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复习题
一、 基础知识 (一) 文学常识
《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与韩愈并称“韩柳”,和韩愈、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等七人并称“唐宋八大家”。
(二) 文言词语 1. 词类活用
【西】向西。 【空】在空中。 【西南】向西南。 【斗】像北斗星那样曲折。 【蛇】像蛇那样蜿蜒前行。 【凄】使……凄凉。 【寒】使……寒冷。 2. 古今异义 【小生】古:旧时对后辈的称谓。也指年轻人。 3. 一词多义
【以】 ①全石以为底( ) ②卷石底以出( ) ③以其境过清( ) 【为】①全石以为底( ) ②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 【清】①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 ②以其境过清( ) 【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 ②不可知其源( ) (三).常规词语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水尤.清冽( ) (2)往来翕忽.. ( ) (3)悄怆幽邃. ( ) (4)乃记之而去.( ) (5)斗.折蛇行( ) (6)潭中鱼可百许.
头( ) (7)不可名.状( )(8)伐.竹取道( ) (9)佁然..不动( ) (10)以其境过清( ) (11)其岸势.犬牙差互( )( ) (12)蒙络..摇缀( ) (13)参差..披拂( )(14)影布.石上( )(15)往来翠翕忽..。( )(16)悄怆..幽邃( )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伐竹取道 ②齐师伐我 B、①乃记之而去 ②停数日,乃去 C、①不可知其源 ②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D、①以其境过清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 B.第一段作者围绕着“石”来写,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C.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 D.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其实作者笔下的小石潭风景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 4、用“/”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不 可 知 其 源。
(四)、重点句子的翻译
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 ③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 四面的竹子树木环绕着,寂静无人, ④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因为 。 ⑤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翠翕忽。 日光往下照射 二、 阅读探究 1. 作者是怎样精心地写小石潭的出现的? 隔篁竹→闻水声→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本文是按 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 文中第一段交代作者 的经过,第二段描写 第三段写 小石潭源流。第四段突出了 ,全文突出了小石潭 \\ 的特点。 3.直接和间接写潭水特点的语句是分别是什么?
直接写潭水的语句是: 间接写潭水特点的句子是:
4.文中从哪儿可看出小石潭人迹罕至? 答: 5.文中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什么?
答:
6.抒发作者抑郁忧伤之情的一组句子是什么?
答: 7.摘出有关写“鱼”的句子:
⑴ 鱼静态的句子: 。⑵ 鱼动态的句子: ⑶ 鱼情态的句子:似与游者相乐。
8.第四段描写了小石潭怎样的景色和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答:景色和气氛: ; 作者怎样的心情: 。 9.为什么作者先描写“水、石、树蔓”,而后才描写'鱼'呢?
答:作者是按 的顺序写的,先看到水石树蔓,才能再看到游鱼。 10.作者描写日光、鱼影,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答: 。
11.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到“一切景语皆情语。”你能说出作者在发现小石潭和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浏览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境?(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凄神寒骨”,一乐一忧似难形容,该如何理解?)
1 / 5
《小石潭记》复习题和答案
答:柳宗元因 被贬失意, 忧伤悲凉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发现小石潭,看到水中的景物让作者感到快乐。 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 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12、本文第一段描写小石潭的概貌,采用了什么手法;第二段写潭水和游鱼,则变换成什么手法;第三段写潭水来源及岸势,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答:第一段采用了 的手法,第二段变换成 的写法。
第三段主要运用了 。 13.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在表现情感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整体感受: , 。 手法:
14、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
简介。
答案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著述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2007年安徽省池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甲]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15.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
(1)以其境过清 (2)乃记之而去 (3)窥谷忘反
16.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文: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译文:
17.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各从什么角
度描写的?(4分)
答:
18.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答: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答:
2008年山东省菏泽市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甲】——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
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
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
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①以其境过清( )② 不可名状 ( )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译文: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甲乙两文各从什么角度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4分)
甲文: 乙文: 13.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2分)
答:借景抒情 例如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 2008年广东省深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甲)(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
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 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选自《礼记·礼运》)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2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 (2)佁然不动( )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水尤清冽 译文:____ _______________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 8.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描写了永州山水的自然美,《大道之行也》则描绘了大同社会的人文美。结合两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理想中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答: 2008年湖南省郴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试卷 〖甲〗 岳阳楼记(节选)〖乙〗 小石潭记(节选) 12.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②微斯人 ③以其境过清 ④乃记之而去 A.探求 稍微 冷清 离开 B.探求 没有 冷清 离开 C.请教 没有 清白 走了 D.请求 一点点 冷清 离开 13.辨析下面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词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居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不可久居 B.是 是进亦忧,退亦忧 问今是何世 C.去 乃记之而去 游人去而禽鸟乐 D.异 或异二者之为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4.对下列语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或异二者之为 译:不同于以上两种行为。 B.处江湖之远 译:住在很远的江湖上。 C.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没有这种人,我追随投奔谁呢? D.以其境过清 译:这里的环境有青青的草。 15.对以上两个文段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这句话朗读节奏的划分是“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运用了对偶、排比的修辞手法。 C.甲文中关于“先忧后乐”的名句常常被今人用来抒发自己伟大的政治抱负。 D.〖甲〗、〖乙〗两文的作者范仲淹、柳宗元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2 / 5
《小石潭记》复习题和答案
《小石潭记》复习题及答案
一、 基础知识 (一) 文学常识
《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与韩愈并称“韩柳”,和韩愈、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等七人并称“唐宋八大家”。
(二) 文言词语 1. 词类活用
【西】向西。【空】在空中。【西南】向西南。【斗】像北斗星那样曲折。【蛇】像蛇那样蜿蜒前行。【凄】使……凄凉。【寒】使……寒冷。
2. 古今异义 【小生】古:旧时对后辈的称谓。也指年轻人。 3. 一词多义
【以】 ①全石以为底(把 ) ②卷石底以出(而 ) ③以其境过清(因为 ) 【为】①全石以为底(作为) ②为坻,为屿,为堪,为岩。(成为 ) 【清】①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清澈) ②以其境过清(凄清) 【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②不可知其源(能) (三).常规词语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水尤.清冽( ) (2)往来翕忽.. ( ) (3)悄怆幽邃. ( ) (4)乃记之而去.( ) (5)斗.折蛇行( ) (6)潭中鱼可百许.
头( ) (7)不可名.状( )(8)伐.竹取道( ) (9)佁然..
不动( ) (10)以其境过清( ) (11)其岸势.
犬牙差互( )( ) (12)蒙络..摇缀( ) (13)参差..披拂( )(14)影布.
石上( )(15)往来翠翕忽..。( )(16)悄怆..
幽邃( ) (1)尤:特别(2)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或轻快敏捷) (3)忧伤(的样子) (4) 离开 (5) 像蛇一样 (6)大约,大概 (7)说出 (8)砍 (9)呆呆的样子(10)凄清(冷清)(11)【势】姿态。参差不齐(12)【蒙】覆盖,遮掩。【络】缠绕。【缀】连结。(13)【参差】长短高低不齐。【披拂】随风飘动。(14)【布】散布,铺开。(15)【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悄怆】忧伤的样子。。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伐竹取道 ②齐师伐我 B、①乃记之而去 ②停数日,乃去 C、①不可知其源 ②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D、①以其境过清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2.B.动词,离开。(A.砍伐/攻打;C.代词,它的/副词,难道;D.连词,因为、由于/连词,来)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 B.第一段作者围绕着“石”来写,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C.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 D.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其实作者笔下的小石潭风景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 6.C 4、用“/”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不 可 知 其 源。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
(四)、重点句子的翻译
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缀,参差不齐。 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③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 四面的竹子树木环绕着,寂静无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④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因为这环境过分凄清,不能长久停留,就题字离开。 ⑤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翠翕忽。
日光往下照射,(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呆呆的一动也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二、 阅读探究 1. 作者是怎样精心地写小石潭的出现的?隔篁竹→闻水声→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本文是按游踪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 文中第一段交代作者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第二段描写 潭中景物第三段写 小石潭源流。第四段突出了潭上气氛,全文突出了小石潭幽静、凄清的特点。
3.直接和间接写潭水特点的语句是分别是什么?
直接写潭水的语句是:闻水声,如鸣珮环,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间接写潭水特点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似与游者相乐。 4.文中从哪儿可看出小石潭人迹罕至? 答:隔篁竹,伐竹取道。
5.文中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什么?
答: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6.抒发作者抑郁忧伤之情的一组句子是什么?
答: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7.摘出有关写“鱼”的句子:
⑴ 鱼静态的句子: 佁然不动。⑵ 鱼动态的句子:俶尔远逝,往来翕忽。⑶ 鱼情态的句子:似与游者相乐。
8.第四段描写了小石潭怎样的景色和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答:景色和气氛:幽深冷寂; 作者怎样的心情:孤凄悲凉。
3 / 5
《小石潭记》复习题和答案
9.为什么作者先描写“水、石、树蔓”,而后才描写'鱼'呢?
答:作者是按由远到近的顺序写的,先看到水石树蔓,才能再看到游鱼。 10.作者描写日光、鱼影,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答:侧面衬托水的清。
11.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到“一切景语皆情语。”你能说出作者在发现小石潭和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浏览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境?(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凄神寒骨”,一乐一忧似难形容,该如何理解?)
答:柳宗元因 被贬失意, 忧伤悲凉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发现小石潭,看到水中的景物让作者感到快乐。 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 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12、本文第一段描写小石潭的概貌,采用了什么手法;第二段写潭水和游鱼,则变换成什么手法;第三段写潭水来源及岸势,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答:第一段采用了 移步换景 的手法,第二段变换成 动静结合 的写法。第三段主要运用了 比喻。 13.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在表现情感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幽深冷寂,孤凄悲凉。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
14、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答案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著述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2007年安徽省池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甲]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15.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
(1)以其境过清 (2)乃记之而去 (3)窥谷忘反 16.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文: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译文:
17.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4分) 答:
18.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答: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答:
15.(3分)(1)因为。 (2)离开。 (3)返回(答“返”、通“返”、同“返”均可)。 (各占1分) 16.(4分)(1)(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或:(溪流)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或:(泉
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2)(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 或:(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 (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 17.(4分)水的特点:[甲]清澈(或:清); [乙]清澈(或:清)和湍急(或:急)。 描写角度:[甲]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 [乙]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或: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每问2分。意思对即可) 18.(4分)(1)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忧伤的思想感情。 (2)流露出作者陶醉于自然美景,淡泊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 (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
2008年山东省菏泽市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甲】——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以其境过清 ( ) ② 不可名状 ( )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甲乙两文各从什么角度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4分)
甲文: 乙文: 13.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2分)
答:
10.答案:① 因为 ② 说出 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11.答案:① 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② 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12.答案:甲文:侧面(间接)描写清澈透明 乙文:正面(直接)描写 水流湍急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13.答案:借景抒情 例如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2008年广东省深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甲)(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 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选自《礼记·礼运》)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2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 (2)佁然不动( )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4 / 5
《小石潭记》复习题和答案
(1)水尤清冽 译文:____ _______________ A、伐(1)伐竹取道 (2)齐师伐我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 B.去(1)乃记之而去 (2)停数日,乃去 8.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描写了永州山水的自然美,《大道之行也》则描绘了大C.其(1)不可知其源 (2)其真无马邪 同社会的人文美。结合两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理想中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答: D.以(1)以其境过清 (2)属作文以记之 6.2(1)大约(1分)(2)呆呆的样子(1分)7.4(1)水格外清凉。(2分)(得分要点:整句翻译通顺给满分,其中“尤”、“清冽”各占0.5分,如学生把“尤”翻译成“尤其”也给分。)(2)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2分)(得分要点:整句翻译通顺给满分; “选贤与能” 翻译通顺给1分,“讲信修睦” 翻译通顺给1分)8.4此题答案多元化。能把山水的自然美和社会的人文美(或“大同社会、天下为公”)两者结合起来,表达通顺的给满分。答出其中一方面的则酌情给分。 2008年湖南省郴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试卷 〖甲〗 岳阳楼记(节选)〖乙〗 小石潭记(节选) 12.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②微斯人 ③以其境过清 ④乃记之而去
A.探求 稍微 冷清 离开 B.探求 没有 冷清 离开 C.请教 没有 清白 走了 D.请求 一点点 冷清 离开
13.辨析下面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词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居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不可久居 B.是 是进亦忧,退亦忧 问今是何世 C.去 乃记之而去 游人去而禽鸟乐
D.异 或异二者之为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4.对下列语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或异二者之为 译:不同于以上两种行为。 B.处江湖之远 译:住在很远的江湖上。
C.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没有这种人,我追随投奔谁呢? D.以其境过清 译:这里的环境有青青的草。 15.对以上两个文段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这句话朗读节奏的划分是“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运用了对偶、排比的修辞手法。
C.甲文中关于“先忧后乐”的名句常常被今人用来抒发自己伟大的政治抱负。 D.〖甲〗、〖乙〗两文的作者范仲淹、柳宗元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文段一】l2.B l3.B l4.C l5.C
2008 年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通辽市、兴安盟、呼伦贝尔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小石潭记(节选)柳宗元
5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 分)
( 1)水尤清冽 尤: (2)悄怆幽邃 悄怆: 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 分)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文: 8、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2 分) 答: (一)5 、 ( 1) 尤:特别(2 )悄怆:优伤的样子6 、B 7.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翻译完全正确的得2 分,“斗”和“蛇”两个词意义没落实的扣1 分)8、幽深冷寂,孤凄悲凉(意思对即可)
5 /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