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概念题(10分,每小题2分) 1.文学文本: 2.陌生化: 3.期待视野: 4.原型:
5.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
二、 填空题(20分,每小题1分)
1.依据冲突性质,戏剧可分为 、 、 。 2.依据表现形式,诗歌可分为 、 、 。 3.抒情作品的三个结构要素是 、 、 。
4.构成文学叙事的三方面涵义是 、 、 。 5.英加登的“文本五层面”说是指 、 、 、 、 。
6.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悲剧六因是指 、 、 、 、 、 。 7.文学话语活动的五要素包括 、 、 、 、 。 8.审美意识形态的复杂组合包括 、 、 。 9.常见的风格形态分类包括 、 、 、 。 10.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三块基石是 、 、 。 11.中国古代文论的心理学观点主要有 、 、 、 。 12.人类文学传播的三个阶段包括 、 、 。 13.王国维把文学意境分为 、 。 14.马克思主义的批评标准是 、 。
15.文学接受对象的文化属性包括 、 、 。 16.常见的批评文体包括 、 、 、 。 17.文学风格形成的客观因素包括 、 、 。
18.故事行动序列的典型形式有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 19.三国时期王弼关于本文层次的说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20.文学创作的一般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选择题(20分,每小题2分)(在正确的题号上打“√”) 1.历史上关于雅与俗的两种表述方式是:
①寓庄于谐 ②阳春白雪 ③曲高和寡 ④下里巴人 ⑤文以载道 2.文学抒情在本质上属于:
①现实评价 ②自我表现 ③审美体验 ④情感宣泄 ⑤艺术形式 3.文学阅读活动对读者的要求是:
①期待视野 ②对话欲望 ③思想正确 ④情感丰富 ⑤见仁见智 4.依据手段和材料,艺术可分为:
① 表演艺术 ②造型艺术 ③综合艺术 ④影视艺术 ⑤语言艺术 5.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是:
①关注现实 ②细节真实 ③反映本质 ④排斥理想 ⑤反对虚构 6.文学批评的艺术标准包括:
①真实程度 ②文体形式 ③形象特征 ④意蕴内涵 ⑤政治倾向 7.作为文学最本质的特征是:
①文字的科学②文章的学问③文化的载体④语言的艺术⑤抒情的方式 8.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相同点是:
①源于生活 ②细节真实 ③手法夸张 ④反映本质 ⑤表现情感 9.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实质上是在于:
①真实性 ②科学性 ③新颖性 ④诚挚性 ⑤蕴藉性 10.文学批评的正确态度是:
①实事求是 ②客观公正 ③艺术民主 ④批评作家 ⑤炒作作品 四、 简答题(30分,每小题10分) 1.简述文学概念三种含义的具体内涵。 2.简述文学意境的含义及其特征。 3.简述文学接受中的共鸣及其原因。
五、论述题(20分,要点阐述10分,举例论证10分)
以具体作品为例,论述文学风格及其成因,并比较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在题材、意境、语言、美感和形态上的区别。
04年本科期末考试文学概论(a)答案要点 一、概念题
1.文学文本又称本文,是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它是包含完整意义的实际语言形态和形象系统,也是一个由表及里的多层次审美结构。
2.陌生化是指俄国形式主义对于语言的阻拒性、反常性的强调,它意在打破人们在经验中形成的惯常化、自动化反应,使人重新关注周围的世界,带着惊奇的眼光和诗意的感觉去看待事物,它是文学性艺术性的真正源泉。
3.期待视野是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在阅读之先或之中,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复杂原因,在心理上形成的一个既成的心理结构图式。
4.原型即原始意象,它是容格对艺术客体的解释,是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原型是一切心理反应具有普遍一致性的先验形式,这种形式是人类远古生活的遗迹,是重复了亿万次的那些典型经验的积淀和浓缩。它是悠远的历史起点。
5.即通过主体的活动,把自己的本质力量(人的全部特性和能力)体现在客体当中,使客体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和展示。 二、填空题
1.悲剧、喜剧、正剧
2.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 3. 声音、画面、情感经验
4. 叙述内容、叙述话语、叙述动作 5. 声音、意义、世界、观点、形而上 6. 形象、性格、情节、言词、歌曲、思想 7. 说话人、受话人、本文、沟通、语境 8. 无功利与功利、形象与理性、情感与认识
9. 简约与繁丰、刚健与柔婉、平淡与绚烂、谨严与疏放 10. 对象化理论、意识形态论、艺术生产论 11. 虚静说、神思说、妙悟说、性灵说 12. 口头传播、文字传播、电子传播 13.有我之境、无我之境 14.美学观点、历史观点
15.认识属性、审美属性、文化价值16.论文、点评、随笔、序跋
17.时代精神、民族传统、地域风情
18.首尾接续式、中间包含式、左右并联式 19.言、象、意
20.生活积累、艺术构思、物化传达 三、选择题
1.②④ 2.①②③⑤ 3.①②④4.①②③⑤ 5.①②③ 6.②③④7.④ 8.①④⑤ 9.①③④⑤10.①②③四、简答题
1.文学概念的三种含义:广义文学、狭义文学、折中义文学。
广义的文学是作为文化的载体,文学作为文化的基本含义是:1、理解文学首先必须建立一个开阔的文化视野;2、文学发展是人类文化积淀的历史结果;3、文学现象归根到底是某一文化形态的体现。
狭义的文学是作为审美的对象;文学作为审美的基本含义是:1、文辞华美,“达意达得好,表情表得妙”;2、对激情的体验和调动;3、文学作为一种诗意的表达。
折中义的文学是作为惯例的规范;惯例的三方面要求是:首先,呈现形象的世界;其次,传达完整的意义;再次,蕴含特殊的意味。
2.意境是指抒情形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特征: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意境的产生同庄禅精神的影响以及色空观念的催化有很大关系。
3.共鸣是指人们在文学接受的高潮阶段所产生的同作品表现的思想感情相通、类似或交流融汇的思想感情活动,其要点有二:一是读者与作品之间的感应与交流,二是不同读者面对同一作品时的共识;产生共鸣的原因有:读者本身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优秀作品表现了人类的共同美,读者人生体验与作品情境的一致,基本人性的相通以及主体心理的同构。
五、论述题
文学风格就是作家创作个性与具体话语情境造成的相对稳定的整体话语特色。创作个性是作家个人的独特的世界观、艺术观、审美趣味、艺术才能及气质禀赋等因素综合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性格特征,它制约着风格的形成;风格是作家创作个性与话语情境结合的产物,只能通过具体的话语情境表现出来;创作个性与话语情境总是产生于一定的时代、民族、地域之中,是特定文化精神的修辞表达。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的区别:在题材上,一为重大事件,一为日常生活;在意境上,一为雄浑壮阔,一为优雅妩媚;在语言上,一为劲健有力,一为婉转曲折;在美感上,一为崇高振奋,一为从容自在;在形态上,一为动态粗犷,一为静态细腻。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B卷)
一、 概念题(10分,每小题2分) 1.文学: 2.艺术真实: 3.文学性: 4.叙述频率: 5.文学消费:
二、填空题(20分,每小题1分)
1.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来源的三位哲人是 、 、 。 2艾布拉姆斯的文学四要素包括 、 、 、 。
3.亚里士多德认为诗人摹仿的世界有三种_____ 、_____ 、____ 。 4.英加登的文本五层面说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类文学传播的三个阶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发展的两条路线是_______、________。 7.王国维把文学意境分为 、 。 8.文艺学的三个分支是 、 、 。
9.关于文艺起源的主要观点有 、 、 、 。 10.文学批评的多种形态包括 、 、 、 、 。
11.故事行动序列的典型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抒情作品的三个结构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历史上的主要悲剧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学期待视野的三个层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发展社会主义文学的“二为”方向是_______、________。
16.常见的批评文体包括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17.依据表演方式,戏剧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依据形式划分,诗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批评标准是 、 。 20.文学接受发生的主体因素包括 、 、 。 三、选择题(20分,每小题2分)(在正确的题号上打“√”) 1.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是:
①关注现实 ②细节真实 ③反映本质 ④排斥理想 ⑤反对虚构 2.文学抒情在本质上属于:
①现实评价 ②自我表现 ③审美体验 ④情感宣泄 ⑤艺术形式 3.作为文学最本质的特征是:
①文字的科学②文章的学问③文化的载体④语言的艺术⑤抒情的方式 4.表现文学风格的具体话语情境包括:
①词语运用 ②体裁选择 ③结构安排 ④形象创造 ⑤社会状况 5.艺术灵感的主要特征包括:
①突发性 ②直觉性 ③迷狂性 ④情感性 ⑤创造性 6.文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别表现在:
①反映对象 ②反映方式 ③作用特点 ④材料来源 ⑤思维形式 7.依据作品内容,诗歌可分为:
①自由诗 ②抒情诗 ③格律诗 ④叙事诗 ⑤哲理诗 8.文学阅读活动对读者的要求是:
①期待视野 ②对话欲望 ③思想正确 ④情感丰富 ⑤见仁见智 9.俄国形式主义文论提出的主要理论观点有: ①文学性 ②陌生化 ③本体论 ④细读法 ⑤主体论 10.作者中心论强调的主要方面是:
①主体心灵 ②作家经历 ③个性气质 ④读者反应 ⑤艺术天才 四、 简答题(30分,每小题10分)
1.简述影响文学发展的上层建筑诸因素的具体制约关系。 2.简述文学意蕴三个层面(历史、哲学、审美)的具体含义。 3.简述文学接受中的共鸣及其原因。
五、论述题(20分,要点阐述10分,举例论证10分)
通过对具体文学形象的分析,请描述一下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并指出该典型在文学史上的独特的价值与意义。
04年本科期末考试文学概论(b)答案要点 一、概念题
1.文学是显现在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2.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进行概括和提炼而形成的正确反映了生活本质的形象图景,它以生活真实为源泉,又高于普通的实际生活。
3.文学性是俄国形式主义理论的核心概念,认为文学研究的真正对象是作品的形式价值,也就是使一部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的东西,即特异性。
4.叙述频率是指本文话语与故事内容的重复关系。包括两个基本类型:事件的重复与话语的重复。前者是指某一类型的事件反复出现;后者是指对一个事件的反复叙述。
5.文学消费在广义上是指人们用文学作品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的过程,也即文学阅读或欣赏;在狭义上则是指近代以来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条件下,人们把文学作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而对它的购买、阅读以及传播行为,它是文学生产的最终完成。 二、填空题
1.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 2.世界、作家、作品、读者
3.已有的事、或有的事、应有的事 4.声音、意义、世界、观点、形而上 5.口头传播、文字传播、电子传播 6.科学主义、人文主义 7.有我之境、无我之境
8.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9.摹仿说、巫术说、游戏说、劳动说
10.伦理批评、社会历史批评、审美批评、心理批评、语言批评 11.首尾接续式、中间包含式、左右并联式 12.声音、画面、情感经验
13.命运悲剧、性格悲剧、观念悲剧、社会悲剧 14.文体期待、形象期待、意蕴期待 15.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16.论文、点评、随笔、序跋 17.话剧、歌剧、舞剧
18.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 19.美学观点、历史观点
20.期待视野、接受动机、接受心境 三、选择题
1.①②③ 2.①②③⑤ 3.④
4.①②③④ 5.①②⑤ 6.①②③⑤ 7.②④⑤ 8.①②④ 9.①②③ 10.①②③⑤ 四、简答题
1.影响文学发展的上层建筑因素包括:政治、道德、哲学、宗教,它们对文学的影响更为直接,文学发展是在诸多因素的“合力”中进行的。政治影响:(1)制度、政策对于推动或扼杀文学的巨大作用;(2)特定的政治思想对文学思想的深刻介入;(3)统治者的个人
好恶对于文学的有力影响。道德影响:(1)道德观念是评价文学的基本尺度;(2)道德冲突是文学的魅力之所在;(3)道德评价与历史评价的矛盾。哲学影响:(1)哲学思潮深刻影响文学面貌;(2)哲学精神影响作家对生活的理解;(3)哲学意识表达是作品获得深刻性的条件之一。宗教影响:(1)思考彼岸影响文学思维层次;(2)想象方式启迪文学运思境界;(3)思维方式影响文学批评观念。
2.文学意蕴层面,是指本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等各种内容所呈现的丰富意味,一般又可分出三个层面:(1)历史内容层:作为生活的折光、作为文化的积淀、作为诗意的表现;(2)哲学意味层:作者对人生真谛的刻骨铭心的体验、作品中深藏的超越时空的永恒的人生精义、读者所悟到的可喻不可说的生命的灵境;(3)审美意蕴层:感官的愉悦、体验的丰富、生命的激情。
3.共鸣是指人们在文学接受的高潮阶段所产生的同作品表现的思想感情相通、类似或交流融汇的思想感情活动,其要点有二:一是读者与作品之间的感应与交流,二是不同读者面对同一作品时的共识;产生共鸣的原因有:读者本身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优秀作品表现了人类的共同美,读者人生体验与作品情境的一致,基本人性的相通以及主体心理的同构。
五、论述题
典型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典型的美学特征首先在于其特征性,即外在形象的极其生动、独特,内在本质的及其丰富、深刻,既有总体性格特征,又有局部细节特征;典型的另一美学特征在于其艺术魅力,外在表现上是其强大的吸引力,内在实质则是其真实性、新颖性、诚挚性和蕴藉性所造成。伟大的文学典型通常都是在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创造,是既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的“这一个”。浙江广播电视大学2004年下半年期末考试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比较文学概论试题2005年1月
一、 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 1958年,在美国北卡罗莱州教堂山召开了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第二次年会。会上,原籍捷克的著名学者,颇有代表性的人物韦勒克作了题为 的挑战性发言。他在很多方面赞成新批评派的观点,而对“实证主义的方法”作了猛烈的攻击和批评。
2.从现代意义的比较文学来说,中国比较文学的源头可以上溯到1897年, 和从法国归来的王子仁,合译了法国作家小仲马的《茶花女》一书。
3.所谓“ ”,简单说来,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
4. 一般是指世界文学中反复出现的一些基本现象,包括题材、题旨、主题、意象等等。5.二十世纪60年代后期, 康斯坦兹学派的青年理论家姚斯、依萨等提出了接受美学的基本原理,论证了文学作品的两重性。
6.所谓 是作者在“接受屏幕”所构成的接受前提下对作品向纵深发展的理解和期待。
7.新批评派认为作品的意义只能摒除作者和读者的参与,客观地从作者本身来分析,即有作品的 、肌质修辞等来决定。
8.从自我的观点来阐释他者,再从他者的观点来阐释自我,这就是“ ”。
9.强调 ,并着重冲突、结构、情节与个人个性的描写等等,这成为后来西方叙事诗传统的重要特点。
10.从古至今,中西文论对于文学的本体的解释虽然千差万别,但仍然能找到一个基本的共同的框架,那就是刻意运用 ,通过客观世界和作者的主观世界的相互作用营造一个“创造
(此处空一页,供学生答题用)5
卷号:5003(B)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2004年下半年期末考试
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比较文学概论试题答案(供参考)2005年1月
的世界”。
11. 1907年,鲁迅在日本写作长篇论文 ,系统地追寻了“摩罗”诗人1
在欧洲各国的踪迹。
12.田汉是“五四”时期谈论和提倡浪漫主义的主义代表人物之一。他接受的比喻性说法,认为浪漫主义是青春现象。
13.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正在出现整一化的趋势。这种趋势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是研究的综合性;其二是研究的 。
14.自然科学的发展对于文学研究具有深远意义。 除系统论、信息论外,从热力学第二定律所引出的耗散结构和 的观念,也逐渐渗透到社会科学和文学研究领域之中。
15.“跃出”一种艺术载体,要求在另一种载体中得到表现的现象,钱钟书称之为“出位之思”,叶维廉则称之为“ ”二、 在正确的说法后面打“∨”,错误的说法后面打“╳”,并简要说明理由或举例说明。(每题6分,共30分)
1.所有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文学现象的,都可以称为比较文学。 ( )(此处空10厘米,供学生答题用)2. 总体文学就是比较文学。 ( )(此处空10厘米,供学生答题用)
3.“和而不同”是研究比较文学的重要原则。 ( )(此处空10厘米,供学生答题用)2
4. 在具体的某部(篇)文学作品中,题旨可以随着作者的意愿而千变万化。( )(此处空10厘米,供学生答题用)
5. 中西文论在文学的价值、功能、文学存在的意义上的看法是完全一致的。( )(此处空10厘米,供学生答题用)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举例简要说明文学影响的一般过程。(此处空半页,供学生答题用)3
2.举例简要说明中西戏剧结构上的不同。(此处空半页,供学生答题用)
3.举例说明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之间的技巧渗透现象。(此处空半页,供学生答题用)4
四、论述题(共25分)
为什么说比较文学能在不同文化的关系中为文学的发展提供新的生长点?试举例论述说明。
一、 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比较文学的危机》2. 林纾3. 意象4. 原型5. 德国6. 期待视野7. 语言8. 双向诠释9. 模仿10.语言
11.《摩罗诗力说》12. 厨川白村13. 整体性14. 熵15. 超媒体二、 在正确的说法后面打“∨”,错误的说法后面打“╳”,并简要说明理由或举例说明。(每题6分,共30分)
1.所有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文学现象的,都可以称为比较文学。( ╳ )
错误。比较文学的研究必须是跨语言、跨民族、跨文化或者不同国别的文学现象研究,或者是研究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并不是所有的用比较的方法来进行的文学研究,都可以称为比较文学的,如李白、杜甫的比较研究,就不属于比较文学的学科范围的。2. 总体文学就是比较文学。( ╳ ) 6
错误。总体文学虽然与比较文学有密切的联系,但比较文学不等同总体文学。比较文学是研究存在于不同文化中的不同文学之间的现象以及其间的各种关系,同时还研究文学与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诸多方面的联系。而总体文学是将文学作为一个整体的角度去追溯文学的发生和演进,如从世界的角度来研究戏剧和小说的发展,以寻找规律性的现象。3.“和而不同”是研究比较文学的重要原则。 ( ∨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和而不同”中首先是“不同”,没有不同就很难有发展,“和”的主要精神就是协调不同,达到新的和谐统一。这种承认差别,不断追求新的和谐的精神,正是比较文学的精神。比较文学就是一方面要在不同文化的文学里,从诸多差别中,寻求内在的一致,也就是“和”,另一方面,又要从已有的、已然呈现的和谐中,分解出其差别和不同。4. 在具体的某部(篇)文学作品中,题旨可以随着作者的意愿而千变万化。( ╳ )
错误。题旨是题材中所蕴含的旨意。在一部作品中,它是局部的、有限的、相对稳定的,不象主题那样覆盖全局,也不象主题那样随着作者的意愿而千变万化。
5. 中西文论在文学的价值、功能、文学存在的意义上的看法是完全一致的。( ╳ )
错误。在回答文学的价值、功能、文学存在的意义时,中西文论确实在道德教育、认知世界、审美享受等方面都能找到许多共同的层面。但西方文论显然更强调文学的审美价值,即使是教育、劝善,也必需“寓于乐”,通过“怡情”。而中国文论则多强调“刺上化下”以沟通上下的功能。
三、 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举例简要说明文学影响的一般过程。答案要点:
答案要点:
比较文学工作者一方面深入了解他种文化的文学,一方面又从他种文学的比照中进一步了解自己的特色,并在这个过程中,按照自己的需要,从他者中吸取营养,谋求新的发展。这实际上就是比较文学的“互补”功能。(3分)具体的说,包括这几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在与“他者”(指他种文化的文学)的对比中,更清楚地了解并突出自身的特点。两种文化相遇,也就是进入了同一文化场,两者便都与原来不同而进入了新的性质,两者之间必然会发生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有时是明显的对比,有时是潜在的参照关系。(要求举例说明。共6分,其中举例说明得3分)其次,“互补”是指相互吸收,取长补短,但决不是把对方变成自己一样,也不是把自己变成和对方一样。(要求举例说明。共6分,其中举例说明得3分)再次,“互补”还表现为以原来存在于一种文化中的思维方式去解读(或“误读”)8
另一种文化的文本,因而获得对该文本全新的诠释和理解。(要求举例说明。共5分,其中举例说明得3分)最后,“互补”还包括一种文化的文本在进入另一种文化之后得到了新的生长和发展。(要求举例说明。共5分,其中举例说明得3分)
文学影响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多样的过程,它首先往往发端于一种心理或思想的启发,某种
外来的东西突然照亮作者长期思考的问题而给予一种解决的新的可能。除文学方面的启发外,对作者思想方面的启发也很重要。 如果说“启发“往往是在寻求中不自觉的偶然相遇,那么影响的第二步“促进”,就是有意识地寻求、理解和加强。“促进”之后,会有一个认同的过程。“消化变形”是文学影响中必不可少的。文学影响最后要通过文学“表现”出来。因此“启发—促进—认同—消化变形—艺术表现”是文学影响的全过程。不过实际的文学影响,有时表现为全过程,有时为其中的某些环节。(要求举例说明)以上要点得6分,举例得4分。
2.举例简要说明中西戏剧结构上的不同。 7答案要点:
中国戏剧结构崇尚单纯,线索以明白简单为主,矛盾随起随结,不牵枝蔓,不存暗线。即多采用线状结构(要求举例说明)
西方戏剧多采用网状结构,即便是脉络很简单的事件也可以构成网状的矛盾冲突。(要求举例说明)
上述两点每点5分(要点2分,举例说明得3分)。3.举例说明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之间的技巧渗透现象。答案要点:
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之间技巧渗透的现象在中外文艺活动中是较多见的。在西方艺术中,一种艺术技巧向另一种艺术渗透,如绘画进入诗歌,叙事进入音乐等更是常见。美国的艾肯就是成功的利用了音乐的象征和技巧的小说家和诗人。艾肯在他的诗中“让我们听见这种缥缈飞逝的心灵的音乐的全部协奏”。众所周知,T·S·艾略特更是在他的诗中,自觉地、积极地引进了音乐的技巧。海伦·加德纳认为艾略特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名诗《四个四重奏》由四首诗组成,每一首诗都分成五个部分,可以看成是“都有自己结构的五个乐章”。由此可以看出,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之间技巧渗透的现象还是比较多的。(10分)四、论述题(共25分)
为什么说比较文学能在不同文化的关系中为文学的发展提供新的生长点?试举例论述说明。
以上几方面的“互补”显然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生长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