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地区活动断裂与地震活动关系初探
摘要:通过对活动断裂的野外详细调查,并结合区内历史地震活动资料,分析总结地震活动与断裂的活动性及其分布特征的关系。结果反映出宝鸡地区地震活动呈现东强西弱的现象,而且受断裂带控制明显,在断裂带的一些特殊部位地震发生率较高。研究成果可为给该地区的区域规划,建筑抗震设计等方面提供参考。
关键词:活动断裂 历史地震 地震活动带
宝鸡,位于陕西关中西部,地处陕、甘、宁、川四省(区)结合部,处于西安、兰州、银川、成都四个省会城市的中心位置,陇海、宝成、宝中铁路在此交会,是中国境内亚欧大陆桥上第三个大十字枢纽。然而据有历史记载以来在宝鸡地区及其周围附近地区,共发生大小地震150多起,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造成极大破坏,因此研究此区域的活动断裂显得尤为重要。
1 区域地质背景与活断层分布
宝鸡地区位于渭河活动断陷盆地的西端、鄂尔多斯地块的西南缘,且地处著名的南北地震带的北段之南部,有多条活动断裂通过。该地区同时是我国大陆东西向和南北向巨型构造带的交接地带,它同时也处于中朝地台、秦岭褶皱系、祁连褶皱系和六盘山—陇山褶皱系的交汇地带。
宝鸡地区处于不同构造单元的交汇区,地质结构十分复杂,构造活动性强、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具体分布在105o30′~108o30′E,33o00′~35o20′N,南北长约200km,东西长约270km的范围内。具体包括宝鸡市和宝鸡、凤翔、岐山、眉县、陇县、千阳、扶风、凤县、太白、麟游县在内等县市,区内活断层有12个,分别是:西秦岭北缘断裂(F1);渭河断裂宝鸡段(F2);高家村—高店断裂(F3); 秦岭北缘断裂(F4);北秦岭南缘断裂(F5);杨家湾―黄牛铺断裂(F6);红花铺—罗汉寺(F7);柳林―贾村断裂(F8);桃园—龟川寺断层(F9);固关―虢镇断裂(F10) ;千阳―彪角断裂(F11); 陇县―岐山―马召断裂(F12)。
2 活动断裂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据历史资料显示,宝鸡地区历史上地震活动还是比较频繁的,此地区内地震活动有明显的分区现象,且受断裂带的控制明显,区内主要分布有北东向,北西向,和近东西向三组方向的断裂带,他们与地震的活动关系也十分密切。
区内近东西向断裂分布横贯东西,延伸较长,跨越较大,即所谓的渭河地震带,该地震带对该区地震活动起着明显的控制作用,该区大多数地震都集中在北东、北西向发震构造与东西向控震构造的复合部位。整个东西向地震带在历史上综合表现为东强西弱,在该区域共用断裂带5条,分别是:西秦岭北缘断裂(F1);渭河断裂宝鸡段(F2);高家村—高店断裂(F3); 秦岭北缘断裂(F4);北秦岭南缘断裂(F5)。
宝鸡地区北西向地震活动带也具有一定规模,该带以陇县―马召断裂为东界,以桃园—龟川寺为西界,控制了白垩系、第三系与第四系的分布,区内断裂主要有四条:桃园—龟川寺断层(F9);固关―虢镇断裂带(F10) ;千阳―彪角断裂(F11); 陇县―岐山―马召断裂(F12)这四条都属于陇县—宝鸡断裂,并主要分布于宝鸡北部此断裂带距宝鸡市区比较近,历史上也曾发生过多次中、强震,地震较为频繁,充分反映出北西向构造带在近期的活动都比较强。区内北东向地震活动带分布不多,共三条分别是:杨家湾―黄牛铺断裂(F6);红花铺—罗汉
寺(F7);柳林―贾村断裂(F8)。
查阅这12条断裂带附近的历史地震资料可以看出整个宝鸡地区断裂活动总体上呈现出东强西弱的趋势,而大于4级的地震则主要分布于东部,其中固关―虢镇断裂带(F10)、陇县―岐山―马召断裂(F12)较为活跃。小于4级的地震主要分布于西部,但是却很频繁且比较集中,西部较为活跃的有渭河断裂宝鸡段(F2)西段,其次西秦岭北缘断裂带(F1)以西至天水地区历史上也是个强震区,但此次调查未见有晚更新世来活动的迹象,因此,这些地震的发生可能与此条断裂带无关。
总体从地理位置看来,在断裂带夹持地段会相对稳定,很少有地震发生,即使偶有地震发生,也是震级比较低。一些较大地震主要发生在断裂带交汇之处,或是断裂带的拐弯、扭曲及端部这些特殊部位。
3 结论
通过分析该区内各主要断裂带的特性,对宝鸡地区活动断裂以及地震活动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总结,可得到以下结论:
1.宝鸡地区断裂构造和活动强烈,地质结构复杂,该地区12条性质各异的主要活动断裂活动性大致如下
2.(1)宝鸡区内近东西向断裂带横贯东西,延伸较长,跨越较大,即所谓的渭河地震带,该地震带对该区地震活动起着明显的控制作用,该区大多数地震都集中在北东、北西向发震构造与东西向控震构造的复合部位。
(2)北西向断裂带则主要分布于宝鸡北部与东部,此断裂带对宝鸡市区影响比较大,历史上也曾发生过多次中、强震,地震较为频繁,充分反映出北西向构造带在近期的活动都比较强。
(3)区内北东向断裂带的活动性不强,历史上也只有零星小震发生。 3.就活动性来看出整个宝鸡地区断裂活动总体上呈现出东强西弱的趋势,而大于4级的地震则主要分布于东部,小于4级的地震主要分布于西部。
就发震地理位置看来,在断裂带夹持地段会相对稳定,很少有地震发生,且震级比较低。一些较大地震主要发生在断裂带交汇之处,或是断裂带的拐弯、扭曲及端部这些特殊部位。因而地震的产生与此断裂带的活动性及其形态特征有一定的关系。
参考文献:
[1]蔡厚维等.鄂尔多斯盆地及其周边的新构造运动[J].西安地质学院学报,1991(2):34-35.
[2]陕西省地震局.秦岭北缘活动断裂带[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6:3-20,94-114.
[3]国家地震局.鄂尔多斯周缘活动断裂系[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8:118-122,158-16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