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 1.古诗阅读
江夏送倩公归汉东
[唐]李白
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①辉。宁知②丧乱③后,更有一珠归。
【注释】①明月:传说中的“随侯明珠”,与“和氏璧”齐名。②宁知:谁也没有想到。③丧乱:安史之乱。
(1)简要赏析“更有一珠归”中“珠”字的妙处。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移家别湖上亭 (唐)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写了哪些景物? (2)分析全诗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3.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列各题。
夕次盱眙县 韦应物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1) 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句“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中的叠字在写景中的表达效果。
(2)请结合全诗内容,说说诗人“未眠”的原因。 4.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写出诗句中加下划线字的意思。
贾生才调更无伦 ________可怜夜半虚前席________
(2)这首诗歌采用________的手法,通过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意在揭露晚唐皇帝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同时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自己________的感慨。 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诗的前两句郦道元在《三峡》中写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三峡水流________的特点
(2)“轻舟已过万重山”中“轻”字用得极妙,请做简要赏析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诗人通过写景来表达抽象的哲理,诗中既是诗人实写眼前景物,又具有比喻义的词语是“________”和“________”。
(2)“闻说鸡鸣见日升”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7.古诗鉴赏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下面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C.诗的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
D.“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历来为人传诵。请你自选一个角度,对它作点赏析。
8.请从内容、情感角度,选择与《春兴》最相近的一首,并简述你选择的理由。
春兴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A.春夜洛城闻奋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B.三衢道中① 〔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注释】①三衢(qú)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三衢即衢州,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C.小池 〔宋〕杨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9.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文】迷蒙的月色和轻烟笼罩着寒水和白沙,(船只)夜晚停泊在靠近秦淮河边的酒家。卖唱的歌女不知道亡国的悲和恨,对岸酒楼里还在唱着《玉树后庭花》。
【作者简介】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文学家。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主题思想】这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切和深深忧虑的情怀。
(1)诗中用一个“________”字写出迷蒙冷清的特点,以“________”三字引出下文“商女”的出场。
(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0.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从远望的角度写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岱宗”指泰山。
B.“割”字描绘了泰山分割天色,山南山北明暗不同的画面,突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 C.颈联对仗工整,描绘层云变幻,归鸟翱翔,表现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开阔。
D.前六句写诗人仰望泰山,欣赏其高大雄奇之美,末两句则写登上泰山顶峰后的内心感慨。
(2)诗的尾联常被后人引用并赋予其新的意义,请问新的意义是什么? 1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莫笑”二字,表达诗人对农家淳朴厚道民风的赞赏。 B.颔联写诗人困顿之后的豁然开朗,道出了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C.颈联描写“春社”的祭祀活动,表达了诗人对乡土风俗的喜爱。 D.全诗紧扣“疑”字,按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来叙述。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田园乐 〔唐〕王维
萋萋春草秋绿,落落①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②。
(注)①落落:松高大的样子。②衣冠:士大夫的穿戴。
(1)三、四两句展现了________、儿童不认识官员衣冠等画面,描绘了一种闲适恬淡、________的田园生活。
(2)第二句中的“夏寒”一词,看似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请谈谈你的理解。 13.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新晴野望 (唐)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1)下面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这首诗描写了夏日雨过天晴后野外的秀美景色。
B. 第一联的“原野旷”和“无氛垢”六个字,体现了雨后空气清新明净,原野空旷开阔。 C. 第二联放眼四周:远处,城门楼临靠河边渡头;近处,村边绿树紧连溪流入河口。 D. 第四联实写农人背靠自家围墙,悠闲地望着田间景物,享受着农闲时的惬意。 (2)第三联以动写静甚为精妙,请就此简要分析。 1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淮村①兵后 (宋)戴复古②
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 几处败垣③围故井,向来④一一是人家。
【注】①淮村:淮河边的村庄。②戴复古:南宋著名江湖诗派诗人,曾从陆游学诗。③败垣:毁坏的矮墙。④向来:往昔,过去。
(1)根据诗歌的情感基调,给此诗配乐,选择________的乐曲最合适。() A.悲伤凄凉 B.高亢激昂 C.恬淡悠扬 D.轻快活泼
(2)联系全诗,赏析首句中“自”字的妙处。 15.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移家别湖上亭 (唐)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写了哪些景物? (2)分析全诗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16.古诗阅读
剑门道中遇微雨
陆游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注)剑门:也称剑阁、剑门关。此诗作于诗人由抗敌前线被调往后方任闲职之时。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人以“衣上征尘杂酒痕”开篇,突出了人物形象。 B.“无处”意为“处处”,诗人离开前线,远游,黯然神伤。
C.“此身合是诗人未”中“合”是“应该”,此句是诗人无可奈何的自嘲自叹。
D.“细雨”句充满诗情画意,形象逼真,耐人寻味,诗人用蒙蒙细雨烘托了自己旅途遇雨欣然自得之情。
(2)说说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7.古诗阅读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兴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李白的诗和武元衡的诗同是写思乡,其中蕴含的情感和运用的手法是否相同,请结合诗歌三、四句简要分析。
18.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田家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1)诗人用清新的笔调,描写了农村初夏时________的劳动气氛。 (2)第四句“也”字富有意味,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19.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列各题。
夕次盱眙县 韦应物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1) 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句“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中的叠字在写景中的表达效果。
(2)请结合全诗内容,说说诗人“未眠”的原因。 20.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这首诗首句描写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展现了一幅________的画面。 (2)请简析“烟笼寒水月笼沙”中两个“笼”字的妙处。
【参考答案】
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
1. (1)以珠喻人(倩公),写出了李白对倩公才学、品格的赞美(景仰)。(扣住“比喻”“赞美”,意近即可)
(2)前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美丽富饶的汉东国的赞美之情。后两句表达了对倩公经历战乱还能平安回归的庆幸(惊喜),对倩公的赞美,以及和友人(倩公)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感情。(扣住“赞美”“惜别”,意近即可) 2. (1)柳条、藤蔓、黄莺。
(2)运用拟人,“系离情”“频啼”把“柳条藤蔓”“黄莺”人格化,化无情为有情,衬托出依依惜别之情。
【解析】【分析】(1) 全诗是说,春风骀荡,景色宜人,我来辞别往日最喜爱的湖上亭。微风中,亭边柳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襟,不让我离去。这情景真叫人愁牵恨惹,不胜留恋;住了这么久了,亭边柳树枝头的黄莺,也跟
我是老相识了。在这即将分离的时刻,别情依依,鸣声悠悠,动人心弦,使人久久难于平静 。
(2)此题注意抓住诗歌后面的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系离情”进行分析。这首诗作于搬家时,抒写对故居一草一木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 从修辞手法方面分析,“黄莺久住浑相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欲别频啼”四个字表达出了“惜别”的情感。 故答案为:⑴ 柳条、藤蔓、黄莺。
⑵ 运用拟人,“系离情”“频啼”把“柳条藤蔓”“黄莺”人格化,化无情为有情,衬托出依依惜别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景物。答题时应注意,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找出描写诗歌形象的词语:柳条、藤蔓、黄莺。
⑵本题考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答题时应注意,从关键诗句上着手,分析概括,推断作答的切入点。从相关背景资料入手,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从诗歌的具体内容入手,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内容。从作家的风格和语言特征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3. (1)运用叠字,能增强诗歌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诗中“浩浩”、“冥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晚风劲吹,水波浩荡,夕阳沉落,幕色昏暗的苍凉凄清的夜景。 (2)旷野夜景的苍凉凄清;漂泊异乡的孤独寂寞;羁旅在外秋夜思乡。
【解析】【分析】(1)根据“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可想到晚风劲吹,水波浩荡,夕阳沉落,幕色昏暗的苍凉凄清的夜景,烘托出作者内心漂泊异乡的凄苦心情。
(2)首联,“孤”含有孤寂之意,奠定全诗感情基调。“落帆”“停舫”意为黄昏时分船要泊岸停靠,暗含远离故乡之意;颔联,“风起波”“日沉夕”描写夜晚江边的景象。傍晚因路途风波,不得不停舫孤驿,交代停泊的原因,也写出羁旅奔波的艰辛。晚风劲吹,水波浩荡,夕阳沉落,暮色昏暗,以旷野苍凉凄清的夜景,烘托内心漂泊异乡的孤独寂寞的心情。颈联,描写停舟靠岸后放眼所见景象。 “人归”“雁下”写日落黄昏,是人回家鸟回巢的时刻,反观自身却是孤身一人,流落天涯,有家不能回,借人归雁下表达作者客居异乡的凄苦惆怅;尾联“独夜”“听钟”“未眠”,写出羁旅在外乡思客愁之深。
故答案为:⑴运用叠字,能增强诗歌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诗中“浩浩”、“冥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晚风劲吹,水波浩荡,夕阳沉落,幕色昏暗的苍凉凄清的夜景。
⑵旷野夜景的苍凉凄清;漂泊异乡的孤独寂寞;羁旅在外秋夜思乡。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语言的分析和理解。考生要懂得诗歌的语言特点及其表达效果,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教进行分析。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注意对关键语句的分析。
4. (1)无同类能比;可惜 (2)借古讽今;怀才不遇
【解析】【分析】(1)“无伦”,“伦”,意为“类”,“无伦”意为“无同类能比”;“可怜”,古今异义,今义为“怜悯”,古义为“可惜”。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2)。这首诗的作者李商隐生活在唐王朝日趋衰败的晚唐时期,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
权与藩镇跋扈深为不满。而且李商隐被卷入了牛李党争,屡受排挤,怀才不遇。“贾生才调更无伦”,他借吊贾谊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意思是只是空谈半夜,令人扼腕叹息。文帝尽问鬼神之事,只字不提国事民生。通过讽刺汉文帝虽能求贤却又不知贤的行为,揭露晚唐皇帝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是运用了借古讽今的写法。
故答案为:⑴无同类能比;可惜;⑵借古讽今;怀才不遇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句的意思,根据句意进行分析理解。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表现形式好人情感的分析和理解。解答此题要求就是读懂诗歌,理解内容和写作手法,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进行。 5. (1)湍急
(2)“轻”字既写出了船的轻快,也写出了诗人的轻松和喜悦
【解析】【分析】(1)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写出了水的湍急,诗中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也写出了水流速之快。
(2)“轻舟已过万重山”中“轻”字没有运用修辞,因而要另选角度,我们可以从内容与情感的角度赏析,即写出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这句话意思是:瞬息之间,轻舟已过“万重山”。为了形容船快,诗人除了用猿声山影来烘托,还给船的本身添上了一个“轻”字。直说船快,那自然是笨伯;而这个“轻”字,却别有一番意蕴。三峡水急滩险,诗人溯流而上时,不仅觉得船重,而且心情更为滞重。如今顺流而下,行船轻如无物,其快速可想而知。而“危乎高哉”的“万重山”一过,轻舟进入坦途,诗人历尽艰险重履康庄的快感,亦自不言而喻了。这最后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比兴,既是个人心情的表达,又是人生经验的总结,因物兴感,精妙无伦。 故答案为:⑴ 湍急
⑵ “轻”字既写出了船的轻快,也写出了诗人的轻松和喜悦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和写作方法。仔细体会“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明确 写出了三峡水流的特点。
⑵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注意明确字义,结合句意写出写出的内容,明确表达的思想感情。
6. (1)浮运;最高层
(2)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信心的情感,这句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
【解析】【分析】(1)“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表面意思是: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深层意思(比喻义):“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最高层”是说一个人自身的修为达到较高境界,对于周围事物看的开,想地明白,眼界宽广。且任何时候都不要怕困难、挫折。所以提取“浮运”“最高层”填充即可。
(2) “闻说鸡鸣见日升”是句用典,典故中“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本是“先日出,后天鸡鸣”,但王安石不说“闻说日升听鸡鸣”,而说“闻说鸡鸣见日升”,则是“先鸡鸣,后日升”。现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登飞来峰》为王安石30岁时所作。皇佑二年(1050)
夏,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发抒胸臆,寄托壮怀。所以这句话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 故答案为:⑴ 浮运 ; 最高层
⑵ 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信心的情感,这句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
【点评】⑴本题考查词义的把握,注意结合句意理解词义。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
7.C
解析: (1)C
(2)角度一,意境雄浑。运用想象的黑云和日光来造境造意,色彩浓烈,想象奇特。角度二,巧用修辞。运用比喻和夸张渲染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运用对偶,音韵和谐。角度三,感情浓郁。歌颂守边将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解析】【分析】(1)C项有误。“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有误,应是指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另外“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也不当,应营造出一种黯然凝重的氛围,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据此,答案为C。 (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一联,可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诗句的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渲染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也可以从诗句所营造的意境进行赏析。语句把黑云喻敌军,并以“甲光”“金鳞开”相对,写出了两军对垒的场景,突出情势的危急;还可以从诗人所抒写的感情角度去赏析诗句。通过描绘两军对垒的情势,用“甲光向日金鳞开”表现将士们严阵以待,突出地表现了守边将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答案是多元的,答题时要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故答案为:⑴C;
⑵角度一,意境雄浑。运用想象的黑云和日光来造境造意,色彩浓烈,想象奇特。角度二,巧用修辞。运用比喻和夸张渲染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运用对偶,音韵和谐。角度三,感情浓郁。歌颂守边将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鉴赏的辨析能力。考生要读懂诗歌。理解诗歌,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结合对诗歌的理解进行辨析正误。
⑵本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赏析。考生要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理解,要选取好赏析的角度,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8.A
解析: 选A理由:①两首诗中都写到了春风;②两首诗的诗人都是漂泊在外远离家乡;③两首诗都抒发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④两首诗都透露出诗人淡淡的忧伤之情。 【解析】【分析】要求从内容、情感角度,选择与《春兴》最相近的一首。首先要读懂题干中的四首诗歌。如《春兴》,在诗人的意念中,这种随春风而生、逐春风而归的梦,是一种心灵的慰藉和美的享受,末句的“又”字,不但透露出乡思的深切,但此情又苦于无处
表达,只好借春风随梦返乡,所以心中又有了一份淡淡的忧伤。《春夜洛城闻笛》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也有“有家难回”淡淡的忧伤之情。所以这两首诗歌的内容、情感相一致。而《三衢道中》写在梅雨季节,却是日日晴天,人们的心情自然也就晴明愉快。《小池》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后两首都与《春兴》的情感不符。故选A。
故答案为:选A理由:①两首诗中都写到了春风;②两首诗的诗人都是漂泊在外远离家乡;③两首诗都抒发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④两首诗都透露出诗人淡淡的忧伤之情。
【点评】本题要抓住诗歌诗题、关键词、特殊意象和注释,归纳出诗歌的情感类型,这样才能把握住诗歌的灵魂,更好地解读诗歌,准确地赏析诗歌。 9. (1)笼;近酒家 (2)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3)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也蕴含着对世道的愤慨之情。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
(1)本题考查把握诗歌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做到熟读原诗,先结合课下注释进行翻译。通过前两句可知,“笼”字写出秦淮夜色迷蒙冷清的特点,次句以“近酒家”三字引出下文“商女”的出场。
(2)本题主要理解诗词内容的能力。做这类题目的方法是:找出与题目相关的原文,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找准关键词,准确概括。分析内容可知,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3)本题主要考查体会作者情感的能力。根据诗歌内容分析可知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也蕴含着对世道的愤慨之情。 故答案为:(1)笼;近酒家 (2)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3)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也蕴含着对世道的愤慨之情。
【点评】在体会作者感情时,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10.D
解析: (1)D
(2)不怕困难,敢于攀登,才能俯视一切。(其他如志向远大、积极进取、乐观自信) 【解析】【分析】(1)D.末两句“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可见是作者想象将来登山所见景象,同时抒发自己的抱负,而不是“登上泰山顶峰后”。故选D。
(2)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诗人并不满足看岳而是想登上山顶一揽盛景的心情。此联号为绝响,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 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这就是这两句诗一直为人们所传诵的原因。正因为泰山的崇高伟大不仅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所以登上的极顶的想望本身,当然也具备了双重的含
义。新的意义据此意思对即可。 故答案为:⑴ D
⑵ 不怕困难,敢于攀登,才能俯视一切。(其他如志向远大、积极进取、乐观自信)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把握,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揣摩选项正误。 ⑵做此题首先要熟读全诗,了解诗歌内容,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感情,在此基础上赏析诗句做出解答。
11.D
解析: (1)D
(2)表达了诗人对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农村生活)的喜爱(向往)之情。 12. (1)牛羊无人看管(牛羊自己回村子);淳朴自然
(2)夏天并不寒冷,说“夏寒”令人意外;“夏寒”意为松树葱郁、茂盛,给人以阴凉之感,表现出环境的清幽美好,这在情理之中。
13.D
解析: (1)D
(2)“明”作动词,表现出阳光下溪水闪烁明亮,晃人眼目。(“出”则将山峰拟人化,远处碧色的峰峦,仿佛调皮的孩子,突现群山身后。)将静态之物写得动感十足,体现了作者热爱自然、眷恋田园之情。
14.A
解析: (1)A
(2)一个“自”字,写出了桃花不识人间悲苦,依旧盛开的情境,与下文烟草茫茫,晚鸦聒噪,兵后逃亡,人烟稀少的景致,形成鲜明对比。以花的无情,来反衬诗人见到此情此景时的痛心之情。
15. (1)柳条、藤蔓、黄莺。
(2)运用拟人,“系离情”“频啼”把“柳条藤蔓”“黄莺”人格化,化无情为有情,衬托出依依惜别之情。
16.D
解析: (1)D
(2)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不能驰骋沙场,只能做骑在驴背上行吟的诗人,心有不甘又无可奈何的的凄凉惆怅。
17. 李诗主要运用典故(还有反问),通过“折杨柳”的笛曲,运用反问方式强烈在表达了沉重思乡之情。武诗借用梦境(联想),(“逐”字运用拟人),除表达了思乡心切外,还有对美好梦境的欣喜,所以思乡略无沉重悲伤之意。 18. (1)紧张忙碌
(2)“也”字把农村儿童从小热爱劳动,天真烂漫的形象刻画了出来,富有生活情趣,也给全诗增添了活泼轻松的气氛。
19. (1)运用叠字,能增强诗歌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诗中“浩浩”、“冥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晚风劲吹,水波浩荡,夕阳沉落,幕色昏暗的苍凉凄清的夜景。
(2)旷野夜景的苍凉凄清;漂泊异乡的孤独寂寞;羁旅在外秋夜思乡。
20. (1)凄冷、迷蒙
(2)“笼”是笼罩的意思,两个“笼”字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和谐地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勾勒出秦淮河两岸朦胧淡雅的景象,创造出一种冷清愁寂的氛围。
【解析】【分析】(1)这首诗描写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展现了一幅一幅朦胧而又清亮凄冷的水乡月夜图画。“烟笼寒水月笼沙”中的“烟笼”“月笼沙”是说迷蒙。“寒水”是说凄冷。
(2)这首诗中的第一句就是不同凡响的,那两个“笼”字就很引人注目。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它是那么柔和幽静,而又隐含着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迷蒙冷寂的气氛又是那么浓。读诗的我们感觉到一种冷清愁寂的气氛,这也是此时诗人心情的写照。 故答案为:⑴凄冷、迷蒙;
⑵“笼”是笼罩的意思,两个“笼”字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和谐地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勾勒出秦淮河两岸朦胧淡雅的景象,创造出一种冷清愁寂的氛围。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中景物所展现的画面,作答时要理解诗意;
⑵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特殊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炼字赏析常见答题格式: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作用是…,它运用了……的修辞(或化静为动,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