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教师成就好的教育,好教师成就好的学校,学校管理者管理之基就是要调动学校教师工作的积极主动性。那么如何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呢?本文笔者拟结合工作实际,就这一问题作一浅显的探讨。而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重在激发教师内在的工作动机,满足教师的优势需要,从根本上发挥教师的积极性;树立以教师为本的理念,从思想上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为教职工树立恰当的目标,在工作中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各类学校中,校长“在学校中处于中心地位”,对广大师生员工、对学校的生存、改善和发展,负有决定性的管理责任。而学校管理的核心是调动人的积极性,因而校长管理学校的核心就是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因为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靠教职工(主要是教师)通过自身的努力向学生实施。他们的积极性如何,关系到整个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因此,作为一个学校的校长不但要提出明确的目标,并为实现预定目标而努力奋斗,还要看他(她)能否激励教职工的工作热情、责任感和成就感;是否为教师知识、才能的成分发挥,提供必要的机会和场所;是否消除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不断提高学校各种组织的聚合力和战斗力。一言以蔽之,校长在学校管理中要想方设法、千方百计的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校长调动教师积极性的方法和艺术,严格说来是“法无定法”,我把通常使用的方法和艺术归纳一下,大体有:
1学校领导率先垂范,为教师树立榜样,这是调动教职工工作积
极性的关键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坚持强调全体领导成员要率先垂范,团结教师。学校领导要树立榜样,就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领导者要不断提高个人学术理论水平,不断增强领导管理才能,树立良好的形象,增强人格魅力;其次,学校领导班子整体上要团结协调,优势互补,形成合力,提高威信和感召力;再次,学校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要高标准严要求,各项工作都走在教师之前,但在经济利益的分配上必须力戒私心,做到廉洁自律。这样,才能为教职工树立榜样,赢得他们的信任。 2满足教师的优势需要,从根本上发挥教师的积极性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他认为,人在某一个时期往往有一种需要占主导地位,而其余的则处于从属地位,占主导地位的需要叫优势需要。这一理论启示我们在学校管理中,要善于抓住教职工的优势需要,急教职工之所急,想教职工之所想,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在学校中,不同年龄层次的教职工其优势需要往往是不同的。比如,青年教师刚刚参加工作,一般都有很高的工作热情,希望有业务进修的机会。另外他们也有诸如婚姻、住房、子女入托等生活中的问题。而中年教 师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经验,他们希望自己能做出成绩,并得到领导的认可。老年教师大多希望自己身体健康,并且在学校能得到领导及同事们的尊重等。面对教职工的优势需要,
学校领导者应该首先树立服务意识。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参加业务进修,并真心实意地为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中年教师创造条件,支持他们从事教育、教学改革,支持他们外出学习、交流经验,积极推荐他们的学术论文得到发表。对于能力强、成绩突出的要提拔重用,给他们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对于老年教师要给予一定的照顾。另外要尊重老教师,过年、过节领导亲自到家中去拜访,认真听取老教师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建议。教师对精神享受的追求胜过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但教师作为人类社会成员的有机组成部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依然需要自身以外的推动力来激发。这种推动力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物质推动力。毛泽东曾指出:“我们不能饿着肚子去明宜正道,我们必须弄饭吃。我们必须注意经济工作,离开了经济工作而谈教育、学习不过是多余的空话”。教师作为社会的人,也无不打上社会经济发展中一般人们生活的烙印。满足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基本需要的衣、食、住、行,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无可非议的客观动力。对此,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对教师的工资、住房和其他社会福利,对建立教师医疗、退休保险等保障,甚至对农村民办教师的待遇等都做了明确规定,并向各级政府提出了要求。同时,《教师法》也以法律的形式进行了规范。这表明了十四大以来我党“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的决心和信心,也证明了振兴教育的根本在于教师的道理。
第二、精神推动力。既然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教师更注重于精神上的满足和追求,那么怎样才能满足教师的精神需要呢?首先,应对教师不断加强教育,培养他们的敬业奉献精神,帮助他们树立高远志向的同时,在学校范围内实施各种有效的精神奖励,把诸如评选先进、表彰、提职、晋级等,与教师的工作业绩挂钩。我主张:在褒贬时以褒为主,在奖罚时以奖为主,既要善于培育平等、公正的竞争机制,又要创建一个谦逊、互尊、坦诚的民主、和谐、友善的文化氛围。其次,完善教师聘任制度。在实施教师聘任时,既要重视学历文凭、专业技术等级、岗位资格证书等硬件,又要注重对教师爱教爱生、乐于奉献精神的考查,逐步形成一个竞争上岗的局面,并使在岗教师乐育乐教、勤奋工作,落聘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通过学习提高,不断得到完善。对此,学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给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提供业务进修的机会,使绝大多数中小学教师都能更好地胜任教育教学工作。三是委以“重”任。教师劳动的个体化决定了教师往往看到自己的多,发现别人的少,很容易出现对自己的知识才能估计偏高,骄傲自大,甚至有清高、固执等现象。对此,学校的管理者要善于避虚就实,用人所长,分配给适当的工作,给教师创造锻炼和提高的机会。同时,学校要注意选培一批骨干教师,使他们在本职岗位上脱颖而出,承担起学科带头人的任务。以此来激发他们不断进取的自觉性。
第三、信息推动力。在当今社会中,信息作为一种资源,也被认为是一种生产力。从系统论的观点来讲,教师工作的实质就是对人
类文化的一切基本信息进行接收、归纳、整理、过滤、加工、传递、传播和再生产。可以说,教师掌握的信息越多,其工作动力就越大,工作业绩就越显著。作为信息的传播者和再生产者,如果他们不能及时地、大量地摄取人类所涌现的各种新的信息和知识,那么他们的素质就会逐渐退化,动力就会衰竭,也就丧失了“传道”、“授业、解惑”的人师资格。因此,学校要向教师有计划地提供进修学习、校际交流、考察学习、人际交往、参观旅游等接收信息的机会,以满足教师对信息资源的需要。
3培养教师健康心态,助推幸福教育之梦
没有热情不想干事,没有感情干不好事,没有激情干不成事。这样,教师个体内力不足,工作积极性不高,校长贯彻执行上级主管部门教育工作,学校办学思想、办学理念等都不容易得到教师的认同,不能形成共识,学校工作必然处于被动局面。校长也就成为了“维持队长”;或者束手无策而“下海”;甚至搭进老本挺而走险给教师“谋福利”。
第一,校长要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更新思想观念。校长要积极参加系统学习,走近专家,巧妙借脑,以理论武装头脑,用创新践行理想,在实践中不断探究学校管理新思想、新理念,以实效性策略去带班子,带队伍,激活教工内在动力。校长要有不懈追求的教育理想,要有执着的办学热情,要有强力的抱负,要有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工作激情,这样才能保持旺盛之“火”,给教工点灯、照路、升温,去领好一所学校,办好一所学校。
第二,加强对教工正面教育和引导。用新的教育理念去牢固教工的职业思想,以党的政策去温暖教工缺失的心,以教育行业优势去比对其他行业,进而平衡教工心态,引领教师认识自己的优势,树立自信,增进教育热情。
第三,激发教工的成就感。用敏锐的眼光去赏识教工,去肯定教工,给教工树立自信。给每个教工(老、中、青)创造展示平台,让其岗位工作做出成绩,受到物质和精神激励,树立工作信心。搭建师生感恩平台,让教工享受自己学生成才的成就感,增强教工的教育感情。
第四,关爱教工,触动激情。要善待老、退教工,关心好他们生、老、病、逝,让后来者乐业安心,敬业乐道。对待在岗同志,在生活、工作、家庭、社会等各方面都要让他们感受到校长在为他们作主,在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让其安心、静心、全心投入到岗位工作中。要做到这一点,校长还要创设条件,与教工打成一片,交心、谈心,成为教工的知心人,真正把学校建设成一个大家庭,教工与学校唇齿相依,校长与教工心相印,情相投,学校的凝聚力、向心力、办事力自然势不可挡。
第五,树立教师主人翁意识,成就教师发展。校长对每位教工要一视同仁,要引导教工树立主人翁意识,做学校的主人。要加强民主办学、民主治校、民主管理氛围的营造。学校管理规章,要符合学校发展,体现教工心声,科学性、实效性要强。学校人文要和谐,优秀教工、年青教工要着力培养,给用武之地,让其施展才华,并
把握机会对外输送发展,最终把学校办成教工成长的摇篮,幸福梦想实现的天地,让教工感到在学校有奔头、有劲头。
第六,保障有力,体现优越。校长要有经营效益思想,把学校、社会资源充分挖掘,把资源变成效益,开源增利,为教工多谋福利,让教工感受到校长尽力了,为大家着想了。一是争取政策,用好政策,在评职晋级、骨干教师待遇、调资奖励等方面服好务,让教工感受到学校的温馨。二是把学校有限的资金用于教工岗位工作“绩效”奖励上,体现“岗位凭能力说话,待遇靠绩效称量”的“绩效”激励原则,是对实干的、能力强的、干事多的同志的一种认可,以调动其积极性。
总之,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是教师工作管理的首要任务。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又是学生智慧和心灵的开拓者,面对着正在成长的新一代,教师的基本职责就是教书育人。这是一项艰巨的、复杂的、没有时限的创造性劳动。它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使学校工作产生活力和效率。在全面推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今天,作为学校领导要善于思考问题,不断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注重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全心全意依靠广大教职工,办出自己的特色,在教育界中独树一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