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岭三章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理想和自由献身的革命精神以及乐观豪迈的革命情怀。
2、体会诗歌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抒写情怀的表现力量。
教学重点
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革命精神和豪情壮志。
教学难点
比较借代与借喻的异同。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很荣幸能够和大家一起学习。这节课我们要认识一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大家看大屏幕。(PPT1)名世俊,字仲弘,中国共产党员。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在敌人围追堵截的危难时刻,深陷困境的陈
毅写下了豪气冲天的《梅岭三章》。板题。
这组诗诠释了为理想而牺牲生命的革命精神,请大家齐读课题。
这组诗赞扬了为自由而奉献头颅的豪迈情怀,请大家再读课题。
诗歌学习,朗读为本。要想读懂这组诗,咱必须知人论诗,先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大家先仔细看一遍。(PPT2)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当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1935年春,陈毅同志率部队在敌人重点围攻下从中央苏区突围,转移到赣南地区进行游击战争,坚持了将近三个年头。这三年游击战争,是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1936年冬天,陈毅同志在梅山被敌人包围。陈毅同志带着伤病伏在密密的草丛中20多天。考虑到难以脱身,便写了三首诗藏在衣袋里。不久,敌人一无所获,便悻悻而去。今天,我们学习的《梅岭三章》便是陈毅同志当时写的“绝命诗”。
请大家齐读屏幕上的一段话。
二、反复朗读,把握情感
过渡:这就是本组诗的写作背景。现在请同学们自由通读全诗,要求借助注释理解字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生通读全诗。检查预习。(见PPT3)
谁能把这些字词读准确?个别读,齐读。
2、谁愿意把全诗读一读?个别读,齐读。
3、师范读。
同学们已经达到了我的要求。老师给大家范读全诗,请大家听清楚诗歌的节奏和感情。
在刚才的朗读中,你听出这首词的感情基调了吗?(豪迈、大气、乐观……)
4、结合朗读指导品读。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把握全诗感情基调一致的基础上,每个同学的朗读体味是不一样的。下面,老师要求大家结合大屏幕上的朗诵指导再读全诗,把自己对整首词的感悟读出来,读的时候好好揣摩一下。
生自由读。齐读。
5、比赛读。
下面我们来一段朗诵比赛。咱们班朗读最好的女生和男生各出一名。我们女士优先吧!
女生读。男生读。(适时评价)
6、指导读好重点词句。
这位同学读得更大气。不过,有些地方我们还可以再品味一下。比如“断头今日意如何?”这句设问,要统领全诗,奠定了“豪迈”的感情基调,我们要读出那种豪迈的感情
来。我们一起试试看。生读。
7、分角色读。
刚才我们把全诗的重点词句又品味了一下,通过大家的读和一些理解,老师也心潮澎湃,想要和大家一块再读一遍。我们简单地分一下角色。老师读一句“断头今日意如何?”大家齐读小序。第一首中首句我来读,后面三句齐读。第二首中,前两句齐读,后两句请那位男生先领读全班再齐读。第三首,前两句齐读,后两句我来领读,全班齐读。都清楚了吗?好,我们开始。
分角色朗读。
同学们读得很好,大家给自己掌声鼓励。
三、了解内容,体会革命精神
通过多遍的朗读,大家一定对诗的内容有了深刻的了解。老师有几个问题:
1、这几首诗的前面有一段小序,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诗前小序交代了写诗的时间、地点、经过和写作缘由,从“旋围解”可以看出小序是陈毅同志后来补记的,这三首诗是在“ 虑不得脱 ”的绝境中作为绝命诗而留下来的,“留衣底”是为了勉励战友,表现了作者乐观向上的革命精神。
学生齐读小序部分。
2、每首诗各写了什么?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怎样的精神?
同学们可以小组讨论一下。
(1)解读第一章:
——这首诗着重写陈毅身在必死险境,回忆艰难创业的征战过程,申明此生若不见革命胜利,死后也必定要招集旧部英魂继续战斗,表现了生死不渝、誓与反动统治者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板书:生死不渝 誓战到底)
这有似李清照《乌江》中“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诗意。引入李清照《乌江》诗,学生读。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诗中哪些关键词语能体现这种精神?
——一个“招”字,体现革命领袖的号召力和声势的浩大。一个“斩”字,把百战将军、十万部属的断头之恨、未竟之志,沉着痛快、笔力干钧地流露出来了。
(2)解读第二章:
——这首诗着重写十年征战,大业未成,诗人死不瞑目,勉励幸存者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来告慰死者,表现了关心国家命运、盼望人民解放的革命精神。
诗中哪些关键词语能体现这种精神?
——“头悬国门”,引用春秋吴将伍子胥的头悬东门典故。(春秋时期,吴越争雄。伍子胥为吴将,屡建战功。他先劝吴王夫差乘打败越国之机灭掉越国,未被采纳;后又谏阻夫差举兵攻齐,要他警惕越王勾践报仇,夫差听信谗言,逼他自杀。伍子胥临死前说:“剜出吾眼悬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后吴果被越灭。)这句诗引用典故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表达了死不瞑目、据城门高处以观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捷报飞来当纸钱”一句中,“飞来”是轻快、欢快、翩然而至的代名词。纸钱祭死者,带有中华民族的民俗特点和时代色彩。捷报当纸钱,活脱突现出将军豪迈爽朗的口吻,妙语天成,壮而不悲。(板书:勉励战友 切盼解放)
(3)解读第三章:
——这首诗主要写诗人投身革命,以革命为家,预言反动派必将失败,自由之花必将盛开,表现了乐观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甘为信仰牺牲的革命精神。(板书:信念坚定 不怕牺牲)
诗中哪些关键词语体现这种精神?
——“投身”二字,洋溢着一种积极、热情、主动献身、心无二志的高风亮节。“应有涯”,是对反动派挑起事端、引发战争、置人民于水火之中的诅咒,同时又是革命的预言家在预言:革命必定成功,人民一定会过上和平、安定、幸福的日子。引用《论语》《孟子》“杀身以成仁”、“舍生而取义”的典故,表达了愿为信仰献出生命的豪情壮志。
3、这三首诗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三首诗各着重写什么?
(——这三首诗,首章首句设问,总领全篇。然后依时间顺序,从“追忆往昔”“面
对当日”“展望未来”三个角度回答首句问题,从眼前回顾过去,从现实写到理想,一气贯注。三章在思想内容上紧密联系,又有所侧重,第一章集中抒发视死如归,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豪情壮志;第二章表达对战友的勉励;第三章主要表现共产主义必胜的坚定信念,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板书:追忆往昔 面对当日 展望未来)
四、品味语言,感受文采
这三首诗语言准确、凝练,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抒写情怀,气势磅礴,壮怀激烈,表现出诗人面对必死险恶处境,视死如归、至死不渝的革命品质和共产主义理想必定能实现的坚定革命信念。我们一起来品味一下。
1、把“旌旗十万斩阎罗”改为“大军十万打阎罗”好不好?
“旌旗”借代大军,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形象地表现出盛大的气势。
“斩”字,力度强,速度快,有居高临下的气势。
“大军”,只有数量,无形象。
“打”,只是一般的动作,太平谈。
2、陈毅诗句“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与陆游诗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在表达方式和抒情方面有什么异同?
在表达方式上,陈诗重描写,陆诗重叙述。
在抒情方面,陈诗壮而不悲,勉励战友捷报告慰;陆诗壮中有悲,有无能为力的伤感。
3、“捷报飞来当纸钱”一句中,如果把“飞”字改为“飘”字好不好?
“飞” 捷报的多且快,有数量,有速度,显得热烈而形象。“飘”,显得缓慢。
4、文中还运用了“借代”和“借喻”的修辞手法,你能找出来吗?
借代:“旌旗”原意是旗帜,诗中指部队。“烽烟”原指边境报警的烟火,诗中指战争。
借喻:“自由花”表现革命理想的实现及幸福美好的生活。“血雨腥风”敌人对革命人民的镇压。
借代与借喻比较异同:
1、相同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2、不同点: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力本体,其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总是喻中有代。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的某些方面的相似。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
小结:郭沫若评价陈毅的诗:“一柱天南百战身;将军本色是诗人。”陈毅元帅以其崇高的思想、炽热的情怀、从容不迫的气度和过人的文采证明了郭沫若的赞誉并不为过。诗中所体现出的为信仰而献身的从容与豪迈令人望尘莫及。
五、总结全诗,升华感情
陈毅是新中国十大开国元帅之一,得到了这样的评价:博学多才,文武两全; 光明磊落,刚毅如山; 胸襟坦荡,仗义执言;宽厚仁慈,伟人风范。今天我们学习他的诗篇,感受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爱国情怀。不同的时期都会涌现出不同的英雄人物,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爱国,为祖国,为人民。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让我们以英雄为榜样,从小立下鸿鹄之志并为之去努力拼搏。总有一天,我们也会成为新时代的英雄人物。最后,让我们带着满怀敬意,满腔自信,再次朗读英雄诗篇,聆听教诲,激发斗志,锤炼品格!
六、布置作业,强化巩固
1、背诵《梅岭三章》
2、比较《别云间》与《梅岭三章》异同
3、完成《我眼中的陈毅元帅》的小作文(选做)
【板书设计】:
《梅岭三章》
回首平生:生死不渝 誓战到底
面对当日:勉励战友 切盼解放
展望未来:信念坚定 不怕牺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