环境。
18、通读全文,说说第6段中“我们已经得出的这一结论”指的是什么?
19、阅读文章3至5段,完成下面的表格。(6分)
7
地区 澳大利亚 欧洲 墨西哥 研究物种 研究结果 20、请你说说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一旦气候有一丝的变化,这些动植物就需要迁移至很远的地区才能找到适宜生存的新..环境
21、文章为什么详细地介绍气候变暖对欧洲地区物种生存的影响?
22、全球气温升高对物种生存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请结合我国的具体实例,谈谈你对这一
问题的认识。(4分)
(2005年山东省济南市课改实验区)
【答案】
18、全球气温升高将使地球上许多物种灭绝。
19、蝴蝶 有一半将在未来的岁月中永远消失。红嘴雀 在未来将很难存活下去。1870种
动植物 1/3在未来出现生存危机。 20、“一丝”说明变化之小,但即使是如此小的变化对动植物来说也是灾难性的。
21、因为欧洲是自然环境受全坏气候变化影响最小的地区。详细介绍这个地区物种生存的
影响,更能显示出对其他地区的影响。 22、略。
★★★★ ★★★★ ★★★★ ★★★★ ★★★★ ★★★★ ★★★★ [六]
爱恨交加说臭氧
①大气中臭氧层对地球生物的保护作用现已广为人知——它吸收太阳释放出来的绝大部分紫外线,使动植物免遭这种射线的危害。为了弥补日渐稀薄的臭氧层乃至臭氧层空洞,人们想尽一切办法,比如推广使用无氟制冷剂,以减少氟利昂等物质对臭氧的破坏。世界上还为此专门设立国际保护臭氧层日。由此给人的印象似乎是受到保护的臭氧应该越多越好,其实不是这样,如果大气中的臭氧,尤其是地面附近的大气中的臭氧聚集过多,..对人类来说 反而是个祸害。
②臭氧是地球大气中一种微量气体,它是由于大气中氧分子受太阳辐射分解成氧原子后,氧原子又与周围的氧分子结合而形成的,含有3个氧原子。大气中90%以上的臭氧存在于大气层的上部或平流层,离地面有10~50千米,这才是需要人类保护的大气臭氧层。
8
还有少部分的臭氧分子徘徊在近地面,仍能对阻挡紫外线有一定作用。但是,近年发现地面附近大气中的臭氧浓度有快速增高的趋势,就令人感到不妙了。
③这些臭氧是从哪里来冒出来的呢?同铅污染、硫化物等一样,它也是源于人类活动,汽车、燃料、石化等是臭氧的重要污染源。在车水马龙的街上行走,常常看到空气略带浅棕色,又有一股辛辣刺激的气味,这就是通常所称的光化学烟雾。臭氧就是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它不是直接被排放的,而是转化而成的,比如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只要在阳光辐射及适合的气象条件下就可以生成臭氧。随着汽车和工业排放的增加,地面臭氧污染在欧洲、北美、日本以及我国的许多城市中成为普遍现象。根据专家目前所掌握的资料估计,到2005年,近地面大气臭氧层将成为影响我国华北地区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
①
④研究表明,空气中臭氧浓度在0.012ppm水平时——这也是许多城市中典型的水平,能导致人皮肤刺痒,眼睛、鼻咽、呼吸道受刺激,肺功能受影响,引起咳嗽、气短和胸痛等症状;空气中臭氧水平提高到0.05ppm,入院就医人数平均上升7%~10%。原因就在于,作为强氧化剂,臭氧几乎能与任何生物组织反应。当臭氧被吸入呼吸道时,就会与呼吸道中的细胞、流体和组织很快反应,导致肺功能减弱和组织损伤。对那些患有气喘病、肺气肿和慢性支气管炎的人来说,臭氧的危害更为明显。
⑤从臭氧的性质来看,它既可助人又会害人,它既是上天赐与人类的一把保护伞,有时又像是一剂猛烈的毒药。目前,对于臭氧的正面作用以及人类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保护臭氧层,人们已达成共识并做了许多工作。但是,对于臭氧层的负面作用,人们虽然已有认识,但目前除了进行大气监测和空气污染预报外,还没有真正切实可行的方法加以解决。 〔注〕①ppm:百万分之一
8. 根据上下文,写出第①段中加点的“这样”所指代的内容(不超过8个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把第②段中划线的短句改写成一个长句,作为“臭氧”的定义。(3分)
臭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微量气体。 10.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臭氧能吸收太阳释放出来的紫外线,能对地球生物起保护作用。
B、臭氧是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近地面的臭氧浓度快速增高会造成地面臭氧污染。 C、臭氧几乎能与任何生物组织反应,如果在近地面空气中浓度超标,就会危害人类健康。
D、臭氧既可助人又会害人,但只要进行大气监测和空气预报,就能克服负面影响。 11. 指出下面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2分)
空气中臭氧水平提高到0.05ppm,入院就医人数平均上升7%~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根据文意,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比喻意义。(4分)
它既是上天赐与人类的一把保护伞,有时又像是一剂猛烈的毒药。 .....
①“保护伞”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毒药”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5年浙江省宁波市)
9
【答案】
8.臭氧越多越好
9. 地球大气中氧分子受太阳辐射分解成氧原子后又与周围的氧分子结合而成的一种含有
3个氧原子的 10.D
11.列数字 具体说明臭氧浓度过高对人体的危害 12.①能吸收(阻挡)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的臭氧
②对人体有害的近地面浓度超标的臭氧
★★★★ ★★★★ ★★★★ ★★★★ ★★★★ ★★★★ ★★★★ [七]
奥林匹克的科技暗战
①人类体育成绩的一次次提高,人类运动极限的一次次突破都是渐进的,而且是借助科技手段,改善和挖掘自身运动潜力的结果。谁知道未来人类还可以利用多少科技手段,突破过去的运动极限,打破过去看来难以企及的世界纪录呢?及时散热吸汗的跑鞋,模拟鲨鱼皮肤或飞机的流体动力学的游泳衣,在摄氏36.7度高温下仍然让运动员保持凉爽的羊毛衣服……在奥运会上光彩夺目的不仅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运动员,奥运会也是荟萃当今最新运动科技的一次盛会。
②最近出版的一本新书《修改基因的运动员》认为,基因修改技术能够使运动员肌肉增强增大,甚至无需通过训练,并且不会被检测出来。该书的作者安迪·米阿正认为,我们必须假设已经有运动员在试图通过基因修改增强自己。世界反兴奋剂机构也对此表示了格外关注,尽管还没有方法检测基因修改,最近还是把基因改进列入国际反兴奋剂禁止名单。
③宾夕法尼亚大学遗传学家李·斯威内和同事正在研究肌肉基因修改会带来什么后果。他们给老鼠腿部肌肉注射了一种能够修改遗传材料的病毒,然后让老鼠像往常训练那样爬梯子。结果发现,老鼠的后腿肌肉强壮程度比以前增加了15%至30%,甚至久坐不动的老鼠肌肉也增长了20%。虽然基因修改很难被检测出来,但是它们有着内在的危险。在至少两起研究实验中,植入新基因的孩子出现了免疫缺乏混乱症。
④ A 说基因修改尚属可能, B 眼前显而易见的现实是,奥运会选手一直在试验最新的高科技运动衣和运动鞋, C 在短跑和自由泳等一些快速运动项目中。
⑤自从伊恩·索普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穿着由阿迪达斯公司提供的“喷气式”连体游泳衣大显身手,连体式游泳衣开始流行起来。索普在悉尼奥运会上将三金两银收入囊中,这让奥运官员相信游泳衣不仅仅是件衣服,还是一件至关重要、符合流体动力学原理的运动装备。
⑥要更有效地减少阻力,水流必须尽可能长时间地紧贴在人体表面。当水流碰到游泳者的肩膀,通常它会离开人体,造成压差阻力——各种阻力中最强者。但是如果穿上一件在身体的特殊部位有褶皱的泳衣,就能改变水流,使水流紧贴人体的持续时间更长。当然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摩擦力,但是它降低的压差阻力比增加的摩擦力要大得多。
10
⑦加州蒂尔公司在新式泳衣“Aqua Shift”中安排了一种看起来像空心管的褶皱,据说能减少10%的阻力。阿迪达斯公司借鉴飞机设计中的气体力学原理,在游泳衣的背部和臀部设计了一些肋骨状的凸起,来减少游泳的阻力。速比达公司则模仿鲨鱼身上的齿状鳞片,推出了第二代鲨鱼泳衣。鲨鱼的这些鳞片叫做“肤齿”,朝尾部倾斜,迫使水流在身体四周流动,从而减少阻力。 ⑧但在设计新款游泳衣时,各大公司必须遵守国际业余游泳联合会的规定。根据规定,游泳运动员在竞赛中不得使用或佩戴任何提高速度、浮力或耐力的器具,比如手蹼或脚蹼。它还规定,允许使用的连体式游泳衣只代表运动衣部分。
⑨在奥运会上露面的另一创新技术是跑步运动员的运动服。今年7月份,阿迪达斯公司推出了它的“Formotion”系列产品。新款系列运动服通过在关键部位运用莱卡“功率带”完成肌肉压缩来协助运动员的动作。公司的设计者通过电脑研究人体,精确测定需要哪些技术来实现运动中的支持、透气、灵活性、肌晦控制和引导。他们在运动服的后腰以下部分采用莱卡纤维带以稳定臀部的方向朝着跑道,而沿着胳膊和肩膀部分的莱卡带是为了促进胳膊摆动,将非线形运动减至最小。运动服后背一直到腿窝处也装设了莱卡带,它们有助于储存和释放能量。Formotion运动服腋下部分采用网孔设计,减轻了衣服的重量,也充分实现了这个易出汗部位的通风。
⑩受益于高科技的运动项目不单单是短跑和游泳项目。耐克公司研制的新划艇服将接缝移到衣服的前部,使它尽量符合空气动力学的原理,据说该设计可以减少3%的阻力,放在长度为2000米的比赛中,这个比例可以换算成约2.44米的优势。
11天气炎热是奥运会面临的一大挑战,几个公司为此还研发了抗热运动服。比如阿 ○
迪达斯公司正在将跑鞋中的领先技术Clima Cool运用到运动服中。公司推出的运动衫和一些其他衣服采用了吸汗散热的最新技术和纤维。为了提高clima cool的清凉效果,阿迪达斯利用电脑技术定位人体易出汗区,然后在那些部位加强通风。澳大利亚羊毛产品巨头沃尔玛克公司提供了一种全天然的能呼吸的运动服,它很能吸汗,和皮肤接触时能保持干爽。
12在田径比赛中,脚会大量出汗,因此人们还在研究设计更具透气性的运动鞋。阿○迪达斯公司就在鞋底夹层中加设了透气孔,他们在脚底处设置的聚酯和聚亚氨酯层能反射不同波长的光线和来自跑道表面的热气,这个薄层将会运用在长跑比赛的跑鞋中。
22. 联系上下文内容,解释下面两个词语的意思。(2分)
①难以企及: ②显而易见: 23. 请在第④段文字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2分) A. B. C. 24. 认真研读第⑤至⑧段文字,完成下面的问题。(5分)
①高科技游泳衣提高运动成绩的核心原理是
。
②文章第⑦段运用了 、 的说明方法,运用这些说
11
明方法的作用是 。
25. 通读全文,简要说说本文介绍了奥运会中运动员借助了哪些高科技手段?(2分) 26. 奥林匹克精神之一就是公平、公开、公正,在奥运会的科技竞争中,各国为什么不公
开竞争,而要“暗战”呢?(3分)
(2005年山东省莱西市)
【答案】
22.①不可能达到。 ②事态或道理非常明显,非常容易看清。(共2分。大意正确即可
得相应的分)
23.如果 那么 尤其(特别)(共2分。每错1个扣1分,扣完2分为止)
24.①使水流尽可能长时间紧贴人体以减少水的阻力。 ②举例子 列数字(打比方)
具体说明高科技游泳衣的设计原理及其优点。(共5分。其中第①题2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第②题3分,说明方法1分,每个0.5分,作用2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
25.基因修改技术 高科技运动衣和运动鞋(共2分,每个要点1分)
26.一是各国为取得好成绩而把先进技术作为秘密;二是企业垄断先进科技以获得最大经
济利益;三是一些先进科技手段能给人体造成伤害而被奥委会所禁止。(共3分,每个要点1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
★★★★ ★★★★ ★★★★ ★★★★ ★★★★ ★★★★ ★★★★ [八]
不可忽视的土壤污染
⑴土壤、水、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赋予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四大要素。一般的污染马上就能引起大家的关注,而土壤污染引起的不良后果要在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后才能显现出来。所以,人们常常忽视对土壤污染的整治。
⑵近年来,由于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工业的迅猛发展,固体废物的倾倒和堆放量日益增多,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和漂浮的尘土也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导致了土壤污染。
⑶土壤污染所造成的危害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土壤污染导致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对此目前尚缺乏系统的调查资料。仅以土壤重金属污染为例,我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的粮食就有1000多万吨,被污染的粮食每年也多达1200万吨,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第二,土壤污染导致食物品质不断下降。我国大多数城市所效土壤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许多地方的粮食、蔬菜、水果等食物中的镉、铬、砷、铅等重金属含量超标和接近临界值。第三, 。土壤污染会使污染物在植物体中积累,并通过食物链富集到人体和动物体中,危害人畜健康,引发多种疾病。另外,受到污染的土壤表土在风力和水力的作用下,进入到大气和水体中,导致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
⑷为了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解决办法:首先要控制和消除污染
12
源,加强对工业“三废”的治理。其次是采用生物(例如蚯蚓等)降解净化土壤。还可以通过增施有机肥、换土和深翻等手段,治理土壤污染。
⑸近年来,世界各国的环保专家和生物学家都提出了让植物来净化土壤的新方案。他们培养出各种转基因植物,让它们吸收土壤中的有害物质,然后集中起来焚烧处理,这样,经过植物吸收后的重金属还可以提炼出来,变废为宝,不但净化了土壤,还获得了贵重的重金属。与传统的化学、物理等除污手段相比,植物除污具有投资和维护成本低、操作简便、不造成二次污染、经济效益明显等优点。 18.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1分)
渗 透 .19.本文的说明内容除了土壤污染不被重视、土壤污染的原因和危害之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2分)
20.第⑶段中加点的词“至少”在句子中的作用是: 。(2分) 21.填充下面方框,完成植物净化土壤的过程。(每空6个字)(2分)
→ → 培养转基因植物 → 提炼重金属
22.下面两题,任选一题回答。[如两题都答,按第①题计分](2分)
①请在下边给第⑶段空白处补写一句话。
②第⑷段中列举的治理土壤污染三种办法的顺序为什么不能颠倒? 23.为了提高人们对土壤及环境的保护意识,请你设计一条公益广告。(含标点20字以内)
(3分)
(2005年山东省烟台市)
【答案】 18.(1分)shèn 19.(2分)“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的办法(措施)”或“如何控制和消除(治理)土壤污染” 20.(2分)“强调(突出)了经济损失之大”或“强调(突出)了土壤污染导致严重的直
接经济损失”。
21.(2分)吸收有害物质;集中焚烧处理 22.(2分)①土壤污染会危害人(畜)健康 ②因为原文是按照由主要到次要的顺序来说
13
明的
23.(2分)示例:还我青山碧水,还我土地芬芳。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从我做起) ★★★★ ★★★★ ★★★★ ★★★★ ★★★★ ★★★★ ★★★★ [九]
不容忽视的光污染
①你知道吗?一个小型广告灯箱一年可以“吸引”并“杀死”35万只昆虫。这是奥地利科学家在一个研究项目中的最新发现。
②其实,很多其它动物也套因为城市的照明而受害。大规模的人造光常常使迁徙中的鸟类迷失方向,美国芝加哥有一幢高楼每年都会“杀死”1000_—2000只候鸟。在2001年的小海龟出生期,人们在犬西洋沿岸发现了很多死去的小海龟。据分析,刚出生的小海龟是根据月亮和星星在海水中的倒影而游往海洋的。大西洋沿岸城市灯火通明,使月光和星光黯然失色,导致那些小海龟误把陆地当成海洋,最终因缺水而殒命。 ③在夜晚,地球大气层会散射城市的灯光,维持较高的亮度。动物们受到光线的刺激,就会精神十足,而原本用于繁殖、自卫和觅食的精力便会无端消耗掉。环境学家还发现,紧靠强光源的树木存活时间短,而且光合作用能力弱,氧气释放量少。
④以上人造光对动植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可以称为“光污染”。其实,对人类而言,光污染的危害也不小。近年来,很多高大建筑的玻璃幕墙造成了光污染。在夏季阳光的照射下,玻璃幕墙非常令人不适。
⑤除了建筑物的玻璃幕墙外,室内墙壁的颜色如果太亮也会引起视觉不舒服。非常光滑的白墙的光反射系数高达90%,比草地、森林或毛面装饰物高10倍左右。所以粉刷墙壁的时候,最好使用“生态颜色”。所谓生态颜色,就是柔和的自然色彩,而不是那种明亮刺眼的颜色。
⑥研究表明,光污染可对人眼的角膜和虹膜造成危害,抑制视网膜感光细胞的功能,从而引起视觉疲劳和视力下降。如果长期在光污染严重的条件下工作或生活,就会头昏心烦,甚至产生失眠、食欲卞降、情绪低落、身体乏力等精神衰弱的症状。
⑦光污染对人体的影响,在短时间内不易被觉察.这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警惕。
11.本文中,“光污染”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2. 根据文意回答,“光污染”对动物造成的危害表现在哪几个方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⑦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光污染对人体的影响,在短时间内不易被觉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书刊使用米黄、浅蓝、浅红等色泽的纸张。请你运用本文介绍的有关知识,对这一做法作出合理的解释。(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2005年南通市)
【答案】
11.人造光对动植物和人类造成危害的现象。(2分)
12.①“吸引”并“杀死”昆虫;②使动物迷失方向;③使动物无端消耗精力。(3分) 13.因为只有长期在光污染严重的条件下工作或生活,才会出现严重的症状。(意思对
即可,2分) 14.使用色彩柔和而自然的纸张,可有效降低光反射系数,减轻光污染引起的视觉疲劳,
保护视力。(意思对即可,3分)
★★★★ ★★★★ ★★★★ ★★★★ ★★★★ ★★★★ ★★★★ [十]
从“芝麻开门”到声纹识别
早在1000多年前成书的《一千零一夜》中,阿里巴巴的故事所描述的用“芝麻开门”的喊声打开了宝藏洞门,反映出了人类利用声音识别来实现自己要求的理想,在声纹识别技术成熟的今天,它已梦想成真。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际交往日益扩大、复杂,往往要同素不相识、甚至与相隔千里不见对方的人打交道,进行巨额钱财的转移,因此确认对方身份是保证交往安全的前提。目前使用的识别方法耗资巨大,使用不便,并且不能保证绝对安全。于是人们寻找一种更好的辨认方法。
人体有许多固有特征,如指纹、虹膜、声纹等。使用指纹进行身份识别,需要把指纹按下,还会使人在精神上觉得反感;使用虹膜进行身份识别,则需要进行更为复杂的眼底检查,不仅费时,而且也使人觉得不舒服。更为重要的是它们都必须要被识别人亲自到场。这在网络交往及许多情况下,是无法做到的。因此,在网络上进行身份识别,只能利用声纹识别。
声纹识别时,首先要把各个人的声音模型化,抽出其特征。然后再把所获得的声音模型化并抽出特征。将其同原先建立起来的声音模型、特征进行比较,以判定是否是某人的声音。
在网络交往中使用声纹识别时,声音传递靠一般电话线就能进行,要识别的人只要像平常说话那样,对着花筒说话就可以。所以对设备要求不高,识别过程简便,更重要的是不需本人到场。
目前声纹识别系统主要分两类。一类是语音关卡,它是最早使用的声纹识别系统,在1996年便已开发 。如客户要银行办理业务时,1秒钟便可识别输入声音是否同登录的声纹一致,从而确认是否是客户本人。另一类是“语音观察”。在1998年投入时场。它通过对自由对话进行比较来确定是否是本人。随着谈话时间增加到1分钟,与前一种比较,正确率高达99%以上。
当然,仅仅为了电子商务,利用“语音观卡”便已足够,其他特殊要求,就得让“语音观察”大显身手了。如调查谁打匿名电话、使用假嗓犯罪,甚至双胞胎的声音也能分辨出来。
15
由于它正确率高、优点突出,适用网络上远地交往,正在被广泛采用。
15.声纹识别身份与其他两种方法相比,最大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第三段主要运用
了 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2分) 16.根据你的理解,请简要结实“声纹”的含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根据全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开头介绍阿里巴巴用喊声打开宝藏之门,表明当时人们已掌握声纹识别技术。 B.人们不愿意使用声纹识别身份的原因是使人在精神上觉得反感。
C.文章主要介绍了在人际交往日益扩大、复杂的情况下声纹识别的特点及应用。 D.“语音关卡”和“语音观察”只是开发使用时间不同,其他功能则完全一样。 18.“声纹识别”具有广泛用途,你认为还可以应用在哪些方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5年云南省玉溪市)
【答案】
15.被识别人不需要亲自到场 作比较
16.声纹就是对某个声音进行模型化,得到的声音模型和抽出的特征。 17.C
18.开放题,答案不唯一。如:①住宅小区的楼房管理。②公司内部的局域管理。③国家机密、军事机密、核设施的管理等。
★★★★ ★★★★ ★★★★ ★★★★ ★★★★ ★★★★ ★★★★ [十一]
古诗中的地理
地面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地势越高,气温就越低。故有苏轼“高处不胜寒”之句。如庐山牯岭,夏季气温比山下九江低7℃。“ ”就说明了农历四月山下九江芳菲已尽,而山上桃花却刚刚盛开的景象。沈括的“平地三月花者,深山则四月花”、欧阳修的“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等诗句,都说明山上气温低于山下。
水热条件随海拔升高而发生变化,会出现不同自然景观,(甲)高山垂直地带性显著。在横断山区就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说法。
山脉的走向是导致各地气候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我国季风区的范围就是以多座南北走向的山脉为分界,故有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诗句。而东西走向山脉往往是热量带的分界,如“ ”反映山脉南北坡景观迥然而异。
16
我国地形西高东低,落差很大,古诗中有“黄河之水天上来”、“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说明河流的流向。(乙)长江上游流经峡谷地带,地势陡峻,水流湍急,“千里江陵一日还”的描写形象而生动。长江由峡谷进入(丙)东部平原地带,地势低平,河床开阔,李白用“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句,将长江这种山原分野的地理胜景描绘得淋漓尽致。
诗中有了“地理”,诗歌也因之而增色。 (作者:屠亦群 本文有删改)
9.选出下面符合文意、衔接得当的诗句分别填入文中的横线上。(只填序号)(6分) 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岭前桃花岭后雪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0.下面两句古诗分别体现了文中哪种自然景观的特点?[选择(甲)、(乙)、(丙)中的一个
并用序号回答](4分)
“山腰百花山上雪,河谷炎热穿单衣”体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轻舟已过万重山”体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5年龙岩市)
【答案】略
★★★★ ★★★★ ★★★★ ★★★★ ★★★★ ★★★★ ★★★★ [十二]
光污染
⑴一百多年前,爱迪生发明了电灯,创造了一个光明的奇迹。但爱迪生不会想到,电灯让人类走出对黑夜的恐惧的同时,却让人类失去了本来拥有的美丽纯净的夜空。研究表明,世界上将近2/3的人口生活在光污染的夜空环境之下。现代文明程度越高的地区,光污染也就越严重。在一些完全被现代文明覆盖的地区,几乎没有了真正意义上的黑夜。对居住在那里的人们而言,璀璨星空只是一个遥远而又浪漫的怀想,其真身只留在图画书或者天文馆里。
⑵日益严重的光污染成了天文学家的噩梦。天文台的仪器只能“看见”比背景更亮的东西,当地球上空被人工灯光浸泡时,一些暗淡的星体就消失在视线里了,这给观察太空造成了许多困难。更为严重的是,来自数十亿光年之外的光子在穿越宇宙的漫长岁月后,竟然在最后的几千分之一秒里被地球的光淹没,无法到达望远镜的镜头上。
⑶受困扰的不仅是天文学家,光污染也扰乱了许多昼伏夜出的野生动物的生理节奏,干扰了它们的常态行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小型食肉动物和啮齿类动物,20%的灵长类动物以及80%的有袋动物都是夜间活动的动物,它们很多都成为光污染的直接或者间接受害者。比如,有一种喜欢在晚上鸣叫的树蛙,如果周围有强烈的灯光,它们就不再出声。雄蛙如果不叫,就无法吸引雌蛙繁殖后代。长此下去,势必影响到树蛙的生存。生态学家指出,光污染对动物的危害,不亚于栖息地的缩小、含有化学物质的垃圾倾倒等其他环境问题。
17
⑷光污染给夜间飞翔的鸟儿带来的灾难更是让人触目惊心。夜间飞翔的鸟儿依靠星光和月光导航,建筑物上炫目的灯光会令它们迷失方向,特别是在雾、雨天的后半夜。北美洲有450多种夜间迁移的鸟都发生过与高楼相撞的惨剧,其中还包括一些濒危物种。1954年在美国佐治亚州,曾发生过接连两个晚上5万只小鸟死于空军基地的惨剧,它们为灯光所吸引,直冲地面。1981年,另有1万只鸟接连撞上一个被探照灯照得通明的发电厂的大烟囱。
⑸光污染也威胁到人类的健康。研究人员对生物钟节律进行研究后发现,大多数生命都只能在黑暗的环境下分泌一种叫做褪黑激素的荷尔蒙。对老鼠进行试验后发现,夜间少量的光照也会减少褪黑激素的产生,导致肿瘤的生长。虽然人类对于夜间灯光的敏感程度比老鼠和其他低等动物要低得多,但持续的夜间照明灯光也会扰乱人体生物钟,影响到人体的健康。光污染还是导致近视高发的一个原因。据一项调查研究表明,2岁前在开着灯的房间里睡觉的孩子,近视率约为55%;而习惯熄灯睡觉的孩子,近视率只有10%左右。因为当我们闭上眼睛睡觉时,灯光会透过我们的眼皮,使得本来应休息的眼睛不得不继续工作。
⑹昼夜交替是一种自然规律。从根本上说,黑暗是无害的。现代生活少不了电,也少不了照明灯,但是我们可以将光限制在需要的地方,尽可能减少光污染,还地球一个纯净的夜空。
(选自《看世界》,有改动)
22.本文依次从哪几个方面说明了光污染的危害?请用简练的语句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本文多处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从文中摘录一处,并结合语境简要分析其说
明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第⑶段“光污染也扰乱了许多昼伏夜出的野生动物的生理节奏,干扰了它们的常态行
为”一句中“昼伏夜出”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本文末尾作者呼吁人们“将光限制在需要的地方,尽可能减少光污染,还地球一个纯
净的夜空”。你认为这样的夜空该是怎样的一种情形呢?请根据文章内容和你的生活体验,写一段话介绍“纯净的夜空”。(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5年厦门市)
【答案】 22.(4分)答题要点:抓住各部分的关键句,依次排列,语言简练。 写出其中四点即可,
每点1分。 不依照次序者,总体扣1分。
18
1)光污染让人类失去了本来拥有的美丽纯净的夜空; 2)光污染成了天文学家的噩梦; 3)光污染危及昼伏夜出的野生动物; 4)光污染给夜间飞翔的鸟类带来灾难;
5)光污染威胁人类健康。 23.(4分)答题要点:所摘录的须是运用“举例子”说明方法的句子,分析时须扣住例句
在语境中是如何具体说明了光污染的危害。 摘录句子2分;分析其说明作用2分。例如:第⑷段“1981年,另有1万只鸟接连撞上一个被探照灯照得通明的发电厂的大烟囱。” 这一例子,能具体说明光污染给夜间飞翔的鸟类带来的灾难是多么让人触目惊心。 24.(3分)答题要点:须结合语境加以分析。 若只是泛泛谈其准确性,最多得2分。只
答“否”的不给分。
例一:否。以“昼伏夜出”加以限制,说明光污染主要是扰乱那些夜间活动的野生动物的生理节奏。若去掉“昼伏夜出”一词,则对象不明确,易引起误解。
例二:否。因为光污染对“昼伏夜出”的动物危害较大,而不是对所有的野生动物都有同样的危害,若去掉就不能准确地说明这一点。 25.(4分)答案略。 答题要点:应扣住“纯净”,即没有光污染。 内容2分,表达2分。 ★★★★ ★★★★ ★★★★ ★★★★ ★★★★ ★★★★ ★★★★ [十三]
海啸
①海啸,通常是由海底地震引起的。海啸所掀起的狂涛巨澜,是破坏力极强的水文气象灾难,如不及时躲避,人们很难在它的魔爪下逃生。
②海啸可分为自然型与人为型两类。自然型海啸又可分为气象变化引起的风暴潮与火山爆发、地震、水下地陷(也称海底滑坡)引起的海啸。海啸大多来自海底地震,有破坏性的地震海啸,其震源深度在20公里以上,里氏震级达6.5级以上。在现代,水下核试验也常常会造成一种人为的海啸。如二战结束不久,美国在北太平洋比基尼岛开始长达20多年的核试验,其中一次水下氢弹爆炸试验引发的海啸,中心部位的巨浪高达60多米,之后15米高的大浪横扫海面,不少正在附近航行的舰船被巨浪掀翻;海啸浪传到几百公里以外,浪高仍在5米以上,造成沿岸不少小船倾覆。
③海啸是一种频率介于潮波和涌浪之间的重力长波。海啸浪的波长达几十公里至几百公里,周期范围比较大,为2-200分钟,因此海啸发生时,往往第一个浪头涌来时,海面上升了,过了一段时间,潮水出现回降,又过了一段时间,第二个浪头涌来。海啸常见的周期为40分钟以内。据科学家推算,当大洋深度为4000米时所发生的海啸,其大浪的周期为40分钟。海啸波的传播速度为713公里/小时,波长为475公里。海啸震源的水面最初升高幅度为1-2米。因此,海啸在深海大洋传播时,由于波高与波长之比很小,周期较长,往往一时难以察觉到。只有快接近岸时,才会形成有破坏力的巨浪。因而,有经验的船长在遇到海啸时,都会把船迅速驶离海岸,离岸越远越好。
19
④太平洋地区是世界上发生海啸最多的地区,占80%。西北太平洋海域,更是地震海啸的集中发生区域。就全球而言,海啸主要出现在日本太平洋沿岸,太平洋的西部、西南部和南部,夏威夷群岛和阿留申群岛沿岸。我国虽然是一个多地震国家,但海啸却不多见。近两年来,中国沿海有确切记录的地震海啸为数很少。
12. 从第③段分析,海啸具有哪些特征?(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第②段加点的词“大多”能不能去掉?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从内容看,本文第②段介绍海啸的_______,第③段介绍海啸的特征,第④段介绍海
啸的_______。全文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顺序。(3分)
(2005年浙江省金华市)
【答案】
12. ①海啸浪的波很长 ②周期较长 ③海啸波的传播速度快 ④波高与波长之比很小等 13. 举例子 列数字 说明水下核试验也常常会造成一种人为的海啸。 14. 不能去掉。用上这个词,说明海底地震并不是海啸产生的唯一原因。 15. 类型 发生地区 逻辑
★★★★ ★★★★ ★★★★ ★★★★ ★★★★ ★★★★ ★★★★ [十四]
氦-3人类未来的新能源
① 氦-3是一种清洁、安全和高效率的核融合发电燃料。开发利用月球土壤中的氦---3将是解决人类能源危机的极具潜力的途径之一。
② 氦—3是氦的同位素,含有两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它有许多特殊的性质。根据稀释制冷理论,当氦—3和氦—4以一定的比例相混合后,温度可以降低到无限接近绝对零度。在温度达到2.18k以下的时候,液体状态的氦---3还会出现“超流”现象,即没有粘滞性,它甚至可以从盛放的杯子中“爬”出去。然而,当前氦—3最被人重视的特性还是它作为能源的潜力。氦—3可以和氢的同位素发生核聚变反应,但是与一般的核聚变反应不同,氦—3在聚变过程中不产生中子,所以放射性小,而且反应过程易于控制,既环保又安全,但是地球上氦—3的储量总共不超过几百公斤,难以满足人类的需要。科学家发现,虽然地球上氦—3的储量非常少,但是在月球上,它的储量却是非常可观的。
③ 氦大部分集中在颗粒小于50微米的富含钛铁矿的月壤中。估计整个月球可提供71.5万吨氦—3。这些氦—3所能产生的电能,相当于1985年美国发电量的4万倍,考虑
20
到月壤的开采、排气、同位素分离和运回地球的成本,氦—3的能源偿还比估计可达250。这个偿还比和铀235生产核燃料(偿还比约20)及地球上煤矿开采(偿还不约16)相比,是相当有利的。此外,从月壤中提取1吨氦—3,还可以得到约6300吨的氢、70吨的氮和1600吨碳。这些副产品对维持月球永久基地来说,也是必要的。俄罗斯科学家加利莫夫认为,每年人类只需发射2到3艘载重100吨的宇宙飞船,从月球上运回的氦—3即可供全人类作为替代能源使用1年,而它的运输费用只相当于目前核能发电的几十分之一。据加利莫夫介绍,如果人类目前就开始着手实施从月球开采氦—3的计划,大约30年到40年后,人类将实现月球氦—3的实地开采并将其运回地面,该计划总似的费用将在2500亿到3000亿美元之间。
④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包括中国、以色列、日本、印度等国家在内,人类掀起了新一轮的探月高潮,在这次探月高潮中,氦—3成为世人瞩目的目标。我过“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搭载的探月仪器2004年4月开始初样研制,其中探测月球土壤厚度与元素含量是该探月仪器工作的重要内容。氦—3作为最有潜力的新能源,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能源研究的重要课题。
(选自《新华文摘》2005年9月,有改动)
15、为什么说“开发利用月球土壤中的氦—3将是人类能源危机的极具潜力的途径之
一”?(2分) 答:
16、本文作者在《神奇的氦—3》一文中曾说:“科学家通过分析从月球上带回来的月壤
样品估算,在上亿年的时间里,太阳风为月球带去大约5亿吨氦—3。”这与本文第③段开头画线句所介绍的内容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答:
17、文中大量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试举出一例并说明其作用。(3分) 答:
18、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氦—3是含有两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的氦的同位素(元素),同时它也是一种清洁、安全和高效的核融合发电燃料(物质)。
B、作为未来新能源的氦—3,在其聚变过程中不易产生中子并且放射性小,所以它将是一种环保型的新能源。
C、从月壤中提取氦—3所得到的副产品可以满足月球永久基地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D、由我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搭载发射的探月仪器目前已进入对月球土壤厚度与元素含量的初步探测阶段。
19、假若某年后由我国发射的宇宙飞船将氦—3成功运回地面,请你根据本文介绍,用上
“月球”“氦—3”“科学家”三个词语(可以不考虑先后顺序)写一段话,代表学生向从事开发利用氦—3能源的科学家表示祝贺或感谢。(3分) 答:
(2005年临沂市)
【答案】
21
15、要点:①储量可观(或储量相对较大)②环保、安全 ③能源偿还比高④副产品可供
月球永久基地使用(2分。答出其中三个要点即可得2分,每少答一个要点扣1分) 16、不矛盾;前者说明的是上忆年时间里太阳风为月球带去的氦—3的的总量,而本文画
线句说明的是月壤中可以供开发利用的氦---3的总量。二者说明的具体内容不矛盾(3分。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
17、示例:①这些氦—3所能产生的电能……是相当有利的“几句中,用作比较的
“250”“20”“16”三个数字,具体、清楚、直观地说明了氦—3的能源偿还比高,开发利用效益大。②“此外……也是必需的”几句中所列举的四个数字,具体说明了开采氦—3所得到的副产品数量大,利用价值可观。③“加利莫夫认为……3000亿美元之间”几句中,所六数字清楚明白地说明了开采运输氦—3的费用相对较低,开采的可行习惯内大(3分。举例1分,分析2分) 18、A(3分)
19、提示:开放性答案。能综合利用文中有关信息、合理串接给定的词语,符合内容要求
且语言通顺即可(3分)
★★★★ ★★★★ ★★★★ ★★★★ ★★★★ ★★★★ ★★★★ [十五]
警惕啊,无声无息的土壤杀手
土壤、水、阳光和空气是地球生物生存的四大要素。一般的污染马上就能引起大众的关注,而土壤污染看不见,而且引起的不良后果要在几个月、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后才会显现出来。土壤污染不像大气或水污染物那样,可以直接进入人体,危及健康,而是间接地影响人体健康。因为土壤里的污染物是通过食物链,主要通过粮食、蔬菜、水果、奶、蛋、肉等进入人体的,所以有的地方往往不重视对土壤污染的整治。然而,土壤污染比其他污染的危害时间更长,污染物质在并不像在大气和水体中那样容易扩散和稀释,通过长期积累以后,其影响往往是区域性的,而且重金属污染基本上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受其污染的土壤可能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正常。
近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固体废物不断向土壤表面堆放和倾倒,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和飘浮的尘土也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导致了土壤污染。农业生产所用的化肥、农药和不合格的畜禽粪便肥料,也是造成土壤污染的重要来源。此外,战争之后的炸药、重金属等化学残留物,也对战区的土壤造成严重伤害。陈同斌研究员指出,世界上90%的污染物最终滞留在土壤内。
日前我国估计有1000多万公顷耕地受到污染,居然上全部可利用耕地面积的五分之一,其中矿区污染土地达200万公顷,石油污染土地约500万公顷,固体废弃物堆放污染土地约5万公顷。每年因土壤污染减产粮食1000多万吨,因土壤污染而造成的各种农业经济损失合计200亿元。
土壤污染已经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陈同斌研究员前后用了3年的时间对北京全市的土壤和蔬菜进行了大规模的取样分析研究,发现土壤污染问题已经比较严重,并且已经影响到蔬菜等农产品的质量。土壤污染会使污染物在植物中积累,并通过食物链富集到人体和动物体中,危害人畜健康,引发各种疾病。土壤污染还会导致其他环境问题。
22
(选自《自然与人》,有改动)
13.土壤污染跟其他污染物相比有哪些不同的特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土壤污染物有多种,下面列举了两种,请你从文中找出其他几种,仿照示例表述。(3
分) 示例:(1)播散在农作物上的化肥、农药和不合格粪便。 (2)残留在土壤中的炸药、重金属等化学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3段中多处引用数据,你认为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简要说明。(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读了这篇短文后,你对土壤污染问题一定有了新的认识,请你根据平时的观察和思考,
提一条防止土壤污染的建议或拟一条警示性的标语。(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5年浙江省舟山市)
【答案】
13.⑴土壤污染看不见 ⑵间接地影响人体健康 ⑶污染的危害时间更长。
14.⑴堆放和倾倒在土壤表面的固体废物⑵渗透在土壤中的有害废水⑶(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的有害气体和飘浮尘土。
15. 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目前我国土壤污染的严重程度和造成的巨大损失。 16.(此题答案开放,只要能围绕防止土壤污染、告诫人们保护土壤等要点写即可。) ★★★★ ★★★★ ★★★★ ★★★★ ★★★★ ★★★★ ★★★★ [十六]
科学认识海啸
任何灾难对人类来说,兴许是最好的老师。大灾之后必有大识。A从海啸灾难中科学地认识海啸,对提高防御海啸是十分有益的。
海啸,古已有之。B中国对于海啸灾害的文献记载始于公元前左右,当时称之为海溢、海立,形象地描述了海啸灾害降临时大海满溢、波浪立起成海墙的情景。唐代诗人杜甫在《朝献太清宫赋》中云“九天之云下垂,四海之水皆立”,描述了天空乌云密布,海水立将起来、猛扑过来的态势,说明中国人对海啸早有所知。…
海啸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它是由于地震、海底火山喷发或风暴而引起的海面巨大涨落。“海啸”一词是常受海啸侵扰的日本人首先用的,英文海啸“Tsunami”一词是由日文音译而来。海啸的成因有三类:一是由气象变化引起,诸如强大的低气压通过时产生的海面异常升高,称为“风暴潮”;二是由地质变化引起,如地震、火山、海底断层、滑坡都能造成,称“地震海啸”,就像这次印度洋发生的海啸;三是由核爆炸、人工
23
地震等引起。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北太平洋比基尼岛进行了持续多年的核爆炸试脸,曾经诱发海喻。
但是,也不是任何海洋地质的突变都会导致海啸的发生。据统计,每15000次海底构造地震中,只有100次会酿成海啸。通常海啸的产生受震源条件、震源水深、震源深度和震级大小控制。震级大于里氏6.5级、震源深度在25千米以内的地震会产生海啸,震级在里氏7、5级以上、震源深度在40千米以内,会形成灾难性海啸,如这次印度洋发生的地震海啸。
1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C)
A.中国对海啸的认识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 B.导致海啸产生的原因是各种海洋地质的突变。
C.海啸的产生往往受震源的条件、水深、深度和震级等各种因素的制约。 D.由于海啸产生的主要诱因在海底,所以它造成的危害都非常小, 15.文中画线的A,B两个句子都有语病,请改正。(2分)
16.分析句子“九天之云下垂,四海之水皆立”在文中的作用。(3分)
17.面对人类受到的各种自然灾害威胁,我们应怎么做?谈谈你的理解。(3分)
(2005年云南省曲靖市)
【答案】 14.C
15.A.从海啸灾难中科学地认识海啸,对提高防御海啸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B.中国对于海啸灾害的文献记载始于公元前。
16.用引用的方法既说明了中国对海啸的认识比校早,又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海啸发生时的状貌。(每答对一方面给1.5分)
17.首先,要强化环保意识,加强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其次,加大对自然灾害
知识宣传的力度,科学地认识各种自然灾害。 第三,建立自然灾害的监控和预警机制,以便科学有效地减灾救灾。(答对一点给1.5分,答对两点及以上给满分,表意相近即可酌情给分。)
★★★★ ★★★★ ★★★★ ★★★★ ★★★★ ★★★★ ★★★★ [十七]
路面上的新科技
24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路面非“黑”即“白”(黑色沥青和白色水泥两种颜色),而在欧洲,如英国、德国、荷兰等国,彩色路面已较为普及。通过道路颜色的不同,如红、绿、蓝、黄等,提示不同车辆的驾驶者在规定的路面上行驶,从而避免了车辆的混行,大大增强了安全性。
现在,国内一些城市也开始采用彩色路面。以北京为例,当汽车行驶到二环路雍和宫到东直门转弯处时会发现此处路面与别处不同,一是呈暗红色,原来此处为事故多发地,改变路面颜色以引起司机注意;二是路面加铺了一层颗粒状防滑材料。在上海的局部地区还出现了碧绿色、橘黄色的路面,各种车辆“各行其道”。这种彩色路面不仅美化了市容,还能起到防滑、提示司机减速以减少交通事故发生,方便交通管理等作用。
与此同时,一种新颖的多孔隙沥青透水路面也应运而生。这种能够吸纳回收雨水的路面技术的采用,对于缺水的城市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这种技术将沥青路面做成“三层”:最上层安置了透水材料,中间层安置了雨水分流设施,将来自最上层的雨水分流到排水管以回收利用,最底层为密封层,防止雨水渗透到地下。
透水路面采用的是在普通沥青中加入了强化纤维的混合料,使路面孔隙率由普通沥青路面的4%左右提高到15%--25%,有的甚至高达30%,大大提高了路面吸收雨水的能力。这种材料的特点还决定了其使用寿命要高于传统路面,因为它能避免冬季道路冻结对路面材料结构造成的破坏。另外,下雨时,这种路面不积水,不溅水,汽车行驶时不易打滑,有利于交通安全。
目前在欧洲,透水路面的普及率已达15%一18%。德国计划到2010年,把全国城市90%的路面改造为透水路面。在我国普遍缺水的城市也应大力推广这项技术。
(选自《百科知识》2005年第3期,有删改)
14.第2段中“此处路面与别处不同”中的“不同”指哪两个方面?“各行其道”和第1段中的哪一句相照应?(4分)
15.阅读第2、3两段,任选一题回答。(3分)
(1) 第2段中的彩色路面有哪三个作用?请简要概括。(不超过20个字)
(2) 第3段中所说的透水路面分为三层,每层各有什么功能?请分别用两个字加以概括。
16.最后两段主要说明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2分)
17.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目前在我国,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已基本铺设了彩色路面。
B.普通沥青路面的孔隙率不足4%,而透水路面的孔隙率大多为15%一30%。 C.采用彩色路面和透水路面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提高了交通的安全性能。 D.由于透水路面优越性多,德国已把全国90%的路面改造为透水路面。
(2005年江苏省盐城市)
【答案】
25
14.颜色(或“呈暗红色”)、材料(或“路面加铺了一层颗粒状防滑材料”)(2分) 提示不
同车辆的驾驶者在规定的路面上行驶(2分) 15.(1)①美化市容(1分)
②减少交通事故发生(或“防滑并提示司机减速”)(1分) ③方便交通管理(1分) (每超过3个宇扣1分)
(2)①透水(1分) ②分流(或“回收”)(1分) ③密封(或“防渗”)(1分) (如两题都做,以答得较好的一题给分)(3分)
16.说明透水路面的特点及发展趋向(答到一个方面给1分)(意思对即可,2分) 17.C(3分)
★★★★ ★★★★ ★★★★ ★★★★ ★★★★ ★★★★ ★★★★ [十八]
旅鼠的自杀之旅
旅鼠是北极草原上的老大,它们的生育速度实在太快了,一胎最多可以生20只,20天就可以成熟。一对鼠男女如果从春天开始致力于生育大计,到秋天就会制造出几十万个后代。每隔三到四年,旅鼠的数量就会大到把草原上可食之物全部吃光的程度。这时,它们得考虑子孙后代的事了,如何消除过剩的数量呢?死亡!主动的死亡是最好的方式。 这时,旅鼠摇身一变,颜色从原来的灰黑色忽然变成鲜艳的橘红色,暴露出自己的所在,引来天敌为自己举行腹葬。但是狐狸们、猫头鹰们怎么努力也吃不光所有的旅鼠。 于是旅鼠们集合起来,几十万只、几百万只成群结队地开始了一生中最悲壮的旅行。它们铺天盖地地向大海拥去,前面的旅鼠逢水架桥,以肉体填平小河、池塘,后面的旅鼠踏过同类的尸体继续前进。大军所到之处,植物统统被吃得精光,草地变成荒原,它们的死亡队伍来到海边之后,几百万只旅鼠抱在一起,像座小山似的在水里翻滚……
旅鼠名字的由来,就是因为这种死亡之旅。美国的皮特克用营养恢复学说来解释旅鼠的自杀:当鼠类数量达到高峰时,植被因遭到过度啃食而被破坏,食物不足,隐蔽条件恶化,于是,它们只好除了留下少数以繁衍后代之外,统统去死。等到植物恢复时,它们的数量再节节攀升。
16.结合语境,说说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一对鼠男女如果从春天开始致力于生育大计,到秋天就会制造出几十万个后代。 .. 制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暴露出自己的所在,引来天敌为自己举行腹葬。 .. 腹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从本文的介绍来看,旅鼠具有哪些特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旅鼠主动死亡的方式可分为哪两种?(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从旅鼠主动死亡的行为中,我们能否获得—‘些有价值的启示呢?请谈谈你的思考。 (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5年常德市)
【答案】
16.(1)急剧繁殖(大量生育)(2分) (2)指旅鼠被天敌吃掉,葬身于天敌腹中。 (2分) 17.生育能力强(繁殖速度快);对植被破坏性大;数量过多的情况下主动死亡。
18.一是变成醒目的颜色,招引天敌来吃掉自己(为自己举行腹葬);二是集体奔向大海溺
水死亡。
19.答案要点:①在集体行为中团结一致、义无反顾、不畏牺牲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②
为了未来的生存,人类应该主动防范某些隐蔽条件的恶化。③当灾难来临时,主动牺牲某些利益是必要的。(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 ★★★★ ★★★★ ★★★★ ★★★★ ★★★★ ★★★★ [十九]
蜜蜂与排雷
有些动物天赋的生理机制和特殊本领,可利用来造福人类。 科学家发现,经过特殊训练的蜜蜂可以在污染控制和环境监测上大显身手。美国蒙大拿大学研究人员还发现,蜜蜂在寻找地雷以及其他爆炸物方面同样具有非凡的能力。与警犬相比,蜜蜂除了容易训练且工作起来更吃苦耐劳外,在寻找“猎物”(各类爆炸物品)的准确性方面也显得高出一筹。
目前世界各地约有1.1亿颗地雷等待排除,每年约有2.6万人因触雷而死或致残。小小蜜蜂可以为搜寻这些重大隐患开辟新路并做出贡献。
为什么蜜蜂能有这种本领?因为蜜蜂在长期生存竞争中形成的嗅觉十分敏锐,可以识别出狗无法分辨的许多种细微气体。加之这种昆虫经常是群体出动,因此在搜索同样面积的情况下,它们的工作远远比狗更有效。科学研究表明,这些“探雷蜜蜂”只需要接受短短几天训练,就可以适应搜索地雷的要求。 12.本文第2段告诉我们,蜜蜂探雷比警犬探雷“高出一筹”表现在 、
、 三个方面。(3分)
13.善于捕捉关键词语,有助于把握主要信息,快速理解语意。上文画线句子中能概括主要内容的关键词语是口口和口口。(4分)
14.请你另举一个利用动物本能或运用仿生学造福人类的事例。(3分)
(2005年福州市课改实验区)
【答案】
27
12. 容易训练(训练)吃苦耐劳 (工作)准确性高(准确性)(3分) 13. 嗅觉 敏锐(4分)
14. 示例①利用猪的灵敏嗅觉来缉毒示例 ②运用蝙蝠超声波定位的原理,研制出雷达,
应用于军事、气象等领域。(3分)
★★★★ ★★★★ ★★★★ ★★★★ ★★★★ ★★★★ ★★★★ [二十]
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人类能听懂大自然的语言吗?当印度洋的海浪拍打着生命堤岸的时候,人类在灾难来临之前却一无所知!你赞同作者的观点么?(18分)
希望人能听懂大自然的语言
乔新生
2004年岁末,印度洋发生空前的海啸,国际社会在积极展开救援行动的同时,也在反思:人类能否依靠自身力量躲过这场灾难?在种种不切实际的议论中,人类至上主义论调甚嚣尘上。有学者认为,只要依靠各国共同协作,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就一定能避免类似悲剧发生。这种事后诸葛亮式的言论在许多大灾难后都出现过。其实,人类只是暂居在这个星球上,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只能在有限时间和空间里,改善生存质量,或在较短时间内,延续人类的存在。这是一种非常令人悲观的结局。当印度洋的海浪拍打着生命堤岸的时候,正是那些被人称作低等动物的小爬虫们率先逃离自己的家园。人类自称万物之灵,可是在灾难面前却一无所知。
从人本主义到动物主义再到生态主义,人类认识不断飞跃着。但是,即使爱护动物和大自然,人类也是以改善自身生存质量为目的来对待自然万物的。这种自命不凡的本性,决定了人类言行不一,也决定了人类许许多多荒谬举动。在热带阳光下,人们赤诚相见,感受大自然的恩赐,可是转过身来,衣冠楚楚,又自相残杀。人类仿佛要印证,世界上从没有真正的动物主义和生态观念,有的只是人类需求与供给。在现时短暂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人们会妨碍他人得到同样的财富,正是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哲学,妨碍了人类和睦相处。
在地球生命之树上,人类只是随风飘扬的叶片。在宇宙轮回中,地球寒暑改变着人类树叶的颜色,当地球充满阳光时,人类绚丽多彩;当地球进入漫长寒冬时,人类的飘零也就难免。这是人类的宿命,也是大自然的宿命。
人类耗费着地球有限的资源,试图改变寒暑,可是,人类几千年文明积累抵不上大自然一次震怒。在大自然的漫长历程中,人类还处在摇篮里,知识、财富,一切都只是挂在摇篮中随风飘荡的小铃铛,它让人类欢乐、痛苦、奋斗、失望。人类正是在满足自己内心感受的过程中度过一生。
印度洋海啸摧毁了人们的家园,也给了人类重新审视自己的机会。在自然生态中,人类其实只是很小的一环,分属于不同国家,且相互争斗,可是在大自然的愤怒之下,终于有机会搁置争议,共同思考今后的生活。这场灾难也是一个契机,相信人类能在付出沉重代价之后,有所醒悟。
人类共同面对苦难,个人的苦难将有人分担;我们无法避免苦难,但可以减轻他人的苦难,这就是人本主义的至高境界。在人类进化过程中,还有许多未知的东西,在其他动
28
物本能感知的地方,人类懵懂无知。所以,即使奉行人类中心主义,也要对大自然心存敬畏。这是为了人类自己,为了随时随地能够感受到大自然对我们的启示。
在印度洋的涛声中,有的国家国土缩小了,有的国家公民失踪了。这或许是大自然在暗示我们,要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用每个人的体温来温暖全人类。
在浩瀚的大洋,在无际的星空,每个人都是一滴水、一粒沙,只有融入大海,才有生命的价值,只有浪淘水洗,才会现出自己的亮度。大自然将人类一次次地团结在一起,人们又一次次地相互挣脱逃离。印度洋海啸似乎在告诫我们,人类不仅有了新的时间起点,而且还应有新的空间。希望人类能听懂大自然的语言。
(选自《杂文选刊》2005年第3期)
19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大自然也有它的“语言”。作者希望人类能听懂它的“语言”。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答:
20作者对印度洋海啸灾难进行了深刻反思,从中得到的三点启示是什么?
答:(1) (2) (3)
21作者认为,“人类只是暂居在这个星球上,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为什么?
答: 22在作者看来,人类在善待自己的同时,还应怎样善待自然界的万物生灵?
答: 23研读下面资料,在文中第四段找出揭示全球环境状况持续恶化原因的一句话
在过去30年里,全球年平均温度升高了06摄氏度; 20世纪80年代,全球每年受灾害影响的人数平均为147亿,90年代上升到211亿。在今后30年内,55%以上的人口将面临水荒;全球12%的鸟类和四分之一的哺乳动物濒临灭绝,三分之一的鱼类资源枯竭。
答:
24印度洋海啸使20多万人顷刻间灰飞烟灭,南京大屠杀使30多万同胞惨遭日本侵略军杀害。请你针对其中的一种灾难写一条警世语。
警世语:
(2005年恩施自治州)
【答案】略
★★★★ ★★★★ ★★★★ ★★★★ ★★★★ ★★★★ ★★★★ [二十一]
纳 米 卫 星
纳米的概念,是由美国科学家于1995年首先提出的。科学家们把卫星按重量分为好多类,1000千克以上的为大型卫星,100千克一500千克的为小型卫星,10千克~100千
29
克的为微型卫星,10千克以下的为纳米卫星。纳米卫星体积很小,仅仅比麻雀略大一点。
首先,纳米卫星的研制成本低。目前,平均每l千克卫星的研制费用为8万~10万美元;每千克卫星的发射费用为2万一4万美元。研制发射一颗质量为1000千克的卫星,其费用至少需要l亿美元,而一颗纳米卫星的造价不互’门00万美元。其次,纳米卫星的研制周期短。目前,研制一颗大型卫星的周期为10年左右,而一颗纳米卫星的研制仅仅需要两三年即可,这样更适应快速发展的科技时代。第三,纳米卫星不仅仅节约了发射、回收成本,而且还节约了轨道空间。第四,纳米卫星可以发挥群体优势。科学家正在设计由小卫星组成的星座, 其功能使不少的大卫星甘拜下风。发展高频段的、 高速宽带的低高轨道星座系统,构筑太空信息高速公路,将成为21世纪的热点。因为它比光纤通信成本低、建造容易,是信息时代的主力军。若在地球同步轨道上,等间隔地布置648颗功能不同的纳米卫星,就可以保证对地球上任何一点进行全天候、全天时的监视。
纳米卫星突破了传统的“一星多用,长久工作”的设计思想,不追求全面、综合、完美,而主张简化设计,采用成熟技术和模块化、标准化的硬件,所以,它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将广泛用于通信、遥感、天文等许多方面。这样就使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可以介入纳米卫星的研制领域,从而扩大了卫星研制和应用范围。纳米卫星将成为未来卫星发展的主要趋势,而且,它的研制会给空间技术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我们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13.概括回答纳米卫星具有哪些优势?(2分)
(1) (2)
(3) (4)
14.比较文中划线句和下面的改句,你认为哪个句子好,谈谈理由。(2分) 原句:而一颗纳米卫星的研制仅仅需要两三年即可。
改句:而一颗纳米卫星的研制需要两三年即可。
15.文中多处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请任选一例,并说说运用这种方法的作用。 (3 分)
例子: 作用: 16.请在文中划横线处补写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2分)
17.现代社会已离不开人造卫星,请列举人造卫星应用于生活的两个例子。(2分)
(1)
(2)
(2005年湖北黄冈市)
【答案】
13.(1)成本低(造价低);(2)研制周期短;(3)不仅节约发射、回收成本,而且节约空间
30
轨道;(4)可以发挥群体优势。(2分,每小题0.5分)
14,原句好。因为原句中“仅仅”一词更进一步强调了研制一颗纳米卫星的时间短。(2分,
只答原句好不给分) 15.参考示例:“纳米卫星体积很小,仅仅比麻雀略大一点。”作用:将纳米卫星与生活中
常见的麻雀作比较,直观形象地说明纳米卫星体积很小。(3分,例子1分1,作用分析2分。若举其他相关例子,作用分析表述清楚即可。)
16.参考示例:为什么科学家想把卫星做得这么小呢?(2分,句子完整并能承上启下即可) 17.参考示例:①利用卫星观测天气情况;②利用卫星转播电视节目;⑧利用卫星航天育
种。(2分,每例1分,若能举出其他相关的例子亦可)
★★★★ ★★★★ ★★★★ ★★★★ ★★★★ ★★★★ ★★★★ [二十二]
南极无雪地区 陈夏法
①南极木陆是个神奇的冰雪世界,有一些自然现象令人困惑不解。最为神奇的是,在这终年飘雪的冰川雪原中,竟然有许多地方都是无雪地区。
②从罗斯海西南端的罗斯岛向东北方向走去,穿过麦克默多海湾,便走进了一个无雪干谷地区。这里有维多利亚谷、赖特谷和地拉谷等三个谷地依次向北排列。在赖特谷的腹地,有个范达湖。夏季的赖特谷中,有一条从文森山下来的冰川,数十万吨的冰川雪水流入范达湖,使这里成为干谷沙漠之中的一片绿洲。1960年,日本科学家曾对这一湖泊进行考察,经过测量后发现,该湖表面以下的水温为0℃左右。随着水深增加,水温不断增高。在15~16米深处,水温上升到7.7℃;在40米以下深处,水温仍缓缓升高;到达68.6米深的湖底,水温竟高达25℃,几乎和温带大洋海水温度差不多了。
③在天寒地冻的南极,竟有如此之高的水温,这个事实该作如何解释呢?一些从事这项研究的科学家各抒己见,争此论十分激烈。其中有两种观点影响最大。
④太阳辐射说认为,南极夏季日照时间长,湖面接受大阳辐射能量多,致使湖水温度升高。而湖面水由于冬季,结冰盐度增高,因而密度大,即使夏季水温升高时,表面水的密度仍维持较大的数值,导致温暖的表面水下沉,从而使底层水的温度变高。反对者认为,南极夏季日照时词虽长,但天气终日阴沉,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仍很弱,况且冰面又反射了90%以上的辐射能,留在地面上的辐射能是很少的,这就不可能使表面水温升得很高。再说,暖水下沉,通过水的热传递,应该是整个水体温度一起升高,而不可能仅仅是底层水温增高。
⑤地热活动说认为,范达湖距罗斯海50千米,罗斯海附近有活动的默尔本火山和目前仍在喷发的埃里伯斯活火山。这表明,这一地域的岩浆活动剧烈,受到地热影响,湖水的温度就会出现上冷下热的现象。这种解释比较直观,显然容易被人们接受。但是,反对者同样找到证据说,在赖特谷地区,迄今尚未发现地热活动,这就否定了这一观点。 ⑥在范迭湖以西约10千米的地方,有一个小湖叫汤潘池。汤潘池水深只有30厘米,池面为圆形,直径百米至数百米。池水盐度很高,把它泼在地上,眨眼之间,便在地面形成薄薄的盐层。人们观察过,在零下数十度,池水也不会结冰。甚至在-57℃的气温下,
31
仍不会结冰,被人们称为“不冻之湖”。为什么池水不结冰呢?除了它的盐度极高之外,会不会也有前面提到的太阳辐射或地热活动的原因呢?科学家们难以得出定论。不过,一些科学家认为,寒冷的“不冻之湖”与水温较高的范达湖是造成这个地区无降雪的主要原因。这一说法也许有一定的道理,问题是它不能说明下面所说的一个现象。
⑦在这个干谷地区,科学寒们在离“不冻之湖”不远的地方,又发现了一个“永冻之湖”。此湖叫皮达湖,位于维多利亚谷地。人们对此湖钻探调查表明,整个皮达湖几乎是一个完整的大冰块,只有在夏季,冰川融水从湖岸流入湖底,且水量很少。令人惊奇的是,在这“永冻之湖”上也从不降雪,这就足以说明这个无雪地区与温水湖和不冻湖无关,而是由其他原因造成的。
⑧在南极大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无雪地区呢?人们期待科学家通过努力,能解开这一自然界的奥秘。
9.简要概括范达湖、汤潘池和皮达湖的主要特征。(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太阳辐射说、地热活动说与它们的反对者争论的焦点各是什么?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第⑦段画线句否定了上文中的什么看法?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下列说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4分)
A.范达湖地处南极赖特谷,湖水温度与温带大洋海水温度几乎差不多。 B.范达湖和汤潘池湖水盐度均极高,这是造成两湖湖水不结冰的重要原因。 C.汤潘池在-57℃的气温下仍不结冰,这可能与太阳辐射或地热热活动有关。 D. 皮达湖位于维多利亚谷地,无论春夏秋冬,整个湖都是一个完整的大冰块。 13.从科学家们关于南极无雪地区的争论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5年安徽省)
【答案】
9.(5分)范达湖的水温较高并随着深度的增加而不断增高;汤潘池湖小,湖水盐度高,
终年不冻;皮达湖常年永冻。
10.(4分)太阳辐射说与它的反对者争论的焦点是湖面接受太阳辐射能量的多少;地热活
动说与它的反对者争论的焦点是赖特谷地区有无地热活动。 11.(3分)否定了“寒冷的‘不冻之湖’与水温较高的范达湖是造成这个地区无降雪的主
要原因”的看法。 12.(4分)C
13.(5分)要点:①科学探索需要怀疑的态度、质疑的精神;②科学探索要实事求是,结
论要持之有据;③科学探索是没有止境的。(抓住一个要点,有结合实际,言之有理即可。)
★★★★ ★★★★ ★★★★ ★★★★ ★★★★ ★★★★ ★★★★
32
[二十三]
偶然的发现
1803年,英国化学家约翰·道尔顿为解释化学实验的现象,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原子论,认为“元素是由更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一理论立刻传扬开来。
但是,原子论最大的问题是无法验证,毕竟粒子并不能用人的肉眼直接看到。当时还没有出现能够目睹粒子的工具,化学家只能从一些线索去推测粒子的状况。连伟大的迈可·法拉第都认为,在没有更好的理论之前,只能把原子论当成一个魅力十足的假说。 1827年,苏格兰植物学家罗伯特·布朗在研究山字草时,碰巧看到浮在水面上的花粉动个不停。布朗起初以为花粉在水面上晃动是因为它是活的,是花粉在游动。可是,并不只有花粉会在水面上晃动,普通灰尘浮在水面上也是一样。布朗偶然发现的这种现象,后来被人称作“布朗运动”。 :
布朗认为,这个现象可能和某种物理定律有关。可是,他始终找不出理由来解释这种运动。后来,其它学者也不断提出过种种解释,但总是难以令人信服。 . · 直到1863年,才出现了一个能被普遍接受的说法:水面上的花粉运动是粒子冲撞花粉造成的。根据原子论,水的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它们总是不停地运动,所以会和花粉产生冲突。它们撞到花粉的旁边时,就会把花粉往反方向推,再撞到花粉的另一边时,就又把花粉推回来。这样的情况不断发生,花粉也就不断在水面上晃动。
比方说,现在体育馆的地上放着一个篮球,你和一些同学围着这篮球,和它相距几米远,而且你们手上都有一袋网球。你一发出信号,大家就不断拿网球往篮球上扔。这时会发生什么事呢?篮球是不是在地上滚动?你们扔的球有时击中篮球的这一边,有时则击中另一边,于是篮球总是滚来滚去。
你知道你们正在扔网球,所以不会觉得篮球在地上滚动有什么好奇怪的。可是,如果是以下的情况呢?首先,在篮球上涂上荧光剂,再关掉体育馆内的光源,然后把网球扔向这个发亮的篮球,这时你只看到一个发亮的球在黑暗中滚动。布朗和其他学者刚开始探讨浮在水面上晃动的花粉时;状况就和这种情形差不多。他们只看到花粉在动,却想不出原因,后来终于从它的动作领会到似乎有什么东西在撞击它;。进而认识到用分子彼此的冲突来解释这个现象是最贴切的。 这样,“布朗运动”成为一个契机,使许多学者明白了道尔顿的原子论是正确的。
(节选自纽特《世界的种子》)
9.文中有一句话点明了全文的说明中心,请把它摘写出来。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中描述同学用网球击篮球的情形,有什么作用?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画线句用了“差不多”,而没用“一个样”,这是为什么?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下面是从文中筛选的信息,由此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4分)
33
化学家提出“原子论”,得到验证却与植物学家的发现有关,和某种物理定律有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花粉在水面晃动这一偶然发现,使学者获得启发,解决了科学难题。你能由此联想到科学史上其他类似的事例吗?请举一例。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5年安徽省课改实验区)
【答案】
9.(3分)“布朗运动”成为一个契机,使许多学者明白了道尔顿的原子论是正确的。 10.(5分)用人们熟悉的事情,通俗易懂而又形象地解释花粉在水面上动个不停的现象厂
布朗运动”)。 (能从“通俗形象地说明问题”的角度回答,即可得分)
11.(4分)因为作者清楚地知道,二者只是有某些类似之处,并不相同。(意思对即可
得分)
12.(4分)①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学科)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
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途径不是唯一的。 (答案不限于此。答出其中一点即可得
分)
13.(4分)示例:①看到苹果落地,牛顿受到启发,提出了“万有引力”说。 ②从壶水滚沸的现象中,瓦特获得启发,发明了蒸气机。 (答案不限于此。合乎题意、表述清楚即可得分)
★★★★ ★★★★ ★★★★ ★★★★ ★★★★ ★★★★ ★★★★ [二十四]
破译植物的语言
①不要以为植物会“说话”是一个古怪可笑的问题。法国物理学家施特斯海默说:“20年前也没有人相信鲸鱼会唱歌。而现在鲸鱼的歌唱已经被破译。”目前,也有一些科学家在从事破译植物语言的研究,德国德勒斯顿的生物物理学家赫伯特•魏泽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②为了探索植物语言是否真实存在,科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后来他们发现:当植物的叶子被昆虫咀嚼时,植物身上所发生的反应与动物抑制疼痛和创伤的神经激素的反应几乎一样。在虫咬叶子时,叶子便释放出一种激素,类似于动物受到伤害时释放的啡呔。在动物身上,这些激素帮助把一种叫做花生四烯酸的化学物质转化为前列腺素。而在植物组织里,这种激素有助于亚麻酸(相当于动物身上花生四烯酸的物质)转化为茉莉酮酸,这是一种性质和前列腺素相近的化学物质。它们对待伤痛的化学反应如此相似,在植物组织表面喷洒阿司匹林或布洛芬后,就会像在动物身上喷洒此类物质一样,都能消除伤痛反应。对此,纽约州立大学植物生理学家伊恩•鲍德温说:“这就是植物喊‘哎吆’的方式。”
③植物能与邻居联络的现象屡见不鲜。在茂密的大森林里,某些植物突然感到虫咬刺痛,它会马上招呼旁边的伙伴,提防虫子。许多植物在受到伤害时,会释放出一种挥发性
34
的茉莉酮酸,这是一种“体味”信号。甚至在附近的植物被虫咬之前,这种信号就开始启动附近植物的防御系统了。
④槐树会产生有毒的苦味物质。一旦槐树的树叶被羚羊或长颈鹿吃掉,这时,不仅仅被吃掉的槐树的树叶会产生这种物质,周围所有的槐树像是接到预报似的也都争先恐后的释放出毒素。
⑤破译植物的语言是一项开拓性工作,因此引起了不少科学家的浓厚兴趣。经过多年的研究后,他们对于植物的语言已经有了多种解释。魏泽教授认为,树木是通过声音来互相沟通和了解的。但由于这种声音频率很高,人耳往往听不到。据他讲,迄今他已零碎破译了一些树木的语言。
⑥而波恩大学的科学家弗兰克•朱利曼则不仅证实了植物语言的存在,而且还研制出了能够探听植物语言的激光驱动麦克风。当植物的叶子或根茎被切开时,植物就会发出痛苦的声音信号:在整个切面释放出气体乙烯。弗兰克•朱利曼一直在用钟形玻璃容器收集这种气体。用这种气体的分子轰击标准激光束,会产生振动,形成麦克风能够探听到的声波。朱利曼说:“植物受到的压力越大,麦克风收到的声音信号就越强。”
⑦还有科学家认为,植物是通过一种能量进行交流的。这种能量是微弱的光,它可以被测量出来,人们甚至可以通过“剩余能量放大器”使这种光转变成可以看得见的光。不管是通过高频声音还是通过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科学家们最终一定会破译植物的语言之谜。正如施特恩海默说的那样:“我们将在不久的将来使树木的联络声音变得容易听起来。”
⑧毫无疑问,破译植物的语言,不仅对于植物生理生态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而且在实践生产中也将具有诱人的应用前景。科研人员相信,破译植物的语言必将对农业生产产生重要作用。例如运用波恩大学的研究成果,给农民配备合适的窃听装置,农民就能区分健康与疾病的蔬菜或其他农作物。同时,通过探测植物的声音可以形成预警机制,随时探查植物病虫害的情况。另外,了解水果和蔬菜的语言还有助于它们的储藏和运输。声学研究证据表明,苹果释放出的乙烯气体比其他植物高,能够引起周围植物枯萎。因此,科学家敦促果农要单独存放苹果。
⑨科学家们语言,植物语言的破译,对于植物病虫害的抑制,作物生长发育最适环境的调控,农业耕作的安排,乃至植物各种药用成分的分离提取等都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读书与成长》初中版2005年第一辑,作者周立,有删改)
11.本文主要说明的是 。(3分) 12.第①段文字中说:“植物会‘说话’”,从下文看,植物究竟是怎样“说话”的?(6分) 答:①
② 13.从第⑤⑥⑦段文字中,我们会获取到哪些具体明确的知识信息?(6分) 答:①
② ③
35
14.结合第⑧⑨段文字,联系生活实际,想想破译植物的语言有什么实用价值?按要求写出两个实例。(4分)
答:①写出文中的一例:
②写出你想象的一例:
(2005年山东省泰安市)
【答案】
11.破译植物的语言。
12.要点:①在冲咬叶子时,叶子便释放出一种激素。这种激素有助于亚麻酸转化为茉莉
酮酸。在植物组织表面喷洒阿司匹林或布洛芬后,就能消除伤痛反应。这就是植物喊“哎吆”的方式。②许多植物在受到伤害时,会释放出一种挥发性的茉莉酮酸,这是一种“体味”信号。甚至在附近的植物被虫咬之前,这种信号就开始启动附近植物的防御系统了。
13.①已零碎破译了一些树木的语言;②已研制出能够探听植物语言的激光驱动麦克风;
③可以通过“生于能量放大器”测量植物能量的光。
14.①利用窃听装置,区分健康与染病的蔬菜或其他农作物。②给西红柿、黄瓜、西瓜等
植物播放促发它们生长的音乐。
★★★★ ★★★★ ★★★★ ★★★★ ★★★★ ★★★★ ★★★★ [二十五]
奇妙的对称世界
许多大哲学家、大思想家和大科学家都相信,宇宙是被一种无比完美的对称规律支配的。
整个动物世界,最明显的特点是躯干部分两侧的对称性。以一匹马为例,通过鼻子到两腿中间可以作一条中轴线,在其两侧有完全对称的器官:眼睛、耳朵、鼻孔、腿……动物为什么会演变出这种对称性呢?大家知道,任何动物在其所处的环境中,左和右两面的情况是基本相同的,它们为了更好的适应环境,需要在两面都能同样的看、听、嗅、触摸,于是就形成了这种对称性。
艺术家则利用对称创造出美。铜器、漆器、雕刻、壁画、织锦、刺绣……其中的图案,一概少不了对称。在被称为“立体的画”、“凝固的音乐”的建筑艺术中,也留下了对称的足迹。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故宫是其中的典范。从天安门到端门、午门形成了一条中轴线,各种各样的建筑都围绕这条中轴线铺开。三大殿更是依据对称的原则而建,整体形成了一种端庄凝重、气势恢宏的美,传达着王权的威严。 为什么对称就美呢?万花筒里杂乱无序的碎玻璃片并不美,奥妙就在于三片反光镜构成了三重反射对称,使得杂乱无序的彩色碎玻璃片经过镜面反射后,形成对称的美丽图案。可见,对称的美在于:在杂乱中形成规律,在无序中引入秩序。
对称的现象引发了科学家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我们知道原子内有原子核,核外有电子。电子质量很微小,带有负电;原子核内还有质子,质子的质量要比电子大得多,却带正电。这种情况是不大相称的。那么,会不会存在着带正电荷的“电子”,带负电荷的“质子”呢?1932年,人们果然发现了带正电荷的电子——反电子。后来又发现了反质子、反中子。
36
总之,粒子和反粒子的对称,已经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了。那么,会不会存在反氧、反氢、反水,以至于反行星、反宇宙呢?科学家正是运用对称原理,在进一步提出和探索这些问题呢。
17.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说明对称现象是普遍存在的?(3分)
18.文中举故宫和万花筒的例子各是为了说明什么?这种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3分)
19.对称可以创造美;同样,不对称也可以创造美。请运用你的知识、经验,试谈谈这两
种美的差异。(可结合叶圣陶《苏州园林》中所谈。至少使用两种说明方法。)(5分)
(2005年山东省青高县)
【答案】 17、(3分)文章从“整个动物世界,最明显的特点是躯干部分两侧的对称性”、“艺术家则
利用对称创造出美”、“对称的现象引发了科学家对未知领域的探索”三方面来说明对称现象
在宇宙中是普遍存在的。 18、(3分)举故宫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建筑艺术中存在对称之美,举万花筒的例子是为了说 明为什么对称会美。这种说明方法(举例子)能够让抽象的(或概括性)的事理变得容易
理 解、接受。 19、(5分)对称形成的是一种有序、匀称、端庄的美,如衣料上的图案,不对称的美则
自然、灵活,如苏州园林的巧妙布置。言之成理即可。
★★★★ ★★★★ ★★★★ ★★★★ ★★★★ ★★★★ ★★★★ [二十六]
人类最糟糕的发明
英国《卫报》在2002年评出“人类最糟糕的发明”,塑料袋不幸“荣获”这一称号——因为我们现在居住的地球似乎已经变成了“塑料星球”,土地、河流、高山、海洋……塑料经无所不在。直到有一天,我们都已离去,这些家伙仍然占据着地球,因为它们是“永生”的。
该报称,蟑螂曾被誉为顽强生命力的象征,但是自从塑料袋出现后,它甚至超越了蟑绑,将成为人类文明的最后一个见证——相信它会带着人类历史进入下一个冰河期。塑料“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从70年代起,塑料袋垄断了欧美超市购物袋的市场。现在仅英国每年就要使用80亿个塑料袋。每次人们使用崭新的塑料袋装东西时,应该想想——也许有一天海龟会把它当作美味的水母一口吞下去,然后悲惨地死于窒息。
塑料食品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极其严重。它的分子结构非常稳定。自然界的光、热、细菌和酶难以将其化解,即使埋在土里数百年它也不会分化、降解;焚烧塑料也不是解决办法,塑料燃烧后残存在大气里的氯化物及重金属离子会严重地危害人类健康和生态
37
环境、所以大量弃置塑料袋的堆积,已经造成农田和河流的严重污染,破坏了我们所处的生态环境。
与其他国家相比,南非的“白色污染”更为严重。大风吹过,树木上经常挂满了塑料袋,居民还以为是下雪了。为了减少环境污染,自2001年3月起,爱尔兰政府开始征收塑料袋税,每个塑料袋9便士。而英国采取另一措施,使用可降解的材料制造塑料袋。目前,其他国家正在效仿该方案,为“最糟糕的发明”做补救工作。但不知什么时候,人类才能告别“塑料时代”。
(选自《教师报》)
12.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2分)
答: 13.第2自然段画线句子主要说明了什么?(3分)
答: 14.第4 自然段加点词“该方案”具体指什么?(3分)
答; 15.人类对处理废弃塑料袋感到头疼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限40字内)。(4分)
答:
(2005年台州市)【答案】
12.塑料袋
13.塑料袋在短时间内被大量应用。 14.使用可降解的材料制造塑料袋。
15.埋在土里难以分化、降解,燃烧产生有害气体。
★★★★ ★★★★ ★★★★ ★★★★ ★★★★ ★★★★ ★★★★ [二十七]
人 左 右 手 的 奥 秘
江 河
在动物身上,虽然没有什么明确的手脚分工,但据观察,它们使用左前肢和右前肢的概率基本上是相等的,无论是低等动物还是灵长类动物均无例外。而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虽有着灵巧的双手,左手与右手的使用概率却极不相同,大多数人习惯于使用右手,而习惯使用左手的人仅占世界人口的6%~12%,为何比例如此悬殊呢?
有人试图从左右脑的不同功能,即做与想的密切关系,以及心脏的位置等角度来解释大多数人为什么都习惯用右手这一问题,然而,并未获得圆满的答案。
最近,瑞士科学家依尔文博士提出了一个新的假说。他认为在远古时代,人类祖先中习惯使用左手和习惯使用右手的人数基本均等,只是由于还不认识周围的植物,而误食其中有毒的部分,习惯使用左手的人对植物毒素的耐受力弱,最终因植物毒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严重影响而导致难以继续生存,习惯使用右手的人以其顽强的耐受力而最终在自然界中获得了生存能力,并代代相传,使得习惯使用右手的人成为当今世界上的绝大多数。 美国科学家彼得•欧文也通过实验证实了依尔文的假说。他挑选了88名实验对象,
38
其中12名是左撇子。他对这些实验对象用了神经镇静药物后,通过脑照相及脑电图发现:左撇子大脑的反应变化与右撇子有极大的不同,几乎所有的左撇子都表现出极强烈的大脑反应,有的出现了神经迟滞和学习功能紊乱的症状,有的甚至看上去像正在发作癫痫病的患者。
如果同意依尔文的假说,那么,左撇子少就成了人类历史初期自然淘汰的结果,左撇子实际上是人类中的弱者。
然而,事实却与依尔文的假说推论出的结论有很大的出入。我们生活中的左撇子大多是一些聪颖智慧、才思敏捷的人,特别是在一些需要想象力和空间距离感的职业中,左撇子往往都是优秀的人才。据调查,美国一所建筑学院29%的教授都是左撇子,而且准备应考博士或硕士学位的优秀学生中,左撇子占23%。不仅如此,世界上最佳网球手的前四名中有三名是左撇子,而乒乓球队、羽毛球队、击剑队中的左撇子选手也相当多。
现代解剖学给了我们如下的解释:人的大脑左右半球各有分工。大脑左半球主要负责推理、逻辑和语言;而大脑右半球则注重几何形状的感觉,负责感情、想象力和空间距离,具有直接对视觉信号进行判断的功能。因此,从“看东西”的大脑到进行动作,右撇子走的是“大脑右半球—大脑左半球—右手”的神经反应路线。而左撇子走的是“大脑右半球—左手”的路线,左撇子比右撇子在动作敏捷性方面占有优势。据此观点,左撇子又是生活中的强者。
那么,以上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究竟谁是谁非?左右手真正的奥秘何在?这需要进一步探索、比较和分析,才能得到圆满的答案。
(选文有改动)
6.文章说明人们在探索人左右手的奥秘时,持有不同的观点,请你概括出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些不同的观点各自的依据是什么?(4分)
8. 本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列举其中的两种,并结合实例分析它们的作用。(4分)
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读完本文后,你认为在生活中左撇子和右撇子应如何发挥另一只手的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5年陕西省)
【答案】 6.(2分)(1)左撇子是人类历史初期自然淘汰的结果,是人类中的弱者。(2)左撇子比
右撇子在动作敏捷性方面占有优势,是生活中的强者。 评分标准:每答对一种观点得1分,意思对即可。 7.(4分) 两种不同观点的依据分别是:
①瑞士科学家依尔文博士的假说以及美国科学家彼得•欧文的实验。②生活中的事实
39
以及现代解剖学的解释。
评分标准:两种不同观点的依据各为2分,答出要点或具体的内容均可。 8.(4分)示例:列数字,如,使用左手的人仅占世界人口的6% ~12% ,准确地说明使
用左手的人是人类中的少数;作比较,如,把两种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 ,说明人左右手的奥秘到底是什么,还有待于我们继续探索;举例子,如,美国一所建筑学院的教授和应考博士硕士的优秀学生中,左撇子的人占很大的比例,具体说明左撇子的人在需要想象力和空间距离感的职业中往往是优秀的人才。
评分标准:每答出一种说明方法得1分,两种说明方法共2分;结合实例分析其作
用各得1分,共2分。答出其中的两种方法及作用即可。 9.(3分)示例:左右撇子在保持各自优势的基础上,多使用另一只手,可以促进大脑的
均衡发展,使自己变得更聪明。 评分标准: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 ★★★★ ★★★★ ★★★★ ★★★★ ★★★★ ★★★★ [二十八] 阅读下文,完成练习10---12题。
月亮-----地球的妻子、姐妹,还是女儿?
中秋赏月,忽有友人相问:“月亮生于何年?来自何方?”
在天文学上,这个问题称为“月球的起源”。其答案虽然至今不明,但是太空悬案的侦察员——天文学们——却根据众多的天文观察事实,对月球的身分作了合乎逻辑的推测。总的说来,大致有三种可能:月亮若不是地球的妻子,那便是地球的姐妹,或者是地球的女儿。
你看,月球的平均密度是每立方厘米3.34千克,只相当于地球密度的3/5,而且两者的化学成分又大不相同;因此,情况很可能是这样:40亿年前,月球和地球所处的位置相去甚远,各由不同的物质形成。月球的平均密度又与小行星十分相近。所以,它原先很可能是一颗小行星,在它围绕太阳运行的过程中一度接近地球,并为后者的引力俘获,而成为地球的卫星。这种学说称为“俘获说”。倘若情况果真如此,那么,将地球与月球比作邂逅相遇遂成天作之合的夫妻,岂不是再妙不过了吗?
但是,地球的直径只是月球的3.7倍,相去并不悬殊,况且,迄今为止人们所知的水行星无一例外都比月球小得多;所以像地球这么一颗并不很大的行星,偏偏要俘获一个月球这么大的小行星实非易事。于是有一部分天文学家认为:在太阳系形成之际,地球和月球由同一块尘埃云凝聚而成。它们的平均密度和化学成分之所以不同,乃是由于原始星云中的金属成分在行星形成之前已先行凝聚成团。这种学说称为”同源说”。如此看来,月亮岂不就是地球的姐妹?
最后一种推测更具有戏剧性:在40多亿年前,地球月球原为一体。当时地球处于高温熔融状态,自转很快,天长日久,便从赤道区飞出一大块物质,形成了月球。你看,月亮岂不成了地球的女儿?不过,这种理论却面临着许多难题,比方说,它有一个必然的推论,即月球的位置应该处在地球的赤道面上,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现在,造成这种“分裂说”的人已经比较少了。
可爱的月亮啊,你究竟是谁?你尽可以讳莫如深,人类却总有一天会掀起你的神秘面
40
纱,把你的真相查个水落石出!
10.文章对“月亮的起源”提出了三种推测学说。请根据文中提供的天文学信息,分别作出解释。(6分)
答:①“俘获说”(地球的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同源说”(地球的姐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分裂说”(地球的女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中关于”月亮的起源”的推测学说,都未能成为科学诊断,因为它们虽有合乎逻辑的推测依据,却也存在不合逻辑之处。请以“俘获说”为例作概括说明。(4分) 答:合乎逻辑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合逻辑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语言风趣又不失准确,是本篇说明文的突出特点。请你分别举例说明。(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5年江苏省镇江市)
【答案】略
★★★★ ★★★★ ★★★★ ★★★★ ★★★★ ★★★★ ★★★★ [二十九]
神奇的彩色棉
①不用染料,不用着色,你就能穿上色彩艳丽的衣服。这是变魔术吗?不,21世纪,一个新兴的产业——彩色棉产业就有这样的神奇本领。
②农村的孩子都知道,棉花的花朵是洁白的,人们收获洁白的棉花后,脱籽、纺纱,纺成了一锭锭的纱,再织成纺织物,就成了布料,如果染上色或印上花,就是美丽的衣料、窗帘、床单等等。
③而彩色棉花的棉花纤维中含有天然的彩色色素。不用印染,用彩棉织成的布就可直接做成花衣裳。彩色棉花是新的棉花品种吗?不是。彩色棉古代就有,可考证的历史可追溯到上千年之前。在十八九世纪,墨西哥和秘鲁以及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都种植有彩色棉。然而,由于彩色棉花产量低,纤维短,因此逐渐被人遗弃,以至许多人都不知道棉花还有彩色的。
④20世纪60年代,美国、前苏联、墨西哥等国家,又开始对彩色棉进行研究。90年代初,美国在改造利用野生彩色棉技术上取得突破,培育出多种颜色的长纤维彩色棉花,并进行了大面积种植。不久,面目一新的彩色棉纺织品及服装进入市场。随后,其他一些国家在研究中也相继取得成功。缤纷多彩的彩色棉服装,在一些城市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1994年,我国也从美国引进了一批彩色棉种子进行试种。
⑤彩色棉花不仅色彩自然柔和,而且在种植过程中不需要农药,在纺织过程中也不需要化学染料。这样,就使得产品及周围不会受到污染。美国年销售额为100亿美元的牛仔裤用料斜纹粗棉布,再也不用染色了。制成服装后,柔软舒适,永不褪色。彩色棉因没有沾染任何化学物质,不会引起皮肤病,被人们誉为“绿色产品”、“环保产品”,而用彩
41
色棉制作的服装则被称为“生态服装”或“保健服装”。
⑥我国对彩色棉的研究后来居上,使淡蓝、橘黄等8种颜色的遗传基因达到稳定状态。 1998年彩色棉种植面积一跃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产品远销欧荚和日本等国,供不应求。 专家预测,在未来5年内,我国彩色棉年产量可达1.2万吨,可生产成衣2000万件,老百姓也有望穿上这种“保健服装”了。
8.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3分)
9.与普通棉相比,彩色棉具有哪些特点?(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彩色棉服装被称为“生态服装”或“保健服装”,其原因是什么?专家预测,在未来几年内,老百姓也有望穿上这种“保健服装”,其依据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本文第④自然段中加点的“相继”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5年湖北咸宁市)【答案】
8.彩色棉 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3分。每空1分,说明方法填两种即可)
9.种植过程中不需农药;纺织过程中不需化学染料;色彩自然柔和,永不褪色。(3分。意思相同即可。)
10.没有沾染任何化学物质,不会引起皮肤病。在未来5年内,我国彩色棉产量可达1.2 万吨,可生产成衣2000万件。(2分。每一问1分)
11.不能删去。因为一些国家对彩色棉种植的研究是先后取得成功的,如果去掉“相继”, 时间概念就不准确了。(2分)
★★★★ ★★★★ ★★★★ ★★★★ ★★★★ ★★★★ ★★★★ [三十]
水葫芦之灾 李洋
水葫芦学名凤眼蓝,别称水浮莲、假水仙等。原产于南美委内瑞拉.后传播到世界上60多个国家。水葫芦外表并不丑:它浑身碧透,绿得醉人.簇簇紫花绽放若热带兰,花瓣上偶尔可见黄、蓝斑点,作为盆景置于庭院,不比荷花逊色。
它生命力旺盛,在15℃~40℃的气温下,只要置于水中便能疯狂繁殖开来。每株分出多支匍匐茎,茎端再长新株,八九天翻一番,90天内可分出25万棵新株。但养分低。猪吃
了饿不死也不长膘。
自上世纪60年代,水葫芦在国外已经声名狼藉,到处遭到斩杀。孟加拉人将引自德
42
国的水葫芦称“德国恶草”。南非的引自美国佛罗里达,人称“佛罗里达恶魔”。斯里兰卡的引自日本,被骂作“日本烦恼”。印度则称它为“紫色恶魔”。
水葫芦在各地抢占水面,影响航运.窒息鱼类,危害健康。泰国湄南河一发洪汛,一座座盘根错节的水葫芦“岛屿”浮游而下,猛冲桥洞,直接威胁首都曼谷的安全。维多利亚湖是非洲第一大湖.20世纪80年代水葫芦泛滥成灾,覆满湾口。一些船只夜泊开阔水面.夜间起风,一早起来就开不动了,四周被几万平方米的水葫芦团团包围.许多航线瘫痪。未经处理的各种废水排入湖中.湖水富营养化,水葫芦疯长成半人高的“森林”,致使鱼类死亡,湖水发臭。当地水产锐减,渔民失业。人们生活用水也发生困难,用湖水洗澡还会导致皮肤瘙痒。
深受水葫芦之害的各地都已向它宣战。南亚各国采用人工捞取、火焰喷射;药剂喷杀、炸药爆破等手段加以销毁,可是过了三个月它依旧欣欣向荣。雏多利亚湖畔人们采用生物防治法,在湖区放养吃水葫芦的象鼻虫.但以繁衍100亿只象鼻虫计算,起码也要日夜不停吃上20年,才能吃光水葫芦。象鼻虫吃水葫芦还可能酿成更严重的虫灾。
上世纪60年代.我国曾将水葫芦当作度荒青饲料引入,后泛滥成灾,以闽台粤为甚。福建的水葫芦覆盖面积达300平方千米,盘踞了全省四分之一的湖塘库沟水域。目前,福建已打响了专项整治水葫芦的战役。
漂洋过海远道而来的水葫芦,竟然酿成了当今最大的绿色污染,这可是人们始料未及的啊!
15.根据一、二两段内容,概括水葫芦的三个特点。(每点不超过3个字)(3分) 答: 、 、 16.人们为什么用“恶魔”一类的词称呼水葫芦?(3分)
答: 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只要在水中,水葫芦就能疯狂地繁殖,不到10天就能翻一番。 B.在河中形似岛屿,在湖中状如森林,都说明水葫芦的观赏性强。 C.起码经过20年,才能繁衍出吃光水葫芦的100亿只象鼻虫。 D.上世纪60年代以后,亚非部分地区成了水葫芦肆虐的重灾区。 18.“绿色污染”已经成了当代世界性的难题。请结合文章内容与下列资料,说说你对“绿色污染”的理解。(3分)
资料一:上世纪20年代,来自美洲的仙人掌盘踞了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24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与农作物、牧草争地,致使畜牧业的发展严重受挫。
资料二:来自亚洲的葛藤,上世纪70年代一度占领了美国南部283万公顷的土地,挤占了公路,给农业、交通业造成巨大损失。
答:
(2005年南京市)
【答案】
15.(3分)外表美、繁殖快、养分低(每点1分,顺序不限,意思对即可)
43
16.(3分)水葫芦影晌航运,窒息鱼类,危害健康;销毁难,难以根冶。(共两个得分点,
答出一点得2分,答全得3分)
17.(2分)D.18.(3分)外来植物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产、生活。(“外来”“植物”“影
响”为三个得分点,每点1分,意思同即可) 18. 略。
★★★★ ★★★★ ★★★★ ★★★★ ★★★★ ★★★★ ★★★★ [三十一]
雾
①雾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秋冬时节,当低层大气中的水蒸气达到饱和状态时,低层大气中的水汽凝结物悬浮于空中,并使能见度的水平距离小于1千米,气象学上把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
②雾是责骂眼形成的呢?原来,空气中能容纳一定量的水汽,气温越高,空气所能容纳的水汽越多,反之越少。白天的温度一般比较高,空气中可容纳较多的水汽;到了夜晚,地面热量的散失,使地面温度下降,同时影响接近地面的空气层,使空气的温度也降低,当温度低到空气不能容纳原先所有的水汽时,过剩的水汽便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浮游在近地面的大气中,雾就形成了。
③大雾天气对交通影响很大。在大雾天气,飞机不能起飞和着陆,汽车、船舶等也因能见度低而容易发生交通事故。雾读农业生产也有一定的危害。如果连续数天大雾,将使农作物缺乏光照,进而影响生长,诱发病害。如小麦抽穗时遇上连续3天以上的大雾,就容易引起赤霉病。雾对人体健康也有一定的危害。据测定,雾滴中含有的对人体有害的酸、..
碱、盐、胺、酚、尘埃、病原微生物等物质的比例,比通常的大气水滴高出几十倍。人们如果在雾中活动,就会吸入雾中的这些有害物质,从而诱发或加重气管炎、咽喉炎、结膜炎等诸多疾病。
④既然雾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它呢?
⑤针对雾形成的过程,我们可以进行人工消雾。所谓人工消雾就是指用人工影响的方式消除局部区域的雾滴以提高能见度的方法。一般采用三种方法:一是加热法。对小范围的雾区采取一定的措施,加热空气使雾滴蒸发而消失。二是吸湿法。播撒盐、尿素等吸湿物质颗粒作为催化剂,产生大量凝结核,使雾滴在凝结核上凝结成大水滴形成降雨或降雪,从而达到消除的目的。三是人工搅动混合法。用直升飞机在雾层顶部缓慢飞行,把雾顶以上干燥空气驱赶下来与雾中空气混合,促使雾滴蒸发消失。2002年12月,陕西就曾通过播撒二氧化碳来改变雾的存在形式,使其变成雪后降落。经现场勘察,在第一次作业20分钟后,距离作业现场下风向1.2千米处开始降雪,降雪时间持续约3小时。降雪后有效区域内能见度由原来的不足20米增加到了300米。
(选文有改动)
9. 给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的字注音。(2分) ①着( )陆 ②缓( )慢 ..10. 用自己的话概括雾是怎样形成的。(不超过50字)(3分)
44
50 11. 文章第③段中加着重号的“容易”能否去掉?请说明理由。(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文章第③段从哪些方面说明了雾的危害?(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文章第⑤段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简要分析它的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文章第⑤段所举陕西消雾的例子属于人工消雾的哪种方法?(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5年河北省)【答案】
9. ①zhuó ②huǎn
10. 低空中的水汽因温度降低而不能被空气完全容纳,过剩的水汽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
晶,悬浮在低空中,就形成了雾。
11. 不能去掉。因为“容易”起限制作用,表示可能性大。如果去掉,所说内容就绝对化
了,与实际不符。(意思对即可)
12. 文章第③段从以下三个方面说明了雾的危害:雾对交通的影响,雾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雾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13. 运用了分类说明方法。条理清晰地说明了人工消雾的三种方法。(意思对即可) 14. 吸湿法。
★★★★ ★★★★ ★★★★ ★★★★ ★★★★ ★★★★ ★★★★ [三十二]
现代科技中“颜色的语言”
韩吉辰
①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颜色的语言”更加丰富,可以表达出更多更准确的内容。 ②在现代生活中,卫星云图已被广泛应用。卫星云图是气象卫星从高空拍摄、发回地面 的地表黑白照片。电视天气预报中通常使用的云图,就是红外云图通过计算机处理、编辑而成的假彩色动态图片,据此,人们不仅能够纵览云飞,还可推知其发展变化,预知.未来天气。
③现在,人们在环境保护中,也十全重视“颜色的语言”。现代高空监测卫星,日夜不断地向地面发回彩色图象这些图像中不同的颠琶,准确地表明了该地区不同的环境状
45
况。譬如在发生大面积森林火灾时,监测卫星发回的彩色图像中就有红色图形表示火灾的地点和范围。
④最近有一种“变色涂料”很受重视。在工厂的各种设备中,有一些部件容易发生损坏, 以致造成事故。人们发现,这些部件发生损害之前,自身的温度往往会升高,但是技术人员用眼睛很难观察出来。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变色潦料”,这种涂料有特殊的本领,一旦温度升高到一定数值,自身颜色就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比如由黄色变成了“橙色红”。把这种“变色涂料”涂在昂贵的精密车床上,一旦某个部件温度升高,这一部件的颜色就会发生变化,工作人员看见“颜色的语言”的提醒,就马上停机,找出升温原因,更换变色的部件,十分快捷可靠,可以有效地避免造成事故。
⑤这是热敏技术的应用,由于涂料中加入了变色剂,当温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变......色剂中的高分于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引起颜色的变化。变色剂是可逆型的。也就是说,当温度改变达到变色温度时出现的颜色.温度降低后会消失:但是当温度再次恢复到变色温度时,同样的颜色还会出现。
⑥你只要认真观察一下周围,就会发现:原来“颜色的语言”这么丰富,在我们生产生活中发挥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呀!
13.文写了哪三种“颜色的语言”?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6分)
14.第⑤段划线的句子说明的是一种什么现象?在文中找出一个词语作答。(4分)
15.选文中加点的词语为什么不能删去?(选做一题)(4分)
①电视天气预报中通常使用的云图,就是红外云图通过计算机处理、编辑而成的假彩.色 毒动态图片。
②当温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变色剂中的高分子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引起颜色的变......化。
(2005年浙江省绍兴市)
【答案】
13.卫星云图 人们不仅能够纵览云飞,还可推知其发展变化,预知未来天气彩色图像
准确地表明某地区的环境状况变色涂料 快捷方便地发现机械故障,有效地避免事故发生
46
14.可逆
15. ①卫星云图本来是黑白照片(彩色动态图片是经过计算机处理而成的)。
②“在一定范围内”准确地表明了颜色变化的温度条件。
[评分标准]:第13题6分,每空1分。第14题4分,答成“可逆型”给2分。第15题4 分。
★★★★ ★★★★ ★★★★ ★★★★ ★★★★ ★★★★ ★★★★ [三十三]
饮 茶
喝茶是我国传统生活的一部分。
两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发现了茶。公元780年,学者陆羽用几十年的工夫研究茶,写了一本《茶经》,总结了中世纪我国喝茶的经验。从此饮茶的艺术便日益精进。不单茶叶有多种多样,茶具、烹茶的水和烧水的方法也日新月异。
一般的茶叶可分为不发酵的绿茶,经过发酵的红茶,半发酵的乌龙茶,蒸软后压成的砖茶和用茉莉、珠兰、玫瑰等香花窨(xūn,同“熏”)制的花熏茶。这些茶又因茶种、产地和制法不同而有无数的名称和品种。
在古代,我们的茶是煮的,这种茶汁液十分浓涩,需要加盐、香料、薄荷、枣等调味品来中和它。现在我们沏茶都用开水冲泡。泡饮的方法不仅手续简便,更主要的是充分发挥了茶叶本身的色、香、味等特点。我们喝一杯龙井,就感到它翠色可爱,香气清洌、略带甘涩。喝一杯红茶,那紫红丝绒似的颜色和浓厚甘醇的香味,又给人以迥然不同的感觉。 陆羽认为烧茶的水是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讲究喝茶的人分辨得出水的味道。现在都市里的人,喝茶都用自来水煮沸冲泡,但在江南农村则仍然采用传统的方法,用杂质较少的雨水或雪水烹茶。这种茶味道纯清,更能显示茶的真味。
在我国,喝茶的工具——杯、壶和茶灶,也有无穷的品色。因为茶的品种和冲泡方法不同,茶具有各种不同的考究。
11.本文依次介绍了我国饮茶的历
史、 、 、 、茶具等内容。(3分)
12.画线的句子在全文的结构上起到什么作用?(3分)
答: 13.用开水冲泡茶有哪些优点?(4分)
答: 14.根据上下文,请你简单解释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的意思。(4分)
答:
(2005年莆田市)
【答案】
11.(3分)茶叶的品种、泡茶的方法、烧茶的水 12.(3分)总领下文。
47
13.(4分)不仅手续简便,更主要的是能充分发挥茶叶本身的色、香、味等特点。 14.(4分)泡茶的水最好的是山泉水,其次是河水,最差的是井水。
★★★★ ★★★★ ★★★★ ★★★★ ★★★★ ★★★★ ★★★★ [三十四]
莺
在森林的主人当中,莺科小鸟最多,也最惹人喜爱:它们活跃、灵巧、轻盈、好动,所有的动作看上去都富有感情,叫声中透出喜悦,玩耍中隐藏爱情。树木长叶开花时,这些小鸟来到了我们身边:有些住进我们的花园,有些更喜欢林阴大道和树丛,不少钻进了大森林,另有一些藏进了芦苇荡。莺雀布满大地各个角落,到处能听见它们欢畅的歌声,看到它们飞来飞去的欢快身影。
我们不仅喜欢它们无忧无虑,还希望它们漂亮美丽;但大自然似乎只赋予了它们可爱的性情,却忽视了装扮它们。莺雀的羽毛暗淡而缺少光彩:除两三种身上稍有斑点略能点缀,其余的浑身都是暗淡的灰白或褐色。
它们居住在花园里,树丛中,或是种植蚕豆青豆的菜园里,一般在蔬菜架子上栖息;它们在这里玩耍、搭窝,不停地出入,直到收获的季节。这时,它们迁徙的日期临近,该离开这块乐土,离开爱的家园了。①观看它们叽叽喳喳相互追逐好似看一场节目,它们的打闹并不过火,争斗也是天真无邪,结果总是以几支歌结束。②莺是轻浮爱情的象征,如同斑鸠是忠贞爱情的象征一样。莺总是快乐无忧,充满活力,它们实际上并非缺乏爱情,也不缺少对爱情的忠诚。
莺生性胆小,在与它同样弱小的鸟类面前都常常躲避,尤其害怕遇到最危险的敌人—伯劳。然而危险一旦过去,一切便抛至脑后,用不到一会儿,它又变得欢乐愉快,又唱又跳。
在莺类中,黑头莺叫得最好听,声音最流畅,有些像夜莺。……
11、莺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2、作者介绍莺的特点采用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分别使用的说明方法是:(1)_______ (2)________(3分) 13、文中有一处承上启下的句子,它是__________________(2分) 14、选出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题目《莺》提示了说明的对象,简练明确。 B.文中加点的两个“有些”意思相同。
C.“它们在这里玩耍、搭窝,不停地出入,直到收获的季节”这句话说明了莺的活
动时间。
D.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这是跟作者较多地运用拟人等修辞手法分不开的。
(2005年广东省茂名市)
【答案】略
★★★★ ★★★★ ★★★★ ★★★★ ★★★★ ★★★★ ★★★★
48
[三十五]
萤火虫 尹衍国
①“萤火虫,萤火虫,飞到西,飞到东。好像星星眨眼睛,好像盏盏小灯茏……”
②关于萤火虫,有很多有趣的故事。相传,我国晋朝时有个青年叫车胤,他酷爱学习,但由于家贫买不起蜡烛,不能读书,于是就捉了很多萤火虫,装在薄薄的布袋子里。四五十只萤火虫发出的光;真能抵得上一支点燃的蜡烛呢!他就借着萤火虫的光刻苦学习,后来成为一位有大学问的人。
③萤火虫的一生要变四个模样。萤火虫妈妈喜欢在潮湿腐烂的草丛中产卵,它的卵小得很,要用放大镜才能看得见。卵孵化出幼虫后,生活几天就变成蛹。最后由蛹变成萤火虫。萤火虫的幼虫个儿很小,但胆量很大,敢与蜗牛较量,直至把蜗牛吃掉。萤火虫幼虫有一套神奇的“法宝”。你看,当幼虫找到蜗牛以后,先用它那针头一样的嘴巴在蜗牛身上敲几下,这是干什么呢?原来这是给蜗牛打麻醉针。连打几下以后,蜗牛就迷迷糊糊地失去了知觉,动弹不得,最后终于瘫痪了。这时候,幼虫又狠狠地给蜗牛注射消化液。蜗牛皮内的肉开始化成了稀稀的鲜美的肉汁。这时幼虫便呼唤它的同伴们,兴高采烈地围在蜗牛四周,一齐把针管般的嘴巴插进蜗牛的皮内,津津有味地吸起来。幼虫们吸足了,蜗牛也就完了。它们帮农民除了害,立了功,是农作物的好朋友。
④幼虫长到成虫以后,开始在夜空中飞舞,一边飞舞一边发出短暂的闪光。萤火虫闪光是为了什么呢?原来是在招引异性。那雄萤火虫在地面上空飞舞时发出闪光,意思是在寻问:“萤姑娘,你在哪里?”附近草地上的雌萤火虫也发出闪光,那是回答的信号,意思是说:“萤小伙,我在这里。”雄萤火虫得到信号以后,便向雌萤火虫飞去,直到甜蜜地相会为止。
⑤萤火虫那美丽的闪光是怎么发出来的呢?科学家们经过仔细观察研究,发现在萤火虫的腹部有个发光器。这发光器由发光层、反射层和透明表皮三个部分组成。发出的光是由呼吸时使称为“荧光素”的发光物质氧化所致。萤火虫发出的光是冷光,它不会产生热。人们通过萤火虫的发光原理发明了荧光灯——日光灯,它比同样功率的普通灯泡明亮得多。后来人们又发明了矿灯,用在矿井里。因为矿井里有瓦斯,达到一定浓度,遇到一定热量就会爆炸,这种灯不发热,所以使用安全。科学家们还用荧光素和荧光素酶制成生物探测器,把它发射到其它星球表面,去探测那里是否有生命存在。
⑥你瞧,小小的萤火虫,趣闻还真不少呢!
13.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萤火虫的发育过程和萤火虫的有关特性。
(1)萤火虫的发育过程: (2)萤火虫的有关特性: ⒕第③段“萤火虫幼虫有一套神奇的‘法宝’”中的“法宝”具体指什么?
答: 15.用一句话概括第⑤段说明文字的中心意思。
答:
49
16.本文的说明语言有什么突出特点?试举例分析。
答: 17.大千世界,日月星辰、草木鱼虫都是与人类息息相关的。请围绕“人与自然”这一话
题,对下面提供的资料作一番探究,归纳出几个观点。
①人们通过萤火虫的发光原理发明了荧光灯——日光灯,它比同样功率的普通灯泡明亮得多。(《萤火虫》)
②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看云识天气》)
③近100年来,中国原有的森林面积已减少了50%,木材蓄积量减少了33%;130多个林业局中,已有36个局的可采资源基本枯竭。(《中国环境危机报告》) ④去年我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容量的70%,江河湖泊普遍遭受污染。(《时事报告》)
⑤“哗——”的一声,鹭鸟们早已警觉,展翅高飞……这时,我才想举起照相机,“咔嚓、咔嚓”一通猛拍。但是,恐怕怎么也拍不出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那样的诗情画意了。(《同在蓝天下,人鸟相与欢》)
答:
(2005年湖南徐州市)
【答案】
13.(1)卵——幼虫——蛹——成虫 (2)发光;是害虫蜗牛的天敌;用闪光吸引异性;由
腹部的发光器发光;发出的光是冷光。
14.用针头一样的嘴先给蜗牛打麻醉针,再给蜗牛注射消化液。 15.萤火虫的发光原理及其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16.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介绍萤火虫。例如:对萤火虫“吃蜗牛”作细致形象的描写,
说明它是害虫蜗牛的天敌;对雌雄“相互吸引”,作想象和描写。
17.可以归纳四个观点:①大自然是有规律可循的;②要遵循自然规律,利用自然规律,
让大自然为人类服务;③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平衡被破坏,给人类带来生存的危机;④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大意相同即可;鼓励学生发表合理的独特见解。) ★★★★ ★★★★ ★★★★ ★★★★ ★★★★ ★★★★ ★★★★ [三十六] 阅读《神秘的海啸》,完成14—17题。(10分)
神秘的海啸
科科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北部附近海域发生里氏8.9级地震。地震引发海啸,造成印尼、斯里兰卡、印度、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共15万人死亡。
究竟什么是海啸?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发生在海底的地震、火山爆发、宇宙天体撞击等,都可能会引起海啸。海底地震是引发海啸的主要原因。海底发生强烈地震时,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部分地层猛然上升或者下沉,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剧烈“抖动”。这种“抖动”与平常所见的海浪大不一样。平常所见到的海浪一般只在海面附近起伏,涉
50
及的深度不大,波动的振幅随水深增加衰减很快。地震引起的海水“抖动”,则是从海底到海面整个水体的波动,其中所含的能量十分惊人。海啸的物理实质是大量海水在短时间内的激烈运动,如果海底地震不引发海水的大规模位移,就不会引发海啸。只有发生在深海区的里氏6.5级以上的地震,才有可能引起海啸。
海底地震引起海啸有两种形式。某些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下降,海水首先向突然错动下陷的空间涌去,并在其上方出现海水大规模积聚,当涌进的海水在海底遇到阻力后,即翻回海面产生压缩波,形成长波大浪,并向四周扩散。这种下降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退潮现象。某些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上升,海水也随着隆起区一起抬升,并在隆起区域上方出现大规模的海水积聚,随后海水向四周扩散,形成汹涌巨浪。这种隆起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涨潮现象。
海啸时掀起的狂涛骇浪,高度可达十多米至几十米,形成“水墙”,时速可达数百千米,形成“四海翻腾云水怒”的惊人奇观。另外,海啸波长很大,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海啸到达前,会发出与通常的波涛声完全不同的频率很低的吼声。海啸到达岸边,“水墙”就会以摧枯拉朽之势冲上陆地,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危害。海啸能裹挟着重达数吨的岩石、船只、废料、杂物等,向内陆扫荡数千米,甚至会沿着入海的河流逆流而上,沿河地势低洼的地区会被淹没。
为减少海啸造成的灾难,科学家们正在加紧对海啸的监测、预报及救助、防范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以造福于人类。
14.从内容上看,本文对说明对象海啸是从其 及减灾研究等
四个方面加以介绍的。(3分)
15.引发海啸的原因是: 。(2分)
16.假如你是海岸边的一名游客,读了本文后你可以根据什么样的现象判断海啸可能即将
发生,作出迅速逃离海岸的决定。(3分)
17.本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试举一例,并说说其作用。(2分)
(2005年随州市)
【答案】
14.产生原因、表现形式、巨大危害(符合文意即可)(3分) 15.海底的地震、火山爆发以及天体撞击等。(包括“海底”及“地震”等三项共四个答
题要点)(2分)
16.如果看到海岸出现异常的涨潮或退潮现象,并听到与通常波涛声不同的频率很低的吼
声,就应该迅速逃离海岸。(3分,异常的涨、退潮及频率很低的波涛吼声为三个答题要点) 17.示例:“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这句话运用了作诠释的说明方法,它使读者对“海啸”有一个比较明确、完整的认识。(2分,如果把示例中的例子作为“下定义”的方法来认识,亦不扣分)
★★★★ ★★★★ ★★★★ ★★★★ ★★★★ ★★★★ ★★★★
51
[三十七]
阅读《走进土族文化》(有删改),完成第15—20题。(15分)
①土族是青海五个世居少数民族中的一员,目前人口有20多万,主要分布在青海省互助、 民和等地。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土族在服饰、歌舞等方面形成了内容绚丽多姿、形式丰富多样、特征异常鲜明的土族文化。
②土族服饰在色彩、式样、构图等方面独具特色,尤其是色彩最为明显。漫步于土乡,你会看到当地的土族青壮年妇女大多身着小领斜襟的长衫,两袖是用红、黄、绿、紫、蓝五色(红色象征太阳,黄色象征五谷,绿色象征春天与草原,蓝色象征天空)彩布做成,有的还加上黑与白,表示阴阳,就成为七色,彩虹故乡之说源于此;长衫上面套有黑色或紫红色的坎肩,腰系宽而长的彩带,带子的两头有各种刺绣盘线图案;下穿镶有白边的绯红色百褶裙,裤子膝下部分套有黑色或蓝色的“帖弯”(指裤筒),足穿绣花布鞋。 ③土族歌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极具观赏性、参与性。由此,欣赏土族歌舞便成了游客游览互助土乡的主要内容之一。土族歌舞中,数“安昭”、“轮子秋”最具特色。 ④“安昭”是土族人民在庆贺节日、举行婚礼以及迎接宾客等喜庆日子里所跳的一种舞蹈,是融歌、舞为一体的民间集体舞蹈形式。跳“安昭”舞一般是在土族自家院落、打麦场或是较开阔的广场进行,跳舞者男女不限(一般女性居多)、人数不限,少则十几人,多则几十人,跳舞者一律身着艳丽的节日盛装,围绕庭院中的花园或是广场中树立起的“轮子秋”载歌载舞。起舞时,男在前,女在后,围成大圆圈,由一位能歌善舞的“杜日勒”(领唱者)做领舞,领舞者唱前半句,众人紧跟其后边舞边和唱出后半句。唱词依据活动内容而定。
⑤“轮子秋”是土族人民展示自己能歌善舞、乐观豁达的民族特性,而在长期的生活与劳作中,逐渐创造出的一种用以强身健体、丰富劳动业余生活的惊险而刺激的大型娱乐性活动。表演“轮子秋”时,十几个男女后生,单手抓住钢管上端大铁盘上的绳索,在快速的旋转中,整个身体如凌空飞翔的燕子,还不时做出各种优美的动作。当然土族儿女也少不了用七彩布绸对用于“轮子秋”表演的器材进行艳丽的装饰,再次印证了这里不愧是“彩虹的故乡”。
⑥青海是“花儿”的故乡。生活在青海的每个民族都爱唱“花儿”,而且在演唱时都使用同一种语言——汉语,土族也不例外。“花儿”所反映内容很广,但绝大多数唱的是青年男女间纯洁而浪漫的爱情,所以很受青年人的喜欢,A.在土扎集中展示“花儿”魅力的时间是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此时是一年中最荚的季节,适宜的气候,明媚的阳光,金黄的油菜花,欢乐的人群,一切透着高原特有的勃勃生机,使人不由得想放开歌喉一展心中喜悦的心情。B.在土族集中居住的地方,就有著名的互助“五峰寺花儿会”、民和\"3c里寺花儿会”等。届时,大家扶老携幼,穿上节日的服装,撑起美丽的花伞,带上一颗欢跳的心,从四面八方相聚到这风光灵秀、寺庙林立的山野,用“花儿”抒发着对美好生活的赞誉,表达着对未来日子的憧憬。C.此时,人人是歌手,你方唱罢我来唱,我唱一句你来答。一时间,歌声此起彼伏,穿透心灵,震撼山川,悠悠的“花儿”曲、甜甜的欢笑声,和着山间的鸟语花香,点缀着土族阿姑的七彩服,汇成了土族等各民族狂欢的海洋。D.
52
⑦在漫长的岁月中,土族文化既保留着本民族特有的内涵与特点,但又不放弃吸纳别的民族丈化的精髓,所以发展至今,土族文化呈现着鲜明的多元化特点,也许这正是土族文化真正的价值所在。
15.请按照要求,在横线处填写相关词语。(3分)
文章第①段与②一⑥段之间,在行文结构上构成了___________关系;第②段主要介绍土族服饰,③一⑤段主要介绍___________________;第⑥段在介绍土乡“花儿”时,既有简要准确的说明,又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②、⑤两段中都出现了“彩虹故乡”一语,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中使用这个词语的
原因。 (限在20字以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我想这也许就是‘花儿’在民间有很强生命力的原因之一吧”一句,应放在第⑥段
A、B、C、D的哪一处最为恰当?(直接写出序号即可)(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
18.古老的土族文化“发展至今,呈现出鲜明的多元化特点”的原因是什么?请从文中找
出一句适当的话,直接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本文的题目原为《走进土乡》,现将其改为《走进土族文化》,结合对全文内容要旨的
理解,你认为哪一个更为恰当?请简要陈述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阅读全文后,你基本了解了土族文化鲜明的特点,请为青海旅行社代拟一则广告词,
以吸引更多的中外游客走进土乡。(30个字以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5年青海省西宁市)
【答案】
15.总分;土族歌舞;形象生动的描述。3分,各1分。
16.(2分)答题中只要扣住“土族在穿着、装饰上崇尚七色”这一要点,即可给分。 17.(2分)A
18.(2分)既保留着本民族特有的内涵与特点,但又不放弃吸纳别的民族文化的糟髓。 19.(3分)要充分尊重考生独特的理解认识,根据表达是否清楚、合理,酌情给分。 20.构思新颖,语言优美,给3分;内容基本符合限定目的,语言表达一般化,给2分,
内容不太符合限定目的,语言表达较差给1分。
★★★★ ★★★★ ★★★★ ★★★★ ★★★★ ★★★★ ★★★★ [三十八] 阅读下边的短文,完成16—18题。
中秋节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农历八月十五晚上,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赏明月,吃月饼,吟诵着“月到中秋分外明”的诗篇。
从科学上来看,中秋月比其他的望月更亮是没有根据的。望月的时候,对地球而言,
53
太阳和月亮位于正相反的方向。夏天,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在西北落下;望月则从东南方升起,在西南方落下。冬天,正好相反。因此,夏天日光多,月光少,冬天日光少、月光多。中秋夜月光比夏天多,这就是说,从月出到月没的时间间隔比夏季每月的望日要长,半夜时月亮也要高些。这可能是使人感觉中秋“月色倍明”的一个原因。
一个朔望月平均包含29天12小时44分。朔是农历的每月初一,朔之后再经过14天18小时22分钟才是望;因此望月常不是在十五晚上而是在十六晚上。由于朔望月的长度可以与平均值相差到6小时,因此望月也可能延到十七晚上才发生。选样看来,中秋节晚上看到的月亮常不是满月,也就说不上比其他月份的满月更圆了。当然也有“望”恰好发生于中秋夜的年份。
16.第二段中说“冬天,情况正好相反”,请你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说说冬天的情况是
怎样的。(2分)
[答] 17.联系全文看,“‘望’恰好发生于中秋夜的年份”时,该年的中秋节是不是月亮最圆
的时候?为什么?(2分)
[答] 18.中秋节,人们往往因“月圆而人不圆”,就会产生“每逢佳 节倍思亲”的感觉。下
边的诗句都是写月亮的,哪一句表达了这种情感?(2分) A.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B.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C.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李白《苏台览古》) 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答]
(2005年苏州市)
【答案】
16.冬天,太阳从东南方升起,西南方落下;望月则从东北方升起,在西北方落下。 17.不是。如果中秋节晚上的月亮是满月,那它与其他的望月应该是一样的圆,不能说最
圆。 18.B
★★★★ ★★★★ ★★★★ ★★★★ ★★★★ ★★★★ ★★★★ [三十九] 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做题。(20分)
原来,一切生物都需要食物。食物就是一种能够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例如碳水化合物(包括糖、淀粉、纤维素)、蛋白质、脂肪等等,它们既能构成躯体,又能在呼吸时被氧化而放出能量。水和矿物质盐类,虽然也是生物体所必需的,而且也参与躯体的组成,但是它们不能供应能量,跟一般食物不同。
一切生物都离不开食物。如何获得食物?这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和方法。
一种叫自养。绿色植物都属于这一类。它们自己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的食物,满足生长的需要。
54
绿色开花的植物有庞大得惊人的根系,每条根的尖端都有很多根毛。每一个根毛就是一个最基层的原料采集站,大量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等原料,经过运输干线━━茎,源源送入叶子里。叶子就是一个食品工厂。叶子上面有许多气孔。阳光下,这些气孔一面排出氧气和蒸腾水分,一面还吸入大量的二氧化碳。有时,一个气孔在一秒钟内能吸进25 000亿个二氧化碳分子。
采集站送来的水和气孔吸进来的二氧化碳,就是合成有机物的两种最基本的原料。也许有人怀疑,这莫不是要制造汽水了?的确,汽水厂就是利用压力把二氧化碳压在水里,再加上些果汁香料之类,制成清凉可口的汽水的。然而植物不能靠喝汽水过日子,它们需要的是含有高能的食物。
二氧化碳和水在合成车间━━叶绿体里,发生奇妙的变化。叶绿体是叶绿素和蛋白质等组成的小颗粒,一个叶肉细胞里,一般含20至100个。叶子的绿色就是它们的颜色。叶绿体吸收了太阳的光能,就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含有高能的有机物(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同时放出废气——氧,由气孔排出。这就是赫赫有名的光合作用。看来很简单,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植物合成了这些食物,大部分都用来组成躯体和贮藏在种子或块根、块茎中,小部分经呼吸作用又被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同时,放出能量,供给生命活动之用。
另一种叫异养。所有的动物和大部分微生物都是这一类。它们自己不能制造食物,靠植物或动物来生活。
例如,野兔靠吃野草来生活。狼以野兔为食物。狼一旦碰到了老虎,也就成了牺牲品。老虎死后,又成了细菌的乐园;不用多久,尸体就分解得精光,变成了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回到大自然中,又成了植物制造食物的原料。
所以兔、狼、虎、细菌,归根结底都是靠植物来生活。
人,每天除了吃进一定量的水和盐以外,还要吃淀粉、蛋白质、脂肪。我们皮肤上不会长出叶绿素,当然是属于异养型。吃荤也好,吃素也好,反正都是靠植物而生活。不过人是靠劳动获得食物的,能够用各种方式改造植物,使它更好地为人服务。很久以前,人们就懂得了农业,办起了绿色工厂,让庄稼来把二氧化碳和水变成食物。人们把其中营养最丰富的部分如种子、果实、块根、块茎等拿来做粮食;剩下的秸秆、糠麸也是有机物质,就再拿来办加工厂:养猪,养牛,养鸡。那些不好吃的东西经过猪、牛、鸡的消化吸收和转化,就变成了猪肉、牛奶、鸡蛋等高级食物。
所以,世界上除了极个别的细菌能不依赖阳光而靠化学能来合成食物以外,其他一切生物都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来获得食物。全世界的植物,一年中能制造出好几千亿吨有机物,这真是一个无比巨大的合成工厂。
1. 给文中“赫赫有名”一词中的“赫”字注音,并解释“赫赫”的意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一切生物都需要食物”。构成食物的物质主要指哪三大类?生物由哪两大类组成?
(5分)
3. 自养的特点是什么?(3分)
5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吃荤也好,吃素也好,反正都是靠植物而生活”,其中的“荤”指哪一类食物?(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写出选文所用的三种说明方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在阳光下”,是从第4自然段中抽出来的,放回原文,应在哪一句子之间?(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5年广安县)【答案】
1. 注音:赫( hè )
释义:赫赫——显著盛大的样子(意思对即可)
2. 答: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 (一处1分,有错别字或意思不准确、不全面的,酌情扣分)
绿色植物、动物及微生物(一处1分)
3. 答:自己把无机物造成有机的食物, 满足生长的需要 (可以不用原文, 意思正确、通顺、无错别字, 给3分; 否则, 酌情扣分) 4. 答:指肉类等食品 (意思对, 即给分) 5. 答:举例子 列数字 打比方 (一处1分)
6. 答:应放在 “这些气孔一面排出氧气和蒸腾水分……” 一句之前
★★★★ ★★★★ ★★★★ ★★★★ ★★★★ ★★★★ ★★★★ [四十]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各题。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
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56
9.选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0.决定物候现象的因素有哪些?作者在说明这些现象时是按什么顺序安排的?(5分)
11.联系生活实际,你认为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只谈一点即可)(2分)
(2005年济宁市)
【答案】
9.答案: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 评分:本题答对得2分。
10.答案: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 先主后次的逻辑顺序。
评分:本题5分,第一问答对一个方面得1分;第2问答对得2分。
11.答案举例:①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 ②安排农作物区别,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
的日期; ③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 ④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⑤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等等。
评分:本题2分,只答一点符合要求即可。
★★★★ ★★★★ ★★★★ ★★★★ ★★★★ ★★★★ ★★★★ [四十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各题。(12分)
①认知心理学家提出了一些对记忆进行分类的方案,其中一个分类方案就是把记忆分为陈述性记忆和非陈述性记忆。在我们的一生中,通过学习,我们懂得了许多事实。例如,北京是中国的首都,联合国总部在美国等等。我们还储存了许许多多关于过去经历或事件的记忆。例如,早餐我喝了牛奶,昨天我听了一个令人兴奋的讲座等等。这种对事实、事件以及它们间相互关系的记忆被称为陈述性记忆。
②非陈述性记忆又可进一步分为多种类型。第一类非陈述性记忆是由非联合型学习(习
惯化和敏感化)形成的记忆。第二类非陈述性记忆被称为启动效应的记忆,它指的是:如果你在某一场合无意识地看见或听见过某一刺激的事,这一刺激以后再次出现时,你辨认出它的速度会明显加快。第三类非陈述性记忆是联合型学习(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式条件反射)形成的记忆。第四类非陈述性记忆被称为程序性记忆。 日常生活中,我们不断学习一些运动技巧,形成了一些固定的行为习惯。例如,我们学习弹钢琴、骑自行车、系鞋带等等。这些关于技巧或习惯的记忆就是程序性记忆。
③陈述性记忆与非陈述性记忆的第一个明显区别是:我们通常可以通过有意识的回忆获
取陈述性记忆,可以用语言来描述被记忆的内容,而非陈述性记忆则不行。但是,不通过有意识的回忆,我们照样可以操作已经学会的技巧。例如,你也许不能清晰地记起第一次骑自行车的情景(记忆的陈述性部分),但当你踏上自行车后,你立刻知道该怎么操作了(记忆的程序性部分)。陈述性记忆与非陈述性记忆的另一个明显区别是:陈述性记忆容
57
易形成也容易遗忘,而非陈述性记忆通常需要多次的重复和练习,但一旦形成则不容易忘记。想像一下记忆某次旅游时的情景(陈述性记忆)和记忆如何滑冰(程序性记忆)之间的不同,你就容易理解这两类记忆之间的差别。
④因此,记忆有着不同的类型。不同类型的记忆在不同的脑区形成,并在不同的脑区储存。脑的特定部位受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本文主要运用了 、 的说明方法。(2分)
13.文章第①段中加点的词语“其中一个”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14.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填写下列表格。(3分)
记忆 ① 陈述性记忆 非联合弄学习形成的记忆 ② ③ 程序性记忆 15.阅读第③段,概括“非陈述性记忆”的三个特点。
答: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根据上文内容及生活中学到的知识为文章结尾处补写句子。(2分)
脑的特定部位受损 , 。
(2005年无锡市)
【答案】
12.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打对两个即得2分)。
13.不能,因为“其中一种”表示认知心理学家提出不止一种分类方案,去掉就不准确严密了。(2分)
14.①非陈述记忆 ②启动效应的记忆 ③联合型学习形成的记忆 (3分)
15. ①不能通过有意识的回忆获取记忆 ②不可以用语言来描述被记忆的内容 ③需要
多次地重复和练习,但一旦形成就不容易忘记。(3分) 16. 将影响某种类型的记忆形成,并影响相关记忆内容的储存。(意思对即可得分2分) ★★★★ ★★★★ ★★★★ ★★★★ ★★★★ ★★★★ ★★★★ [四十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就拿风来说吧,在世界其他地方,12级台风的风速也不过是32.6米每秒,但10级以上的大风就足以使墙倾屋毁、地动山摇,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使人类的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而在南极,风速却常常可以达到55.6米每秒,有时甚至可达三百多千米每小时!因此,人们把南极叫做“暴风雪之家”,或者称之为“风极”。这样的风速对于人类的生存来说,无疑是一种严重的威胁。例如,1960年,在日本昭和基地越冬的考察队员福岛,走出基地楼房没有几步,便被咆哮而来的大风席转而去,不知去向。直到7年之后,人们才在很远的地方发现了他的尸体。
16.本段所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8
17.本段说明的对象是()
A.南极的狂风 B.南极的天气 C.台风 D.风速 18.南极被称为“风极”的原因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5年邵阳市)
【答案】
16.作比较 举例子 17.A
18.原因是风速常常达到55.6米每秒,有时甚至可达到三百多千米每秒
★★★★ ★★★★ ★★★★ ★★★★ ★★★★ ★★★★ ★★★★ [四十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随着淡水储量的减少,海水淡化技术已从沙漠地带走向城市。
②半个世纪以来,通过大规模淡化海水来获取饮用水这一方法一直为少数富裕而又缺水的沙漠地带国家所有。而现在,情况却在发生变化,就在最近几周,两个气候温和的城市——伦敦和中国天津——均宣布了建立大型海水淡化厂的计划。
③蒸馏海水以获得淡水的方法早就存在,但通过加热海水和收集水蒸气来大规模淡化海水则始于上世纪50年代那些盛产石油且能源充足的海湾国家。另外一个主要方法则是从上个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逆渗透”技术,即迫使海水通过细密的薄膜,从而过滤掉其中的盐分。如今,全球淡化水日产能力已接近3000万立方米,约占全球生活用水供给量的3%。其中2/3来自海水淡化处理,其余则来自对地下咸水的淡化处理。
④无论是蒸发盐水还是迫使其经过过滤网,这两种淡化技术都要消耗掉大量能源。过去,生产1立方米这样的脱盐水,要花上好几美元。但近5年来,随着结实耐用的尼龙薄膜和醋酸纤维膜的问世,“逆渗透”方法的费用也得以下降。这种新型复合膜一次能过滤掉75%的盐分,且寿命较长。如想要完全去除水中的盐分,则需要过滤几次才行。
⑤在弗罗里达的坦帕海湾有一家“逆渗透”技术淡化水厂,可在干旱年份弥补地下水存储量的不足。加州圣克鲁斯也正在建设类似的工厂。此外,在得克萨斯州休斯敦、澳大利亚佩斯和南非开普敦,建设此类工厂的计划也正在讨论之中。西班牙政府更是放弃上届政府从北部的埃布罗河向南部干旱地区调水的计划,转而着手建设20家“逆渗透”技术水厂,预计产水量将可满足西班牙淡水总需求量的1%。现在,以色列的淡化海水是最便宜的。在那里,世界上最大的逆渗透水厂的淡水成本约为每立方米50美分,这和将淡水从加利利海输送到特拉维夫的每立方米30美分的费用差不多。在以色列,大约有1/10的水是淡化水。
⑥低廉的价格促使一些处于温带地区的城市也加入到这场“逆渗透”淡化水革命中来。就在上个月,中国宣布了在天津建造一座大型“逆渗透”海水淡化厂的计划,日产水量将达到10万立方米。英国泰晤士河水利管理局已经表示将斥资2亿英镑在伦敦东部的泰晤士河边建造一座“逆渗透”水厂,日产水量将达到15万立方米,可以满足约100万人的
59
生活用水需要。
⑦海水淡化专家汪尼克警告说,海水淡化的兴起可能会对环境产生影响。盐分从海水中分离出来形成高浓度咸水后,便被大多数水厂倒回大海。这种高盐度的废水不仅含有水垢、腐蚀物,还含有防腐的化学添加剂。同时,海水淡化的能源需求仍是个大问题,一座典型的“逆渗透”水厂每生产1立方米淡水的耗电量为6度。现在,一些利用核电站淡化海水的试验项目正在进行中,最近的一例是在印度的金奈。
⑧今天,淡化水约占全世界饮用水的1%,各国政府都很重视增加淡化水的比重。然而,我们还需要谨慎处理淡化产生的废水,并且利用再生能源为水厂供电,否则,这项本可以令我们免于淡水争夺战的技术将会加剧气候变化,而这将会给我们本已有限的天然淡水资源带来更大的压力。
(摘自2004年8月12日《参考消息》) 16.短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1分)
17.从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人们淡化海水的两种办法是:(2分)
18.用文中的话说说“这种新型复合膜一次能过滤掉75%的盐分”中的“这种新型复合膜”
指的是什么?它的特点有哪些?(2分)
19.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请你推测一下通过淡化海水来缓解“当今淡水储量减少”
的压力,其前景如何?(2分)
(2005年资阳市)
【答案】
16.城市中实施海水淡化技术的情况。(该题1分,必须抓住“海水淡化技术”这个中心
词。)
17.通过加热海水和收集水蒸气来大规模淡化海水;运用“逆渗透”技术,迫使海水通过
细密的薄膜,从而过滤掉其中的盐分。(该题2分,答对一点给1分。) 18.尼龙薄膜和醋酸纤维素膜。过滤盐分的功能好,使用寿命长。(该题2分,答对一问
给1分。)
19.略(该题2分,扣住原文,对前景分析作正反两放面的推测都行,但要言之有理。) ★★★★ ★★★★ ★★★★ ★★★★ ★★★★ ★★★★ ★★★★ [四十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10分)
⑴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3月14日发表报告说,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喜马拉雅冰川迅
60
速消融,这会使中国、印度和尼泊尔数亿民众在几十年后面临缺水威胁。
⑵报告说,喜马拉雅地区是除了北极之外全球最大的冰川聚集地,而现在那里的冰川却在以每年10米至15米的速度迅速消融。
⑶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小组主任珍妮弗¡摩根说:“喜马拉雅冰川迅速消融将会首先引起附近河流水位上升,造成大范围的洪水灾害……但在几十年之内,情况就会发生改变,河流中的水位将会下降,这意味着中国西部、尼泊尔和印度北部的居民将会受到由此产生的经济和环境问题的影响。”
⑷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说,当喜马拉雅冰川融水减少时,水力发电能力也会随之减弱,这会使工业生产受到影响。水量减少还会影响农田灌溉,导致庄稼减产。研究发现,如果人类再不采取措施,那么最短只要20年,气候变化就会达到一个危险的程度。在2026年至2060年之间,全球平均气温将会上升2摄氏度。摩根说:“所有国家必须明白,气温上升超过2摄氏度这个极限是非常危险的。”
⑸喜马拉雅冰川是亚洲七大河流——恒河、印度河、雅鲁藏布江、萨尔温江(中国境内称怒江)、湄公河、长江和黄河的源头,居住在印度次大陆和中国的数亿民众都依靠这些河流供给水源。
【相关链接】
新华社电 2005年珠峰地区综合性科学考察队队长、冰川研究小组负责人康世昌说,通过观测显示,珠峰地区冰川消融区面积在不断扩大。
由于受到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直观上珠峰地区冰川退缩强烈。珠峰海拔6520米的东绒布地区冰川消融区面积从去年的海拔6300米区域扩大到今年的海拔6400米的区域。导致珠峰东绒布地区冰川消融区面积扩大的主要原因,是2004年珠峰地区冰川消融强烈。
12.请在“相关链接”中用直线画出能具体体现第⑴段中“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喜马拉雅冰
川迅速消融”这一说法的语句。(2分)
13.第⑷段中加点词语“只要”强调了什么意思?(2分)
14.概括⑴—⑸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个字)(3分)
15.假如你是2005年珠峰地区综合性科学考察队的一名队员,科考回来后,针对喜马拉
雅冰川消融现象,你打算向世人提出哪些忠告?(3分)
(2005年南通市(海门卷)
【答案】 12.【相关链接】第二段句子“珠峰海拔6520米的东绒布地区冰川消融区面积从去年的海拔6300米区域扩大到今年的海拔6400米的区域”下画直线(2分)
61
13.强调时间之短,说明气候变化达到一个危险程度已近在眼前。(意思对即可)(2分。每点1分)
14.喜马拉雅冰川消融的影响(或“后果”“危害”)(意思对即可)(3分) 15. 不设统一答案,意思对即可。要求:围绕“保护环境”来回答。(4分。答到两点即可得满分)
示例:大家要增强环保意识,控制使全球气候变暖的一切诱因;环境保护从我做起;让我们同心协力,共同保护我们的唯一家园等等。
★★★★ ★★★★ ★★★★ ★★★★ ★★★★ ★★★★ ★★★★ [四十五]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2—15题。(共8分)
①手,这个词听起来极其普通,我们几乎随时随地都可以接触到。然而,你是否知道:手是万物之灵的人类特有的一部分肢体,是其他任何生物所不拥有的。通常我们把手腕以下部分称为手。手可分为手掌、手指两部分,由手腕与臂相连,在关节允许范围内可以伸曲自如。具体来说,手掌由掌心、掌背、掌侧和掌根组成,手指则由指节、指肚、指甲和指尖组成,皮下布满了神经末梢和毛细血管,以指尖处最为丰富。一般只有手背上长细毛。
②切不必说其他动物,就拿与人类最相似、同属灵长类的猿猴、猩猩来说吧,虽有人手的形状,但一般不能完全伸直五指,且表面覆盖了一层长毛,运用时也不如人手灵活。与其她动物相比,人手手指间的蹼明显退化,因此人手也更显美观。人与猿猴在握拳时也有很大不同;人的大拇指可扣在拳外侧,而猿猴的拇指却只能握在掌心……如此种种,不胜枚举。为什么存在如此的差异呢?从起源来看,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是由四肢着地行走变为双腿直立的,手在这时便由上肢转化,从而实现了手与脚的分离。其间的漫长岁月中,通过人类的劳动,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手。这种与动物的差异是人类的劳动也进化造成的。
③正因为人手有着和其他动物截然不同的特点,因此也决定了它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从功能上看,人手能够制造各种工具和进行劳动生产,这一点是科学家们公认的人与动物的最大的本质区别。又如:人手能够胜任极其繁杂细致的工作,如雕刻、刺绣、绘画、演奏等。再如手指的灵巧表现在使用筷子进餐;手的触觉是极其灵敏的,它可以感觉到不同的物体的温度。总之,手的功能是难以尽述的,简直可以说无所不能了——当然这有些夸张,但也可以说明手的功能之多。
④手是这样灵巧,这样奇妙,难怪古往今来许多人都对它进行研究。某些高明的医生还可以从一个人的手和指甲来判断病情。道理并不深奥,众所周知,要是手心冰冷,指甲发青,那一定病得不轻,所以说手也能在一定程度表现出一个人的生理情况。
⑤科学家们还发现世界上每个人的指纹都不同,根据这一原理,对公安局的工作帮助不小。
⑥人类的劳动创造了手,而人类又用手创造了今天的灿烂文明,我们每个人都不能否认,手是伟大的!手象征着开拓精神,这种精神是人类得以繁荣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我们正应该努力发扬这种精神。
12.第①自然段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A.人手的构成 B.人手的功能
62
C.手是其他动物所不能拥有的 D.手具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和毛细血管 13.下面对人类的手与动物的“手”存在很大差异的原因解说准确的是 A.人类的手与动物的手的差异是因为漫长岁月演变而来的 B.人类的手与动物的手的差异是因为人类的劳动和进化造成的 C.人类的手与动物的差异是因为人的大拇指不断地进化而形成的 D.人类的手与动物的手的差异是因为人类长期劳动带来的 14.下面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选文第②段说明的内容照应了第①自然段“手是万物之灵的人类特有的一部分肢体,是其他任何生物所不拥有的”这句话。
B.科学家认为,人与动物最大的本质区别是人手能够制造各种工具和进行劳动生产 C.第③自然段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主要是为了说明人手的功能之多,具有其他动物不可比拟的优点。
D.人手是灵巧的,作用很多,高明的医生可以借助人手来判断各种病情,帮助医治很多疾病。
15. 如果给本文加一个标题,最恰当的是 A.手的功能 B.人手与动物手 C.人类的手 D.动物手的特点
(2005年四川省成都市课改实验区)
【答案】
12、A 13、B 14、D 15、C
★★★★ ★★★★ ★★★★ ★★★★ ★★★★ ★★★★ ★★★★ [四十六]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第7至20题。
(一)(12分)
①众所周知,大自然的花香是借助空气这个介质传递给人的嗅觉,困而空气的物理属性(例如“温度”)对花香的传播肯定有一定的影响。反过来说,利用花香的传播情况,也可预测某些气象要素。
②园林工作者多有这样的体验:当气温较高时,随处都可闻到花香,而且香气较浓;而当气温较低时,则只能在花的附近才能闻到花香,香气也比较淡。花香的浓淡,真的与气温有关吗?
③要回答这个问题,先得弄清“花香”是怎么回事。原来,在大多数花卉的花瓣里,有一种油细胞,能不断分泌出有香味的芳香油。这种芳香油易挥发,扩散到空气中的芳香油分子,刺激人的嗅觉器官产生芳香的感觉,这就是花香。所谓的香气浓淡,不过是进入人鼻孔中芳香油分子的多少罢了。实验证明,当其他环境因素(如风力、湿度、空气悬浮物)完全相同时,芳香油分子的扩散快慢主要受气温影响。气温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越快,扩散也就越快。当然,扩散快慢还与花卉本身(即花卉品种)的芳香油分子密度有关。
④在低温无风的天气里,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变小,由花朵扩散出的芳香油分子大都聚集在花朵的周围,远离花朵处,芳香油分子的密度较小,几乎闻不到什么香气;只有
63
靠近花朵,才能闻到花香。而在阳光艳丽、大气温暖甚至炎热之时,一方面,较高的气温加快了芳香油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使其扩散加快;另一方面,花卉附近地面受热辐射后,近地层空气很快增温,热空气上升,冷空气又来补充,循环气流不断将花卉附近的芳香油分子带走,使得附近的芳香油密度减小,这就进一步加快了花卉对芳香油的分泌挥发,花的香气更浓,扩散得也更远,产生出花香浓郁、香气袭人的感觉。
⑤正是因为气温对花香扩散有较大的影响,所以古人常常用花香的浓淡来判断气温的高低。南宋诗人陆游在《村居书喜》中有两句诗:“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现在看来,也颇有些科学依据。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2004年第7期,有删改)
7.用一句话概括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有人对本文提出质疑:如果气温越高,花香越浓,那么为什么早晚气温比中午低,我们反而觉得花香更浓些呢?请用第③段提供的知识来解释。(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从下面句子中找出两个最能体现说明语言准确性的词语。(2分)
在大多数花卉的花瓣里,有一种油细胞,能不断分泌出有香味的芳香油。 答:(1)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
10.根据第④段内容解释陆游诗句“花气袭人知骤暖”的科学道理。(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5年广东省)
【答案】
7、3分 空气的温度对花香的传播有一定的影响。
8、3分 花香的浓淡除了受气温的影响外,还会受其它环境因数(如风力、湿度)
的影响。
9、2分 (1)大多数 (2)不断
10、4分 一方面气温升高,加快了芳香油分子的扩散;另一方面,气温升高后所形
成循环气流加快了花卉对芳香油的分泌挥发。
★★★★ ★★★★ ★★★★ ★★★★ ★★★★ ★★★★ ★★★★ [四十七]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3题。(10分)
合成生物学是基因工程中一个刚刚出现的分支学科。该学科致力于从零开始建立微生物基因组,从而分解、改变并扩展自然界在35亿年前建立的基因密码。此外,合成生物学还可以通过人工方式迫使某一细菌合成氨基酸。重塑生命是这一新兴科学的核心思想。
与基因工程把一个物种的基因延续、改变并转移至另一物种的做法不同,合成生物学的目的在于建立人工生物系,让它们像电路一样运行。与传统生物学通过解剖生命体以研究其内在构造的方法不同的是,合成生物学研究方向是完全相反的--它是从最基本的要素开始一步步建立零部件。各个活的部件的合成过程,就是一个“逆自然世界的过程”。 研究合成生物学的科学家们预言,合成生物学的成功将意味着科学的极大进步。美
64
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蛋白质研究工程师温德尔·利姆认为,合成生物学通过复细胞功能、消除肿瘤、刺激细胞生长和使某些决定性细胞再生,实现治疗各种疾病的目的。
一些专家提出应该制造一个配备有生物芯片的细胞机器人,让它在我们的动肪中游荡,检测并消除导致血栓的动脉粥样硬化。还有一些研究人员认为,运用合成生物学还可以制成各种各样的细菌,用来消除水污染、清除垃圾、处理核废料等,还可制造一种生物机器,用来探测化学和生物武器,发出爆炸物警告,甚至可以从太阳中获得能量,用来制造清洁燃料。
但是也有一些谨慎的研究人员认为,合成生物学存在某些潜在危险,它会颠覆纳米技术和传统基因工程学的概念。如果合成生物学提出的创建新生命体的设想得以实现,科学家们就必须有效防止这一技术的滥用,防止生物伦理冲突以及一些现在还无法预知的灾难。
2002年,纽约大学的病毒学家埃卡德·维默尔宣布他和他的研究小组从生物技术公司购买了DNA短小片断,并在DNA合成公司的协助下将它们连接起来,制造出了人工合成的脊髓灰质炎病毒。这项研究的成功让维默尔完成了一项前人从未完成的工作。但他同时向人们发出警告,生物恐怖主义分子完全有能力制造出致命病毒,例如埃博拉病毒、天花病毒以及一切目前人们拥有的药物均无法消灭的病毒。
(节选自《参考消息》2005年3月14日版)
10.合成生物学实现\"重塑生命\"目标的途径主要有哪些?(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章第二自然段,从哪些方面对合成生物学进行了说明?(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合成生物学的研究可能会带来哪些问题?(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章最后一段举病毒学家埃卡德·维默尔的例子,作用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5年山东省潍坊市)
【答案】
10.①通过复细胞功能、消除肿瘤、刺激细胞生长和使某些决定性细胞再生,实现治疗各
种疾病的目的。②用合成生物学还可以制成各种各样的细菌,用来消除水污染、清除垃圾、处理核废料等,还可制造一种生物机器,用来探测化学和生物武器,发出爆炸
65
物警告。
11.从合成生物学的科研目的和科研方法两个方面来进行说明的。
12.颠覆纳米技术和传统基因工程学的概念;技术滥用并与生物伦理冲突;其他无法预知
的灾难。
13.说明合成生物学的确存在潜在的危险。
★★★★ ★★★★ ★★★★ ★★★★ ★★★★ ★★★★ ★★★★ [四十八]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0至18题。
(一)、(14分)
①鼻行动物栖息于南太平洋的一群古岛——哈伊艾爱群岛上。这片群岛是由瑞典人谕姆维新特于194l年发现的。谕姆维斯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日本军队的战俘收容所里逃脱出来,漂泊到这片群岛当中的哈伊达太菲岛上。这是一个南北长32km,东西宽16km
2
的小岛,岛上有一座高为1752m的活火山。这个面积为1690km的群岛,有大小二十多个岛屿、遍生热带植物,分布着固有的特异生物群落。岛上曾有土著居民七百多人。居民们称这群岛为“太古之岛”,群岛被发观后,人们在岛上建立了哈伊艾爱达尔文研究所,国际生物考察团住在那里考查鼻行动物。他们在那里获得了大量的鼻行动物生态观察资科和记录。鼻行动物的发现及其科研成果,轰动了国际动物学界,动物学家一致认为这是20世纪动物学领域里的重大发现。
②鼻行动物是胎生哺乳动物,共有14科189种。它们拥有一个很大的家族,在动物进化史上占有一定地位。它们的祖先很可能是食虫类动物,在特殊地理环境下,走了一条超进化的道路。
③鼻行动物的最大特征是 。有的只有1个奇怪的鼻子,有的有4个鼻子或更多的鼻子。它们的鼻子千姿百态,有的像根柱子,有的像个喇叭,有的像只蜗牛。其鼻子也有多种功能,不但可用鼻子爬行、跳跃,甚至能用鼻子捕捉虫子;鼻子在它们的生活中起着第一位的作用。动物学家给它们的鼻子起个名字叫“鼻子步行器官”,简称“鼻器”。所谓“鼻器”,只是一种功能性概念,而不是形态学上的概念。它们的鼻子决不可与象、猪或其他动物的鼻子同日而语。
④鼻行动物的另一个特征是 。它们的四肢作为移动器官,早已失去了其本来功能,其四肢功能已由鼻子取而代之。鼻行动物的后腿有的退化成两条短小的赘物,有的干脆就没有后腿,前腿作为一种把握器官,依然存在,但很少使用。
⑤鼻行动物的第三个特征是大部分体表有毛。皮毛有各种各样的颜色,有的身上长有硬
鳞。它们的皮毛很细,有光泽,很漂亮。足尖、耳朵、头部、鼻端一般都没有毛。 ⑥鼻行动物第四个特征是尾巴也比较发达。有的尾巴比身体还长,能用尾巴套取食物; 有的尾巴带有毒钩,能致敌于死地。
⑦鼻行动物的繁殖力不太强。一般一胎只怀一个崽,妊娠期为7个月到1年,很少一胎
多崽:由于它们栖息的群岛天敌较少,因而存活率较高。
⑧令人遗憾的是,某大国于1957年在南太平洋上举行了一次秘密的大型核武器试验,
66
强大的冲击波致使哈伊艾爱群岛骤然下沉,被海水吞没,岛上包括鼻行动物在内的所有生物一起毁于一“弹”:从1941年发现到1957年毁灭,鼻行动物展现在人类眼前的时间仅有屈指可数的16年,实在太可惜。它们连一个活标本也未曾留下来,就这样销声匿迹了,人类再也找不到它们了。
(选自《科学之友》2005年第1期)
10、给本文加一个能反映说明对象特征的标题: (2分) 11、根据③④段把文中空缺的内容补充出来;(4分)
A、鼻行动物最大的特征是 ; B、鼻行动物另一个特征是 ; 12、第⑤段的开头句和结尾句是否矛盾?为什么? (4分)
答: 13、假设第⑧段所述的鼻行动物被毁灭的事件刚刚发生.请你就此拟一则一句话新闻。(4分)。
答:
(2005年广东省课改实验区)
【答案】
10、2分 奇特的鼻行动物(或:销声匿迹的鼻行动物) (如答“鼻行动物”给1
分)
11、4分 鼻子极为特殊:四肢逐渐退化。 12、4分 不矛盾。(1分)开头句“大部分体表有毛”暗含小部分体表没有毛的意
思,而结尾句中说“没有毛”的“足尖、耳朵、头部、鼻端”恰恰是小部分体表。(3分)。
13、4分 某在国秘密核试导致珍稀鼻行动物灭绝。
6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